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从大学生自杀现象谈生命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心理状况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针对大学校园发生的自杀现象,简要分析原因,并详细论述了生命教育的现状、概念、内容。  相似文献   

2.
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基本共识.从大学生轻视生命、伤害生命的现状谈起,论述了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生命伦理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大学生体验式生命伦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过程,并从中探讨了体验式生命伦理教育的特点与机制,即一方面,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与生命伦理教育的原则相契合,能使生命伦理教育的开展更为有效;另一方面,生命伦理教育中的体验活动能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情感,构建大学生正确的生命伦理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震后灾区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方法 采用生命价值观问卷(LVS)、自杀态度问卷(QSA)对灾区1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生命价值观各维度上,男生生存价值和精神价值[分别为(1.85±0.57)分,(1.73±0.55)分]高于女生[分别为(1.66±0.43)分,(1.54±0.40)分],男生[(2.59±0.46)分]工具价值低于女生[(2.76±0.5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超越价值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3.710,P<0.05).自杀态度各维度上,男生[(3.01±0.51)分]在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上得分低于女生[(3.28±0.5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t=3.110,P<0.05),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在性别[男女分别为(2.67±0.37)分,(2.50±0.37)分]、地区[城乡分别为(2.48±0.36)分,(2.61±0.38)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安乐死的态度在性别[男女分别为(2.61±0.71)分,(2.86±0.73)分]、年级(F=3.357,P<0.05)、专业[文理科分别为(2.94±0.65)分,(2.64±0.76)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回归分析发现社会价值取向对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有显著回归效应,个人价值和工具价值取向对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有显著回归效应,生命价值观总分对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有显著回归效应.结论 生命价值观可以预测灾区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心理工作者要加强灾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自杀的数字每年都在增加,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自杀心理、自杀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进行预防和干预的措施,同时加强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自杀的数字每年都在增加,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自杀心理、自杀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进行预防和干预的措施,同时加强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某高校1 0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2.9%的大学生有明确的生命意义?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为6.0%?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生命价值?生活态度及生活自主三个维度对自杀意念具有预测作用,其中,生命价值维度对自杀意念最具预测力?因此,可利用生命意义感预测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提早进行自杀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现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生命意义感、生活目的在大学生自杀态度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问卷、生活目的量表、生命意义感问卷对10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并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
果大学生对自杀总体持否定和排斥态度。男生比女生更能客观理性地看待自杀行为,农村生源大学生比城镇生源学生对安乐
死更持排斥态度。大学生自杀态度四个维度与生活目的、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各因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结构模型拟
合指数良好(χ2/df=1.924,GFI=0.936,AGFI=0.915,NFI=0.937,CFI=0.940,RMSEA=0.045)。生命意义感和生活目的对大学生自
杀态度具有直接预测作用,多因素影响假设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结论生活目的和生命意义感对大学生自杀态度产
生重要影响,应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对大学生自杀态度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LAP)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温州市3所高校660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高校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总体上持宽容理解态度;自我和谐能够有效预测自杀态度;生命意义在自我和谐与自杀态度之间具中介作用。结论:自我和谐能够影响自杀态度,自我和谐能够通过生命意义间接影响自杀态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变大学生自杀态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医学院校大学生3 030名,用自杀态度量表、Beck自杀意念量表、Beck抑郁问卷等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于自杀的歧视(得分29.12±14.13)、自杀的社会重要性(得分25.34±15.57)持肯定态度;大学生对于自杀的不可预防性(得分71.52±13.82)、自杀的不可自我控制性(得分65.01±18.72)、对自杀的正性态度(得分64.65±17.35),对自杀能改变他人行为程度的看法(得分65.81±15.24)持否定态度;而对自杀未遂与自杀死亡相似程度的看法(得分53.70±21.48)持中立态度。单因素分析显示,自杀态度各分量表影响因素不一致。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家庭功能是保护因素,自杀意念、抑郁是危险因素。结论:需采取相关措施,改变消极的自杀态度,进而消除由此带来的伤害事件。  相似文献   

