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下颌双侧游离端缺失的义齿修复,在常规设计同时增加前部基牙铸造金属牙合(切)垫的修复方法,经临床运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下颌末端游离缺失修复中近中与远中(牙合)支托设计对加载时基牙及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将初始模型导入HyperMesh 7.0 软件建立下颌双侧末端游离缺失模型(765-567缺失),模型导入UG 5.0软件设计近中支托与远中支托修复方案,导入HyperMesh 7.0软件进行修复方案的有限元网格划分,分别建立近中(牙合)支托(M模型)与远中(D模型)(牙合)支托修复有限元模型。分析和比较两种模型在双侧垂直加载时基牙及支持组织最大应力及其分布情况。结果 在基牙及其牙周膜,D模型基牙牙冠、牙根及牙周膜的最大应力均显著大于M模型; D模型应力分布主要集中于4-4牙根,M模型43-34牙根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在缺牙区黏膜,M模型最大应力显著大于D模型, 两种修复方案模型应力分布分别位于4-4远中位置和76-67位置。两种修复方案模型缺牙区牙槽骨最大应力接近,其中M模型应力分布更广泛。结论 采用常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末端游离缺失时,应优先选择近中(牙合)支托设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牙列重度磨耗伴游离端缺损用Snap附着体咬合重建修复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38例行牙台垫式可摘义齿修复,观察组38例行Snap附着体修复。随访0.5-3.0年,从主观感受、口腔检查和X线检查分析修复效果。结果面容恢复均满意。对照组7例不满意美观,8例固位差,7例咀嚼效果差,基牙有龋坏、松动和脱落。观察组1例固位差,基牙无龋坏,松动度无明显变化;基牙牙周及牙槽骨无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列重度磨耗伴双侧游离端缺损用Snap附着体咬合重建修复效果优于抬垫式可摘局部义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重度磨耗导致垂直距离下降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7例牙列重度磨耗的患者进行套筒冠义齿修复,共制作套筒冠义齿9件,观察时间3~6个月,追踪患者主观感觉、咀嚼效果、义齿固位、稳定度及颞下颌关节病是否缓解;并通过X线片检查基牙牙周膜情况、基牙牙槽骨高度及游离端牙槽骨高度。结果7例患者套筒冠义齿修复后自我感觉为满意者5例(71.4%),基本满意者2例(28.6%),咀嚼有力者5例(71.4%),义齿固位好,稳定无翘动者7例(100%),颞下颌关节病症状消失者5例(71.4%);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基牙牙周膜无明显异常,基牙牙槽骨及游离端牙槽骨无吸收。结论采用套筒冠对义齿修复牙合重建的患者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弹性附着体义齿伴重度磨耗的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弹性附着体义齿修复18例下颌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并与铪垫式可摘义齿修复作对照,比较二者的临床效果和咀嚼效率。结果:经过6个月观察,88.9%的患者认为附着体义齿美观、稳固,对修复效果满意,基牙未发现龋坏及松动,无颞下颌关节明显不适。统计学分析显示弹性附着体咀嚼效率高于传统袷垫式可摘义齿(P〈0.05)。结论:弹性附着体用于伴重度磨耗的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自1996年以来,应用RPT卡环组对100例游离端缺失的患者进行高熔铸造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均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l临床资料100例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35~60岁。缺失牙齿计240颗,观察时间6个月~2年半。其适应症为双侧游离端缺失,对RPL、RPA、RPH卡环组设计欠佳者;双侧游离缺失,畸形,扭转牙,倒凹深度小,牙齿重度后耗者,双侧游离缺失且基牙松动,没有明显牙周疾病者。1.2方法根据周位体以路支托轴为中心的旋转原理,将牙面固位分三部分:第一垂直向移动区域;第二水平向移动区域;第王是中间区域…  相似文献   

7.
