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杓型组,〈10%为非杓型组。结果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SBP)、夜间舒张压(DBP)比杓型组明显增高,非杓型组IMT明显大于杓型组,IMT与夜间SBP呈正相关。结论老年人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导致IMT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本文共收集98例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勺形组和非勺形组,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再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非勺形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比勺形组增高,非勺形组的IMT高于勺形组。结论颈动脉IMT与血压昼夜节律有密切关系,非勺形节律将促进颈动脉IMT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动态血压监测分为勺型组(50例)与非勺型组(50例).监测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及IMT,之后分析两组患者IMT的差异、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BMI、LDL-C、TG、TC等基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非勺型组IMT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勺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IMT关系密切,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会造成颈动脉IMT增厚,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姚海丹 《淮海医药》2011,29(5):427-428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以及与血压间的关系.方法 门诊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血压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心血管相关病史并将高血压患者按照WHO的三期分期分成I期、Ⅱ期、Ⅲ期3组.采用高分辨彩色多谱勒超声仪测量颈总动脉从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厚度动脉内径,以及颈动脉斑块等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平均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复合体厚度(IMT)、最大IMT和颈动脉斑块率与冠脉事件的关系。方法收集7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无心血管合并症、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狭窄率大于75%4组,分别测平均IMT、最大IMT、颈动脉斑块率。结果高血压合并冠脉事件平均IMT比无心血管病病人明显增厚,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冠脉狭窄组最大IMT及颈动脉斑块率比无心血管合并症明显增厚及增高,无心血管合并症和心绞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平均IMT、最大IMT和颈动脉斑块可以作为预测高血压患者冠脉事件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5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及印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应用B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组C反应蛋白浓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特点。方法依据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对高血压进行的重新分类,按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收缩压/舒张压(SBP/DBP)〈120/80mmHg)75例,高血压前期组(SBP/DBP121~139/80~89mmHg)74例,高血压组(SBP/DBP≥140/90mmHg)77例,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IMT值均高于血压正常组,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组人群已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亚临床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超声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探讨其血管内皮功能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46例高血压患者测定其IMT及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IMT(1.02±0.07mm)与正常对照组(0.78±0.05mm)比明显增厚(P<0.001)。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为(2.78±2.7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相似文献   

9.
赵伟萍 《中国药业》2012,21(15):15-17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43例患者给予拉西地平片(司乐平)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血管形态、结构,内膜是否光滑,有无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采用免疫透射散射浊度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与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患者IMT明显增加,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拉西地平治疗后患者血压显著改善(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90.70%;IMT明显变薄、血浆hs-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拉西地平降压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可能逆转血管重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赵旭  郑英姿  朱虹 《中国药业》2013,22(12):30-3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异常高血压病患者的调脂作用及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350例血脂异常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0例与观察组180例,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血脂及IMT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IMT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血脂异常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延缓甚至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1.
刘斌  王凉  刘晓斌  张志坚  尤宇望  华佳  单炜薇  张悦  祁真 《江苏医药》2013,39(11):1301-1303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MMF)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45例LN患者用MMF治疗(MMF组,23例)和环磷酰胺(CTX)治疗(CTX组,22例),比较治疗前后AI、IMT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IMT、AI和SLE-D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F组和CTX组治疗缓解率分别为81.8%和69.6% (P>0.05).缓解病例治疗前后IMT变化值明显小于未缓解病例(P<0.05).结论 MMF治疗LN的1年疗效与CTX相仿;LN病情控制者的IMT增厚明显减慢.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方法 :采用超声多普勒技术高频探头对 12 3例 2型糖尿病 (其中合并高血压 64例 )及 79例正常对照进行了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CAIMT)、颈动脉内径 (CADIA)及斑块的测定。结果 :CAIMT<0 .8m m与≥ 0 .8m m组比较 ,≥ 0 .8mm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合并高血压例数、SBP、WHR、FINS、CHO、TG、UAL B较 <0 .8mm组明显增高 ,斑块指数更大。结论 :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二者的综合因素比单纯糖尿病 CAIMT增厚更明显 ,且更易形成斑块  相似文献   

13.
