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胎儿监护即胎儿电子监护。胎儿电子监护作为一种先进、无创的监护手段,在产科临床使用已相当普遍。其具体应用作如下概括。 相似文献
2.
1991年8月至1995年3月,我院对初产头先露、单胎、妊娠37周以上,宫口开大6cm前入院待产的产妇1683例(占初产妇总数2420例的69.5%)施行了积极处理产程(MAL)。具体方法为:1度冷丁、定安注射,2热肥皂水灌肠,3人工破膜,4催产素静点。5其它:安定静脉推注,阿托品宫颈注射。徒手扩推宫颈等。以190年9月至1991年9月开始应用产程图阶段之同样条件的834例为对照组。资料分析表明前 相似文献
3.
农村单线分区简易产程图(以下简称产程图)作为监测识别异常产在基层已被广泛应用。笔者自1998年1月以来,对161例住院分娩的产妇使用了产程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资料 1998年1~12月在乡卫生院产科住院分娩301例,随机分两组,使用产程图为观察组,161例;不使用产程图为对照组,140例。比较两组之间有关数据的差异。2 方法2.1 观察组 产妇住院后,使用产程图,每2~4h查宫口一次,按检查时间及官口开大程度(cm)在产程图坐标中画点联线。 相似文献
4.
卢颖州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30):47-48
目的 探讨产程图在头位难产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住院头位分娩且产程图异常者80例(异常组),同期头位分娩且产程图正常者80例(正常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潜伏期和活跃期宫颈扩张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胎头下降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患者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自然分娩率及难产率分别为72.50%(58/80)、13.75%(11/80)、13.75%(11/80)、86.25%(69/80),正常组分别为6.25%(5/80)、2.50%(2/80)、91.25%(73/80)、8.75%(7/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程图对发现产程异常、指导产程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尽早、准确地预测胎儿宫内的安危,2002年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于临产破膜后进行胎儿监护。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 ,电子胎心监护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许多医院已列入常规检查[1] 。国外在 80年代初就提出了常规使用入室监护 (入待产室胎心监护 )的方法进行监测。我院自 1998年 1月至 12月采用入室监护和动态监护 (动态胎心监护 )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能尽早发现并处理围产期窒息。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1998年到我院分娩的 1172名孕妇中的 417例单胎头位者。孕妇入院时常规进行B超、生物评分、脐血流图检查。1 2 方法1 2 1 孕妇入待产室 15~ 3 0分钟内进行入室监护。采用由日本产OMF— 810 0K型电子胎心监护仪经腹壁对…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产程活跃期异常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和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单胎、头位分娩被诊断为活跃期异常的产妇362例,采用产程图监护观察,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实验组胎方位异常198例,占54.7%,胎儿体重大于3500g168例,占46.4%;对照组胎方位异常42例,占11.7%,)胎儿体重大于3500g80例,占22.2%,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活跃期异常中胎头位置异常、宫口开大5cm、先露平棘、产程进展缓慢或停滞,提示有难产的可能,胎儿体重大于3500g也是原因之一。活跃期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增加、剖宫产率增高;活跃期异常如能认真观察,积极处理,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初产妇头位难产诊断中新旧产程图应用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产科病房的212例头位难产初产妇,根据产程图分为新产程图组和旧产程图组,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科干预措施、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结果新产程图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均较旧产程图组有显著变化,产科干预措施明显减少、剖宫产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临床表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产程图处理头位难产初产妇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科干预措施,有助于对初产妇头位难产做出及早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及时发现头位难产,及早作出诊断和处理是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现将我院180例持续性枕横位与同期分娩的200例正常头位初产的产程图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994年7月至1997年6月共有初产妇分娩3452例,持续性枕横位为180例,发生率5.2%,左枕横位117例占65%,右枕横位63例占35%。在180例枕横位中均给予充分试产,其中有55例 相似文献
11.
