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集的185161份儿童尿液标本进行回顾性析,对检验中心拒收的不合格标本进行统计,总结影响儿童尿液分析前质量的因素,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尿液分析前样本不合格率为7.1%。其中标本污染(34.6%)和样本量不足(28.3%)是导致尿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其次送检延迟(17.9%)、容器不符合(13.3%)也是导致样本被拒收的重要原因。结论:尿液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障尿液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条件,需要医院各部门领导、实验室人员、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积极沟通,不断完善尿液收集流程,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尿液检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归纳并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52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包括痰标本、血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无菌体液标本以及分泌物标本。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针对此结果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 2527份检验对象中,有48份标本检验不合格。检验不合格率为1.90%。其中痰标本20份,占41.67%;血标本11份,占22.92%;尿液标本6份,占12.50%;粪便标本4份,占8.33%;无菌体液标本3份,占6.25%;分泌物标本4份,占8.33%。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样本污染,占79.17%(38/48),送检不及时,占16.67%(8/48),以及检验错误,占4.17%(2/48)。结论在临床检验之中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加强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运输管理,确保标本在送检前的无菌和及时送检,对于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提高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减少不合格标本数。方法:就门诊及住院患者各种常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和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标本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2012年不合格标本总数为460份,占标本总数的0.08%。按照不合格原因进行分类统计,溶血标本为287份(62.3%),乳糜标本为42份(9.1%),凝固标本为39份(8.4%),收集容器错误为37份(8.0%),其他原因为55份(11.9%)。结论:采用一系列改进措施,保证分析前的质量控制,降低不合格标本数,进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姚方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140-141
目的探讨血液检测所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2001年3月~2010年3月80份不合格血液检测样本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资料总结。结果80份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溶血35份,占43.75%;血液凝固10份,占12.50%;样本延迟送检17份,占21.25%;抗凝剂使用不当9份,占11.25%;药物影响9份,占11.25%。结论临床血液检测标本采集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检验要求,运送要及时、准确,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集的185161份儿童尿液标本进行回顾性析,对检验中心拒收的不合格标本进行统计,总结影响儿童尿液分析前质量的因素,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尿液分析前样本不合格率为7.1%。其中标本污染(34.6%)和样本量不足(28.3%)是导致尿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其次送检延迟(17.9%)、容器不符合(13.3%)也是导致样本被拒收的重要原因。结论:尿液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障尿液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条件,需要医院各部门领导、实验室人员、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积极沟通,不断完善尿液收集流程,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尿液检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讨论检验科不合格血液标本类型及其原因,以保证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所登记的临检不合格标本类型进行统计,并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原因分析。结果: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共有不合格标本1457例,其中标本量少量多458例,占31.43%;溶血408例,占28.00%;标本凝固355例,占24.37%;容器错误190例,占13.04%;标本与申请单不符46例,占3.16%。结论:不合格标本的类型中以标本量少量多、溶血、标本凝固、容器错误为常见类型,主要原因是临床护士的责任性不强,加之对检验知识的缺乏,而使分析前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临床应提高血液采集的质量,避免不合格标本,以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江敏敏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9):1052-1053
目的分析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其分布情况,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检验质量。方法对2008—2009年136256份常规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合格标本在所有标本中所占比例,找出不合格标本出现的原因。结果 2008年不合格率1.00%(585/58057),2009年标不合格率0.30%(234/78199)。尿常规和大便常规的不合格率最高;不合格标本中,因溶血、凝血导致标本不合格者最多,其次是样本不新鲜。结论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标本的采集至关重要;针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有助于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宋改萍 《大家健康》2016,(12):44-45
目的:对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方法:择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该院对5000份血液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所有血液标本中1495份不合格,占据百分比为29.90%,分析造成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占据比率最高的为发生溶血现象。结论:对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验时,应规范血液检验操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  相似文献   

9.
冷为 《中外医疗》2014,(3):19-19,21
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血液标本对检验结果的重要意义,对比合格与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的原因,探讨正确采集检验血液标本的方法。方法对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检验科收到5487份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收到的5487份血液标本中,全血是1526份,占血液标本总数的27.81%;血清是2179份,占总数的39.71%;血浆是1782份.占总数的32.48%。其中合格标本5112份,占总数的93.17%;不合格标本375份,占总数的6.83%。在不合格标本中,溶血是89份,占23.73%;凝血是79份,占21.13%;抗凝剂使用错误22份,占5.88%;血液量存在误差165份,占43.93%;其它原因20份,占5.33%。结论正确采集临床血液标本是确保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真实的根本保证,也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血液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2011年,我院对患者血液检验前血液样的处理、保存、运输等实施传统方式;2012年初,我院组织各个涉及血液样本收集的科室指导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培训。记录2011年、2012年我院血液样本检查不合格情况,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2011年我院24456份血液样本中有625份出现质量不合格情况,所占比例为2.56%,2012年,我院对相关人员采取培训后,30867份血液样本中仅有131份出现质量不合格情况,不合格比例为0.42%,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011年、2012年我院血液样本不合格原因均主要为发生溶血。结论:凝血、溶血、血量不足以及稀释是临床常见的血样不合格原因,对采血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可显著降低血液样本不合格率,保障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疾病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结果不达标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采集的4500份血液标本质量进行分析、统计,寻找血液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全部4500份血液标本中发现,有230份血液标本不合格,比例为5.1%。并且统计发现标本不达标的常见类型有:样本量少、抗凝不全、溶血问题、凝血问题,其他不合格原因还有输液同侧采集、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以及盛放血液的容器不当等。结论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主要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因素有样本量少、凝血问题、溶血问题以及抗凝不全等。因此,为了提高检验准确性医院检验科应不断完善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采血规范及专业技能,从而确保临床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2.