赵鹏飞 《黑龙江医学》2008,32(10):721-722
目的对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重度磨耗导致垂直距离下降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7例牙列重度磨耗的患者进行套筒冠义齿修复,共制作套筒冠义齿9件,观察时间3~6个月,追踪患者主观感觉、咀嚼效果、义齿固位、稳定度及颞下颌关节病是否缓解;并通过X线片检查基牙牙周膜情况、基牙牙槽骨高度及游离端牙槽骨高度。结果7例患者套筒冠义齿修复后自我感觉为满意者5例(71.4%),基本满意者2例(28.6%),咀嚼有力者5例(71.4%),义齿固位好,稳定无翘动者7例(100%),颞下颌关节病症状消失者5例(71.4%);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基牙牙周膜无明显异常,基牙牙槽骨及游离端牙槽骨无吸收。结论采用套筒冠对义齿修复牙合重建的患者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功能性压力印模技术对远中游离端缺失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病人12例,采用功能性压力印模技术,在试支架、转移蜡颌记录的同时完成远中游离缺失鞍基区的闭口式功能性印模,并通过口内戴支架制取全牙列印模,一次完成工作模型的上牙合架过程.结果:所有病人在戴牙时可见基牙与人工牙达到最大面积均匀接触,无明显咬合高点,咀嚼时未见游离端鞍基有明显下沉动度.戴用1周、1个月、3个月后复诊,其中11例远中基牙均无松动,基托与牙槽嵴贴合,自诉咀嚼功能良好,咀嚼有力无压痛;仅1例下颌隆突明显者在戴用1周后出现双侧下颌隆突压痛,经调改缓冲后使用良好.结论:使用功能性压力印模技术制作的牙-黏膜混合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操作简单,颌位关系准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牙周病伴牙列缺损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联合嵌体固定松动基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配原则选择单侧或两侧游离端缺失的牙周病病人,分成A和B两组,A组采用可摘夹板式活动义齿修复,B组采用联合嵌体固定松动基牙后再常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比较两种修复方法临床效果,松动基牙保存时间.结果两种修复方法修复后咀嚼效率无显著差别;修复后2年A组基牙保存率为0,B组基牙保存率为64.28%,两者间差别有显著性.结论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前用联合嵌体预先固定松动基牙对修复后基牙保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 198 3年起 ,本科开展铸造支架牙合垫可摘义齿修复 ,用于中老年人余留牙重度磨损的牙列缺损者 ,临床疗效良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47例患者 ,男 496例 ,女 15 1例 ,年龄39~ 70岁。其中伴有颞颌关节症状者 85例 ,占 13 14% ;夜磨牙 6 4例 ,占 9 90 % ;牙周萎缩且牙齿松动 92例 ,占14 2 2 % ;有明显食物嵌塞 113例 ,占 17 47%。1 2 牙合垫可摘义齿的种类 金属牙合垫 2 14例 ,占 33 0 8% ;金属塑料混合牙合垫 32 7例 ,占 5 0 5 4% ;塑料牙合垫 10 6例 ,占16 38%。1 3 修复方法[1]  修复前行牙齿洁治 ,有牙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结构义齿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时基牙及缺牙区牙槽嵴应力分布特点,为临床义齿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别测定并比较应用键槽缓冲式附着体义齿和单端固定桥义齿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时基牙及缺牙区牙槽嵴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键槽缓冲式附着体义齿基牙牙根应力峰值(1.42E+5)MPa,基牙牙周膜应力峰值(1.33E+4)MPa,缺牙区牙槽嵴应力峰值(3.49E+5)MPa。单端固定桥义齿基牙牙根应力峰值(1.45E+7)MPa,基牙牙周膜应力峰值(2.25E+6)MPa,缺牙区牙槽嵴应力峰值(1.45E+3)MPa。两种义齿基牙应力峰值均在根中、上1/3及颈部。结论:在游离端缺失修复时, 键槽缓冲式附着体义齿可减少基牙负荷,但牙槽嵴条件要好,两种义齿修复均要注意牙槽嵴健康。  相似文献   

12.
