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对1055例肝硬化患者检测了几种血清酶,旨在探讨其在肝硬化预后及病情判断中的临床价值。1临床资料1.1对象: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136例,男92例,女44例,平均(53.6±14.6)岁;观察组为按1990年全国肝硬化专题学术会制订的标准,临床及辅助检查综合诊断的住院肝硬化患者1055例,男712例,女343例,平均(54.0±11.9)岁。其中119例病情恶化死亡,148例并发肝性脑病(HE),268例并发原发性肝癌(PHC),300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IGB)。根据child-pugh积分,肝功能分为A、B、C三级。1.2方法:在日本产HITACHI71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136例对照组与105… 相似文献
2.
对1066例肝硬化患者检测了血清ALP/AST比值,旨在探讨其在肝硬化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指南》2019,(32)
目的探讨MELD-Na联合血清CHE(血清胆碱酯酶)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病死率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84例患者,根据随访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生存、死亡情况进行分组,通过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56例)与死亡组(28例),比较两组Child-Turcotte-Pugh(CTP)、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及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结果死亡组患者的CTP分、MELD分值、MELD-Na分值均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患者的CHE水平低于生存组,有显著差异(P<0.05)。MELD-Na>40分病死率均高于其他评分(P<0.05)。且随着MELD-Na分的增加,CHE水平不断降低,而病死率不断升高。结论 MELD-Na分值联合血清CHE可有效判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死亡,提高预后判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血清胆碱酯酶(ChE)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其活性下降,内科医生多有很深的概念,但是忽略了在肝实质损伤时其活性亦下降,甚至有些医生看见ChE降低,马上想到应用阿托品治疗, 相似文献
5.
肝脏是人体许多重要激素降解、代谢的主要场所,又是许多激素作用的主要部位。肝脏对于甲状腺素的结合、转化、脱碘过程以及甲状腺结合蛋白的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甲状腺激素灭活、降解转化的主要场所。由于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及物质代谢等生理过程产生重要作用,肝功能不全使甲状腺激素代谢发生改变,造成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1,2]。本文通过对5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放免检测,探讨T3和T3/rT3比值作为肝硬化患者预后判断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血清胆碱酯酶(CHE)主要是由肝细胞产生,在严重肝脏损害时或有机磷中毒时,其活力常显著下降。本文观察了56例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并对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CHE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CHE对肝硬化的疗效和预后评价的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B型利钠肽(BNP)的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讨BNP浓度变化对AM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在肝硬化疗效及预后观察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清CHE水平对肝硬化疗效及预后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4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50例健康人血清中CHE以及白蛋白水平,短期随访39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腹水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血清CHE、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1)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血清CHE、白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血清CHE水平在治疗后未复发组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复发组则升高不明显;血清白蛋白在治疗后无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 动态观察血清CHE水平,对判断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痊愈后短期内腹水是否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3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放免检测,探讨T3和T3/rT3比值作为肝硬化病人预后判断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血清总胆汁酸对判断肝炎后肝硬化预后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8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血清TBA对判断肝硬化预后的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86例住院患者,男71例,女15例,年龄18~57岁,平均42岁,其中21例病情恶化死亡。死因:肝功能衰竭13例,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各3例,肝既综合征2例。65例病情好转出院,诊断符合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根据Child-Pllsh积分分为ChildA、B、C三级分别为27、3O、29例。二、方法入院第二天晨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应用日本第一化学药品株式会社提供的全自动酶法分析胆汁酸试剂盒,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黏膜pH值(pHi)监测在早期判断危重症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例ICU危重症患者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各10例。2组均采用胃张力计监测pHi,以早期判断预后,并对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动脉血pH值(pHa)及氧合指数(PaO2/FiO2)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存活组入住ICU即刻和24h后pHi高于死亡组,且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但2组pHa和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i监测对早期判断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与肝纤维化标志物及Child 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检测5 6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LP、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胶原(IV C)及层黏蛋白(LN)。结果:随着临床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逐渐增高,ALP呈下降趋势。血清ALP与PCⅢ、IV C及HA呈显著正相关(r=0 .2 993,P <0 .0 2 5 ;r=0 .5 5 90 ,P <0 .0 0 0 5 ;r=0 .4 4 81,P <0 .0 0 0 5 ) ,在Child pugh分级B级患者中与LN也呈明显正相关(r=0 .775 1,P <0 .0 0 0 5 )。