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溶血性输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在受血者体内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可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两类.2011年6月,本院发现疑似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后经多项溶血试验检测排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输血前检验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输血前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对提高安全输血系数有互补作用 ,缺一不可。其目的是使输入的血液成分有效存活 ,而且不会引起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破坏。在检验医学中 ,没有几项检验能像输血前检验一样 ,临床医生几乎完全依赖其结果的正确性。然而 ,在输血前检验实施过程中 ,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发生差错 ,稍有疏忽即会导致不良后果。众所周知 ,给病人输入不相容的血液会引起急性或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前者多由ABO血型不相容输血引起 ,人为差错是其主要原因 ,以误认受血者身份最为常见 ;后者多由ABO以外血型不相容输血所致 ,以R…  相似文献   

3.
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指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诊断时应与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引起的溶血或其它非免疫因素(理化因素)引起的溶血鉴别.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按发病急缓,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cute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elayed hme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按红细胞破坏的免疫机制分类,分为血管内溶血(intravascular hemolysis)和血管外溶血(extravascular hemolysis).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时可以发生血管内溶血或血管外溶血,但严重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是血管内溶血.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多数为血管外溶血,严重者也可发生血管内溶血.事实上,在红细胞破坏的病理过程中,往往同时有多种免疫机制参与,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李慧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9):F0003-F0003
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指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诊断时应与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引起的溶血或其它非免疫因素(理化因素)引起的溶血相鉴别。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按发病急缓,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按红细胞破坏的免疫机制分类,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时可以发生血管内溶血或血管外溶血,但严重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是血管内溶血。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多数为血管外溶血,严重者也可发生血管内溶血。  相似文献   

5.
同种异体抗体引起红细胞破坏有二种类型,其中一种属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另一种是供血者的红细胞开始输入时能正常存活,但2~21天后出现溶血,属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作者报告了他7年中发现的8例迟发型  相似文献   

6.
不规则抗体的筛选与临床输血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的输血反应,其中最有临床诊断意义的是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造成此反应的发病机制就是由于输入不相容的全血、红细胞或血浆时,红细胞与相应的抗体结合,直接激活补体,使大量红细胞在血管内凝集破坏,形成溶血性输血反应。红细胞血型系统中能够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及输血反应的除ABO血型外,还有Rh、MNSsU、Lewis等红细胞血型系统。  相似文献   

7.
D~u型产生抗-D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床上因Rh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一般多见于Rh_0(D)阴性的受血者.本文报告1例患者红细胞为D~u型,由于多次输Rh_0(D)阳性血液,使其血清中产生一种专一性的类似抗D的抗体.该抗体能与所有D抗原阳性的试剂红细胞呈阳性反应,而不凝集自身红细胞;该抗体并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证实了弱D2型红细胞可以产生原发免疫性同种抗-D。 病例报告 受血者 受血者是一72岁的D阴性白人,本次住院前,无输血史和大手术史,患有膀胱癌、心肌缺血、房颤等病症。1998年2月和5月,由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胆红素升高、网织红细胞升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被认为是溶血性贫血而输血。1998年6月,病人血清中检出无法解释的抗-D和DAT阳性。 鉴别诊断 于1998年11月24日AABB给这一病例提供了  相似文献   

9.
随着临床输血工作的健全,Rh血型系统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一直为临床安全输血的重点,笔者在输血反应调查中,发现由抗-E、抗-cE和抗-cE E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6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标本 均系本市及县医院因输血发生严重反应或出现血红蛋白尿后送检,症状以发热,寒战,胸闷,血红蛋白(Hb)下降或血红蛋白尿为主。1.2 血清学检查1.2.1 血型鉴定和抗体检查:用盐水、木瓜酶及抗球蛋白(AHG)介质进行〔1〕,试剂红细胞(RRBC)和抗血清系上海血液中心出售或自制。1.2.2 抗-cE抗体鉴定:患者血清经ccDE,CCDE…  相似文献   

10.
抗-Jkb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O和Rh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较为常见,由Kidd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白血病病人由抗-Jkb引起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病例简介患者白某,女,40岁,汉族,因患白血病曾多次输血,末次输血后产生输血反应,患者出...  相似文献   

