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飚 《吉林医学》2010,(25):4243-4244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B组分别注入酒石酸布托啡诺1 ml和安慰剂1 ml,5 min后均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行臂丛阻滞。分别记录术中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手术时间,评价麻醉效果、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A组均明显长于B组(P<0.01);A组术后4、8、12、24h 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增强左旋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尹文亮  李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2,(4):151+153-151,153
目的研究0.25mg/mL布托啡诺复合0.25%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麻醉下锁骨中段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锁骨中段骨折或内固定物手术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0.25%罗哌卡因+0.25mg/mL布托啡诺20mL,颈深丛8mL、颈浅丛12 mL;B组0.25%罗哌卡因20mL,颈深丛8mL、颈浅丛12mL。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同时采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A组术后2、4、6、8、10h静息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结论小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镇痛时间延长、不加重运动神经阻滞,麻醉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3.
酒石酸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臂丛麻醉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理运用臂丛麻醉的手术辅助用药方法。方法:采用酒石酸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臂丛麻醉的手术临床观察50例A组,并与采用静脉注入曲马多50例B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min)比较:麻醉起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术后2、4、8、12、24h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前使用布托啡诺行超前镇痛能够增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理运用骨科手术臂丛麻醉的辅助用药方法。[方法]采用酒石酸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骨科手术臂丛麻醉的临床观察40例A组.并与采用静脉注入曲马多40例B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min)比较:麻醉起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短于B组(P〈O.05);A组术后2、4、8、12、24h 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前使用布托啡诺行超前镇痛能够增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5.
蒋奕红 《右江医学》2003,31(1):32-33
目的 :选择 0 .2 5 %、0 .375 %、0 .5 %罗比卡因作颈丛神经阻滞 ,与 0 .2 5 %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时进行临床效果的观察。方法 :ASAI Ⅱ级甲状腺疾病需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病人 60例 ,随机分成三组 ,每组 2 0例 ,均行双侧肌间沟一点法作深丛及浅丛神经阻滞 ,常规辅以神经安定镇痛 ,根据镇痛效果增加静脉用药。A组左侧 0 .2 5 %布比卡因 1 4ml,右侧 0 .2 5 %罗比卡因 1 4ml;B组左侧 0 .2 5 %布比卡因 1 4ml,右侧用药 0 .375 %罗比卡因 1 4ml;C组左侧 0 .2 5 %布比卡因 1 4ml,右侧 0 .5 %罗比卡因 1 4ml。术中监测HR、ECG、R、BP等生命征变化情况。记录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效果C组最好 ,B组次之 ,A组最差 (P <0 .0 5)。结论 :相同浓度的罗比卡因较布比卡因镇痛效果差 ,用于颈丛神丛阻滞时 ,应适当提高浓度至 0 .375 %~ 0 .5 %。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罗哌卡因臂丛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拟行前臂与手部手术的成年男性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n=20),每组均用4mg/ml罗哌卡因40mL作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各组局麻药均不加肾上腺素。A组: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前5min静注安慰剂。B组、C组、D组分别在臂丛神经阻滞前5min静注布托啡诺0.5mg、1mg、2mg。在麻醉后5、10、15、20、30、45、60min对麻醉质量进行评价,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手术时间、围术期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维持时间A组略短于B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D组明显长于A组、B组(P〈0.01)。术后8h、12h、24h时疼痛评分(VAS),A组、B组高于C组、D组(P〈0.01)。C组、D组辅助用药量明显低于A组和B组。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增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7.
