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巨核细胞改变特点.方法 包括30例急性ITP及38例慢性ITP初诊患者,其骨髓片经瑞氏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巨核细胞.结果 急慢性ITP的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及裸核巨核细胞数量增多,尤其是急性ITP.急慢性ITP的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均减少,急性ITP更为显著.慢性ITP易见血小板型幼巨核细胞.结论 急慢性ITP巨核细胞增多,且显著成熟障碍,尤其是急性ITP.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方法选择31例急性ITP患者为急性组,19例慢性ITP患者为慢性组,以14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三组研究对象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特点。结果急性组、慢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巨核细胞总数、原巨核、幼巨核、颗粒型、产血小板型各阶段细胞平均数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原巨核、幼巨核高于慢性组。结论急性或慢性ITP均表现为巨核细胞增多,急性与慢性巨核细胞各阶段细胞分布、数量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不同,探讨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观察132例ITP患者及48例非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2例ITP患者中巨核细胞数量正常者35例,增多者78例,77例ITP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58例。结论由于血小板抗体生成使ITP患者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因此血小板生成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诊断中是必要的检查,血小板抗体与巨核细胞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常常表现为血细胞三系或二系减少,如果一系细胞减少,常为红细胞减少或粒细胞减少,而单纯血小板减少比较少见,易被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近7年我们收治了9例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MDS,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一种由血小板自身抗体所致的免疫性疾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 ,疗效不一。本文总结了 7a来收治的 86例 ITP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6例 ITP为血液科和儿科 1995年 1月~2 0 0 2年 1月间住院初治病例 ,其中男 2 4例 ,年龄 1岁~ 5 6岁 ,女 6 2例 ,年龄 1.5岁~ 70岁 ,所有病例均按照 1994年全国第五届止血与血栓会议制定标准确诊。治疗前后常规检查外周血及骨髓 ,并根据巨核细胞 (MK)正常值 7个 /4.5 cm2~ 35个 /4.5 cm2 ,将 86例分为 MK增多组和 MK正常组。1.2 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巨核细胞数对判断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预后的意义。方法计数ITP患 儿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并将其分为巨核细胞数正常组和巨核细胞数增多组,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并随访1 .年。结果50例患儿治疗后,巨核细胞数正常组77.8%(21/27例)于2周内达完全反应,而巨核细胞数增多组仅 39.1%(9/23例)在2周内达完全反应。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骨髓活检组织定量病理学及临床相互关系。方法从收集的小儿骨髓活检标本中抽取ITP 127例,AA 204例,MDS 26例,定量观察骨髓造血容积及巨核细胞变化,结合病史进行分析。结果造血容积:ITP(67.0±20.1)%,AA(19.8±15.6)%,MDS(59.4±24.8)%。ITP、MDS造血容积显著高于AA(P<0.05)。巨核细胞计数:ITP(9.6±4.1)/低倍视野(LPF),AA(1.5±1.3)/LPF,MDS(4.0±2.3)/LPF。病史回顾及随访:ITP患儿中8例转变为AA;AA中28例有ITP病史,2例有MDS病史,1例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DS中5例转化为AA,1例转化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转化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结论骨髓定量病理学差别可作为三种病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ITP和MDS低增生型有可能发展为AA。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我们对ITP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8例ITP病人,其中男16例,女32例,中位年龄47·2±10·1岁(17~65岁),经血象、骨髓象、血小板抗体等实验室检查结合  相似文献   

9.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24例ITP患者PAIG检测,结果表明PAIG的总阳性率91.6%,PAIG与PLT之间呈负相关性和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可提高阳性率。提示PAIG测定对ITP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估计预后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计数与骨髓巨核细胞数及分类关系。方法:对145例ITP患者根据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进行分组:Ⅰ组53例(血小板计数〈20&#215;10^9/L),Ⅱ组49例(血小板计数20&#215;10^9/L),Ⅲ组43例(血小板数50-80&#215;10^9/L),各组患者分别行骨髓穿刺、涂片、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再根据巨核细胞形态特点进行分类,每例患者分50个巨核细胞。结果:Ⅰ、Ⅱ、Ⅲ组巨核细胞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巨核细胞分类中,除原始型巨核细胞Ⅱ、Ⅲ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幼稚、颗粒、产血小板及裸核型巨核细胞三组之间两两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ITP时,外周血血小板数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成熟情况有密切联系,骨髓中产板型巨核细胞越多,外周血小板计数就越多。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出血性疾病。众所周知 ,血小板减少是本病出血的常见原因 ,并且就一般情况来说 ,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小板减少程度是相平行的 ,但临床上 ,我们常见到一些 ITP患者 ,虽均有血小板数量减少 ,但减少程度与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不相平行。有些患者 ,血小板计数 (BPC) <4 0 0 0 0 ,却出血症状轻微或罕见出血 ;有些患者 BPC>10 0 0 0 0 ,却有明显出血症状。提示 :BPC减少并非出血的唯一原因 ,为探索其 BPC功能方面的问题 ,我们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在巨核细胞系改变的原因。