结论:血清ALP升高与Child pugh及肝纤维化有明显关系,联合检测ALP与肝纤维化标志物对判断肝硬化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后28-d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40例)和存活组(10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LR与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年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血乳酸(Lac)、PLR、SOFA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LR与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 0.600和0.54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Lac水平、高PLR及高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住院后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LR预测脓毒症患者早期死亡的AUC为0.885[95%CI(0.821~0.932),P=0.000],取最佳诊断界值240.8时,相应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1.18%.结论 PLR升高是脓毒症患者早期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脓毒症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在胃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胃腺癌病人396例。通过5年时依性ROC曲线分析最佳截断值,将AAPR分为升高组和降低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Kaplan 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Cox回归模型,从而得出影响胃癌病人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5年时依性ROC曲线比较AAP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之比(PLR)、中性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以及联合诊断评估胃癌预后的价值。结果AAPR的截断值为0.586。AAPR与胃癌病人的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神经或脉管侵犯、肿瘤长径、年龄、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NLR、PLR 均有关(χ2=19.68、9.96、15.03、12.76、18.81、11.06、13.91、137.02、7.03、10.81、8.90、16.87、5.21,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有无化疗、手术方式、TNM分期、肿瘤浸润程度、PLR、AAPR均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AAPR≥0.586的病人5年累积生存率高于AAPR<0.586的病人(86.7%比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7,P<0.05),AAPR预测胃癌的AUC值为0.637,PLR预测胃癌的AUC值为0.584,NLR预测胃癌的AUC值为0.554,AAPR预测胃癌的AUC值高于PLR与NLR,同时将AAPR、PLR、NLR综合成为联合指标时,联合诊断的AUC值为0.645。结论术前AAPR有助于预测胃癌病人预后,且AAPR对胃癌生存结果的评估价值高于PLR与NL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尿酸(UA)/肌酐(Cr)比值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无呼吸衰竭的轻度AECOPD患者,41例)、B组(伴呼吸衰竭但无意识改变的中度AECOPD患者,30例)、C组(同时伴有呼吸衰竭和意识改变的重度AECOPD患者,19例)三组。采集入院时与病情稳定期三组患者的静脉血样,测定血SAA、UA与Cr,计算UA/Cr比值,观察指标差异。观察入院时不同血SAA水平与UA/Cr比值患者的本次住院时间、ICU收治率、住院期间死亡率、6个月随访复发率与死亡率。结果 三组入院SAA与稳定期SAA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UA/Cr比值与稳定期比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SAA高水平与UA/Cr高比值患者住院时间更长,ICU收治率与住院期间死亡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血SAA水平与UA/Cr比值患者的随访复发率与死...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于严重肺部感染患儿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根据 APACHEⅡ评分将该院收治的严重肺部感染患儿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根据患儿的预后情况将150例患儿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测定所有患儿 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U%),比较不同组别间4种指标的差异以比较上述指标对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患儿组间 PCT、CRP 存在显著差异(P <0.05),而 WBC、NEU%则无显著差异(P >0.05),高危组、中危组 CRP 无显著差异(P >0.05);死亡组患儿 PCT、CRP 显著高于存活组患儿(P<0.05),而 WBC、NEU%则无显著差异(P >0.05);血清 PCT 及 APACHEⅡ评分与患儿预后相关性最大。结论PCT 与严重肺部感染患儿的病情、预后存在密切关系,且测定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将临床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按Child-Pugh评分标准进行分级(A、B、C级),另外选择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研究对象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并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清TBA水平为(84.26±49.03)μ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52±2.67) μmol/L(t=17.53,P<0.01);Child-Pugh A、B、C级血清TBA水平依次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4、6.21、5.49,均P<0.05).结论 血清TBA检测能有助于判断患者肝硬化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 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
存活组(62 例)和死亡组(30 例)。在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3、5、7天检测两组血清ALB。于确诊为新生儿败血
症时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和新生儿危重病
例评分(NCIS);应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血清ALB 水平与PCT水平、hs-CRP水平、WBC 计数、PLT计数和NCIS的相关性。新生儿
败血症确诊时绘制92 例患儿血清ALB 水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死亡的预测效果。结果:死亡组血清ALB 在
确诊新生儿败血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3、5、7天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存活组血清ALB上升,且死亡组均低于存活组(P<0.05);确诊
为新生儿败血症时,死亡组血清PCT水平、hs-CRP水平和WBC计数高于存活组,PLT计数和NCIS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
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ALB水平与PCT水平、hs-CRP水平和WBC计数呈负相关,与PLT计数、NCIS呈正相关(P<0.05);92例新
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ALB水平对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878,21.17 g/L为血清ALB的最佳阈值,灵敏度为87.63%,
特异性为100%。结论:血清ALB水平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预后判断指标,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