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诱导睡眠下电子喉镜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PSG确诊的132例OSAHS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A组61例为实验组,术前给予咪唑安定诱导睡眠后用电子喉镜对上呼吸道进行动态观察,以确定阻塞部位;B组71例作为对照组,术前清醒状态下行常规上呼吸道检查和电子喉镜检查.所有患者均根据定位诊断结果进行针对性手术治疗.结果:A组存在多部位阻塞者达72.1%,而B组仅为33.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A组总有效率达91.8%,B组仅为64.8%.A、B 2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诱导睡眠状态下大部分OSAHS患者上呼吸道存在多部位的解剖性狭窄,术前在诱导睡眠下应用电子喉镜进行OSAHS患者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OSAHS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电子喉镜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子喉镜检查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删S)患者的定位诊断意义。方法126例OSAHS患者和84例对照者进行电子喉镜检查,并行Muller试验.观察比较两组咽腔狭窄部位及程度。结果OSAHS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不同程度OSAHS患者咽腔Muller试验缩小范围有明显差异。结论电子喉镜是OSAHS患者上呼吸道情况简便有效的术前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清醒状态下上气道各个平面的阻塞情况,提高对OSAHS阻塞平面分布的相关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  对504例OSAHS患者通过鼻内镜、鼻声反射、鼻阻力、纤维喉镜联合Muller试验、扁桃体大小、Mallampati评分综合评估其清醒状态下上气道各个平面的阻塞情况。结果 经综合评估,504例OSAHS患者中存在多平面阻塞者为49.8%,鼻咽平面阻塞及口咽平面阻塞者分别为66.9%、80.0%,未发现存在单纯喉咽平面阻塞的患者。266例重度OSAHS患 者中,存在多平面阻塞者为66.2%,而存在鼻咽平面阻塞及口咽平面阻塞者分别为75.6%、90.6%。结论 OSAHS患者中存在鼻咽平面阻塞者约占66.9%,临床中应重视其在OSAHS发病中的作用;OSAHS患者中存在多平面阻塞者约占一半,重度患者中该占比明显增加。临床工作中应对OSAHS患者各个平面的阻塞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方能采取安全、有效的临床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整合了便携式多道睡眠仪(polysomnography,PSG)和上气道测压功能的便携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ApneaGrap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PSG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32例患者,均行传统的上气道纤维喉镜检查判定阻塞部位。ApneaGraph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和同步上气道压力测定。上气道阻塞部位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阻塞主要为腭后区,下部阻塞主要为舌后区。①分析ApneaGraph与传统PSG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index,AHI)之间相关性;②通过上气道压力测定,分析各平面阻塞特点,判定阻塞平面及计算各平面阻塞次数占气道阻塞总次数的比率,并与传统喉镜阻塞定位进行比较。结果呼吸事件分析:PSG和ApneaGraph测定的AHI(x^-±s)分别为(52.2±18.1)次/h和(50.2±16.0)次/h,两者高度相关(r=0.876,P〈0.001)。阻塞定位分析:①上气道测压:可见单纯上部阻塞和上下部联合阻塞两种模式,28例(87.5%)上部气道阻塞次数占气道阻塞总次数的比率〉50%,4例(12.5%)下部气道阻塞次数占气道阻塞总次数的比率〉50%;②纤维喉镜检查:可见单纯腭后区阻塞和腭后区、舌后区联合阻塞两种阻塞模式,其中18例单纯腭后区狭窄,13例腭后区和舌后区联合狭窄,1例腭后区和舌后区均未见明显狭窄;③上气道测压与传统纤维喉镜检查比较:上部(腭后区)阻塞时,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为84.4%(27/32);下部阻塞(舌后区)的符合率为53.1%(17/32)。结论ApneaGraph可作为便携PSG,对睡眠呼吸疾病作出初步定性诊断,并通过上气道压力测定,与纤维喉镜检查相结合,较好地判断睡眠时患者气道阻塞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纤维喉镜与模拟内镜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中的作用和各自的优缺点;进一步探讨上呼吸道在阻塞通气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我们对21例经睡眠监测确诊为OSAHS的患者行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并行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获得仿真上呼吸道图像.