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作为一个重要的物质代谢器官是最近几年才被认识的。新近的研究认为肠道是创伤应激代谢反应的—个中心器官,这主要是指肠道对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代谢,特别是对谷氨酰胺的代谢。肠粘膜对谷氨酰胺的代谢主要依靠肠粘膜细胞内高浓度的谷氨酰胺酶,故谷氨酰胺是肠粘膜细胞代谢活动的重要能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肠道是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肠道的上皮细胞上含有绒毛和微绒毛,它们通过增加表面积等因素促进分泌、细胞黏附和吸收。传统的二维/三维(2D/3D)细胞培养模型、动物模型在研究药物吸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人体药动学的可预测性或伦理问题等,其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以体外活细胞为基础,模拟人肠道的核心结构和关键功能是构建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肠道模型的研究重点。该模型是利用微加工技术制备出的模拟人体肠道的复杂微结构、微环境和生理功能的微流控芯片仿生系统。与2D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相比,肠芯片模型能有效地模拟人体内环境,在药物筛选方面更具特异性。本综述概括了国内外肠芯片模型以及与肠道相关的多器官耦合芯片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疾病建模、药物吸收和转运方面的应用,并总结了当前肠芯片模拟肠道稳态和疾病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建立更可靠的体外肠芯片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粘膜给药     
徐立斌  张慧 《黑龙江医药》2006,19(5):384-384
粘膜给药是使用合适的载体将药物与人体的一些粘膜表面紧密接触,通过该处上皮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发挥全身作用的给药方式.粘膜给药拓宽了许多药物的给药途径,愈来愈多的药物被发现可通过粘膜吸收,特别是一些多肽类、大分子类药物可通过鼻粘膜、眼粘膜,孕酮、雌二醇等可通过子宫粘膜和阴道粘膜吸收.药物经粘膜吸收避免了首过效应,提高了生物利用度,达到全身治疗的目的.同时粘膜给药有一定的靶向作用,用法方法,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凡能与生物组织粘膜粘附的高分子化合物称生物粘附剂,其作用产生的现象即称生物粘附(Bioadhesion)。近年来利用生物粘附作用的粘膜粘贴剂发展迅速。粘膜粘贴剂可应用于口腔、鼻腔、眼眶、阴道及胃肠道的特定区段,通过该处上皮细胞粘膜输送药物,由于剂型特点加强药物与粘膜接触的紧密性及持续性,因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而且利用粘膜粘贴剂很容易控制药物吸收的速率及吸收量。生物粘附定义两种物质中有一种或两种均为生物属  相似文献   

5.
皮肤和粘膜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药学技术的发展,非口服给药方法发展迅速。通过皮肤、粘膜给药以发挥全身治疗作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疾病的手段,但这些给药途径在实际应用中常遇到药物难以吸收或吸收缓慢的问题,故其多借助于吸收促进剂以增加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本文综述了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常用的皮肤、粘膜吸收促进剂,描述了促进剂促吸收的效果,综合比较了促进剂的特征和优缺点,归纳了不同类型促进剂的促吸收机制,分析了目前促进剂存在的不足和解决方法,并对皮肤、粘膜吸收促进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态药物思连康对急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22例急性腹泻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应用思连康及联用抗菌药物治疗对感染性腹泻及非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效果。结果思连康联合肠粘膜保护剂思密达对感染性及非感染性腹泻均有一定的疗效;对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明显优于感染性腹泻(P<0.05)。结论对于感染性腹泻,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可以取得疗效,而非感染性腹泻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不佳,通过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及肠粘膜保护剂能够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7.
内窥镜治疗肠息肉具有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法。清洁的肠道和患者良好的心理及身体条件,为顺利插镜、观察肠粘膜病变及经肠镜切除息肉等诊疗活动提供基本条件[1]。为  相似文献   

