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YNDD变异的发生与血清HBV DNA水平、HBeAg、ALT的关系.方法 以2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前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HBeAg、ALT等指标;经过12个月随访,期间每3个月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YMDD变异等.结果 在接受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2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63例发生YMDD变异(21.36%),YMDD变异组治疗前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YMDD变异组[(7.16±0.34):(6.20±0.63)log10拷贝/mL,P<0.01],YMDD变异组患者的HBeAg阳性率与未发生YMDD变异组患者的HBeAg阳性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1.90%:40.95%,P<0.01);YMDD变异组患者治疗前ALT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YMDD变异组患者[(174.9±108.1):(96.1±54.4)IU/L,P<0.01].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发生与血清HBV DNA水平、HBeAg、ALT等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拉米夫定治疗前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HBV DNA、HBeAg、ALT等检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aqMan MGB双探针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可靠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TaqMan MGB双探针方法和测序方法检测其YMDD变异,以测序方法为参考方法,评价TaqMan MGB双探针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可靠性。结果246例HBV DNA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TaqMan MGB双探针方法阳性检出率为100%,100例正常对照全部为阴性;YMDD无突变106例,YMDD有突变(YIDD变异 YVDD变异)140例,与核酸测序方法比较,符合率为100%;该方法经过敏感度实验,最低检出下限为1×103拷贝/ml。结论TaqMan MGB双探针方法能便捷、灵敏、特异地检测YMDD基序变异情况,适用于临床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的YMDD基序变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变异(HBV YMDD)的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扩增法对拉米夫定(100 mg/d)抗病毒治疗连续2年中,出现HBV YMDD变异株的分析. [结果]82例乙肝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治疗6~12个月发生变异者3例(3.66%,其中1例e抗原血清转换后HBV-DNA仍阳性);治疗18~24个月后发生变异者16例(19.51%),其中2例e抗原血清转换后HBV-DNA仍阳性. [结论]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后可出现HBV YMDD变异,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变异发生率越高,而e抗原血清转换率不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YMDD变异对拉米夫定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49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并且无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拉米夫定18个月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HBVYMDD变异株、HBV-DNA载量及HBeAg并进行分析.[结果]49例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后检测出YMDD变异10例,阳性率为20.4%(10/49);YMDD变异组HBeAg阳性率及HBV载量均明显高于未变异组(80%比48.7%,5.2±2.5比3.7±2.2,P均<0.05).[结论]用拉米夫定治疗未发生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导致YMDD变异,该变异降低药物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耐药突变株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不同时间的患者进行YMDD耐药突变检测,及血清HBV DNA水平检测,分析耐药突变发生的时间节点。结果:通过检测拉米夫定治疗不同阶段血清HBV DNA水平和YMDD变异情况,发现在170例HBV DNA阳性的患者中有117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率为69%。根据治疗时间进行分组,治疗时间小于6个月的患者YMDD变异率为13%,治疗时间超过24个月的患者全部出现YMDD变异(P<0.05)。结论:对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从第6~7个月开始检测YM-DD变异,可以尽早发现耐药变异,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在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HBV相关疾病患者术后采用拉米夫定(100 mg/d)预防HBV再感染的临床资料,监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血清HBV-DNA、YMDD区变异和肝活检组织查乙型肝炎标志物免疫组化。结果4例患者术后发生HBV再感染(28.6%),2例HBV-DNA转阳性,其中1例YMDD区产生变异,术前HBV-DNA阳性的患者(2例)在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率高(2例)。结论拉米夫定可有效的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HBV再感染可产生YMDD区变异;HBV相关疾病患者行肝移植时应使HBV-DNA转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发生YMDD变异阴性拉米夫定耐药的机制,总结有效治疗方法,为提高其生存概率积累经验。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4年9月107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因素与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HBV感染患者YMDD变异阴性关系,将24例YMDD变异阴性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HBV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2例及观察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及HBV-DNA水平。结果年龄≤25岁、服药时间≤2年、体质量指数>25kg/m2、无合并症等可能是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HBV患者YMDD变异阴性主要原因;两组患者继续治疗前各项肝功能指标及HBV-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继续治疗24周后,观察组ALT、AST、GGT、ALP、HBV-DNA的血清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YMDD变异阴性患者均成功测序,有效序列长度为819bp(nt193-1012),核苷酸变异率在0.79%~1.68%,氨基酸变异率在0.62%~2.04%,未发现rtL80V/I、rtL82M、rtF166L、rtV173L和rtA200V变异。