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行CT平扫和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全部研究对象都呈现单发孤立肿块,进行CT平扫时有8例表现出低密度,6例表现为稍高密度;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时发现有5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分隔状强化,4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没有得到强化,2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环形强化,3例动脉期和门脉期没有强化,在延迟期呈中心结节状强化。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充分反映病灶的供血特点,在IPL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平扫和动态增强的CT、MRI表现,提高FNH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我院影像中心发现的并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FNH病例影像学资料。1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查,12例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 15例病灶均为单发,肝右叶9例,肝左叶4例,肝尾状叶2例,大小1.58.0 cm,平均3.0 cm,均呈圆形或类圆形,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及略低密度8例,等密度5例,高密度及略高密度2例。增强动脉期扫描除6例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强化,其中7例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血管。门脉期扫描8例呈略高密度,5例呈等密度,2例呈低密度。延迟期呈等密度9例,略高密度2例,低密度4例,6例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MRI检查12例,病灶均呈不均匀略长或T1及T2信号,增强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5例病灶延迟强化。结论 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查是诊断FNH的有效方法,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和其他肝脏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要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CT和MRI表现,CT检查12例,MRI检查10例,6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CT检查12例,平扫9例病灶呈均匀略低密度,其中8例中央可见更低密度,3例病灶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显著强化,中央瘢痕呈低密度,门脉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8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延时强化呈高密度。MRI检查10例,平扫病灶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FNH病灶在动脉期快速均匀强化呈高信号,而中央瘢痕呈低信号,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实质部分强化程度下降,8例病灶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结论CT和MRI对FNH诊断具有特征性,二者结合能提高对FNH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或穿刺经病理证实的9例10个病灶,均作螺旋CT平扫与动态三期扫描。结果10个病灶平扫低密度者8个,等密度者2个;增强动脉期均明显强化,5个均匀,5个不均匀,其中不均匀者4个可见中央瘢痕,一个可见血管湖;门脉期和平衡期病灶密度接近肝密度而中心瘢痕有延迟强化。结论螺旋CT动态三期扫描可以反映FNH的血供和病理特点,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洪强  陈宏山  杨奕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210-3211,I0002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特点. 方法 对16例经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为FNH的病例,进行影像学分析. 结果 16例20个病灶13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CT平扫病灶表现为低密度为17个,等密度为3个,CT强化特点:病灶动脉期快速显著强化而门脉期及延迟扫描为等密度,1例检出疤痕. 结论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显示FNH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5例肝腺瘤的16排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期)的表现。结果 5例肝腺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如下:病变边界清晰,无明显分叶。平扫4例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1例病灶内出血,呈混杂密度。4例病灶周围环以低密度假包膜,包膜完全2例,不完全2例。2例病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除出血、坏死部分呈均匀明显强化2例,门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均轻度强化,4例病灶周围包膜平扫和动脉期呈低密度,门脉期或延迟期呈轻度强化。结论螺旋CT特别是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三期螺旋CT影像表现。结果20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平扫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或略低密度,15个病灶密度欠均匀,中央区可见星芒状更低密度区;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明显异常强化(16个)、中等度异常强化(5个),中央星状瘢痕均无异常强化,其中病灶中央或周边见迂曲血管7例,门脉期、延迟期病灶密度有所减低,中央星状瘢痕延迟期均有强化。结论FNH有特征性的CT影像学表现,对其正确诊断有助于拟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并避免创伤。  相似文献   

8.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宇 《中国医药指南》2011,9(4):110-11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及MRI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FNH的CT和MRI影像表现并进行总结。结果 24例均为单发,病灶直径2.2~6.9cm,平均4.8cm。CT检查15例,平扫均为低密度,12例病灶中心见星芒状更低密度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明显强化,中央瘢痕无强化。8例病灶中央或周边可见迂曲增粗血管。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减低,但仍维持较高密度。平衡期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呈延迟强化。MRI检查9例,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可见中央瘢痕,呈条状长T1长T2信号。MRI病灶动态强化方式与CT相似。1例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结论 CT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能显示FNH的典型征象,可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0年6月病理证实的10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患者的螺旋CT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资料,探讨FNH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以提高螺旋CT对FNH的诊断准确性.