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凡是含碳物质,在燃烧不全时,都产生一氧化碳。我省冬季严寒,室内火炉或火墙取暖时间较长,工厂又多,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率较高,如治疗不当,则严重影响予后乃至危及生命。一病理生理一氧化碳中毒是使身体各组织乏氧,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次是心脏。  相似文献   

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后引起的中毒;心肺脑复苏(CPRCP)是指应用机械,生理和药理学方法来恢复心脏呼吸,停止患者生命体征的急救医疗措施。现就12.1(2008年12月1日)事件中抢救一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起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病过程 患者为兄弟3人,因早饭后相继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于2008年4月9日13点来我院就诊。另一位中毒者为其母,84岁,已于11时左右去世。上午10时其母做完早餐后与兄弟3人共食,食后约半小时,4人均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及皮肤发绀症状,到乡镇卫生院后不久,其母指甲及皮肤发绀,烦躁不安、意识丧失、昏迷,最后死亡。兄弟3人转入我院后,根据发病前后的情况及症状,  相似文献   

4.
毒蕈中毒是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多发生于家庭或个体 ,群体中毒少见 ,2 0 0 0年 7月 1 0日 ,本地发生 1起群体中毒事件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急性毒蕈中毒 1 7人 ,系四川省乐山地区民工 ,男 1 6人 ,女 1人 ,男女之比 1 6∶1 ,发病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4 5岁 ,平均年龄 3 3岁。1 2 主要症状和表现 :主要症状为恶心 ,呕吐 ,胸闷 ,神经兴奋 ,手舞足蹈如酒醉样 ,说话不清 ,视力模糊。有烦躁不安 ,表情淡漠 ,嗜睡 ,惊厥和昏迷的 ;有失去记忆产生幻觉 ,认为自己不存在或只有半个脑袋的 ;有不穿衣服乱跑乱叫的 ;有产生恐惧感 …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74年12月到1978年1月共收治1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获得18例痊愈,1例明显进步,现报导如下: 一般情况 19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3例;年龄自12岁~70岁,15例是在寒冷季节晚间室内置煤炉取暖就寝时发生中毒,2例为白天取暧时中毒,2例为检修高炉时中毒。  相似文献   

6.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亭  路士珍 《河北医药》1991,13(5):278-278
我科自1987年~1989年共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16例,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男9例,女7例,30岁以下2例,40~60岁10例,61~70岁4例。全部病例均因煤炉取暖所致。昏迷时间自发现昏迷至苏醒的时程计算为6~72小时,平均19.8小时。除3例无明显的间歇期外,余13例间歇期为13~47天,平均24.5天。间歇  相似文献   

7.
高艳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661-662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于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实施抢救的6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 60例患者中,30例轻度患者全部痊愈,平均治疗时间3d;16例中度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治疗时间7d;14例重度患者中9例出现出现并发症,4例出现并发症和严重后遗症,1例死亡,平均治疗时间为3周。结论有序有效及时的护理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成功抢救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纳洛酮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1例(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39±s19a)除常规治疗外,加用纳洛酮1.2~1.6mg溶于5%葡萄糖20mL中静脉推注,qh,直至病人清醒;对照组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41±20a)用纠正缺氧、预防脑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促醒时间对中度中毒分别为1.2±0.4h和2.6±0.6h(P<0.01),重度中毒分别为8.7±1.2h和13±4h(P<0.05)。结论:纳洛酮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上有效。  相似文献   

9.
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1例(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39±s19a)除常规治疗外,加用纳洛酮1.2~1.6mg溶于5%葡萄糖20mL中静脉推注,qh,直至病人清醒,对照组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41±20a)用纠正缺氧,预防脑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促醒时间对中度中毒分别为1.2±0.4h和2.6±0.6h(P〈0.01)  相似文献   

10.
<正>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CO)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窒息气体,绝大部分由含碳类有机物燃烧不充分时产生。ACOP是我国北方冬季使用煤炭采暖时常见的季节性疾病,俗称煤气中毒。ACOP还可以发生在使用或产生CO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在公共卫生管理不断完善和宣传力度日益增强的今天,煤气中毒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我国每年仍有大量中毒患者,后续的治疗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方法收治急性CO中毒67例,其中重度中毒23例,中度中毒29例,轻度中毒15例。均采用综合抢救和积极的护理,并使用高压氧舱治疗。结果治愈61例,显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结论CO中毒后,如能采取综合抢救和积极护理,及时使用高压氧舱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周业旺  陈梁志 《河北医药》2011,33(23):3567-3568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2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头晕,因损害脑、心脏而引起脑电图、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改变。治愈112例,死亡5例,发生迟发性脑病3例。结论动态监测脑电图、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可以准确反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病情变化,早期、足疗程的高压氧治疗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98年至2002年应用纳洛酮(NLX)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昏迷30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共收集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患者60例,分为两组:NLX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0~70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61岁。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8年1月~1994年2月共收治急性中、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病人54例。其间,虽经积极综合抢救治疗,但仍有8例(14%)发生了迟发性脑病(以下简称脑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4例病例均为冬夜生煤炉取暖而煤火燃烧不全及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发生中毒。8例脑病者皆为青壮年男女。中毒至来院就诊时间为4~10小时。浅昏迷5例,深昏迷3例。 1.1 抢救措施及疗效 均给以持续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13岁。因神志不消,抽搐2小时于2003年2月11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晚11时睡眠时房间门窗紧闭,房内燃烧煤炉蒸醋(以后情况不详)。第二天早上8时,其父亲敲门呼叫患儿不应,于9时破门入房。发现患儿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口吐粉红色泡沫,四肢强直抽搐,于是10时送到我院急  相似文献   

16.
我科于1977年2月应用大剂量阿托品为主,治愈一例严重一氧化碳中毒病例,随访二年多无后遗症发生,报告如下。患者女性,32岁,已婚,于1977年2月9日上午9时确诊为一氧化碳急性中毒住院抢救。病人昏迷,全身呈痉挛状态,面及唇呈樱  相似文献   

17.
18.
<正> 一家4口误将锌钡白(为硫化锌和硫酸钡混合物,系无机颜料)约100克当做粉面伴入汤中食用。口服数分至1小时4人均出现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大便、头晕、乏力;口周、咽喉发麻,伴全身麻木,四肢软瘫,说话无力,呼吸困难1例;血钾  相似文献   

19.
1981年7月17日,某分队午餐吃了未炒熟透的嫩豆角而发生一批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症状的中毒病人。57人就餐,除5人未吃四豆季没有发病外,食用四季豆的52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有明显中毒症状者30人,(占57.6%),均为男性,年龄最大36岁,最小17岁,潜伏期2小时以内者2人,5小时以上者2人,3~4小时者26人(占86.6%)。处理:对本组中毒病人,就地经下列对症处理,10小时内全部恢复正常。1、对未出现  相似文献   

20.
我院抢救一氧化碳中毒8例患者,报道于下。一、临床资料本组8例均为男性,均于井下操作时发生。其中2例为重症者意识障碍,间歇性张口呼吸,口唇发绀,呼吸不规则,双眼瞳孔等大等圆,手足抽搐,心音微弱,血压测不出。6例轻症者感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周身无力。8例口唇均见樱桃红色。二、治疗患者立即脱离中毒环境,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口对口呼吸,肌肉注射山梗菜碱、可拉明及回苏灵。用山莨菪碱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纠正休克,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防治脑水肿。应用红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肺部炎症。三、疗效本组8例均治愈,其经验是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措施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