梁军  黄华山 《华夏医学》2000,13(6):749-750
甲状腺手术是普外科常见手术 ,在我院约占总手术例数12 %。为提高颈丛神经阻滞效果 ,本研究分设 3组应用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用于甲状腺手术 ,对麻醉效果、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收集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1月选择性甲状腺手术 95例 (ASAI~ 级 ) ,其中甲状腺腺瘤 75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 12例 ,原发性甲亢 8例。随机分为三组 ,各组性别、年龄、体重、病种分布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P>0 .0 5 ) ,患者一般情况见表 1。 组 :0 .2 5 %布比卡因 (0 .75 %布比卡因 10 m l+注射用生理盐水 2 0 ml) ; 组 :0 .3…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择40名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在连续腋窝臂丛阻滞的上肢手术后,分别连续注入以下药物组合:0.125%罗哌卡因50ml/72h(I组,n=20),2.0mg布托啡诺复合0.125%罗哌卡因50ml/72h(II组,n=20)。患者对自身的疼痛程度通过10cm的直观类比标度(VAS)进行标定。记录副反应如瘙痒症、恶心呕吐和嗜睡。结果:两组的VAS评分在术后4h并无区别。从术后8~36h,I组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II组。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赖隆 《当代医学》2010,16(36):59-59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作用。方法 120例自愿行术后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术后接电子镇痛泵(江苏南通爱朋)用药为罗哌卡因100mg+布托啡诺3mg+生理盐水至100mL,B组术后接电子镇痛泵(江苏南通爱朋)用药为罗哌卡因100mg+吗啡5mg+生理盐水至100mL。两组电子泵设置都为首次量5mL、持续量2mL、追加量1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并记录术后2h、6h、12h、24h、36h疼痛VAS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呼吸抑制发生率没明显差别,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薇  李靖  华春媛 《当代医学》2011,17(26):10-11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剖宫产手术对麻醉操作和取胎的镇痛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MS)以及新生儿apge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剖官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40),每组都由同一人进行麻醉操作,采用同样的麻醉药和给药方法,麻醉平面控制在(T6~T8)~S。A组在麻醉操作前5rain给予布托啡诺1mg加生理盐水稀释到5ml两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B组在麻醉操作前5min给予生理盐水5ml两分钟内缓慢注射。记录静脉给药前后5min的血压、心率,给药后的镇静评分(RS),麻醉操作和取胎时的疼痛评分(VAS),新生儿的Apgar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事。结果A组静脉给药前后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R8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麻醉操作VA8评分A组低于B组.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取胎时的VA8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剖宫产手术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能减轻患者麻醉操作和取胎操作时的不适感,且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大部切除手术应用改良的颈神经丛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一点法深浅颈神经丛阻滞。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深丛均为0.25%布比卡因液或1.14%利多卡因和0.14%地卡因混合液,每侧各约5-6ml。A组为与深丛相同浓度的局麻药液,每侧约8-10ml,B组为与A组所用药同等剂量,但其浓度为A组的2/3(即加入1/3容量的生理盐水),使浅丛容量较A组增加1/3,约为11-13.5ml。结果:两组病人经过顺利,均无并发症。阻滞效果均较好,但A组病人在手术进行到牵拉甲状腺上极时,有12例病人牵拉痛较明显。结论:低浓度高容量法颈丛阻滞,效果可靠、安全、并发症少,是甲状腺大部切除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天明  全超坤  范新民  范学良 《医学争鸣》2005,26(17):1592-1593
目的:介绍颈丛神经阻滞在耳后切口乳突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方法: 行择期耳后切口乳突根治术患者21例,年龄15~49岁,ASAⅠ~Ⅱ级,在单侧颈丛神经阻滞下完成手术,观察术前及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麻醉效果. 结果: 全部患者耳后切皮无痛,心律、血压等无明显波动;顺利完成手术19例,另2例患者分别在内耳探查、切及内耳道后壁皮肤时出现轻微痛感,经静脉应用一个单位氟吗合剂或用5 g/L利多卡因2 mL局部浸润,效果满意,顺利完成手术. 结论: 颈丛神经阻滞用于耳后切口乳突根治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颈丛阻滞复合全麻用于甲亢病人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复合全麻对甲亢病人血流动力学、术毕清醒时间及术后镇痛剂使用率的影响。方法:甲亢患者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A、B两组,每组各20例,A组:0.25%布比卡因行双侧颈浅神经阻滞,每侧10ml,然后缓慢依次静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琥珀胆碱全麻诱导,插管成功后麻醉机控制呼吸,术中静注芬太尼、吸入1%~1.5%异氟醚维持麻醉,万可松维持肌松;B组,直接进行全麻诱导。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术中切甲状腺及拔管时的SBP、DBP、HR变化,术毕清醒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和心率无显著差异。插管、术中切甲状腺及拔管时B组SBP、DBP、HR比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A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B组术毕拔管时间(13±5.6)min,A组术毕拔管时间(6±3.3)min,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A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5%(1/20),B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85%(17/20),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甲亢病人手术中,颈丛阻滞复合全麻比单纯全麻更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静脉用药,缩短患者术毕拔管时间,减少术后镇痛剂的使用率。从而提高了甲亢患者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低浓度(0.25%)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40例,随机分为R组20例颈丛阻滞注入罗哌卡因,L组20例注入1%利多卡因+0.19%布比卡因.