检查在清醒和睡眠2种状态下进行.测量软腭平面、悬雍垂平面、舌后平面和会厌平面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结果:纤维喉镜与仿真上呼吸道图像在上呼吸道的4个平面的测量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清醒和睡眠状态下,软腭后区前后径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左右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醒与睡眠状态下,上呼吸道的腔径有明显不同;腔径的变化以左右径变化为主;纤维喉镜在上呼吸道的动态观察中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仿真上呼吸道图像能够真实的显示上呼吸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结合原始的二维图像可提供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睡眠状态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扩张肌肌电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在OSAHS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中、重度OSAHS患者69例(OSAHS组)及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于诱导睡眠后分别行颏舌肌、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等上气道扩张肌肌电图的检测并与诱导睡眠前比较。结果:(1)清醒状态下OSAHS组上气道扩张肌肌电水平较对照组高(均P〈0.01);②与清醒状态比较,睡眠状态下OSAHS组上气道扩张肌肌电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③从清醒状态到睡眠状态,OSAHS组上气道扩张肌肌电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OSAHS患者清醒状态下上气道扩张肌肌电活性代偿性升高及睡眠状态下失代偿是该病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状态下阻塞定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应用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和纤维鼻咽喉镜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患者睡眠状态下上气道的阻塞部位进行定位 ,并探讨上述两种方法对阻塞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多导睡眠监测 (polysomnography ,PSG)确诊的 15例OSAS患者应用超快速MRI在睡眠状态下对其上气道进行了矢状位和轴位扫描动态观察 ,对患者软腭后区 (retropalatalregion ,RP)、舌后区 (retroglossalregion ,RG)和会厌区 (epiglottalregion ,EPG)的上气道阻塞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另外对其中的 8例患者在睡眠状态下进行了纤维鼻咽喉镜检查。结果 MRI检查 15例患者 ,发现仅有RP区阻塞者 3例 ,仅有RG区阻塞者 2例 (均为悬雍型腭咽成形术后患者 ) ,另外 10例患者同时有RP和RG区阻塞。 8例患者进行睡眠状态下纤维鼻咽喉镜检查者 ,除 1例外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相符合。结论 睡眠状态下MRI和纤维鼻咽喉镜检查能够对上呼吸道的阻塞进行定位 ,对确定治疗措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征患者睡眠状态下阻塞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ing,MRI)和纤维鼻咽喉镜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睡眠状态下上气道的阻塞部位进行定位,并探讨上述两种方法对阻塞定位的应用价值。地对经多导睡眠监(polysomnnography,PSG)确诊的15例OASA患者应用超快速MRI在睡眠状态下对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患者睡眠时咽腔阻塞特点及解剖原因,并与清醒时Muler检查比较。方法纤维喉镜检查43例睡眠OSAS患者咽腔。结果①所有睡眠患者都有腭咽部阻塞,79%病例合并口咽和/或下咽部阻塞。②咽阻塞涉及软腭或悬雍垂后坠、咽壁内陷、扁桃体或咽腭弓肥大、咽皱襞和咽侧索冗赘、舌根肥厚及后坠等诸多解剖异常。同一部位,个体间引起阻塞的解剖机制可不同。③睡眠时发现咽腔阻塞阳性率与Muler检查比较:腭咽部(100%/91%)、口咽部(58%/42%)、下咽部(51%/28%)。结论OSAS患者咽腔多部位阻塞很常见,解剖机制复杂多样,个体间常各异,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清醒时Muler检查较睡眠时观察阻塞部位少,尤其在腭咽以下部分,临床应用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影磁共振(cine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及纤维喉镜下Müller试验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 OSAHS)患者进行上气道阻塞部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4月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并经多导睡眠监测(PSG)及专科检查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22例,于术前行纤维喉镜下Müller试验检查并分别在睡眠及清醒状态下行电影磁共振检查,观察软腭区、舌后区及会厌区狭窄或阻塞发生情况.