谭晓桃 《安徽医药》2013,17(11):1929-193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人群与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与脉搏波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4例作为合并组,同时期就诊的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差异。结果合并组的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C—IMT、IMT增厚的比例、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两侧PW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MT与PWV、合并脑血管病呈正相关,PWV与合并脑血管病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IMT和PwV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多种无创检查联合应用并综合分析,对于急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雪敏  李卫东  时文涛  魏凤江 《天津医药》2022,50(10):1061-1065
目的 研究普通体检人群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 881例普通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 091例,女2 790例,采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CIMT。根据是否有CIMT增厚,分为增厚组(4 513例)和正常组(5 368例)。收集2组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总人群及不同性别中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bA1c水平对CIMT增厚的预测效果。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增厚组的男性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直接胆红素(DBIL)、球蛋白(G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糖(GLU)、HbA1c、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升高,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总人群中高龄,男性,ALB、GLU、LDL-C升高,HbA1c≥5.7%是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1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30例及冠状动脉病变组85例,冠状动脉病变组进一步分为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26例、3支以上病变组31例,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CIMT,同时检测血清γ-GGT水平,分析血清γ-GGT、C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吸烟、高血压、γ-GGT、尿酸(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IMT、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3个不同病变亚组γ-GGT、CIMT、Gensini评分均明显增高(P<0.01或0.05),并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差异越显著(P<0.01或0.05),Gensini评分与CIMT呈正相关(r=0.622,P<0.05),与γ-GGT呈正相关(r=0.524,P<0.05);CIMT与γ-GGT呈正相关(r=0.583,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UA、CIMT、γ-GGT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γ-GGT的面积为0.671[95%CI(0.557,0.785),P<0.01],CIMT的面积为0.733[95%CI(0.624,0.842),P<0.01]。结论 CIMT及血清γ-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培培  陈力  鲁钢  程亚明  王骥 《安徽医药》2020,24(9):1818-1821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 -葡萄糖指数( TyG指数)与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8年 1— 12月马鞍山十七冶医院住院的高血压病人 157例,检测病人 cIMT、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计算 TyG指数。观察病人 cIMT与 TyG指数间的关系。结果 157例病人中 cIMT增厚者 59例( 37.6%); cIMT增厚组 TyG指数较 cIMT正常组高[ 9.32(8.80,12.61)比 8.30(7.21,10.23)P<0.05]病程、体质量指数( BMI)、肥胖比例、吸烟比例、同型半胱氨酸( Hcy)、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均较 cIMT正常组高( P<0.05); cIMT、Hcy与 TyG指数正相关( r=0.199、0.224,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TyG指数水平升高增加 cIMT增厚的风险, OR=2.675(95%CI:1.518~4.714)。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病人主要靶器官损害表现之一, TyG指数水平升高增加高血压病人 cIMT增厚风险,可以作为高血压大血管病变评估的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1例,进行颈动脉彩超和24 h动态血压检查,根据收缩压昼夜差值百分比将患者分为杓型高血压组(48例,34.0%)和非杓型高血压组(93例,66.0%),分析血压节律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结果非杓型组的年龄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d SBP、n 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IMT高于杓型组(P<0.05),两组间d DBP、n DBP、24h DBP和24h 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n SBP、24h SBP、SBP昼夜差值百分比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受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在脑血管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厚壁的IMT,对60例脑卒中患者的检查。结果 有47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IMT增加,发生率78.3%。结论 CDFI与TCD监测颈动脉IMT增加,对有效预防和诊断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袁先琢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13-2214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共纳入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辛伐他汀十氨氯地平),对照组(氨氯地平)。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CIMT的变化,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压及CIMT的减少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将72例T2DM患者依据CIMT值,分为内膜正常组(35例)、动脉硬化组(37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动脉硬化组年龄(60.03±9.68)岁、糖尿病病程(7.81±5.63)年,显著高于内膜正常组年龄(52.29±7.46)岁、糖尿病病程(4.47±3.95)年,而动脉硬化组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分别为(11.96±4.73)μmol·L-1、(8.86±3.61)μmol·L-1,低于内膜正常组的(14.05±3.98)μmol·L-1、(10.54±3.17)μmol·L-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与CIMT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