Kennedy I类牙列缺损是指双侧远中游离端缺牙,由于缺失牙较多,临床医师作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设计时,对基牙的选择很严格,必须考虑卡环、支托对基牙的损伤,基牙的牙根长度、牙周状况限定了适应证范围。太极扣(ERA)冠内覆盖附着体不会造成短期基牙牙槽骨损害,且对基牙有一定保护作用,用于Kennedy I类牙列缺损修复,对基牙的要求不甚严表120例ERA冠内覆盖附着体基病例序号临床检查牙根长度牙齿松动度牙周状况1~129~13mmI度松动,X线片结果显示牙槽骨吸收均在1/3内,牙根长度7mm以上。1.2ERA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双侧磨牙缺失的患者30例,分别采用根端和冠外安置磁性附着体,然后制作义齿的可摘部分,观察患者对于修复体咀嚼功能和美观的满意度.[结果] 30例患者戴用义齿1年内,均对美观表示满意,稳定性好,咀嚼功能好,检查基牙无病变.戴用义齿1~3年后,因患者自身的因素,陆续出现基牙疼痛及基牙牙周的炎症,经过相应处理和治疗后,重新恢复了良好的功能和稳定.[结论] 采用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崔长皓 《当代医学》2014,(18):95-96
目的:分析采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下颌末端游离缺失的临床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2月湖北省罗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下颌末端游离缺失患者78例。采用模块化方式建立下颌末端游离缺失修复体的设计方案模型,主要有精密附着体义齿模型、RPI卡环组修复体模型,前者主要采用44为单基牙及以4344联冠为基牙建模。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完成相关应力分布的统计。结果精密附着体义齿在斜向或垂直载荷的作用下,双基牙设计基牙以及基托下组织的应力均<单基牙设计。RPI卡环组经斜向载荷作用,其基牙、基托下组织应力都呈现明显的增加。结论采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下颌末端游离缺失治疗中,有限选择双基牙附着体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李勇伟  谢莉莉 《海南医学》2013,24(4):506-507
目的评价软衬材料用于下颌双侧游离端缺失修复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48例下颌游离端缺失后,牙槽嵴低平、旧义齿修复产生压痛反复调改无法缓解和旧义齿固位力差、咀嚼效率低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自凝软衬材料衬垫旧义齿,一组常规用自凝树脂衬垫,并于衬垫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使用义齿衬垫前后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比发现,用义齿软衬材料后,患者反映咀嚼功能、固位功能和舒适性得到显著改善(P<0.01)。结论对牙槽嵴条件差的下颌双侧游离端缺失的患者,使用软衬材料衬垫义齿修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并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徐阳  杜原宏  高银鹰 《医学争鸣》2009,30(2):165-165
1临床资料 单侧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13(男9,女4)例,年龄32—65岁.上颌5例,下颌8例.患者第一或第二前磨牙远端游离缺失,缺牙区无严重的牙槽嵴吸收,缺牙区紧邻天然牙处的龈牙台距离不低于4mm,牙体长轴正常或轻度倾斜可通过牙体预备予以矫正.基牙预备:选择紧邻缺牙区的连续2个天然牙为基牙,基牙松动〈1度,牙体、牙周健康或患牙进行了良好的根管或牙周治疗.牙体预备及制取印模与烤瓷全冠相似.记录咬牙台关系后基牙戴临时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按扣式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评价其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采用Ceka按扣式附着体,为69例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制作69件精密附着体义齿,观察修复效果。结果:随访1-7年,88%以上患者感觉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好、易适应、咀嚼功能好。未见基牙松动,仅有1颗基牙发生根尖周炎,2颗基牙出现颈部继发龋。结论:Ceka按扣式附着体义齿用于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杨文忠 《中原医刊》2011,(3):112-113
目的观察应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牙游离端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固位型可摘义齿,为50例后牙游离端缺失的患者进行修复治疗,经过0.5~4年的临床观察,从主观感受、临床检查、X线检查等方面观察修复效果。结果45例患者均感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强、易适应、咀嚼功能好;临床检查、X线检查:基牙无松动、牙龈无萎缩、义齿受力区牙槽脊黏膜无红肿、压痛,义齿稳固;全牙无根尖周病变及牙槽脊吸收现象。3例患者戴用1年后固定部分脱落、重新粘接后继续使用至今良好;2例戴用2年后义齿活动部分折断,重新制作后使用良好。结论精密附着体义齿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后牙游离端缺失的附着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Rhein OT Strategy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双侧游离缺失(肯氏Ⅰ类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 8例肯氏Ⅰ类牙列缺损,应用Rhein OTStrategy附着体固位的义齿进行修复。结果:经6个月~3年的临床随访,Rhein OTStrategy附着体固位的义齿稳定性好,90%(16/18)以上患者认为附着体美观,舒适,稳固,易适应,咀嚼有力。对4 1个基牙复查结果显示,基牙没有叩痛,松动,根尖周病变及牙槽骨吸收等反应。结论:Rhein OTStrategy冠外附着体义齿是修复肯氏Ⅰ类牙列缺损的较好方法,有利于基牙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20.
周海燕 《当代医学》2009,15(31):71-72
目的探讨MKI精密附着体应用于后牙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后牙游离端牙列缺损的患者进行MKI附着体义齿修复设计,其中单侧游离端牙列缺损25例,双侧13例,共制作的附着体义齿38例中,每件义齿含2副附着体或1副附着体和1个联合卡环,并进行临床随访与观察。结果38件附着体随访1~3年,义齿均获得良好的支持稳定效果,美观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基牙无明显松动,得到了满意的疗效。结论MKI附着体义齿是修复后牙游离端牙列缺损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