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将 4 6例符合CCMD 3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用西酞普兰和氯丙咪嗪治疗 8周 ,采用Yale Brown强迫量表(YBOCS)、副反应量表 (TESS)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西酞普兰组副反应较氯丙咪嗪组少且轻 ,两组脱落率相似。结论 西酞普兰是治疗强迫症可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氯丙咪嗪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8例惊恐障碍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n=34)和氯丙咪嗪组(n=34),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氯丙咪嗪治疗,疗程均为10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8、10周末采用惊恐相关症状量表(PA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PASS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氯丙咪嗪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氯丙咪嗪组TESS评分[(2.78±1.03)vs.(4.07±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西酞普兰合并氯丙咪嗪治疗难治性强迫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以及西酞普兰合并氯丙咪嗪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6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n=8),分别给予西酞普兰,西酞普兰合并氯丙咪嗪治疗。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合并氯丙咪嗪组的所有病人的YBOCS减分率均大于35%,有6例出现副反应。西酞普兰组仅有一例患者的YBOCS减分率大于35%,有3例出现副反应。结论西酞普兰合并氯丙咪嗪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但副反应明显多于西酞普兰组。  相似文献   

4.
万拉法新与氯丙咪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验证万拉法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65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入组,分别以万拉法新与氯丙咪嗪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万拉法新组与氯丙咪嗪组治疗前后HAMD、BRPS、SANS评分及减分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万拉法新组的副反应较氯丙咪嗪组少而轻,但各有1例精神病症状恶化。结论 万拉法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确切,但极个别病例精神病症状恶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HAMD和 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相当,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6 0例符合CCMD 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 ,共治疗 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临床总体评定量表 (CGI)评定临床疗效 ,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西酞普兰组显效率 80 % ,阿米替林组显效率 76 .6 7% ,差异无显著性 ,各因子分中西酞普兰组认知障碍减分多于阿米替林组 ,差异有显著性。HAMA减分西酞普兰组少于阿米替林组 ,差异无显著性。西酞普兰常见副反应有恶心、口干、头痛等 ,但比较轻微。结论 西酞普兰见效快 ,疗效肯定 ,副反应发生率少而轻微。  相似文献   

7.
西酞普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所致抑郁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所致抑郁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诊断为AD的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2、4、6、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与阿米替林组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抑郁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0例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丁螺环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用西酞普兰治疗,治疗8周,两组分别在治疗2、4、6、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以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HAMD评分减分率显著增大,CGI评分显著降低,两组TESS评分相当.结论 丁螺环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疗效较单用西酞普兰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Montgomerg-Asberg抑郁量表(MADS)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与阿米替林组间的HAMD、MAD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同时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治疗时间为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各周末评分HAMD均较前下降(P<0.05),但治疗1周末,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下降较阿米替林组显著(P<0.01),治疗6周末2组HAMD分值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舍曲林与氯丙咪嗪治疗少年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舍曲林与氯丙咪嗪治疗少年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4例少年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组和氯丙咪嗪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舍曲林组和氯丙咪嗪组治疗后,Y-BOCS、HAMD、HAMA分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舍曲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氯丙咪嗪.结论 舍曲林治疗少年强迫症与氯丙咪嗪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共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相似,但西酞普兰比阿米替林起效快,不良反应轻,疗效指数优于阿米替林(P<0.05)。结论西酞普兰可作为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西酞普兰与米安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米安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米安色林组,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与米安色林组疗效相仿;疗后HAMD总分均有显著减少。西酞普兰显效快,不良反应小。结论:西酞普兰是治疗老年抑郁症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各周HAMD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其中治疗后1周末,西酞普兰组评分下降较阿米替林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2~6周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起效较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喹硫平和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把诊断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两组,两组分别予以喹硫平和西酞普兰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能力指数量表(ADL)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8周末,两组HAMD、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1.4%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嗜睡和口干多见,而西酞普兰组恶心、呕吐较多。结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喹硫平与西酞普兰疗效相当,安全可靠,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5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疾病严重程度量表(CGI-S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与氟西汀疗效相当,显效率82.1%;西酞普兰较氟西汀起效快,治疗1、2周末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体疗效相当,西酞普兰起效稍快。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安全性好。结论: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均是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各类抑郁发作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疗程8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西酞普兰起效快,平均(6.3±3.5)天,口干、便秘、排尿困难及心血管的副反应较小。结论西酞普兰可作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一线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19.
孙辉 《精神医学杂志》2010,23(4):297-298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合并碳酸锂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7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西酞普兰合并碳酸锂组,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观察,于入组前和治疗后2、4、6周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抑郁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治疗2周末,西酞普兰合并碳酸锂组HAMD总分及减分率显著差异于西酞普兰组(P〈0.01)。治疗6周末,西酞普兰合并碳酸锂组显效率64.52%,西酞普兰组显效率30.30%,二者差异显著(P〈0.01)。震颤、恶心、呕吐副反应发生率合并用药组显著高于西酞普兰组(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碳酸锂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各25例,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两组总体疗效相似,西酞普兰组在1周末时HAMD评分及减分率较阿米替林组有显著差异,说明西酞普兰组起效较快,且副反应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