而且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能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助于FNH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CT在诊断肝脏炎性假瘤中的作用。方法:2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均作平扫及增强扫描,15例采用动态增强扫描。6例为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CT平扫表现均为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增强动脉期扫描病灶无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15例可见到周边环形强化;4例为整个病灶轻度到中度不均匀强化;2例为病灶中心结节状强化。21例中有14例可见到病灶内纤维分隔形成。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和螺旋CT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在肝脏炎性假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的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2例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例FNH病灶均呈单发结节或分叶状肿块,肿瘤直径2.1~7.5cm,平均4.7cm。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其中8例病灶中央有星芒状更低密度区,4例病灶直径平均大于5.2cm。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0例病灶明显强化,密度高于肝实质,2例轻度强化,病灶中央更低密度区均无强化;静脉期期病灶密度稍有下降,9例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3例低于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进一步下降,7例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5例低于肝实质,7例显示中央斑痕,6例延迟强化。结论典型FNH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为主要特点,其中央星状斑痕为其主要影像学特点,螺旋CT增强显示中央斑痕征是诊断FNH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不典型表现,提高HCC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16例HCC患者平扫后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0 ml/s,然后开始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结果 7例肝动脉期边缘有环形或点状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和范围较动脉期大,延迟期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表现出延迟强化.4例肝动脉期边缘部呈不规则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此强化环呈等密度,内见壁结节影.2例肝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等密度.3例三期增强扫描始终无明显强化表现,呈低密度.结论 HCC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不典型强化方式是HCC的病理基础和生长方式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小肝癌(SHCC)在16层螺旋CT( SCT)多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及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3例SHCC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34~40s、门脉期65~80s、延迟期4~6 min,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注...  相似文献   

14.
13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FNH的CT和MR表现,研究其影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13例FNH的CT和MR中7例表现较为典型,CT平扫等密度,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中央区低密度瘢痕,增强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常见明显强化,延时期多为等密度,瘢痕可稍有强化;术前作出正确诊断。6例FNH表现不典型,CT低密度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瘢痕和轻度强化;术前3例诊断为恶性肿瘤,3例诊断为血管瘤。结论 FNH的CT和MR表现在术前进行综合分析,多数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螺旋CT表现。CT平扫层厚和间隔为7mm。增强采用薄层动态扫描,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5.60s行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10~15min行延迟期扫描。层厚和间隔为5mm或3mm。结果:29例均显示梗阻处上方胆管不同程度扩张,梗阻处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非对称性狭窄或腔内软组织结节形成;与平扫相比,薄层动态增强扫描使上述征象显示更加明确,尤其是病变强化具有特征,即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明显增加,因而有助于肝外胆管癌的诊断。结论: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峥峥  郑穗生  王龙胜  相丽  赵红 《安徽医药》2015,36(12):1478-148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PCCCL)三期增强CT表现与病理分化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9个经病理证实病灶三期增强CT表现,并与其病理分化程度进行对照.结果 1个病灶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呈稍高密度,延迟期为低密度,病理为低分化;另3个平扫及三期增强较邻近正常肝实质为低密度,病理示1个为中分化,2个为高-中分化;余5个"快进快出"病灶均为低分化.结论 PCCCL三期增强CT相对肝实质呈低密度者多见于中高分化小肝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巨块型肝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48例经临床手术或病理结果证实的巨块型肝细胞癌病人分别行肝区平扫、增强后全肝双期或三期螺旋扫描,观察和分析瘤灶及肝内转移性子灶的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CT征象。结果:(1)肝动脉期肿瘤实质出现密度高于肝实质的肿瘤血管和瘤区强化,门静脉期其密度迅速降低,至平衡期为低密度;(2)肿瘤边缘于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可见环行强化;(3)转移性子灶仅在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全瘤密度迅速降至等密度;(4)门静脉受累表现为肝内分支的边缘侵蚀、破坏、中断,或为不规则的充盈缺损。结论:多期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显示肝癌的“快进快出”的增强特点,明确肿瘤的供血特征和门脉受累情况,检出伴发的肝内转移性子灶,为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扫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病灶位于肝左叶10例,右叶7例.病灶呈肿块型11例,浸润狭窄型4例,腔内生长型2例.平扫均呈低或略低密度,增强后6例病变动脉期边缘强化显著,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向心性强化;4例三期均示不均匀强化;7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和延迟期以周边强化为主,中心可见条索状、网状强化.10例可见病变局部肝叶萎缩,12例可见肝内胆管扩张,淋巴结转移5例,肝内血管受侵7例,肝内转移2例.结论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CT扫描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