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杨敬  魏淑贞 《山东医药》2008,48(42):92-9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症状缓解慢,易反复发作。2006-2007年,我们采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VBI性眩晕患者30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眩晕辨治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祖国医学之眩晕,西医多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由脑动脉硬化、血黏度增高、颈椎病椎动脉受压等多种因素引起椎-基底动脉管腔变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导致供血区域脑干、小脑、间脑、枕叶、颞叶等各组织一过性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以头晕、目眩、头痛等为主症,临床多见于中老年病人,中医药可根据病人不同表现固本培元治疗,减少眩晕的复发。现将近年来补益肝肾法治疗VBI性眩晕的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MRA改变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的椎动脉变化情况。方法对77例拟诊为VBI性眩晕的患者进行头、颈核磁共振成像(MRI)及MRA检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和内径变化。结果77例病人中46例MRA明显异常,发生率为59.74%,发病年龄以55~73岁多见,发生在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32例,其中24例发生在右侧,无性别差异。结论VBI性眩晕的患者多存在局限性椎动脉颅内段改变,分析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王荣富 《山东医药》2003,43(1):19-19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 ,我们采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本病患者 46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VBI患者 86例 ,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46例 ,男 2 8例、女 18例 ,年龄 40~ 84岁 ,平均 62 .8岁 ;对照组 40例 ,男 2 5例、女 15例 ,年龄 3 9~ 82岁 ,平均 63 .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眼震、锥体束征阳性。其病因为颈椎病 40例 ,动脉硬化 14例 ,高血压 3 2例。均排除耳源性眩晕 ,小脑、枕叶非缺血性脑病。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与…  相似文献   

5.
耳病性眩晕又称美尼尔氏病、膜迷路积水。临床以突发性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减退和耳鸣为特征。我们以自拟眩宁汤和维葡液(10%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加维生素B_6 500mg)治疗本病38例,获得良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到后循环缺血认识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概念是1953年由梅奥临床中心提出的。经典的VBI概念有两个含义,一是在临床上指后循环的短暂性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TIA),强调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的缺血症状(不只是眩晕);二是在病因上指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性低灌注。  相似文献   

7.
美尼尔氏症是以眩晕为主的内耳综合症状,典型临床表现为剧烈的阵发性眩晕,平衡丧失,恶心呕吐,听力障碍,耳鸣和眼球震颤。病变好发于一侧内耳,但变有两侧或交替,常可反复发作。祖国医学文献中,对此病虽无明确记载,而在“眩晕”范畴中,有着类似的描述:如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胜,耳鸣头眩”。五脏生成篇:“徇蒙招尤,目冥耳聋。”灵枢经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口问篇:“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宋杨土瀛直指方云:“肾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目聪,……脏气逆而为厥,厥气搏入耳中,是为厥聋,必时久眩运之证。”金李东垣十书去:“眩者,言其黑运转旋,其状目闭眼暗,身转耳聋.如立舟船之上,起则欲倒。”王肯堂证治准绳云:“耳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或时闭塞,郁甚则壅闭矣。”张景岳全书云:“忽有耳鸣如磐,或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定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VBI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中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加用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定眩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2%,优于对照组的65.0%(P〈0.05)。结论益气活血定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平眩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肝阳上亢型眩晕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平眩胶囊,3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每晚1次口服,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4天。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TCD、血流变检测,并对患者眩晕发作持续时间和次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眩晕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有下降,TCD血流速度均有改善,血粘度指标均有好转,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眩胶囊在各项指标改善方面作用明显,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正常。结论平眩胶囊在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症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rCBF-SPECT及MRA评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血流单光子断层显像(rCBF-SPECT)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评价价值。方法:对121例VBI患(VBI组)和41例前庭周围性疾病(PVD)患(对照组)均行rCBF-SPECT显像检查;VBI组66例,对照组29例行MRA检查。结果:VBI组rCBF-SPECT异常率93.38%,多数发生在左颞,MRA异常率65.15%(43/66),两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性(P<0.01);VBI组rCBF-SPECT异常率明显高于MRA(P<0.01)。结论:rCBF-SPECT有助于脑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状态的研究,MRA有助于脑供血减少的病因学研究,两对VBI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定眩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补肾定眩颗粒,对照组服用强力定眩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定眩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眩晕宁片治疗眩晕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中医内科常见病。其主症有两类:一是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旋转、位置变化;二是头昏、头重脚轻、站立不稳感,但无自身或周围物体位置变化的错觉,本文所论属前者。“眩”指眼花,同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头痛、出汗等症一样,眼花只能作为眩晕的伴发症状。笔者运用眩晕宁片治疗本病12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艳玲 《山东医药》2005,45(28):44-45
选择28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VBI组)和10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计算机X线检查,比较脑血流动力学和颈椎片的差异,同时分析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显示,VBI组TCD和X线颈椎片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VBI组TCD异常患者99例(44.8%)血流速度增快,112例(55.2%)血流速度减慢.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是造成VBI的最主要原因,VBI性眩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在女性或<60岁者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男性或≥60岁者表现为血流速度减低.  相似文献   

