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科和神经科医师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差异及疾病发展变化.方法:收集98例躯体形式障碍的门诊病例,由精神科和神经科组分别诊断或联合诊断,然后进行比较,并对其进行5年随访.结果:64例躯体形式障碍5年随访结果2例诊断为恶劣心境,3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2例诊断为强迫症,1例诊断焦虑症,56例继续诊断躯体形式障碍.结论:神经科和精神科专家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无明显差异,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症状的变化导致了其他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沈阳市不同级别综合医院内科门诊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沈阳市三个等级的23家综合医院进行调查,共调查5750例年龄15岁以上的内科门诊病人。调查员在病人就医内科医生前使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作为筛查工具,将调查样本分为精神疾病高、中、低危险组,然后由精神科医生使用DSM-Ⅳ定式临床检查(SCID-I/P)对筛选高、中、低危险组100%、40%、10%的调查对象进行SCID诊断。结果一级综合医院内科门诊任何抑郁障碍患病率(13.1%,95%CI:10.6%~16.2%)高于二级医院(10.4%,95%CI:8.4%~12.0%)和三级医院(11.2%,95%CI:9.9%~12.8%);重性抑郁障碍患病率三级医院(4.1%,3.3%~5.1%)显著高于二级(2.7%,2.1%~3.6%)。结论一级综合医院各种抑郁障碍总患病率最高,三级医院重性抑郁障碍患病率最高。应该重点关注初级医院、三级医院抑郁障碍的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白剑文  王玉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58-1258,1260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躯体妃式障碍诊断标准。结果:躯体形式障碍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多发病于中年人,为慢性波动性病程,首诊常去综合医院就诊检查,应用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治疗效果难以让人满意。结论:应加强中年人精神卫生保健,提高综合医院内科医生对此病的诊断符合率,合理治疗本病需精神科与综合医院的医生共同协作、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躯体形式障碍临床表现类型多样,涉及多个系统。其诊断标准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 [1]中均有阐述。近年来,躯体形式障碍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研究指出在我国基层门诊中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占就诊者的 20.0%,在综合医院为18.2%[2]。针对该病指南推荐为SNRIs(双重抑制剂)、NaSSA(抗抑郁剂)、SSRIs(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Ⅰ级证据/A级推荐),但上述药物不良反应较多[3-5]。中医的辨证论治从患者整体出发,无论从诊断还是治疗上都更具优势。傅华洲教授是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40余年,对躯体形式障碍的中医诊治具有独到见解,辨证施治、同病异治疗效显著。笔者师从傅教授,侍诊抄方收获良多,现将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事件后转送到综合医院救治的伤员心理障碍的发生情况、躯体形式障碍症状特点及其转归。方法: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急性应激障碍(ASD)和抑郁焦虑情感障碍诊断标准,对接受治疗的50例伤员进行临床诊断,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社会支持量表、医学应对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症状记录表等进行评定。并于1年后电话随访。结果:50例伤员中有16例符合急性应激障碍(ASD)、2例符合抑郁情感障碍、2例符合焦虑情感障碍诊断标准,1例出现躯体形式疼痛障碍。1年后电话随访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部分症状仍然存在。结论:汶川地震事件后的伤员,虽得到了积极救援治疗和社会各界关怀、支持,但仍然出现了急性应激障碍(ASD)和抑郁焦虑情感障碍,并有发生PTSD的可能,说明积极关注灾后伤员心理健康并对心理障碍积极干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抑郁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7年7月住院治疗的8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抑郁情况。结果:在本组83例患者中,SDS评分指数≥50%者43例,抑郁障碍发生率为51.8%,其中轻度抑郁21例(25.3%),中度抑郁17例(20.5%),重度抑郁5例(6%)。手术患者40例,15例有抑郁(37.5%),24例无抑郁(62.5%)。非手术患者43例,28例有抑郁(65.1%),16例无抑郁(34.9%)。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神经科医护人员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及与疾病的关系,对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帮助患者躯体疾病的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7.
