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多见的异位节律,轻自偶发性室早,重至室颤,均属这一范畴,加之类型繁多,病因各异,常使同一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在不同条件下具有完全不同的临床意义和预后。临床上可因未识别具有恶性的心律失常而延误预防或抢救以致病发突然,也可因只凭看图论症而轻病重治,反招致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恶性心律失常址指能在短期内直接致死,或随时能发展成为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异位室性节律。严重威胁生命,故选择短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我科1990年1月~1991年3月,应用硫酸镁抢救恶性心律失常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都本洁 《临床荟萃》1994,9(10):433-438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病症,有机能性的,也有器质性的;有良性的,也有为恶性的,良性的很少危胁生命,恶性的一旦发生须积极抢救。然而在所有的心律失常中,最容易威胁生命者为室性异位节律。对其正确诊断、正确判定临床意义及正确有效防治,是临床医师关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现代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自文 《临床荟萃》2003,18(9):539-541
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由于从发病至死亡时间短 ,来不及到医院就诊 ,得不到及时抢救 ,患者多死于医院以外。无论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患何种类型心脏病 ,患者猝死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心律失常 ,其中 80 %以上是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即所谓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另外不足 2 0 %的患者死于缓慢心律失常。因此 ,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患者有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并进行积极治疗 ,对于已经发生过因室速或室颤而心脏骤停的患者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1 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和危险分层我…  相似文献   

5.
植入式自动心律转复除颤器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入式自动心律转复除颤器 (implantablecar dioverterdefibrillator ,ICD)作为一种治疗严重心律失常的设备 ,具有高效、安全、实用的特点 ,能显著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猝死的风险和死亡率 ,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1] 。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如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tarchycardie ,VT)、室颤 (ventricularfibrillation ,VF)等 ,是引起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随着临床对室性心律失常识别能力的提高 ,以及各种有效抗心律失常措施 ,如药物、电消融、射频消融、心脏外科等的应用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室性心律失常导致患者猝死的风险。但上述…  相似文献   

6.
郭占利  林松娟 《临床荟萃》1994,9(6):254-256
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Accelerrated idioven tricular rhgthm AIVR)是一种异位性室性心律。传统的观点认为,AIVR是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异位心律出现在舒张晚期,不易发生危险的RonT现象,不易发生室颤(Vf),而且由于室率不太快,对血液动力学影响不大,因而预后较好。近年来,由于无创性检查技术的进展,对该种心律失常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特别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目前,国内外文献多认为,AIVR并非完全是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而且它可能并发室速(VT)和Vf。AIVR临床的重  相似文献   

7.
口服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与QT间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月华  周宏 《临床荟萃》2006,21(1):43-44
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心律(如心房纤颤)的基础上。而病理性的期前收缩,尤其是频发和复杂的室性期前收缩,如室性期前收缩连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R在T上的室性期前收缩,演变为室速及室颤的可能性很大。胺碘酮是临床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药物之一,该药对QT间期的影响目前存有争论。其对心脏能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本研究观察口服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QT间期的变化及其与不良反应的关系,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8.
沈丽娟 《护理研究》2003,17(16):941-941
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它兼有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某些特点 ,被视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静脉给胺碘酮起效快速、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且对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酰胺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或心室纤颤 (室颤 )有效 ,对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恶性室速或室颤的控制率可达6 0 %~ 80 %[1] 。目前认为胺碘酮对于预防和控制致命性室速 ,特别是心肌梗死后发生的室速是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且胺碘酮具有对心脏的全面保护作用 ,可降低心功能衰竭病人心律失常相关死亡风险 ,并可改善心功能 ,目前临床应用日渐增加。我院IC…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心电不稳定,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1]>将24 h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紧急临床处理的临床症候群称交感电风暴.正确评估和处理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加强临床观察与严密监护,及早发现,及时救治,可有效地提高AMI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交感风暴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又称儿茶酚胺风暴、室速风暴、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风暴,其发生原因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脏电活动出现急剧严重的紊乱,表现为快速室速和室颤反复发作。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防治指南》首次将"交感风暴"定义为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室速或室颤需要紧急处理的临床症候群[1],其  相似文献   

