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层螺旋CT由于可以单向连续旋转,取消了扫描间隔,螺旋扫描的速度大大提高,通过加大螺距(pitch)还可以进一步缩短检查时间,但是代价是降低图像的质量。因而,即使是螺旋扫描,覆盖范围、图像质量和扫描层厚三者之间无法兼顾,其中一种指标提高的代价必然是其他两项指标的降低。1991年以色列的ELSCINT公司推出了双层螺旋CT,在层厚和图 相似文献
3.
层螺旋CI由于可以单向连续旋转,取消了扫描间隔,螺旋扫描的速度大大提高,通过加大螺距(pitch)还可以进一步缩短检查时间,但是代价是降低图像的质量。因而,即使是螺旋扫描,覆盖范围、图像质量和扫描层厚三者之间无法兼顾,其中一种指标提高的代价必然是其他两项指标的降低。1991年以色 相似文献
4.
多排探测器是多层螺旋CT的心脏,扫描时控制电路将16排探测器分为4组,独立采集数据.它提高了图像Z轴分辨力和时间分辨力.获得的薄层图像为三维后处理提供了素材.它降低了X线剂量指数,提高了球管效率.DAS电路、准直器和重建算法也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16排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n MW Qian JM Liu XH Qiu HZ Pan WD Wang Y Zhang YQ Mou WB Liang JX Zhu HF Wang LH Qi B Zhao WM Jin ZY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4):432-436
目的评价16排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对大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对我院81例患者(包括结直肠癌54例,腺瘤5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炎性肠病6例,其他15例)进行容积扫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表面阴影成像、透亮显示(raysum)图像及CT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结果CT结肠成像可显示全结肠,观察结肠病变的数量、位置、表面形态、管腔狭窄、肠管周围及远处脏器的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项有价值的影像技术,有助于结肠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是结肠镜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和探讨16排CT冠状动脉CTA成像的图像采集方式和技术参数,提高冠脉CTA的成像质量.材料和方法无明确器质性病变的患者40名,分为性别、年龄分布相近的A、B两组.扫描采用CE公司的Lightspeed 16排螺旋CT,造影剂采用Omnipaque(300mgl/ml,GE Health).A、B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扫描参数及重建方式,A组:层厚选定为0.625mm,重建算法选择[Burst]或[Burst Plus],门控[Heart Rate Override]选择关闭,造影剂采用80ml以2.8ml/s的速率团沣,常规重建;B组:层厚选定为1.25mm,重建算法选择(Segment],门控(Heart Rate Override]选择歼启,对比剂采用100ml以4 ml/s的速率团注,采用常规重建和间隔为0.625mm的重叠重建.原始图像通过3D表面重建及血管树重建,由专业医师对CTA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通过t检验来比较A、B两组的不同采集和重建方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采用B组扫描参数的CTA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在有无阶梯状伪影、血管分支的显示限度上两者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提示在不影响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层厚的提高使扫描速度明显提高,有利于搏动性器官心脏的成像;对比剂大剂量的高速团注,可使冠脉更好地充盈.显示末梢;重叠重建后冠脉的CTA网像更易产生阶梯状伪影,因此不宜采用.结论 16排CT心脏冠脉扫描时,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之间的平衡对最终的CTA图像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采用合适的参数和重建方式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8.