8.
李玉华  张默  王坚成  张殊  刘建蓉  张强 《药学学报》2006,41(10):939-944
目的研究蚓激酶(YJM-I)和吸收促进剂合用时在大鼠肠道各段的吸收特点,寻找YJM-I经肠道吸收的最佳位置和考察吸收促进剂对YJM-I在肠道吸收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扩散池法、十二指肠部位直接给药、在体循环灌流及肠段原位结扎等方法对荧光标记的FITC-YJM-I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十二指肠部位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评价结果显示YJM-I药物分子可被大鼠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保持生物学活性,但其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体外肠黏膜通透性试验及体内肠段吸收试验结果显示部分吸收促进剂表现出良好的促进YJM-I肠道吸收的作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段体外肠黏膜通透性均显示了相似的吸收促进剂作用强弱趋势: 1%壳聚糖>1%去氧胆酸钠>1% Na2EDTA>1%十二烷基硫酸钠>1%辛酸钠>1%泊洛沙姆>1%羟丙基-β-环糊精。而在体内十二指肠部位给药则显示的强弱顺序为: 2.5%去氧胆酸钠>2.5% Na2EDTA>2.0%壳聚糖>2.5%十二烷基硫酸钠>2.5%辛酸钠>2.5%泊洛沙姆>2.5%羟丙基-β-环糊精。结论吸收促进剂能有效地增加YJM-I肠道吸收程度,其中具有生物黏附作用的壳聚糖有望成为YJM-I肠道吸收的良好促进剂。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一种以血糖升高、胰岛功能降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肠道微生态系统参与调节食物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在糖尿病的发病进程中,也常常伴随着肠道微环境和肠降糖激素分泌的改变.本文首先根据作用机制与特点的不同,对现已上市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进行分类汇总.其次阐述肠道菌群和肠降糖激素与糖尿病病理进程的相关性研...  相似文献   

10.
《中南药学》2019,(5):687-691
目的考察β-蜕皮甾酮的肠道吸收特性,探究β-蜕皮甾酮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分别考察小肠吸收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药物浓度,灌流液pH值,肠道菌群对β-蜕皮甾酮吸收的影响。结果β-蜕皮甾酮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_a)由高到低依次为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以β-蜕皮甾酮浓度为50、100、200μg·mL~(-1)的含药缓冲液在空肠进行吸收实验,K_a和小肠有效渗透系数(P_(ef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的吸收程度在空肠随pH值升高而增加;大鼠肠道菌群失衡会干扰β-蜕皮甾酮的吸收。结论β-蜕皮甾酮在各个肠段均有吸收,但在肠道下部吸收较好;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药物在碱性环境下吸收较好;肠道菌群对β-蜕皮甾酮吸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Caco-2细胞系及其在药物吸收、代谢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小肠的生理结构适用于药物吸收 ,所以口服给药是最广泛、最方便的给药途径之一 ,因此研究药物在肠道的吸收与代谢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用于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主要有 :在体肠回流法 ,肠襻法 ,分离肠粘膜法、外翻囊法等 [1 ]。由于这些方法存在采用动脉组织及其它一些局限性 ,近年来人们尝试使用人肠细胞培养系统来研究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和代谢 ,以快速筛选口服药物。Caco-2细胞模型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体外吸收模型 ,可用于快速评估新药的细胞渗透性、阐明药物转运的途径、评价提高膜通透性的方法、确定被动扩散的药物最合适的理化性质和…  相似文献   

12.
盆腔及一些腹部手术前需做肠道准备,临床常规方法是手术前1—2d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术日晨禁食禁饮,术前一晚用0.2%肥皂水或0.9%生理盐水灌肠,直至排出无渣大便为宜。这种方法病人常因灌肠造成休息不好,影响术后愈合,且因反复使用肛管和大量灌肠液刺激肠粘膜造成肠粘膜充血水肿,且患者常有不适感,如腹胀、腹痛等。  相似文献   

13.
由于小肠的生理结构适用于药物吸收,所以口服给药是最广泛、最方便的给药途径之一,因此研究药物在肠道的吸收与代谢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用于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主要有:在体肠回流法,肠襻法,分离肠粘膜法、外翻囊法等[1].由于这些方法存在采用动脉组织及其它一些局限性,近年来人们尝试使用人肠细胞培养系统来研究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和代谢,以快速筛选口服药物.Caco-2细胞模型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体外吸收模型,可用于快速评估新药的细胞渗透性、阐明药物转运的途径、评价提高膜通透性的方法、确定被动扩散的药物最合适的理化性质和评估新药的潜在毒性作用等,成为药物吸收研究的必备手段.本文就Caco-2细胞及其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辨证施治伪膜性肠炎11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泉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415-1416
近年来,由于临床上大量滥用抗生素,致使肠道菌群失调,继发伪膜性肠炎相应增加。肠道内的杆菌被抑制,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迅速繁殖,产生大量的凝血浆蛋白毒素,引起整个或部分肠粘膜损害,以致出现细菌及其毒素所引起的感染、毒血症、急性肠炎、脱水、休克等严重全身症状。此病治  相似文献   