段芳赛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286-4287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采集的不舍格因素。方法对2012年3月-6月19868例次血液标本中不舍格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总的合格率为99.33%,门诊合格率为99.03%,住院合格率为99.56%。因采集标本不合格占52.6%,主要问题依次为采血量不足、溶血、标本送检不及时、采血时间不对。结论加强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地区3家基层医院2013年1月—6月共计34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总结其原因及项目分布。结果在34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中,不合格原因依次为有凝块或标本凝固(30.9%),脂血(19.1%),标本量不足(18.2%),溶血(14.4%),抗凝剂比例不恰当(7.7%),血液稀释(5.0%),容器错误(2.9%),陈旧标本(0.6%)。其中红细胞沉降率标本和凝血功能标本不合格率最高,分别占30.0%和28.9%,生化标本占22.9%,血常规标本占18.2%。结论基层医院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多种多样,需加强人员责任心,提高技术水平,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产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方法对本院2013年5月~12月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统计。结果针对2013年5~12月不合格标本共179例,不合格原因主要分为:标本量不准确、容器错误、溶血、血液凝固、标本与申请单信息不符、标本留取错误、无申请单、标本撒漏、无标本等,所占比例分别为:16.2%,16.8%,6.7%,9.5%,20.7%,7.8%,8.38%,9.5%,4.47%。结论加强与临床进行有效的沟通,加强培训,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提高检验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5.
韩福旺 《中国病案》2012,13(5):18-19
目的加强输血病案规范管理,提高输血病案质量,防范临床用血医患纠纷。方法依据《北京市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北京市输血科(血库)评审细则》等制定的《输血病案缺陷检查表》,按表内项目对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输血病案314份,分上下半年2次进行抽查。100分为满分;95-99分为一般缺陷;95分以下为严重缺陷,判为不合格病案。结果 2次抽查,其100分病案从上半年占总数的61.7%,提高到82%;缺陷病案从上半年占总数的38.3%,降低到18%,不合格病案从占总数15.1%降低到6.5%。结论输血病案质量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病案内涵和医疗质量与安全,医院应当加强输血病案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山东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情况,为进一步 提高无偿献血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省血液中心对献血人群检测不合格的资料.按模式不同分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分析不合格项目的数据。结果献血前快速检测312 780人次,不合格率为5.67%(17 736/312 780);实验室检测不合格率为1.35%(3942291 799) ,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7与2018年的不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0.43%)、HBsAg(0.29%) .抗-TP(0.27%)、HIV/抗HIV(0.13%) .抗-HCV0.119%) .异常终止(0.09% )和NAT(0.03%);ALT和异常终止不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BsAg和HIV抗HIV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梅毒和核酸检测不合格率呈先升后降趋势,抗-HCV不合格率呈先降后升趋势。结论ALT .抗-TP和HBsAg不合格是导致实验室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采前快检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对策。方法对重庆市永州区中医院2012年1~6月收集的4658份血液标本质量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4658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有256份,占5.5%;血液标本不合格常见原因有样本量少(27.7%)、抗凝不全(20.3%)、溶血(12.9%)、凝血(11.3%),还有容器不当(6.6%)、输液同侧采集(6.3%)、送检不及时(6.3%)、受检者准备不足(5.1%)、标签不当(3.1%)、标本污染(0.4%)。标本血液比例不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r)测定值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值偏低;标本溶血后生化检测指标总胆红素(TBIL)显著降低,间接胆红素(DBIL)、血糖(GLU)测定值偏低,谷草转氨酶(AST)、钾浓度(1(+)测定值偏高;标本有凝块致血小板(PLT)测定值显著降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测定值偏低,白细胞(WBC)测定值偏高(P〈0.05)。结论为保证临床检验标本准确性,科室需建立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最大限度降低样本不合格风险性,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中处于灰区范围内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提高检测准确度。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选取HBsAg初检结果在灰区范围的117例,并在1年后对117例复检标本进行HBsAg复检实验。结果:117例标本1年后的复检试验中,24例ELISA结果≥1.2,阳性率为20.5%;29例ELISA结果≤0.8,阴性率为24.8%;诊断明确标本数53例,占总标本的45.3%;其余64例复检标本ELISA结果仍处于0.8~1.2之间,其占总标本的54.7%。结论:检测HBsAg实验结果处于灰区范围的被检者进行动态观察,特别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重新取样检查,可以明显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及HBsAg检验的应用价值,有的甚至还可以发现产生灰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