母金明  林刚乐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44-344,356
躯体形式障碍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新增加的诊断类别。现将我院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24例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躯体形式障碍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躯体形式障碍病人的就诊状况。方法 对45例躯体形式障碍病人就诊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发现首次就诊于综合医院者占91.1%,躯体形式障碍病人在综合医院的住院次数,所做的辅助检查数及花费均高于精神病院(P<0.05),但疗效比精神病院却差(P<0.05)。结论 CCMD-3已经承认和制订了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它可以提高病人的诊断和治愈率,并减少病人的经济支出。  相似文献   

9.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以下简称PD)是焦虑症的一个亚型,患者有显著的躯体化症状,据美国精神卫生研究院流行病学规划区的渊查,PD终生患病率是1.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患者多就诊于综合医院心内科、神经科及呼吸内科,常易导致误诊。我们对2001~2005年在我院医院就诊的32例惊恐障碍误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吴媚  李梁  潘丽妹 《柳州医学》2008,21(2):70-72
目的 探讨儿童少年期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42例儿童少年期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和分类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机抽取同期就诊的40例成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对其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儿童少年期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发病大多有一定诱因,临床表现以胃肠症状、自主神经紊乱和疼痛障碍为主,与成人组相比较,抗焦虑和抗抑郁药使用频率低(P〈0.05)。结论 儿童少年期躯体形式障碍有一定特点,应重视早期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8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配合认知疗法,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疗程12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的4、8、12周末,SCL-90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在早期控制靶症状,改善不良情绪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帕罗西汀配合认知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症状的识别与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统计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专家门诊接诊各类神经系统疾患3 600人,对有疑似焦虑、抑郁的患者先后进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筛查,HAD≥8分者为有心理障碍,然后对这部分患者进一步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项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评分,HAMA≥14分者诊断为焦虑障碍,HAMD≥8分者诊断抑郁障碍。结果共计676人占同期就诊患者的18.78%符合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断,根据症状轻重及患病时间长短给予选择性治疗,预后大多良好,治愈好转率达86.83%。结论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就诊患者焦虑、抑郁障碍发病率高,容易误诊、漏诊,神经科医生要善于识别并且重视这些症状,方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后阴茎勃起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肾移植后男性患者的阴茎勃起功能。方法:应用勃起功能国际问卷表(IIEF-5),对120例肾移植男性患者勃起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收回有效问卷96份(80%),慢性肾功能衰竭男性患者ED发生率为69.79%,肾移植后ED的发生率为42.71%,明显低于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P<0.01);肾移植后78.13%的病人存在性心理障碍。结论:心理障碍、年龄因素和透析时间与勃起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ICD—10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的141例SD患者分为帕罗西汀及帕罗西汀加认知行为心理治疗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SAS、SDS和SCL-90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141例中56例接受帕罗西汀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其余85例均采用帕罗西汀治疗,两种治疗方法有效率分别为98.2%和78.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两组SAS、SD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阳性项目数、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赵爱云  杨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7):2702-2704,2707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以及脑卒中部位、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例脑卒中急性期住院病人,对其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8.75%,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脑卒中部位相关,大脑皮质下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26.10%)较皮质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10.40%)、小脑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5.0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半球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28.00%)较右半球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12.3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出血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25.00%)较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15.0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年龄越大,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与脑卒中部位、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等因素有关,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心理精神障碍患者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的临床特点。方法以427例心理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诊断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R),其中神经症278例;躯体疾病伴有情感障碍159例。结果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神经症组患者N分高于对照组(P〈0.001),E分和P分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疾病伴有情感障碍组患者N分高于对照组(P〈0.05),E分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症组患者N分高于躯体疾病伴有情感障碍组患者(P〈0.05)。症状自评量表中神经症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均显著增高(P〈0.01);躯体疾病伴有情感障碍组与对照组比较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显著增高(P〈0.05);两组间比较,除躯体化、抑郁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心理精神障碍患者存在情绪不稳定、内倾的人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建议在关注躯体症状的同时,要注意识别、诊断心理精神障碍,必要时转心理门诊。  相似文献   

17.
陈智  范灵飞  李玲  杨婷  李健  胡勇 《吉林医学》2012,(29):6383-6384
目的:总结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方法:对5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结果:躯体形式障碍首诊常去综合医院就诊检查,导致误诊、漏诊。结论:非精神专业医务人员精神疾病知识的提高和及时请精神专业医务人员会诊是减少其误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急性抑郁障碍发生情况。方法:选择96例住院诊断为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96例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38.54%(37/96)。结论:脑卒中后急性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应引起神经内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邬俊福  王翌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785-1785,1899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TAS、SCL-90量表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20.
综合性医院患者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障碍(Psychologicdisorder),一般指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疾病所致心理反应国外资料估计21%-26%的内科门诊病人患有精神障碍,慢性躯体疾病患伴发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5%;国内资料显示综合医院住院病人中精神疾病发生率为20-70%。其中抑郁性障碍、器官性脑病综合征和焦虑性障碍占其中的70%-80%。慢性躯体疾病患的终生患病率达到42%(多为物质滥用,情感或焦虑性疾病),无慢性躯体疾病患为33.4%,33%-60%的短程普通外科机构的病人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和精神障碍。但大多数医务人员在学校和继续教育中都没有机会接受精神卫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较低,甚至延误诊治,而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