10.
剖析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本质及意义,建议从生命存在教育、生命情感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死亡意识教育四个方面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实现生命价值;提出了正视危机的存在,勇敢面对,开通危机求助热线、及时干预,完善心理辅导体系、长期干预的干预措施,以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实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生命教育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普遍缺失。体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契合生命观教育的内在诉求,符合医学生自身特点和需求,是培养医学生素质的一次新探索。体验教育应用于医学生生命观教育,并从“敬畏一切生命、珍惜自我生命、善待他人生命、提高生命价值”4个维度出发,实施“生活体验、活动体验、专业体验、社会体验、家庭体验”5个模块教育,提高新时期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医学教育目标的实现,进而为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夏媛媛 《医学与社会》2012,25(12):86-88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生命与死亡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方法:随机发放500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南京市某医科大学一至四年级的本科医学生,调查结果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结果: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生命,但有部分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理论阶段;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对待挫折、死亡与自杀,但对待挫折的手段较单一,部分学生有消极情绪;高校生死教育缺乏,与学生的需求有较大差距。结论:应从社会及学校两方面共同努力,发展并完善生死观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性教育的认知和评价,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实验班以选修课的方式增开大学生性教育课,教学任务完成后,采用调查问卷对教学成效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性知识的掌握,性教育的认可等10个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认同大学校园发放避孕套、介意婚姻伴侣有婚前性行为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诉求,性道德教育应是大学生性教育的价值取向和主旨追求.  相似文献   

14.
医科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医疗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医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医学院校要根据学生特点,明确生命教育的内涵,拓宽生命教育的途径,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地实施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不同课程设置的临床医学生对社区导向医学教育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课程设置的临床专业医学生对社区导向医学教育的态度。方法选取我校199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学生(分别为甲班、乙班),甲班较系统地进行社区医学和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乙班仍接受传统的临床医学课程体系。于毕业前夕采集两班学生有关社区导向医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等相关问题,比较其回答上存在的差异。结果甲班学生全部认为有必要开展社区导向医学教育,乙班仅有66.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甲、乙两班学生对社区导向医学教育的理由的回答主要在3个问题上不同,即:社区导向医学教育“是将全科医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了解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及现状”和“加强了对慢性病及心理疾病的认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推广社区导向医学教育有利于医学生掌握为社区服务的实用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6.
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利花 《医学教育探索》2006,5(9):840-841,848
本文探讨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起源、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紧迫性、生命教育实施的途径,以期能有效的减少和防止消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沈阳医学院学生钙营养知识和态度,为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在校学生818名进行钙营养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该人群钙营养知识得分为(18.3±2.7)分,态度得分为(13.1±1.8)分。钙营养知识、态度得分女生高于男生,教育程度越高的学生成绩越好。视光学专业得分较低。钙营养知识与态度间有高度正相关关系(r=0.2,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级、专业与钙营养知识有关。调查对象迫切希望了解钙与健康关系占78.1%,其次是想了解的占19.4%、不想了解的占0.6%、无所谓的占1.8%。目前获得相关钙营养知识的渠道以报刊杂志和课堂教学为主,分别占65.8%和62.0%;而希望的途径是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分别占61.1%和52.3%。结论:沈阳医学院学生钙营养知识掌握情况一般,但均有积极良好的态度。应开展有效的营养教育提高他们相关营养知识,为其健康行为的形成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某医学院1-4年级1451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451名大学生,他们对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都在95%以上,对于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除了经蚊虫叮咬传播外,其余的知晓率都在85%以上;约78%的学生知晓每次性交使用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56.0%的学生回答愿意关心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刊杂志和课堂教学;76人有过性行为史,占5.2%,安全套使用率低。不用安全套的原因是不愿意使用和认为没有必要。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只是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因此应加强学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并将艾滋病知识的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有效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生命态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医学专业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提供依据,也为提高医疗队伍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打好基础.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地区四所高校1800名大学生的生命态度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生命态度皆处于中等水平,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需进一步提高.结论 医学院校的生命教育要加强,重点关注四年级医学生的生命态度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