结果 电影磁共振与纤维喉镜下Müller试验对于软腭区阻塞的定位(22例对22例)具有完全的一致性(Kappa=1),而对于舌后区(13例对6例)(Kappa=0.412)、会厌区(4例对2例)(Kappa=0.621)及多部位同时阻塞的定位(13例对6例)(Kappa=0.412),二者一致性一般.结论 对多部位阻塞的中重度OSAHS患者,术前应用电影磁共振及纤维喉镜检查能够更好地明确阻塞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CT测量上呼吸道狭窄定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螺旋CT自鼻咽顶部到声门之间的区域进行连续扫描,应用图像工作站测量软腭后区、悬雍垂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的气道横截面积和各径线长度以及咽侧壁和咽后壁软组织厚度等指标,选取88例健康人测量数值确立正常值范围。测量82例OSAHS患者上呼吸道cT扫描的结果并与相应解剖区的正常值比较。结果82例OSAHS患者中,仅有1个平面狭窄者17例,其中为软腭后区狭窄者5例,悬雍垂区狭窄者4例,舌后区狭窄者6例,会厌后区狭窄者2例。相邻的两个解剖区域共同狭窄45例,其中为软腭后区及悬雍垂区者26例,悬雍垂区及舌后区者15例,舌后区及会厌后区者4例。软腭后区、悬雍垂区和舌后区3个解剖区域共同狭窄20例。同时对88例健康人清醒状态下上气道4个平面截面积做测量分析,结果显示截面积软腭后区最为狭小,其次为舌后区,而会厌后区截面积最大。OSAHS组软腭长度及厚度均大于正常组,提示软腭增长、增厚是咽腔狭窄的原因之一。结论大部分OSAHS患者存在上呼吸道的解剖性狭窄,上呼吸道的CT扫描测量可以较好的确定具体狭窄部位,针对性手术治疗便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舌后区上呼吸道的CT影像,探讨舌后区呼吸道狭窄的原因。方法:对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olysomnography, PSG)确诊的100例OSAHS患者,采用螺旋CT行上呼吸道连续扫描,测量舌后区呼吸道横截面积,对存在舌后区呼吸道狭窄(24例)和无舌后区呼吸道狭窄(76例)的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别,舌后区狭窄组的舌后区呼吸道左右径、前后径明显小于非狭窄组,狭窄组的咽后壁、咽侧壁软组织厚度、舌体宽度、舌体长度和舌体截面积等CT测量数据明显大于非狭窄组。结论:24%的OSAHS患者存在舌后区上呼吸道狭窄,除舌体肥厚外,咽侧壁和咽后壁的软组织增厚也是导致舌后区呼吸道狭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舌根会厌关系分型与舌后区上呼吸道狭窄的关系。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OSAHS患者1 1 3例,采用螺旋CT对上呼吸道进行连续扫描,对舌后区呼吸道各参数进行测量,对比研究不同舌根会厌关系分型组间舌后区呼吸道各测量参数与舌后区呼吸道狭窄发生率的差别。结果不同舌根会厌关系分型的OSAHS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别,舌根会厌关系从Ⅰ型到Ⅲ型,舌后区呼吸道截面积和内径逐渐缩小,舌体长度和舌截面积逐渐增加,舌后区呼吸道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结论舌根会厌关系分型与舌后区呼吸道狭窄有明显相关,临床可以通过对舌根会厌关系分型的观察来初步判断舌后区呼吸道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上呼吸道多层螺旋CT表现,为手术针对性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经多导睡眠监测仪诊断为OSAHS的59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上呼吸道横截面积及矢状径、冠状径,比较其与87例正常成人上呼吸道横截面积及各径线的差别。结果 59例OSAHS患者中上呼吸道横截面积有狭窄的计53例,共计8 5个平面存在狭窄。另有6例无法明确判断具体解剖层面狭窄。5 3例狭窄中34例患者仅存在1个狭窄平面,其中软腭后区狭窄者23例、悬雍垂区狭窄者4例、舌后区狭窄者3例、会厌后区狭窄者4例;9例患者相邻的两个平面共同狭窄,其中为软腭后区+悬雍垂区者4例、悬雍垂区+舌后区者3例、舌后区+会厌后区者2例;7例患者软腭后区、悬雍垂区和舌后区3个平面同时狭窄。3例患者整个上呼吸道4个解剖层面狭窄。结论大部分OSAHS患者上呼吸道存在解剖性狭窄,其中最为常见的狭窄部位是软腭后区。多层螺旋CT能够精确测量上呼吸道各层面,并对狭窄部位和范围进行定位,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患者舌腭关系分型与舌后区上呼吸道狭窄的关系。方法经多道睡眠监测确诊的OSAHS患者共100例,采用螺旋CT对上呼吸道进行连续扫描,对舌后区呼吸道各参数进行测量,对比研究不同Friedman舌腭关系分型组间舌后区呼吸道各测量参数和舌后区呼吸道狭窄发生率的差别,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舌腭关系分型的因素。