观察临床效果、并发症及其恢复时间,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发症声音嘶哑的恢复时间R组快于L组(P<0.05)。结论: 0.25%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在临床效应和安全方面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吕美红  闻庆平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113-114,1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左布比卡因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拟择期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L组):0.25%左布比卡因加注射用生理盐水1 mL;右美托咪定组(LD组):0.25%左布比卡因加右美托咪定1 mL(100μg)。记录患者基础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T0)及颈丛阻滞后5 min(T1)、10 min(T2)、切皮(T3)、分离甲状腺上极(T4)、缝皮(T5)、阻滞后120 min(T6)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LD组短于L组(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LD组明显长于L组(P〈0.01)。镇痛持续时间LD组长于L组(P〈0.05)。L组T1、T2、T3、T4、T5的MAP较T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的MAP明显升高(P〈0.01)。LD组只有T1的MAP较T0升高(P〈0.05)。L组T2、T3、T4、T5的MAP均高于LD组(P〈0.05);且T3、T4的MAP明显高于LD组(P〈0.01)。L组T1、T2、T3、T4、T5的HR较T0明显增快(P〈0.01),LD组只有T1的HR较T0增快(P〈0.05)。L组T2、T3、T4、T5的HR均高于LD组(P〈0.05);尤其T2、T3、T4的HR明显高于LD组(P〈0.01)。结论左布比卡因注射液中加入100μg右美托咪定行颈丛阻滞,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缓解颈丛阻滞所致循环波动及术中应激反应,延长麻醉作用时间及镇痛时间,使患者更舒适,从而提高了颈丛阻滞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预防止血带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臂丛阻滞效果满意的上肢手术患者50例,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B组),每组25例.A组配制方法:200 μg右美托嘧定加生理盐水共50 mL;B组:200 μg右美托嘧定、1 mg布托啡诺、生理盐水共50 mL.A组以右美托嘧定1μg/kg负荷15 min,继以0.4 μg·kg-1·h-1维持至术毕;B组给予0.015 mg/kg布托啡诺后按A组方案给药.记录给药前(T0)、止血带充气毕(T1)、15 min(T2)、30 min(T3)、45 min (T4)、60 min (T5)、放气后10 min(T6)各时点VAS评分、BIS值、Ramsay镇静评分、心率(HR)、有创血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评估两组患者主观反应分类计数,以及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情况.T6时点查血气分析评估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HCO3-、血乳酸(LAC).结果 两组T4、T5时点VAS评分、BIS值、Ramsay评分、HR、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主观反应表现为佳和差者分别为9、4例,B组为13、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及低血压;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应用于臂丛麻醉下上肢手术能显著预防止血带反应,效果优于单用右美托咪定.  相似文献   

17.
高成顺  熊君宇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29(4):382+384-382+384
[目的]探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方法]40例颈椎病病人接受颈椎前路手术,均行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全部病人除1例麻醉效果欠满意并辅吸入麻醉外,其余39例病人均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不大.[结论]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基于耳大神经辅助定位的超声引导下颈浅神经丛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锁骨手术患者,经超声和经皮电刺激确认耳大神经后,共10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超声引导组和耳大神经辅助定位组,每组50例。采用1%利多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进行局部麻醉。常规超声引导组经常规穿刺点即胸锁乳突肌后缘(从锁骨头附着点至乳突最突出点)中点穿刺行神经阻滞;耳大神经辅助定位组穿刺前测量相关形态学数据,超声引导下经耳大神经穿刺点穿刺行神经阻滞。采用针刺法评估阻滞效果,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BMI、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耳大神经辅助定位组患者引出耳大神经阳性反应的平均电刺激电流强度为(1.1±0.3)mA,从开始扫查至完成耳大神经穿刺点标记的平均时间为(30.5±8.2)s。耳大神经辅助定位组中有94.0%(47/50)的患者穿刺点与常规穿刺点重合或位于其尾侧,仅3例位于常规穿刺点头侧,两点平均相距(1.27±0.84)cm。耳大神经辅助定位组阻滞成功率高于常规超声引导组[98.0%(49/50)vs 78.0%(39/50),P<0.05],且耳大神经辅助定位组起效更快。两组患者术后均观察24 h,各有1例患者在阻滞后出现声音嘶哑,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 基于耳大神经辅助定位的超声引导下颈浅神经丛阻滞具有起效快、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行择期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76例,ASA为Ⅰ~Ⅱ级,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n=38)和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CA组,n=38).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咪唑安定0.05 mg/kg和盐酸戊乙奎醚0.02 mg/kg.C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以0.5%罗哌卡因加1%利多卡因进行右侧颈深浅丛神经阻滞及左侧颈浅丛神经阻滞.两组患者给予3 μg/kg芬太尼、1.5 mg/kg异丙酚和0.15 mg/kg维库溴铵静脉诱导,加固型螺纹气管导管经鼻行气管插管,并以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分别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5 min、手术切皮、分离颈椎骨膜及术毕清醒时患者无创血压、心率以及心电图ST段变化;并观察记录芬太尼用量、异丙酚用量、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结果 CA组在插管后1 min、手术切皮、分离骨膜及术毕清醒时,血压、心率及心电图ST段变化均明显低于A组.CA组异丙酚及芬太尼用量均低于A组,CA组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结论 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是颈椎前路手术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