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检查了10年来收集到的19个病例。(男10,女9)。年龄为:12~25岁8例;26~40岁3例;41~60岁7例;>60岁1例。平均年龄是38.5岁。右眼患病者12例;左眼10例(其中3例为双眼患病)。随访时间为1~10年(平均5年),有3例由于各种原因未能随访,故仅是根据16个病例分析的。随访内容包括反复详细的内科、神经科、眼科、摄影以及化验室检查,特别是以免疫学、寄生虫学、和出血性疾病的可能存在为目标.但没有一例证实有上述疾病。全部随访的病例都作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常在血管造影下才证实有玻璃疣存在。有4例只有视盘及其邻近出血。另15例为视网膜广泛出血。 相似文献
2.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研究进展华西医科大学附院孙静综述相蓝芬罗成仁审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nbeticretinoPath,Dgi是糖尿病代谢紊乱和内分泌系统与血液系统损害在视网膜上的反映.由于视网膜的解剖生理特点,易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DR...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医学科学的进步糖尿病患者的寿命也相继延长,随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逐步增高。据文献报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可高达50%左右。由于治疗上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老年性视网膜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之一。因此,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研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就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虽未完全阐明,但已深入到微循环水平,强调其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的本质:即视网膜微循环内微血管病变伴微血栓的形成是造成视网膜病变的原因。根据魏尔啸血拴形成三个基本环节的理论:血栓的形成主要和血管壁的病变、血液成份的异常和血液动力学的障碍有密切关系。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朱鹏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87,(1)
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为临床常见病,当查裂孔时应注意其发病机理。现按裂孔所发生的部位分组讨论(图)。一、周边组(一)周边圆形裂孔定义:锯齿缘后方约1 pd 为周边侧界限(即玻璃体基底后缘);在眼球外面测量,由角膜缘17~19mm 处为后极侧界限。在这两个界限范围内所存在的裂孔(引起视网膜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病,静脉内血栓形成是其病理学基础,但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机理仍不甚清楚,不同年龄和类型的RVO 的发病机理也可能不尽相同。近年来,我们从视网膜静脉壁、静脉血流和血液成分等方面同时对RVO 病例作了一系列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以探讨RVO 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眼后段穿破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临床所见轻则为黄斑区视网膜前膜,重则可引起视网膜全脱离,眼球萎缩,为了探讨其发病机理,作者用灵长类为动物模型进行了形态学的观察,并用13只患者摘除的眼球进行粘连蛋白免疫抗体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此病变为组织对视网膜损害的过度反应.发生在视网膜内界膜水平的玻璃体后脱离是诱发因素。病变过程中脉络膜粘连蛋白持续升高,这不但是由于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外渗引起,而是脉络膜自身产生细胞型粘连蛋白.粘连蛋白巳知对组织损伤的愈合有促进作用,故此也可能是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有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的研究,发展很快,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本文首先概述近几年的研究情况,然后着重综述有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的4种假说(渗透性效应;视网膜微血管损害;视网膜组织损害;高血糖),最后还简要介绍了影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升高的7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黄斑玻璃膜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丽花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8,22(2):92-97
玻璃膜疣是黄斑老龄化的共同特征,且与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其化学组成不同,发病机制不同,荧光造影表现不同,最后造成的病理生理变化就有所不同,预后结果与不同。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玻璃膜疣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其发生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