结果不同舌腭关系分型的OSAHS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从舌腭关系I型到Ⅳ型,舌后区呼吸道截面积和内径逐渐缩小,舌体长度和舌截面积逐渐增加,舌后区呼吸道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增高,Ⅰ型到Ⅳ型患者组中发生舌后区呼吸道狭窄的比率分别为0/25、3/39、7/22、1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影响舌腭关系分型最显著因素为舌后区呼吸道截面积,偏回归系数为-0.39,复相关系数为-0.545。结论舌腭关系分型与舌后区呼吸道狭窄有明显相关关系,临床可以通过对舌腭关系分型的观察来初步判断舌后区呼吸道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鼻咽及口咽通气道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多平面术后缓解上气道阻塞的作用,观察患者的生命指征,探讨鼻咽及口咽通气道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靠性。方法:鼻咽通气道组为56例经PSG确诊为重度OSAHS的患者,术后置鼻咽通气道。口咽通气道组为45例经PSG确诊为重度的OSAHS患者,术后置口咽通气道,其余治疗2组相同。2组患者术后行心电、血氧饱和度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比较2组患者术后24h内的呼吸困难、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咽部疼痛不适情况。结果:多平面术后24h内,鼻咽通气道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HR(82.3±2.65)次/min、SBP(124.5±13.95)mmHg、DBP(76.2±8.1)mmHg、RPP(10 282.0±1 481.7),口咽通气道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HR(93.4±2.89)次/min、SBP(135.1±16.5)mmHg、DBP(92.25±11.25)mmHg、RPP(12 664.4±1 93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部疼痛鼻咽通气道组(1.71±0.45)分,口咽通气道组(3±0)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面罩内压力变化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和正常人上呼吸道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自鼻咽顶部到声门之间的区域进行连续扫描,应用图像工作站测量软腭后区、悬雍垂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的气道横截面积、左右径和前后径.对35例正常对照者和46例OSAHS患者分别行面罩内压力为0 kPa和0.784 kPa状态下的CT扫描,比较正常对照者和OSAHS患者间在各种条件下上呼吸道各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在面罩内压力相同的条件下,OSAHS患者上呼吸道CT测量的多数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和OSAHS患者上呼吸道多数测量指标在0.784 kPa正压条件下较0 kPa时有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其中对照组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OSAHS组(P<0.05或P<0.01);以35例对照者确定面罩内压力由0 kPa增加到0.784 kPa时上呼吸道软腭后区、悬雍垂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横截面积增加的最小正常值为标准,将46例OSAHS患者分为上气道正常扩张的17例和扩张度低于正常的29例,在0 kPa下这2组患者上呼吸道CT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0.784 kPa条件下,前者的上呼吸道多项测量指标均大于后者(P<0.05或P<0.01).结论:面罩内压力的增加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导致OSAHS患者和对照者上呼吸道的扩张,其中OSAHS患者的扩张程度明显小于对照者;OSAHS患者上呼吸道扩张程度较小的原因与其上呼吸道存在解剖性狭窄和咽壁本身的可扩张性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维医学影像分析系统(3D medicalimage analysis,3DMIA)软件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上气道建模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30例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OSAHS患儿,分别于睡眠和清醒时通过螺旋CT采集资料,借助3DMIA软件构建患儿自鼻咽到声门上整个上呼吸道的三维模型,并借助软件算法进行上气道容积、气道最小横截面积的测量。结果 30例患儿睡眠时的上气道容积和气道横截面积均明显小于清醒时,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 =9.392、9.256,P 均<0.01)。结论 借助3DMIA软件建模并进行算法测量较传统放射学方法,能更客观的评价OSAHS患儿的上气道狭窄范围和程度,在OSAHS患儿的上气道形态和功能研究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