11.
输血反应大多是由于血液中含有红细胞(RBC)以外的多种成分所致。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中可能还有急性肺“超敏性”反应,系输白细胞所致。献血员血浆中含有变应原物质可引起荨麻疹反应。献血员血浆中的IgA输给了具有抗IgA抗体的受血者可产生过敏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可因输注免疫激活性淋巴细胞而发生。血浆或白细胞中微生物可传播多种传染病,其中最主要的是肝炎。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溶血性贫血症是儿童期常见的急症,常见于蚕豆病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起病急骤,短期大量红细胞破坏可引起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典型表现包括贫血、黄疸、茶色尿或者酱油色尿。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COHb)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形成的产物,作为快速判断溶血性贫血的指标,近年来在新生儿ABO溶血症中已经得到认可[1-5]。故本研究对146例急性溶血性贫血症患儿进行COHb分析,评估COHb在诊断急性溶血性贫血症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意外抗体引起的临床输血反应日趋受到关注,而且意外抗体绝大多数为IgG性质的抗体。有临床意义的意外抗体会造成急性或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输入破坏的不匹配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轻则影响治疗效果,重则危及患者生命[1]。红细胞不规则抗体能引起输血后的溶血反应、习惯性流产、新生儿溶血等临床疾病。抗-Mur抗体通常为天然抗体,大多数以IgM形式存在,但也可以同时存在由免疫产生的IgG抗体。抗-Mur抗体的存在会干扰临床配血试验或者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由于血站的献血者较多,需检测的标本数量大,所以寻求一种经济有效、高效灵敏且自动化程度高的高通量检测方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白细胞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输血和成分输血治疗的应用范围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而日益扩大。临床输血反应通常分成三类:溶血性输血反应;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及由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随着血型检验与交叉配血技术的改进,因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大为减少,使用了一次性封闭式塑料采血器材后血液污染也十分少见。但是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却常有发生。在省内也应引起广大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1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HTR) 1.1 NHTR发生机理:主要是受血者一次或多次输入一个或多个供血者的血液,使全血或成分血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与受血者发生了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反应类型及原因,探讨预防和降低儿童输血不良反应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收集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2014年30 518例儿童受血者输血病历资料,调查输血反应情况。结果 30 518例儿童受血者中,发生输血反应166例,输血反应发生率0.54%(166/30 518);输血不良反应中,过敏占83.73%(139/166),非溶血性发热占10.24%(17/166),过敏合并发热占5.42%(9/166),单纯血红蛋白尿占0.60%(1/166);常用血液成分引起的输血反应率,血小板占1.92%(72/3 742),血浆占0.43%(56/13 132),红细胞占0.28%(38/13 480)。结论过敏是最主要的儿童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和皮疹;血小板是引起儿童输血反应最主要的血液成分。  相似文献   

16.
一种分离年老红细胞提高抗球蛋白试验敏感度的方法苏州市红十字中心血站(215006)程根林,潘志荣,徐惠新,曹小泉苏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陈马林抗球蛋白试验(AGT)被视为检测免疫性抗体的一种常规有效方法。特别对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病因的诊断十...  相似文献   

17.
一、交叉配血:交叉配血试验是输血前必要的步骤。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输血后产生溶血性反应。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与献血员红细胞不相合的抗体。如无则称为“配血相合”或“无配血禁忌”。反之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将配血的重点放在病人血清方面的称“主侧”或称“直接配血”。主能配血绝对不可以有凝集或溶血现象,如受血者血清中含有与献血员红细胞不相合的抗体,主侧就会出现凝集,输入献血员的红细胞后.红细胞就会遭到破坏而产生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而且输入的红细胞将遭到破坏。将献血员的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的配血称为“次侧”或“间接配血”。献血员的血清中如果含有与受血者不相合的抗体。  相似文献   

18.
背景:抗-P1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HTRS)非常罕见,1945年曾报道1例由抗-P1引起的急性HTRS。病例报告:1例74岁抗-P1为阳性的妇女。输注了经预温血清和盐水悬浮红细胞、抗-IgG的抗球蛋白试验确证为相容性的血液。试验混合物未经37℃孵育后离心或观察凝集。患者在输入50mlP1阳性血液后,出现急性HTR(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血压和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结果:经参比实验室测定显示,应用预温技术[盐水或低离子强度盐水(LISS)]在37℃下离心,抗-P1很容  相似文献   

19.
Rh免疫抗体引起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属于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大多属于血管外溶血[1]。笔者于1997年发现1例抗-E(IgM、IgG混合型)和抗-c引起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现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方某,男,48岁。因胆道疾病住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输A型全血400ml,术后第2天和6天各输全血400ml。无输血反应。手术两周后病人自觉胸闷,小便隐血3+。Hb从末次输血后的120g/L降至91g/L。疑是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抽血作血型血清学检查,检出抗-E、抗-c。以后选用不含E、…  相似文献   

20.
HLA抗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贫血的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而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并不高。以往 ,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大多与红细胞血型抗体有关[1] ,目前 ,由于聚凝胺方法简便、时间短、结果明显 ,用于不完全抗体的测定与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等血清学试验已在国内迅速推广[2 ] 。因此 ,由红细胞血型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已很少见到。由于多次输注含有白细胞、血小板的血液 ,产生的HLA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国内未见报道。笔者发现 1例胃癌患者 ,因多次输血发生了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后经一系列检查 ,认为可能属于HLA抗体引起 ,现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