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右室间隔部起搏方式纠正心衰的疗效.方法 12只心衰犬,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行右心房-右室心尖部(RVA)、右心房-右室间隔部(RVS)、右心房-双室(Bi-V)起搏,每种方式起搏前及起搏稳定15 min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机械延迟(IVMD)、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延迟(SPWMD)、左心室12个节段达峰时问的标准差(Ts-SD).结果 右室间隔部起搏时:(1)与起搏前及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LVEDd、IVMD、SPWMD、Ts-SD减小,LVEF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双室起搏相比,LVEDd、IVMD、SPWMD、Ts-SD增加,LVEF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室间隔部起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心室的同步性及心功能,疗效优于右室心尖部但不及双室起搏,还不能成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衰的备选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应用普通电极导管,在急诊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21例,急诊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成功,18例患者心率恢复正常,效果可靠.结论 急诊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具有迅速、有效、简单、易行的特点,抢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应用普通电极导管,在急诊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21例,急诊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成功,18例患者心率恢复正常,效果可靠.结论 急诊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具有迅速、有效、简单、易行的特点,抢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应用普通电极导管,在急诊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21例,急诊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成功,18例患者心率恢复正常,效果可靠.结论 急诊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具有迅速、有效、简单、易行的特点,抢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应用普通电极导管,在急诊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21例,急诊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成功,18例患者心率恢复正常,效果可靠.结论 急诊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具有迅速、有效、简单、易行的特点,抢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应用普通电极导管,在急诊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21例,急诊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成功,18例患者心率恢复正常,效果可靠.结论 急诊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具有迅速、有效、简单、易行的特点,抢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应用普通电极导管,在急诊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21例,急诊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成功,18例患者心率恢复正常,效果可靠.结论 急诊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具有迅速、有效、简单、易行的特点,抢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应用普通电极导管,在急诊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21例,急诊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成功,18例患者心率恢复正常,效果可靠.结论 急诊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具有迅速、有效、简单、易行的特点,抢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应用普通电极导管,在急诊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21例,急诊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成功,18例患者心率恢复正常,效果可靠.结论 急诊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具有迅速、有效、简单、易行的特点,抢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应用普通电极导管,在急诊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21例,急诊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成功,18例患者心率恢复正常,效果可靠.结论 急诊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具有迅速、有效、简单、易行的特点,抢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对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入选心功能Ⅲ级。Ⅳ级CHF患者30例,分为CRT组15例,对照组15例。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分别评估心功能.测定6min步行距离。Minnesota生活质量问卷评估(QOF),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观察两组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CRT组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QOF、LVEF及LVEDD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分别为3.38±0.53、218.61±79.02m、42.68±18.82、0.30±0.05、71.52±6.10mm,治疗3个月分别为1.91±0.72、427.62±25.46m、20.33±15.57、0.38±0.08、66.85±5.5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分别为3.30±0.63、242.71±62.52m、42.75±27.32、0.32±0.07、71.88±6.49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RT组再住院率低。结论CRT有助于纠正CH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紊乱,使扩大的心腔缩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比较,探讨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对血流动力学和心室激动顺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于本院行DDD起搏器安置术的患者79例,根据心室电极置入位置不同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38例,右室流出道起搏组41例。测量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完全起搏时QRS波群平均时限,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E峰和A峰最大充盈速度比值(E/A)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RVA组6个月,12个月随访的LVEF、CI、E/A未显著降低,RV-OT较RVA起搏时C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窦性心律时QRS波时限比较,各部位起搏时QRS波时限均延长(P均〈0.05),RVA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时限显著长于RVOT组(P均〈0.05)。结论RVOT和RVA起搏,在血流流动力学指标上较术前没有明显变化。RVOT和RVA起搏相比,能够保持相对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  相似文献   

13.