结论 YMDD变异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发生耐药的原因与HBV RT区基因变异无关,临床上应加强YMDD变异阴性患者的耐药检测,同时耐药的出现并非停止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临床疗效,以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方法 123例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联合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对照组只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疗程96周,观察两组ALT和HBV DNA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两组ALT和HBV-DNA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观察点的ALT和HBV-DN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两组96周和72周时的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YMDD变异株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和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或单用阿德福韦酯,其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后HBV-DNA聚合酶活性区(P基因区)发生YM-DD(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变异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别用荧光定量PCR法、微粒酶免分析方法及速率法检测156例用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YMDD变异情况、HBV-DNA定量水平、血清学标志物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结果]156例患者中,治疗前检出5例YMDD变异(3.2%),治疗1年后YMDD变异率为30.1%(47/156)。变异组治疗前HBV-DNA含量高于未变异组,而未变异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水平高于变异组。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YMDD变异率类似。YMDD未变异组与变异组的患者性别、年龄类似。[结论]HBVYMDD变异可能与患者治疗前ALT水平和HBV-DNA含量有一定关系,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血清HBeAg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 MS)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MALDI-TOF MS基因分型法测定HBV YMDD基序变异位点寡核苷酸的含量.结果 MALDI-TOF MS基因分型法检测HBV变异的灵敏度为100 copies/mL血清,对HBV野生株和变异株共生变异的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应用该法对40例患者血清进行检测,能准确鉴定已用先前方法 测知的病毒变种及未能检测到的病毒准种.结论 MALDI-TOF MS检测HBV YMDD变异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能适应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乙肝患者高通量筛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早期疗效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早期疗效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01至2002年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的5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HBV基因型和DNA(HBVDNA)、HBeAg/抗HBe及治疗12个月后的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进行检测,应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5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A型8例(1.4%),B型53例(8.9%),C型360例(60.5%),BC混合型112例(18.8%),AC混合型14例(2.4%),AB混合型15例(2.5%),ABC混合型6例(1.0%),未分型者27例。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HBVDNA阴转率:B型87.2%,C型89.51%,BC型93.04%,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血清转换率:B型11.65%,C型20.64%,BC混合型18.57%,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时HBVDNA出现反跳的病例中,69例发生了YMDD变异,其中C型46例(15.38%),B型9例(16.98%),BC混合型14例(13.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早期疗效与HBV基因型、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水平及YMDD变异未见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测序仪对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基因的检测结果。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患者中选择连续服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核苷酸类药物2年以上,临床表现为病毒学突破,且HBVDNA>3×10~3IU/mL的慢乙肝患者中选取104例参与研究,进行乙肝病毒突变基因检测,分析突变位点,并对病毒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研究组患者的104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当中,使用测序法进行检验有B型和C型两种基因型。两种基因型数量分别为11例和93例,所占比重分别为10.58%和89.42%。测序法能够检出12个突变位点,主要耐药的药物为拉米夫定。结论:测序仪能够很好的检验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快速特异的HBV基因变异检测技术及变异株的酶切位点分析。方法 对酪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VDD)及酪氨酸、异亮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IDD)变异病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在HBV感染的病例中,不仅检出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到YIDD/YVDD变异,还存在亮氨酸、亮氨酸、亮氨酸、亮氨酸(LLLL)到亮氨酸、蛋氨酸、亮氨、亮氨酸(LMLL)变异,天冬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DLHD)到天冬氨酸、蛋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DMHD)变异及亮氨酸、亮氨酸、丙氨酸、谷氨酸(LLAQ)到亮氨酸、蛋氨酸、丙氨酸、谷氨酸(LMAQ)变异。酶切位点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变异株存在不同的限制性酶切位点。结论 提示这些变异位点均在“ATG”(M)蛋氨酸密码子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YVDD、YIDD、LMAQ变异与拉米夫定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耐药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B、C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拉米夫定治疗耐药患者的血清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乙肝病毒的基因型。结果:65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中,B基因型为27例(41.54%),C基因型为38例(58.46%);C基因型的Y IDD变异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86.84%对37.04%,P<0.01),且病毒复制水平明显高于B基因型,而B基因型的YVDD变异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62.96%对13.16%,P<0.01)。结论:发生拉米夫定变异时乙肝C基因型多发生Y IDD变异,乙肝B基因型多发生YVDD变异,且变异后基因型C的病毒复制水平比B基因型要高。拉米夫定耐药患者B、C基因型病毒学特性的研究可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PCRmnh-ELISA法对HBV DNA YMDD变异进行检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249例服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肝患者,男187例,女62例,其中HBeAg阳性198例,阴性59例,采用PCRmnh-ELISA法进行YMDD变异株检测,并进行了肝功能及HBV DNA的随访。结果249例患者中,43例YMDD变异阳性,阳性率为17.3%,其中YVDD变异33例,YIDD变异10例。YMDD变株阳性结果中,29例ALT水平呈现反复现象,占阳性结果中的67.4%,34例患者HBV DNA反跳,占阳性结果中的79.1%。