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总结枕叶癫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以提高对其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总结48例确诊为枕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点.结果 枕叶癫痫的发作形式有:视觉症状、运动症状(偏转发作、继发性全身泛化、偏身抽搐、偏身强直和部分癫痫持续状态)、植物神经症状、复杂部分性发作伴自动症和肢体麻木.脑电图特点:一侧或双侧枕叶的痫性放电.结论 枕叶癫痫是一组较具有特征的癫痫综合征,掌握其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常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鞠贵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2004-2004,2025
癫痫的本质是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而非癫痫性发作(non-epileptic seizure,NES) 是指一组临床症状类似于癫痫发作的发作性疾病,其发生与脑部电生理紊乱无关,而由于生理或心理功能障碍所致,临床发作时则不伴有脑电图痫样放电[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症状、视频脑电图(VEEG)表现、影像学特点,以期为颞叶癫痫的诊断和定位定侧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颞叶癫痫的临床表现、发作间期、发作期脑电图特征、影像学改变。结果:颞叶癫痫常常出现特征性的感觉先兆,颞叶癫痫最常见的发作形式为复杂部分性发作。口咽自动症和手自动症常见于颞叶癫痫。颞叶癫痫发作间期EEG常表现为局限于颞叶的癫痫样放电、非癫痫样放电异常或两者皆有。发作期EEG常表现为起源于颞叶的节律性改变和电活动的演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寻找病因。结论: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发作间期、发作期记录到的颞区或以颞区为主的脑电图改变,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颞叶癫痫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部分性癫痫发作又称局灶性癫痫发作,是以大脑局部功能紊乱所致的症状为临床特征,因发作常局限于躯体的某一部分,故又称为局限性发作.通常发作时意识清醒,但自己无法控制,可扩展为全身性发作.临床症状和脑电图提示异常放电开始于局部的大脑皮层或与其关联的皮层下核,多由大脑器质性病变引起,依其临床特点,可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发作两类.  相似文献   

5.
冯晓 《浙江医学》2009,31(5):676-678
癫痫是小儿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小儿时期癫痫发生率相当于成人时期的10~15倍。常规的脑电图(EEG)检查是小儿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是区别小儿癫痫发作和非癫痫发作、癫痫发作类型的重要方法,但常规脑电图难以描记到发作性的特征性EEG改变,一些不典型、非惊厥发作性的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却因常规EEG检查未能获得痫样放电依据而漏诊。  相似文献   

6.
癫痫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脑部疾患,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脑部神经元过度的超同步化发放所致的突然发生的短暂性的脑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依据放电神经元的部位及扩散范围的不同,其功能障碍不同,可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精神、情感及内脏功能的障碍。其特征为突然发生、突然终止,发作性、重复性:发作时或发作间期脑电图(EEG)可能记录到异常电位的发放。  相似文献   

7.
24小时动态脑电图对小儿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小儿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就诊的299例年龄在49d~5岁之间拟诊或需排除癫痫的患儿进行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依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关于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标准,分为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150例,癫痫125例,热性惊厥24例。结果:299例中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150例,其中主要为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睡眠肌阵挛、脑发育不良及脑损伤引起的发作性抖动、小儿屏气发作、心因性发作、触觉或情绪诱发性运动障碍、电解质紊乱、晕厥、小儿夜惊等;AEEG监测到发作间期正常99例,癫痫样放电37例,非特异性改变14例;同期监测到60例有临床发作的病例均不伴异常放电。结论:动态脑电图能有效地诊断非癫痫性发作,可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脑电图特征。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10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49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分析发作间歇期和发作期的脑电图特征。结果间歇期脑电图显示,34例发作间歇期未见痫样放电;15例患者记录到尖波、棘慢波;发作期脑电图显示,23例患者记录到临床发作,20例患者发作期未见痫性放电和节律改变,1例患者发作时可见4~6 Hzθ节律夹杂少量低波幅快波;2例患者发作时动作伪差掩盖正常背景;其中有4例患者同时记录到癫痫发作,且癫痫发作时可见明确的痫性放电。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脑电图间歇期可有痫样放电,发作期多数正常,同步行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可帮助鉴别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和癫痫,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我国部分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临床特点及归类分析.方法: 分析诊断部分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及其相关家属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就诊、个人访视、电话等方式收集总结其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发病规律、脑电图、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选取的29例患者中,19例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为有热性惊厥史,均有部分性发作表现,以复杂部分性发作为主,全面性发作均为强直阵挛发作,1例同时有可疑失神发作,无肌阵挛,强直及失张力发作.16例患者行影像学检查有4例一侧海马萎缩.26例患者接受脑电图检查,16例有局限性癫痫样放电或慢波增多,9例有全面性异常放电,1例基本正常.治疗以卡马西平类效果欠佳,丙戊酸类、托吡酯效果好,对难治性患者,联合氯硝安定效果较好.结论: 部分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可能为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 )另一引申亚型,其发病机理可能与GEFS 相似,为离子通道病,其治疗不同于一般的部分性发作.  相似文献   