陈刚  黄婷  杨锴 《职业与健康》2014,(8):1141-1143,1146
目的通过研究康复疗法对女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运动耐量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该疗法在女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4例女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康复治疗组(简称治疗组,67例),采用6rain步行试验评价运动耐量,运用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功能的差异。结果(24.0±1.2)周后,对照组61例和治疗组64例患者完成了随访,被纳入最终分析;两组患者基础状态的运动耐量和心功能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平均6min步行距离较长[(403.7±51.4)m嬲(355.2±52.4)m,P〈0.01],增加量也较大[(145.8±54.8)mvs(63.3±29.6)m,P〈0.01];平均NYHA心功能分级低[(2.4±0.4)VS(2.6±0.4),P〈0.01)],改善更明显[(-0.4±0.09)vs(-0.1±0.07),P〈0.05)];两组平均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3±6.5%)∞(46.4±4.3%),P〉0.05)],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3.7±2.3%)735(1.0±0.7%),P〈0.01)]。结论康复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女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永久性心脏起搏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取永久性心脏起搏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研究组给予替米沙坦片,每日1次,每次1片,直至随访结束。对照组常规给予缬沙坦。两组均于给药前和随访结束后应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指数(CI)。结果给药前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均低于100ng/L,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后,研究组血浆BNP水平轻微变化,而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并且明显高于同期研究组[(105.67±15.64)ng/L比(73.23±10.5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给药前、随访结束后LVEF和CI基本平稳[(58±4)%比(594±5)%、(3.584±0.32)L/(min·m。)比(3.56±0.26)L/(min·m:)],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随访结束后LVEF、CI显著下降[(49±3)%比(564±3)%、(2.97±0.26)L/(min·m^2)比(3.624±0.29)L/(min·m^2)],并且明显低于同期研究组[(494±3)%比(594±5)%、(2.974±0.26)L/(min·m^2)比(3.56±0.26)L/(min·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以延缓永久性心脏起搏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增加,从而延缓心力衰竭症状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起搏治疗的患者建议早期服用替米沙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双腔起搏时两种不同的房室传导间期对老年慢性心力衰谒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6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分为长AV间期组(DDD—1)和短AV间期组(DDD—s),分别观察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左室收缩末直径(LVESD)的变化。结果 DDD—s组LVEF(50.92±6.99)较DDD—1组LVEF(53.46±4.87)明显降低,而LVEDD、LVESD则两组间无改变。结论 由于DDD-s的完全右室起搏,可引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变化与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患者246例,均符合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力衰竭病史≥12个月,排除继发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120s/L为贫血;心功能水平的诊断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I级和Ⅱ级为轻度心力衰竭,Ⅲ级和Ⅳ级为严重心力衰竭,246例患者血红蛋白值取入院后最早的有效实验室检测值,实验结果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严重心力衰竭患者eⅢ级和Ⅳ级)血红蛋白下降明显高于轻度心力衰竭(I级和Ⅱ级),血红蛋白越低心功能分级越高。结论贫血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对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LQTS)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析12例获得性LQTS伴TdP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临床治疗情况,对常规治疗不能控制TdP发作的患者紧急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结果 1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成功完成床旁经股静脉心脏临时起搏,平均操作时间(10.5±2.4)min.与起搏前比较,起搏后QT间期和QTC间期均缩短[(0.42±0.03)s比(0.52±0.06)s,(0.43±0.04)s比(0.53±0.0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前TdP发作(4.6±1.2)次/d,起搏后TdP发作消失,平均起搏时间(3.8±1.4)d,停止起搏后QT间期和QTc间期分别为(0.41±0.02)s和(0.42±0.05)s,与起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年无TdP发作,QT间期和QTC间期分别为(0.41±0.06)s和(0.42±0.05)s.结论 获得性LQTS患者伴TdP是一种危急的情况,常规治疗不能控制发作时,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毒毛旋花子K间歇疗法(ISKT)治疗保持窦性心律的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0例窦性心律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A组98例采用维持量地高辛治疗;B组102例采用ISKT。结果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T)及血压(BP)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在A组分别为:88±12及68±12(次/min,P<0.01);0.32±12及0.40±12(P<0.01);126±21/90±6及128±21/80±15(mmHg,P>0.05);在B组分别为:90±10及70±11(次/min,P<0.01);0.32±0.10及0.48±0.10(P<0.01);128±20/91±7及110±10/76±10(mmHg,P<0.01)。治疗3个月后2组间比较:HR(P>0.05);LVEF(P<0.05),BP(P<0.01)。B组的心功能有较好的改善,因心绞痛而服用的硝酸甘油量较少,2组洋地黄中毒或过量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窦性心律的冠心病心力衰竭,ISKT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间歇应用,不产生耐受性,长期应用,不增加毒性。  相似文献   

19.
沈莉  单守杰  周凯 《中国校医》2006,20(1):10-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卡维地络(CAR)对心力衰竭幼鼠模型心功能改善作用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心力衰竭幼鼠模型,随机分为①心衰组(CHF组,n=8),②小剂量卡维地络组(LCAR组,0.1mg/(kg·d),n=8),③大剂量卡维地络组(HCAR组,10mg/(kg·d),n=10),同时设假手术组(SH组,n=8)。药物干预4周,检测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室质量指数、凋亡指数。结果心衰组心功能指标恶化(P<0.05,P<0.01),LVMI及RVMI显著增加(P<0.01),凋亡增加。大小剂量CAR治疗组心功能均有改善,LVMI、RVMI下降,凋亡减少,但大剂量组显著。结论CAR可改善心力衰竭幼鼠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防治CHF,效果以大剂量明显。这种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可能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