14.
眩晕在耳鼻喉科、神经科以及急诊室是很常见的病症,但是通常很难鉴别眩晕是外周性还是中枢性的。作了一个回顾性研究,这些患者都是经过神经科检查发现是外周前庭性眩晕而到了其他科室,然后又被最后确诊为脑梗死。分析11例被误诊患者,均进行神经科查体以及头颅CT扫描未发现异常病灶。但均有眼震,2例患者伴有听力损害症状。平均延误诊断时间为(4.0±2.3)天,所以,严格的耳科学查体及神经科查体是必须的,因为,缺血性脑梗死在早期不易被头颅CT所识别,建议当眩晕治疗效果不佳时,头颅磁共振检查必须在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完成。  相似文献   

15.
癫痫性眩晕     
百年前,已知癫痫可有眩晕表现。而短暂眩晕发作可由癫痫引起尚未深刻认识。本文报告的30例发作性眩晕表明,癫痫是短暂眩晕的重要原因。连续观察的30例患者,男12,女18,年龄15~65(平均35)岁,以眩晕(短暂失平衡感,不超过数秒,伴或不伴旋转感)为唯一或主要来诊原因。排除了不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者、65岁以上者、脑血管病史者及中耳病症者。发作常以突然眩晕或不稳定感开始,数秒后进入眩晕,恢复期常恶心,14例伴发作时旋转感。平均发病年龄25岁。此外,尚有其它症状  相似文献   

16.
灯盏花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VBI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给予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7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治疗VBI性眩晕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自拟清眩通脉饮合舒血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9例VBI病人随机分为清眩通脉饮合舒血宁为治疗组(30例)和舒血宁对照组(19倒)。治疗组口服清眩通脉饮,每日1剂,舒血宁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组仪予舒血宁注射液,用法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 清眩通脉饮舍舒血宁对VBI的总有效率迭100%,高于舒血宁注射液的74%。结论 自拟清眩通脉饮合舒血宁注射液可提高VBI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常反复发作。目前眩晕发病率很高,已经成为最常见的临床疾病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中医治疗眩晕有很好的疗效。本文就临床最常见的眩晕致病因素即痰瘀,对其形成机制及致病原理加以分析,总结从痰瘀治疗眩晕的方法及如何有效预防眩晕的发生,有效减轻眩晕对人们的困扰。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7,(2)
目的探讨定眩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定眩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研究组为90.0%,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LVA、RVA、BA水平均显著提高,研究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比较,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定眩颗粒治疗VBI眩晕患者,能更显著地降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水平,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步复迈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VBI眩晕病人随机分组,观察组每日静脉输注步复迈和利多卡因,对照组每日静脉输注复方丹参注射液、维脑路通和胞二磷胆碱,疗程均为2周.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结果观察组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及TCD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 结论步复迈联合利多卡因治疗VBI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