严冬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4)
目的:探索产程中电子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5年5月--12月起对我院150例经阴道分娩住院产妇行使电子胎心监护,分析产妇早期减速、晚期减速、变异减速和新生儿窒息率关系。结果:150例经阴道分娩住院产妇中,出现胎心减速情况的产妇有40例,而其新生儿窒息率为17.50%,同时经电子胎心监护检测后发现37例新生儿出现窒息现象,其敏感度87.50%,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80.00%,误诊率为20%。结论:在产妇产程中实施电子胎心监护,可起到早发现、早处理,避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孕妇采取全产程胎心监护措施后,对孕妇的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从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来该院分娩的产妇中选出45例,对这些孕妇采取全产程的胎心监护,作为监护组,然后再从以往的档案中选取45例没有采取过胎心监护的,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以及其自身情况,将所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并将其整理成表格,得出结果。结果在经过数据整理后发现,在新生儿窒息率上,对照组要明显高于监护组,而且对照组的孕妇其羊水的浑浊度也要高于监护组,因此对照组的胎儿子宫内窘迫的情况也就要比监护组发生的多了。结论在孕妇临产之前,对孕妇进行胎心监护可以有效的察看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情况,可以对不良情况的发生进行提前的预防,并且可以减少新生儿出现窒息的现象,大大减少了新生儿死亡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干预新生儿窒息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08年诊治的孕产妇368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18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胎心监护,观察组188例采用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干预能够有效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产程中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有效沟通、适时消除不利因素和体位管理的综合应用,能有效降低疼痛敏感性,提高产妇依从性,促进医志沟通和产程顺利进展,降低难产率,减少医疗纠纷,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新产程标准为指导的产程处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我院2017-10~2018-10期间共收治有70例初产妇,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占35例,对照组应用Friedman产程标准,观察组应用新产程标准,分析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差异与新生儿不良结局情况,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继而探究其对产妇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总不良结局发生率为8.5%,对照组为42.8%,观察组新生儿窘迫、窒息、羊水粪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新产程标准为指导的产程处理对分娩结局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能够一定程度避免分娩不良结局,降低剖宫产发生率,提升自然分娩率,相较于Friedman产程标准优势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幼保健》2017,(6)
目的探讨产程中持续电子胎心监护预测新生儿窒息的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分娩的单胎低危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0例,产程中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 cm后采用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对照组产妇进行间断胎心听诊,比较两组的中转剖宫产、阴道助产、发生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脑瘫、围生儿死亡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转剖宫产(32.7%vs.20.7%)、阴道助产(31.7%vs.18.5%)、新生儿窒息(3.3%vs.9.3%)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围生儿死亡率(0.7%vs.0.7%)、新生儿脑瘫发生率(1.3%vs.2.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新生儿窒息,胎心监护正常的阴性预测值为99.1%,胎心监护异常的阳性预测值为12.1%,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0.0%。结论产程持续电子胎心监护能够早期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情况,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但也导致剖宫产率及助产率的升高,这就需积累更多的数据并联合其他指标以使电子胎心监护更大程度地为母儿的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的相关因素,熟练识别胎心监护图,正确指导产程处理,减少围产儿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26例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为综合因素所致,胎儿高危因素为91.27%,母体高危因素为65.87%,产程处理因素为42.06%。结论: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主要与胎儿因素、母体因素有关,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产程监护、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第二产程的定义:是指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过程称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初产妇需1~2h,经产妇不超过1h,通常数分钟内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进行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即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对第二产程进行连续胎心监护的1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与100例行选择性胎心监护的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作比较,观察其新生儿的结局。结果:采用连续胎心监护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选择性胎心监护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新生儿Apgar评分的增加,观察组正常新生儿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二产程所用时间比较,采用连续胎心监护组的第二产程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阴道助产率及Ⅱ°或Ⅲ°羊水粪染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进行连续胎心监护是有效的,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有利于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