10.
62例枕叶癫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总结枕叶癫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以提高对其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确诊为枕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结果:枕叶癫痫的发作形式有:(1)视觉症状;(2)运动症状:1)偏转发作;2)继发性全身泛化;3)偏身抽搐,偏身强直;4)部分癫痫持续状态。(3)植物神经症状。(4)复杂部分性发作伴自动症;(5)肢体麻木。脑电图特点:一侧或双侧枕叶的痫性放电,本组10例儿童期起病的枕叶癫痫,夜间发作频敏,无器质性脑损害,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好,提示可能为儿童良性癫痫,结论:枕叶癫痫是一组较具特征的癫痫综合征,掌握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常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罗榕  司洋  安东梅  刘凌 《西部医学》2012,24(6):1097-1099
目的通过对癫痫和非癫痫误诊病例及24小时脑电图确诊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癫痫的诊断率,减少癫痫误诊。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误诊病例及经脑电图确诊的癫痫患者共172例,分析其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纳入的172例患者中99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43例癫痫发作误诊为非痫性发作,30例经24小时脑电图确诊为癫痫。癫痫最易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厥、假性发作。反之,非癫痫发作误诊癫痫发作多见于假性发作、TIA。对24小时脑电图确诊的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现不自主咂嘴合并吞咽动作、上腹部不适是最常见待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论熟练掌握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体格检查,结合脑电图尤其是24小时视频脑电图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减少癫痫的误诊,提高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全身性发作(generalized seizure)是指发作开始时即同时出现累及双侧大脑半球的临床症状,意识障碍可以是最早的症状,伴或不伴有惊厥,脑电图提示广泛性双侧同步的癫痫波发放,反应神经元放电是广泛性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性事件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岁以内低龄儿童以发作性症状为主诉并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由两名神经内科医生明确诊断。总结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视频脑电图的特征。结果 共433例视频脑电图记录到非癫痫性发作,其中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398例(91.9%),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35例(8.1%)。24例患儿检测到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占5.5%(24/433),以Rolandic区放电15例(3.5%)最为常见。运动性发作最为常见,共392例(90.5%);非运动性发作共41例(9.5%)。非癫痫性发作中,非癫痫性肌阵挛发作最为常见。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男性多于女性,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女性多于男性,组间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3,P<0.001)。1~3岁组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占比显著高于0~1岁组(χ2=8.713,P=0.003),但与3~6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53,P=0.022)。结论 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脑电图多为正常,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率低,无发作期特征性脑电图改变,发作间期背景脑电图可作为诊断参考。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临床特征复杂多样,以生理性非癫痫发作为主,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以运动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以非癫痫性肌阵挛发作最为常见;1~3岁儿童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相对多见。  相似文献   