方法观察47例ITP患者,其中急性ITP20例,慢性ITP27例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急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颗粒巨核细胞增多(P<0.05),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减少(P<0.05),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急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1),慢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急性ITP组与慢性ITP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观察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有助于对ITP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其骨髓象与PAIg(血小板的相关抗体)的检测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增生度与表达PAIg之间的关系,包括患者疾病其转归情况,以及骨髓检查于诊断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我院自2002年至2010年来收住院的ITP患者临床资料200例,应用激素治后有效的患者为135例,8例为激素禁忌,应用激素治疗后无效的患者为57例,将激素治疗后无效的患者依据其治疗方案分成两组,A组(35例进行脾切除),B组(22例应用免疫抑制剂),并对两组临床资料对比。结果患者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者为82.0%,应用激素治疗后疗效显著优于巨核细胞减低患者(P<0.01);A、B两组疗效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巨核细胞增多患者较减少患者其疗效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00例患者应用PAIg检测,其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患者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出巨核细胞减低者(P<0.01);而抗体阳性患者其激素治疗的效果较抗体阴性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B两组患者抗体阳性较阴性者其疗效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AIg呈阳性,进行激素治疗与脾切除术治疗以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中有效者,治疗前后分别对比其抗体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ITP患者其骨髓的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者占绝大多数,同时PAIg的阳性率也较巨核细胞减低者高。应用激素治疗的效果同治疗前的巨核细胞数以及PAIg的表达相关,而免疫抑制剂与脾切除的疗效同巨核细胞数以及PAIg的表达无关。应用骨髓细胞的形态学检查来进行ITP患者的诊断,为一项非常必要的方法,其巨核细胞数与PAIg的水平能够提高激素的疗效,并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用ELISA法检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血小板减少的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结合抗体,并同时以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显示ITP患者的血小板结合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血小板减少的白血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而血小板减少的白血病患者的抗体水平与正常组则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血小板结合抗体的测定对ITP与血小板减少的白血病患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清洲  何清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339-134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及免疫学特点。方法对24例HBV感染相关性ITP病例(A组)与同期22例HBV阴性的ITP病例(B组)及20例健康对照组(C组)的血像、骨髓像、免疫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两组比较,大部分指标无明显差异,A组Hb、WBC计数较B组明显降低,且幼稚巨核细胞较B组增多(P〈0.01)。结论HBV与其他致ITP的原因一样,可诱发机体产生血小板自身抗体。HBV感染相关性ITP患者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似乎停滞在更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本文详细分析ITP的骨髓白细胞百分比变化,以进一步提高ITP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和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小板计数(PLT)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MAIP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ITP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抗GPⅡb/Ⅲa、GPⅠb/Ⅸ特异性抗体及血清TPO水平,同时检测其PLT及骨髓巨核细胞数。结果抗GPⅡb/Ⅲa及GPⅠb/Ⅸ抗体吸光度(A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TPO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组血小板计数与两种特异性抗体水平呈负相关;ITP患者血清TPO水平与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检测对确定ITP诊断有重要意义,血清TPO检测对探讨血小板生成的调节机制及辅助ITP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引起广泛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我院对1例ITP住院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及中药治疗,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廖若男  李卓江 《贵州医药》1993,17(3):129-131
本文报道应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91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表面相关IgG(PAIgG)进行定量检测,以评价PAIgG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其他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鉴别以及ITP发病机理的探讨、治疗选择及疗效判断等的价值。结果发现52例ITP中47例PAIgG显著高于正常(占90.4%),而39例其他血小板减少症仅10例PAIgG高于正常。两者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PAIgG对ITP的诊断有价值,并有助于阐明ITP的免疫机理,13例PAIgG动态测定与同日血小板计数相比较,显示有显著的负相关(P<0.01),提示动态测定PAIgG及血小板计数对ITP的疗效判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引起广泛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我院对1例ITP住院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及中药治疗,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