15.
粘膜给药新剂型——生物粘附片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叶冬梅  池泮才  林红坚 《中国药房》2002,13(10):624-626
生物粘附剂是粘膜给药的新剂型。生物粘附 (bioadhesion)是指具有生物粘附性的聚合物由于表面湿润或膨胀而和粘膜紧密接触 ,渗透进入粘膜表面的缝隙中或粘附剂链与粘膜粘液链之间相互渗透 ,通过非共价性的相互作用而持久紧密地粘在一起的状态 [1]。近年来 ,人们研究了一种利用生物粘附吸收以达到治疗目的的片状制剂 ,即生物粘附片。生物粘附片主要由有生物粘附性的聚合物与药物混合组成 ,能够加强药物与粘膜接触的紧密性与持续性 ,因而有利于吸收 ,容易控制药物吸收的速率和吸收量。生物粘附片既可用于口腔、鼻腔、眼眶、阴道…  相似文献   

16.
微生态制剂与胃肠粘膜屏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胃肠粘膜屏障的保护及对胃肠道菌群紊乱的治疗作用。方法150例患者分为四组(IBS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组、慢性腹泻组、肠术后组),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占一半。治疗组主要给予培菲康治疗,而对照组则给予其他相关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其临床疗效、便常规、便培养及肠道菌群紊乱改善情况。结果培菲康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便常规的改善与肠道菌群紊乱的纠正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可以明显改善因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急、慢性腹泻症状,纠正肠道菌群紊乱、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保护、强固胃肠粘膜屏障。  相似文献   

17.
吸收促进剂对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膜中药物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膜体外透膜吸收的实验方法。方法:以恒温双室卡口渗透池为实验装置,以羊的肠粘膜为透粘膜屏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替硝唑经粘膜的渗透量及透保护膜层的扩散量。结果:吸收促进剂能增加替硝唑的透粘膜吸收,但各组(含对照组)间经配对t检验没有影响。结论:吸收促进剂在不影响保护膜层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药膜中替硝唑的单向透粘膜吸收。  相似文献   

18.
法莫替丁肠道吸收及薄荷醇对其吸收促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法莫替丁在肠道吸收中的量效关系及薄荷醇对其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在体大鼠肠段回流实验,通过回流药液在肠道中循环前后量的变化,计算出不同浓度法莫替丁肠道吸收的累积吸收量和吸收百分率.比较不同浓度薄荷醇对法莫替丁肠道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 回流药液的浓度对吸收有明显影响,随回流药液浓度的增大其累积吸收量和吸收百分率也不断增大.但当回流药液的浓度增大到一定量时.吸收百分率的变化开始不明显;不同浓度的薄荷醇对同一浓度回流药液的累积吸收量和吸收百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法莫替丁在肠道吸收中呈现量效关系.薄荷醇对法莫替丁肠吸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硫酸沙丁胺醇经颊粘膜吸收促渗剂。方法;采用单室扩散池研究硫酸沙丁胺醇通过金黄地鼠颊粘膜的药物渗透,考察不同促渗剂对药物经颊粘膜吸收的影响。结果;在10h内,20mg/ml的药物生理盐水溶液渗透速率为39.15μg(cm^2.h)。当分别以相同药物浓度的饱和β-环糊精生理盐水,3%Tween80与5%Aone生理盐水,5%聚氧乙烯壬苯工醚生理盐水为溶媒,其渗透速率分别为75.46,152.  相似文献   

20.
中药\     
缪雨濛  魏志凤  戴岳 《药学进展》2018,179(12):938-944

肠道不仅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还能通过微生态、神经内分泌及黏膜免疫与肠道外组织器官相联系, 参与机体稳态的维持、疾病的发生发展、药物的转运和作用等过程。肠道是多种中药活性成分口服给药的初始作用部位, 现已发现小檗碱、姜黄素和白藜芦醇等物质可通过肠道途径发挥药理效应。从肠道菌群、肠道神经内分泌和肠道黏膜免疫角度综述了中药药理作用的肠道途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