11.
低血钾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钾浓度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及其救治措施。方法通过观察162例低血钾病人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总结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62例低血钾病人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6例。结论随着血钾浓度的降低,更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不同的心律失常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强调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与室颤病人,应早期直流电转复与除颤,并必须纠正低血钾及诱因。  相似文献   

12.
杨榕  林秀铭  穆艳  林亚洲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61-1963
心源性猝死大多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引起。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h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是一种能自动识别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能在数秒内使之终止并转复为正常心律的体内除颤起搏装置,成为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手段。我院2006年12月~2009年3月共为20例患者植入ICD,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68例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尤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9):2158-2159
我院CCU室2004-03/2007-10共收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68例,分别使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观察.评估疗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入院时或住院期间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8例,主要有室扑或室颤22例,持续性室速44例排除特殊类型的室速(如左室特发性室速和右室流出道室速)。男48例,女20例,年龄23~85(平均64.6)岁。基础病因:急性心肌梗死40例,陈旧心肌梗死6例,扩张性心肌病9例,高血压病5例,风心病3例,重症心肌炎1例,不明原因1例,3例因室速室颤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成功。  相似文献   

14.
重症心律失常包括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容易转变为致死性心律失常者,前者包括室扑,室颤,心搏停止,严重缓脉心率<10次/分,频死的(agonal)心律,不及时给予有效处理可迅速致死。后者指三束支传导阻滞,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RonT、RonP和多于10次/分以  相似文献   

15.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为一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不及时妥善处理,易转为室颤而危及患者生命。1966年Dessertenne根据心电图及临床表现的系统分析首先提出Tdp的诊断.在此前后曾有多种命名,如短暂性室颤、阵发性室颤、短暂复发性室颤、芭蕾舞样心律、非典型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或多灶性室性心动过速等。目前较统一称为Tdp。近二十多年来,由于心电监护和Holter动态心电图的广泛使用,心腔内电生理研究的开展,Tdp病例积累增加,对其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等方面的认识有较大的进展。1 病因学.凡能导致心肌细胞传导减慢,复极不均  相似文献   

16.
心室电风暴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最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是指24 h内自发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或心室颤动(简称室颤),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1].  相似文献   

17.
心室电风暴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最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是指24 h内自发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或心室颤动(简称室颤),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1].  相似文献   

18.
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中常见而重要的类型。轻者感到心悸不适,重者可严重影响心脏的血液动力学改变,造成心排出量明显降低,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或猝死。主要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扑动和颤动。各种起源的期前收缩(如房性、结性、室性期前收缩)与上述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加速性的交界性或室性心律其频率可达100~130次/分,亦可归入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范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室应变功能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9例AMI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其常规超声参数及右室游离壁整体纵向峰值应变(RV-GLS)。于AMI后每个月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监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为随访终点,共随访12个月。根据AMI后是否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因心律失常而入院或死亡,将患者分为发生事件组121例和未发生事件组318例。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RV-GLS对AMI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事件组年龄和Killip分级均大于未发生事件组,而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RV-GLS及左室射血分数均低于未发生事件组(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V-GLS是AMI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指标(OR=1.13,95%CI:1.01~1.86,P=0.005)。结论 RV-GLS是AMI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独立预测指标,准确评估AMI患者右室功能有助于临床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极易发生昏厥和抽搐,救治不及时,易转变为室颤而死亡。多数TdP是心室肌复极不一致,引起多环路折返所致。近年文献报道有因触发活动、早期后除极和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而引起者。因发生机理不同,临床治疗措施各异。在临床工作中,尤其在急诊抢救时,如能及时确诊,合理用药,则可挽救病人生命。本文结合自律性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作一扼要讨论。患者女性,29岁,职工。10年前开始偶有发作性胸闷,心悸,眼花,黑朦及短暂性景厥。当时作心电图检查示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