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对426例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即观察躁动情况.分析躁动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79例患者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同时做好相应处理,及时手术,除5例患者因伤势严重而死亡外,19例手术患者好转出院,55例手术患者与347例非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尽早实施护理干预.能避免坠床、抓伤及皮肤擦伤的发生,及时发现病情,提高救治水平,获得良好的治疗转归。  相似文献   

2.
3.
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躁动为颅脑外伤的常见症状。躁动症状的出现,说明颅脑损伤的伤情较重,提示发生颅内血肿形成及颅内压增高,甚至是脑疝的先兆症状,对早期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躁动症状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则反应护士精心细致观察的结果,因此,脑外伤病人躁动的护理观察与...  相似文献   

4.
躁动是颅脑损伤的症状之一,也是病情变化观察指征,可发生于颅脑损伤的不同阶断,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本科于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通过对100例颅脑损伤伴躁动明显的患者的护理获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徐英华  朱玉洁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970-2970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症状。临床上及时发现其病情变化的先兆极为重要。“躁动”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症状,也是难以护理的一面。躁动症状的出现,常是颅脑血肿、甚至是脑疝的先兆。现将我科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病人中并发躁动的302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02例中男220例,女82例,年龄8岁~78岁。根据躁动程度将其分为轻度躁动和重度躁动。本组中轻度躁动250例,重度躁动52例,其中手术患者212例,未手术患者90例。2护理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出现躁动时应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6.
躁动为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症状,也是病情变化观察特征之一.躁动症状的出现说明颅脑损伤的伤情较重,提示发生颅内出血、血肿形成及颅内压增高,甚至是脑疝的先兆,对其早期诊断和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本院自2006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58例颅脑损伤伴躁动的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躁动是颅脑损伤及合并伤的常见症状,既是病情加重的信号,也是病情好转的标志,因此仔细观察躁动并找出引起躁动的原因,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对颅脑损伤的转归有重要意义。我科近2年收治颅脑损伤患者952例,其中有躁动症状265例,我们在躁动的观察和护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临床上及时发现其病情变化的先兆极为重要。“躁动”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症状 ,躁动症状的出现 ,常是颅内血肿 ,甚至是脑疝的先兆。现将我院1998- 0 1~ 2 0 0 0 - 0 6收治的颅脑损伤病人中 ,并发躁动的 86例护理体会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86例中 ,男 6 0例 ,女 2 6例。年龄 5~ 6 0岁。根据躁动程度将其分为轻度躁动和重度躁动。本组轻度躁动 6 6例 ,重度躁动 2 0例。2 护理2 .1 密切观察病情患者出现躁动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尽早进行必要的检查。对CT检查无颅内血肿者 ,也需观察 3~ 7d。本组病…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观察及预见性护理赵太秀(广西平乐县人民医院平乐县542400)关键词颅脑损伤;躁动;观察;预见性护理躁动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症状,占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30%~40%[1]。现将我院1993~1996年收治并发躁动症状的108例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12.
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的治疗过程中 ,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症状 ,许多颅脑损伤患者经过了一定的昏迷期后逐渐转入谵忘或意识模糊状态 [1 ] ,患者多数出现躁动症状。1997年 7月~ 2 0 0 1年 4月对我院的 ICU中颅脑损伤出现的躁动症状的 2 0 5例患者进行了观察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 2 6 7例患者出现躁动症状 2 0 5例 ,占 76 .8% ;其中男 143例 ,女 6 2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 2 7例 ,闭合性颅脑损伤178例 ,其中硬膜下血肿及 (或伴 )脑挫伤 6 7例 ,硬膜外血肿86例 ,脑干损伤 14例 ,蛛网膜下腔出…  相似文献   

13.
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躁动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梅英  冯妙琅 《海南医学》2010,21(2):148-150
目的总结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躁动病人的护理措施及体会,以期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方法对我院颅脑外科36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躁动的病人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和精心护理。结果康复26例(占72.2%),好转6例(占16.7%),死亡4例(占11.1%)。结论严密认真仔细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和精心护理是减少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躁动病人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资料 本组共86例患者,男59例,女27例,年龄11-81岁。人院时GCS评分3—8分者6例,9-12分54例,12分以上26例。通过CT检查:额叶脑挫伤42例,颞叶脑挫伤35例,多发局灶脑挫伤9例,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硬膜外出血或硬膜下出血13例。86例患者均伴有程度不同的躁动、兴奋、谵妄、自伤或伤人。  相似文献   

15.
樊秋萍 《广西医学》2004,26(12):1880-1880
我科2003年1月-2003年12月,共治疗因车祸或别的意外引起的颅脑损伤56例,男44例,女12例,年龄10~71岁,平均年龄40.5岁,全部病人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1986—1991年共收治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1125例,有“躁动”病状者123例,占10.9%,本文就“躁动”的原因、临床观察及护理等问题进行探讨。一般资料男98例,女25例。年龄2~71岁,平均40.5岁。伤后“躁动”出现的时间,短者半小时。最长者21小时,平均6.3小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病房收治的自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及焦虑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焦虑状况显著轻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焦虑,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减轻病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躁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方城县人民医院集束化护理模式实施前后各收治的60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躁动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降低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躁动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高血糖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对3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从入院时就进行动态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值将226例(占58.09%)分为血糖升高组和163例(占41.91%)分为血糖正常组,及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并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患者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血糖升高组中有148例患者(占65.49%)血糖7~14d内恢复正常,且预后与血糖正常组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63P〉0.05)。有78例患者血糖持续升高,因颅脑损伤严重而死亡,病死率34.51%,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48.53%。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及时动态监控血糖,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脑细胞损害,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护质量。  相似文献   

20.
黄严金 《中原医刊》2011,(23):77-78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110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根据躁动分级后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约束方法,实验组采用了改良后的约束方法,对两组的意外脱管情况,皮肤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皮肤受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尿管意外脱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约束方法对于颅脑损伤躁动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约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