14.
杨纭镔 《医学综述》2013,19(7):1176-1178
痫性发作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发作性脑功能异常。发作大多短暂并有自限性,由于异常放电所累及的脑功能区不同,临床可有多种发作表现。痫性发作是癫痫患者的基本临床表现,但也存在于许多非癫痫疾患,如颅内感染、代谢异常或自身免疫性脑病等。患者存在细胞、分子及其功能的多种免疫学改变,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如抗谷氨酸受体抗体、抗钾通道抗体及抗钾通道复合物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MD)的脑电图改变。方法详细观察32例PKMD患者的临床特征,全部进行了24小时动态脑电视频监测,在脑电图监测下进行运动诱发试验。结果 11例有自发样放电,5例临床发作时2例有癫样放电,8例运动诱发试验皆阴性。用具有Na+通道阻断作用的多种抗痫药治疗均有效。结论 PKMD部分患者在发作期和发作间期有痫样放电,具有癫痫的某些性质,与癫痫可能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一过性脑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为发作性、重复性的症状,根据放电部位不同可以有多种发作性症状。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于2005年对癫痫的定义作了修定:由于大脑的易感性产生癫痫发作,并且引起神经生物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社会方面的后果。癫痫的确定至少应有1次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癫痫患儿脑电图中不同形式的癫痫样放电,探索其临床意义. 方法分析我院诊治的238例癫痫患儿的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资料. 结果 238例患儿的脑电图中呈现癫痫样放电,其中额叶区域出现棘波或尖波等痫样放电31例;颞叶区域出现痫样放电26例;中央-颞区出现痫样放电85例;顶叶区域出现痫样放电7例;枕叶区域出现痫样放电23例;某侧半球两处或两处以上区域出现痫样放电13例;双侧半球不同区域出现多灶性痫样放电放电6例;双侧半球全部区域都出现痫样放电47例.有 46例患儿在接受常规脑电图检查或动态脑电图监测中出现临床发作,捕捉到发作期的脑电图波形. 结论脑电图中呈现癫痫样放电能够为癫痫的临床诊断与发作分类提供客观依据,如果能够捕捉到发作期的波形则诊断依据更加充分.儿童期局灶性癫痫非常多见,近半数的儿童期局灶性癫痫可能继发全面性发作,脑电图能够帮助与全面性癫痫相鉴别,而全面性癫痫中的强直-阵挛发作较少,很多被描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病例最终被脑电图证实属于部分性发作发展为全面性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录像脑电图观察额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发作期及发作间歇期的脑电图特点。方法使用录像脑电图30例确诊为额叶癫痫的患者进行常规及长时间记录,对其中12例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所见进行分析。结果额叶癫痫常见的发作形式有:姿势性发作,具有额叶癫痫特点的自动症;复杂部分性发作时伴发声、偏转或表情的变化,有时出现发作性情绪改变或强迫思维等少见症状。其发作特点为:持续时间短,发作相对较频繁,无明显发作后意识障碍。发作间歇期脑电图有时可无阳性所见,典型的临床发作及发作时VEEG记录到的额部爆发性节律有助于诊断。结论额叶癫痫是一组较为特征性的癫痫综合征,临床并不少见,录像脑电图有助于正确的诊断,以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动态脑电图(AEEG)对非惊厥性发作性癫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临床上常见的非惊厥性发作性症状的患者作24小时AEEG监测,并同时与脑电图(REEG)检查作为自身对照。结果:104例病人的AEEG异常率、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REEG组,以短暂性意识丧失阳性率最高,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占痫样放电患者的84.3%,根据临床症状发作与AEEG的关系,诊断癫痫50例,排除癫痫19例。结论:AEEG对非惊厥性发作性癫痫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简单部分性发作是不同功能区域的大脑皮层产生局灶性、器质性或功能性痫性放电的结果,由干痫性放电的部位、强度以及放电扩散的范围不同,可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表现.1 临床表现1.1 限局性运动性发作:①限局性躯体运动性发作:与大脑运动皮质的某一部分受损有关,表现为癫痫灶对侧的躯体某个部位抽动,如一侧口角、面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