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性癫痫发作又称局灶性癫痫发作,是以大脑局部功能紊乱所致的症状为临床特征,因发作常局限于躯体的某一部分,故又称为局限性发作.通常发作时意识清醒,但自己无法控制,可扩展为全身性发作.临床症状和脑电图提示异常放电开始于局部的大脑皮层或与其关联的皮层下核,多由大脑器质性病变引起,依其临床特点,可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发作两类.  相似文献   

2.
袁文林  王立阳 《当代医学》2012,(31):110-111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单药或联合用药对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对32例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采用单药或联合使用奥卡西平,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结果单药治疗组总有效率85.7%,联合用药组66.7%,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1个月内,本组5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癫痫(EP)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当发作伴随意识行为及精神状态异常时,容易判断,但有不少患者仅仅表现为单纯某一部分躯体症状而无任何中枢系统异常,则很容易误诊误治,现结合文献及本人临床体会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受损与其发作类型的关系。方法:将98例入选癫痫患者分成全面性发作组(52例)与部分性发作组(46例),另选40例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龚氏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及P3潜伏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全面性发作组患者的VIQ(言语智商)、PIQ(操作智商)、FIQ(全量表智商)明显低于部分性发作组与对照组,P3潜伏期明显延长。而部分性发作组与对照组相比智商值及P3潜伏期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性发作组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明显受损,而部分性发作组患者认知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癫痫患者10例,评估患者主要存在的护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治疗3~12个月随访,4例症状无再发作,3例发作次数减少,3例症状无明显改善.10例患者 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准确评估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的护理要点,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护理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7.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患,以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功能失常可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功能等不同障碍,或兼而有之.每次或每种发作称为癫痫发作,每一种癫痫发作都具有特征性的能被病人和/或观察者觉察到的表现,并且通常采用头皮脑电图(EEG)记录能检测到电生理的紊乱.正确的诊断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然而癫痫发作表现多种多样,所以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得出正确和完整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治疗成人部分性发作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94例成人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予奥卡西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电图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脑电波α、β及δ频段相对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θ频段相对功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治疗成人部分性发作癫痫临床效果较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但与左乙拉西坦比较,奥卡西平对脑电图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成人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苯巴比妥联合卡马西平的常规癫痫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16周治疗期内周发作频率与基线期相比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60.00%VS 45.00%,P<0.05),并且观察组MoCA评分、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电图IEA与基线期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VS 57.50%,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 12.50%,P>0.05).结论 采用基础治疗方案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成人部分性癫痫发作具有更为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简单部分性发作是不同功能区域的大脑皮层产生局灶性、器质性或功能性痫性放电的结果,由干痫性放电的部位、强度以及放电扩散的范围不同,可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表现.1 临床表现1.1 限局性运动性发作:①限局性躯体运动性发作:与大脑运动皮质的某一部分受损有关,表现为癫痫灶对侧的躯体某个部位抽动,如一侧口角、面部、  相似文献   

11.
复杂部分性发作,旧称精神运动性发作、颞叶癫痫等,但最近研究表明,该类病人的癫痫病灶还可位于额叶等脑叶.该类发作在全部癫痫中约占10%~20%,特发性的与海马硬化有关,继发性原因常见的  相似文献   

12.
特殊类型癫痫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癫痫是一组临床综合病,不是独立的疾病。其发作类型很多,除了癫痫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四种常见类型外,还有头痛性、腹痛性、排便性、沐浴性、喷嚏性、旋转性、肢痛性等特殊类型癫痫。而这些特殊类型癫痫,儿童患病率远远高于成人。就诊途径有误,就医方法不当,只是对症治疗,丧失治疗的最佳时机,都会给日后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3.
张虹 《中外医疗》2009,28(21):164-164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的疾病,因其特殊发作的类型占癫痫病人的4%-5%。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容易被临床医生误诊,作者将近年来报道的癫痫特殊发作类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以便对特殊发作类型的癫痫病人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针对352例脑梗死病例中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共30例,发生率为8.5%。癫痫发作的类型以部分性发作最多见,共21例(占70%)。继发癫痫的梗死部位,脑叶梗死26例,基底节区3例,丘脑1例。早发性癫痫11例,迟发性癫痫19例。系统抗癫痫治疗24例癫痫发作停止。[结论]脑叶梗死较易合并癫痫发作,抗癫痫药物对脑梗死继发癫痫治疗大多有效。  相似文献   

15.
发作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部分癫病以反复发作性疼痛为主要症状,它是癫痛的特殊类型,常易被误诊。兹将我院1985~1993年有反复发作性疼痛、经脑电图检查有异常改变且抗癫痛治疗有效的对例疼痛型癫痫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7例,男利例,女ffi例,年龄4~5岁8例,~10岁46例,~15岁19例,~20岁9例,~25岁7例,~对岁4例,~35岁3例,40岁1例。15岁以下Th例,~35岁23例。儿童及青少年共96例(to。Th)。四季均有发成其中倡例有癫病家族史,5例有头外伤史,2例有产伤史,1例有乙型脑炎史,多数病例病因不明。12临床类型与…  相似文献   

16.
马焕  韩雄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7):3260-3263
脑炎是脑实质的炎症,会引起脑功能障碍,患者急性症状性癫痫发作(ASS)、无诱因癫痫发作及脑炎后癫痫(PEE)发生风险较高.脑炎早期和晚期出现的癫痫发作,可能是出于一系列持续的、内在的机制,同时各时期发作机制各具特征.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寻找抗癫痫药物的作用靶点,助力新药研发.本文对脑炎患者ASS、PEE和耐药性癫痫(D...  相似文献   

17.
癫痫宁冲剂治疗癫痫自主神经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药制剂控制癫痫自主神经性发作的作用,将32例青少年患配对分成两组,其中治疗(A)组16例用自拟癫痫宁冲剂治疗,对照(B)16例用苯巴比妥治疗,疗程均3M,结果:A组对癫痫自主神经性发作的疗效和临床发作控制情况均优于B组(P<0.01),脑电图改善组间比较,P>0.05,使用期间无明显毒副作用,提示癫痫宁冲剂对癫痫自主神经性发作治疗效果较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张远之  林智君 《海南医学》2014,25(2):241-242
目的 观察托吡酯与卡马西平对部分性癫痫发作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5例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x2=7.22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50% (x2=6.308,P<0.05).结论 托吡酯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效果优于卡马西平,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脑梗塞后癫痫47例,均为老年人,平均年龄73岁。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病变部位以额顶叶为多共29例,单纯部分发作16例。全身性发作14例,其它17例,早期癫痫发作21例,迟发性癫痫25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障碍(PD)合并癫痫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癫痫门诊中PD合并癫痫的患者7例,总结其临床表现、脑电特征、治疗反应及基础疾病特点.结果:7例患者PD出现平均年龄为12.5岁,多为单侧肢体运动障碍,癫痫发作平均年龄为16.3岁,多半有眼部肌肉、咽喉肌等重要肌肉受累,PD发作者多无脑电图表现,癫痫药物治疗反映良好,而PD对药物治疗反映较差.结论:PD与癫痫可司时出现于同个体中,PD多作为前驱症状首先发作,癫痫症状较PD更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