张振川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6):462-463
<正>目前,胸部低剂量CT扫描已经成为健康查体主要项目。CT检查带来的辐射剂量问题备受关注。佳能320排640层宽体螺旋CT作为国内领先的检查设备,在胸部扫描时不同探测器参数在临床中出现了更多的组合方式。本研究针对640宽体探测器CT不同探测器组合在胸部CT检查中螺距相同情况下对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及影像质量进行研究,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16排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是在平扫的基础上,经静脉快速注射造影剂的一种检查技术.可发现平扫时漏检的病灶,提高病灶的查出率,有利于病变的定性和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是显示和鉴别诊断血管与非血管性病变的有效途径[3].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家免在不同管电流条件下CT图像质量的差异,探讨多层螺旋CT头颈部低剂量扫描应用的可行性及其适宜的管电流条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0只.对每只进行7次头颈部多层螺旋CT扫描,管电流分别为10mA、20mA、30mA、40mA、60mA、80mA、100mA。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资料进行双盲法评价,应用SPSS14.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管电流条件下,软组织、骨质、噪声、伪影显示情况备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100mA、80mA、60mA三组显示软组织边缘及内部细节较好,骨质显示较清晰,100%在3分以上。40mA和30mA组在软组织显示方面与60mA组无显著差异(P〉0.05),3分以上分别为9例(90%)和7例(70%)。20mA和10mA组有6例(60%)及9例(90%)软组织显示不佳。10mA~40mA各组对骨质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40mA和50mA组骨质评分分别育9例(90%)和8例(80%)在3分以上。20mA和10mA组分别有4例(40%)和6例(60%)骨质评价低于3分。30mA以上各组SD值均在5Hu以下,20mA和10mA组SD值均在5Hu以上。结论对于实验动物的头颈部低剂量扫描适宜条件为:软组织40mA,骨质30m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像参数对多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制(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技术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 ATCM技术扫描辐射等效仿真人体模.变换定位像采集参数:球管角度,管电流和管电压;变换螺旋扫描采集参数: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螺距,探测器准直方式和管电压.比较不同成像参数下的管电流、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ex,CTDIvol)和图像噪声.结果:90°侧位定位像比0°正位定位像的CTDIvol高28.45%.随着定位像的管电流和管电压的增加,CTDIvol有一定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多排螺旋CT 的不断发展及临床应用软件的开发,CT 在临床应用范围也明显扩大,检查项目明显增多.而多排螺旋CT 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弥补了常规CT 和普通X 线片的不足,但同时检查多个部位会出现大量图像,而且需要拍到有限的片上,有些医生或技术员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技术对髌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46例髌骨骨折患者,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46例患者均进行了CT平扫及图像后处理,计算CT平扫与后处理技术对髌骨骨折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髌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后处理技术诊断髌骨骨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97.82%,明显高于CT平扫84.78%、8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29、6.035,P分别为0.026、0.014);髌骨骨折类型:横断骨折者6例,粉碎性无移位骨折者24例,粉碎性移位骨折者7例,垂直骨折3例,骨软骨损伤6例。CT平扫可见髌骨骨皮质不程度的连续性中断,骨折块分离多数较为明显,容积再现立体感强,可多角度进行髌骨立体结构旋转,观察骨质连续性中断、局部塌陷、骨折痕迹直观、清晰。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后处理技术诊断髌骨骨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可直观显示骨质连续性中断、局部塌陷及骨折痕迹情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17.
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肠梗阻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肠梗阻病例的CT资料,探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71例肠梗阻患者的CT横轴位图像和在横轴位基础上对兴趣区MPR技术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分析,评估MPR对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6排螺旋CT对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单纯横轴位为81.7%(58/71),结合MPR为91.5%(65/71)(P>0.05),但是MPR后使不同阅片者双盲法诊断的一致性得到提高,k值分别为0.556,0.577(均P=0.001),结合MPR前诊断信心平均值为(2.94±0.69)分,结合MPR后诊断信心平均值为(3.05±0.71)分,结合MPR使阅片者的信心有所提高(P<0.01)。对病因诊断准确率MPR前为71.8%(51/71),MPR后为90.1%(64/71)(P<0.05)。结论多排螺旋CT MPR处理后可提高肠梗阻病因诊断率,使不同阅片者对部位诊断的一致性得到提高,并提高阅片者的信心。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MPR技术可考虑作为肠梗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层CT重建技术对乳腺癌的显示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通过多层CT对乳腺癌的显示及在诊断工作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探讨多层CT在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病理证实乳腺癌22例,重点分析多层CT扫描及重建对肿块本身及淋巴结显示情况。结果22例乳腺癌中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肿块19例,10例显示肿块周围水肿环,肿块邻近皮肤水肿8例,乳头内陷、导管增粗6例,8例肿块胸肌相连。腋下恶性淋巴结显示12例,6例同时显示胸小肌后淋巴结,2例显示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结论多层CT扫描及重建技术对乳腺癌性肿块内部结构、周围组织之间关系显示更为直接。对周围淋巴结尤其腋下淋巴结和胸肌后淋巴结的显示较为理想;可为影像医生和临床医生的准确诊断和正确治疗提供直观、形象、生动的图像信息。是一项简单、易行、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