结论HBV DNA YMDD变异是拉米夫定产生耐药,使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变异的主要形式可能是YVDD,变异的发生率与E抗原阳性率无关,与治疗前的HBV D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单药或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 将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此外分别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LAM组),阿德福韦酯10,mg/d(ADV组),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组),疗程均为48周.观察所有患者肝功能变化、HBV DNA、HBeAg阴转率以及Child-Pugh评分.结果 治疗48周,三组患者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Child-Pugh评分明显好转,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20.40,P<0.05),3组患者无一例死亡.治疗48周HBV DNA阴转率LAN组、ADV组和联合组分别为53.13%、43.75%、81.25%,联合组与LAM组及AD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74、9.40,P<0.05).HBeAg阴转率LAM组、ADV组和联合组分别为15.79%、9.52%、40.91%,联合组明显高于单药组(x2=4.94、7.73,P<0.05).此外,LAM组中有2例患者在治疗第36、48周发生YMDD变异.结论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或单药治疗均能有效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及Child-Pugh评分,联合治疗能更快速有效地抑制HBV DNA的复制,且病毒变异少.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lamivudine, adefovir dipivoxil montherapy or combined therapy for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Methods 96 cases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were ran 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all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basic treatment, then patients were respectively given lamivudine 100 mg/d(LAM group) , adefovir dipivoxil 10 mg/d(ADV group), lamivudine combined adefovir dipivoxil (combined group) for 48 weeks. The liver function, HBV DNA, HBeAg negative rate and Child-Pugh score were analysed. Results The ALT, ALB, TBil and Child-Pugh scores were improved after 48 weeks of treatment in 3 groups without death, and there were remarkable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 (t = 2.21-20.40, P < 0.05). HBV DNA negative conseration rate in LAM group, ADV group and combined group after 48 weeks' treatment were 53.13%, 43.75%, 81.25% respectively, the rates in LAM group and ADV group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at in combined group (x2 = 5.74, 9.40, P< 0.05). HBeAg negative rate in LAM, ADV, combined groups were 15.79%, 9.52%, 40.91% respectively, and the rates in LAM group and ADV group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at in combined group (x2 = 4.94, 7.73,F< 0.05), 2 cases of YMDD mutation in LAM group were found. Conclusions Lamivudine and adefovir dipivoxil combined or mon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iver function and Child-Pugh score for hepatitis B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combined beatment can suppress HBV DNA replication more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and with less viral mut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区变异和基因分型的关系,为制定针对不同HBV基因型抗病毒的个体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187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HBV DNA载量及HBV-M进行检测,用特异的引物对待检标本HBV P区进行全序列测定,对不同性别、年龄的测序结果的基因分型作比较;并对C、B基因型发生实变模式作分析。结果1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均为B和C基因型,B基因型51例(27.27%),C基因型134例(71.66%),并存在混合感染2例(1.07%);HBeAg含量在B基因型和C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区基因突变结果显示,B基因型以单纯YMDD突变为主,C基因型以YMDD突变+ rtL180M 突变为主。结论本研究对象的HBV基因型主要是C型,不同基因型可能决定了与耐药相关的P区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刘彦轩  郭盛菊  贾安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61-4562,4565
目的 检测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某院收治的128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给予除拉米夫定以外的其他综合治疗,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耐药基因180位点和204位点突变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基因突变各模式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基因突变阳性率与服药时间成正比,用药时间越长发生突变阳性率越高(P<0.05).结论 长时间服用拉米夫定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基因突变,而且基因突变阳性率与服药时间成正比,用药时间越长发生突变阳性率越高.通过YMDD变异株的检测,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指导临床正确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与PCR产物直接测序比较,评价焦磷酸测序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巢式PCR焦磷酸测序法与巢式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拉米夫定相关耐药位点rtl80变异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焦磷酸测序与PCR产物直接测序均能准确的检测出优势病毒株(占总群>90%),焦磷酸测序中rt180M所占比例在90%~50%时,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出率下降至76.92%及50.00%;焦磷酸测序样本中rtl80M所占比例为50%~10%,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耐药基因的检出率降至15.38%~10.00%;准种(占总群<10%)焦磷酸测序可以测出,但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无法检测出.结论 焦磷酸测序的方法监测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相比,有更好的灵敏性,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能够检测HBV准种及种群漂移,对于研究抗病毒疗效及耐药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