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直立倾斜试验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应用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晕厥时脑血流量的变化,判断晕厥时脑血流量的阈值及缺血部位。方法 对45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行直立倾斜试验,其中阳性28例(阳性组),阴性17例(阴性组),另选择8例无晕厥病史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在直立倾斜试验后即刻及30min(静息时)行SPECT检查,测定左、右大脑半球平均脑血流量(mCBF),分别与静息时的mCBF对比。结果 阳性组mCBF在直立倾斜试验后即刻显著下降,与静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组及对照组mCBF在直立倾斜试验后即刻与静息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迷走性晕厥时mCBF下降,在脑额叶血液灌注不足时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李虹道  孙韬 《中国保健》2008,16(8):285-286
目的为了解直立倾斜实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并观测试验前后的血压、心率、十二导联心电图、症状.结果68例患者诱发试验结果为阳性53例,其中基础试验阳性为11例,占16.1%,倾斜加异丙肾上腺素试验阳性42例,占61.8%,总阳性率为77.9%.阳性53例中,心脏抑制型5例,血管抑制型14例,混合型34例.结论①直立倾斜试验对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有重要价值;②血管迷走性晕厥以混合型多见(69.8%),加用异丙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试验的阳性率;③直立倾斜试验简单、安全,可作为不明原因晕厥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倾斜训练联合毕索洛尔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方法对23例经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给予倾斜训练,同时口服毕索洛尔10mgd,1个月后复查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结果23例患者晕厥发作时均伴有血压的明显下降和或心率减慢。其中有4例服药后出现心动过缓,2例减为5mgd,2例不能耐受停药,治疗后21例患者重复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20例转阴,转阴率为95.2%,血压和或心率与平卧位相比无明显下降。结论倾斜试验联合毕索洛尔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术后再发晕厥的因为.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0例永久起搏器术后随访期间再发晕厥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电话随访、常规检查、起搏器程控、动态心电图、持续心电监护、肺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造影、倾斜试验等检查.结果 平均随访(47±31)个月,共有20例患者发生晕厥.明确病因者17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相关的晕厥患者9例.血管迷走性晕厥3例,直立性低血压2例,起搏器相关2例,肺栓塞1例.病因不明者3例.结论 永久起搏器术后再发晕厥因为复杂,排除起搏器功能障碍后应考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肺栓塞等病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长春市小学生晕厥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对长春市3所全日制小学发放调查问卷,对于发生过晕厥的学生进一步电话咨询家长,并行直立试验。结果:1 780例小学生中发生过晕厥者98例(5.51%),女孩较男孩多见。晕厥前有诱因者83例(84.69%),主要是持久站立52例(62.65%),环境闷热24例(28.92%),体位改变22例(26.51%),精神紧张9例(10.84%)。有晕厥前兆者79例(80.61%),主要是视物模糊或眼前发黑72例(91.14%),头晕66例(83.54%),面色苍白49例(62.03%),出冷汗42例(53.16%)。83例(84.69%)曾到医院就诊,其中3例(3.61%)诊断为心源性晕厥,1例(1.20%)诊断为脑源性晕厥,38例(45.78%)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17例(20.48%)诊断为体位性心动过速,2例(2.41%)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22例(26.51%)未明确晕厥原因。直立试验阳性42例(42.86%),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21例(50.00%)、体位性心动过速19例(45.24%)、体位性低血压2例(4.76%)。结论:晕厥发作前常有诱因和前兆。晕厥原因主要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直立试验可用于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药物激发顺序在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直立倾斜试验600例晕厥患者,根据药物激发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硝酸甘油组与异丙肾上腺素组各300例,两组均采用倾斜三步试验法。结果 1异丙肾上腺素组第二步、第三步试验阳性反应时心率及收缩压下降程度优于硝酸甘油组(P0.05);两组第二步、第三步阳性反应时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程度均优于对应组第一步(P0.05),但两组第二步、第三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各阶段血流动力学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异丙肾上腺素组第二步及第三步试验的阳性率高于硝酸甘油组(P0.05)。结论单种药物刺激激发试验较基础倾斜试验阳性率高,而两种药物联合激发试验阳性率又高于单种药物激发试验,且异丙肾上腺素组阳性率要高于硝酸甘油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治疗中双腔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46例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抽签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3例患者,按照实验习惯记录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应用闭环刺激双腔起搏器,对照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未再出现突发性晕厥,但有晕厥前的不适感出现并逐渐减轻,至治疗后半年不适感消失,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更高(P<0.05)。结论:双腔起搏器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能有效预防晕厥的反复发作,降低了重度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发生率,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特征和血浆5-羟色胺(5-HT)的变化。方法:以2007年3月~2012年8月经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确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患儿45例为观察组,以健康儿童3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晕厥发作时间、VVS患儿静息状态各亚型血压、心率、血浆5-HT水平变化等临床特点。结果:45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的性别比为男∶女=2∶1;存在VVS先兆症状42例次(93.3%),其中头晕36例次(80.0%);儿童VVS发作前常存在诱发因素,其中长久站立比例最高,达86.7%(39/45);BHUT阶段平均反应时间为(20.6±8.6)min;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倾斜试验(SNHUT)阶段平均反应时间为(5.0±2.2)min;VVS患儿基础状态和HuTT阳性时血浆5-HT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3±2.5)μg/ml和(28.2±2.4)μg/ml,t=1.527,P=0.617]。结论:VVS患儿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VVS患儿基础状态和晕厥(或晕厥先兆发生时)血浆5-HT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疾病的直接诊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科研教学,国内外学术交流将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根据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方法和要求,设计了实时数据处理的直立倾斜实验诊断分析系统,为医学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影响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危险因素,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340例晕厥头痛患儿,进行HUTT检查,包括基础倾斜试验及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试验,并根据结果分为HUTT阳性患儿和HUTT阴性患儿,分析两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HUTT阳性患儿晕厥次数(2.3±1.1)次,显著高于HUTT阴性患儿的(0.7±0.2)次,出现视物模糊、胸闷的比率显著高于HUTT阴性患儿(84/186,48/186比34/154,23/1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2岁、性别女、视物模糊、有晕厥病史、有晕厥家族史、晕厥次数多、胸闷乏力为HUTT结果阳性的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2岁、性别女、有晕厥病史、有晕厥家族史为HUTT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744,1.126,1.312,0.514,95%CI分别为1.132~5.968,1.985~5.040,1.366~9.677,1.683~6.532).结论 年龄、性别、有晕厥家族史、有晕厥病史对于HUTT结果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为该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36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证实VVS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结果 236例VVS患儿中诱发因素多见持久站立152例(64.40%);HUTT阳性率中女性组高于男性组(P0.05),12岁以上组高于12岁以下组(P0.05);晕厥家族史组高于无晕厥家族史组(P0.05)。结论 VVS小儿年龄、性别、晕厥家族史等临床特征对预测HUTT结果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儿童境遇性晕厥的临床特点,以协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治该类疾病.方法:收集2012年-2015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境遇性晕厥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例境遇性晕厥患儿,所有患儿均大于6周岁,男女比例为3:2,其中排尿性晕厥8例(53%),排便性晕厥4例(27%),梳头性晕厥2例(13%),颈动脉窦过敏晕厥1例(7%),直立倾斜试验阳性12例(80%),均经过系统治疗后好转.结论:儿童境遇性晕厥主要见于学龄期儿童,男性多见,以排尿、排便为诱因居多,直立倾斜试验是诊断该类疾病的重要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晕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一些患儿晕厥反复发作,而常规进行的心脏、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因而称之为不明原因的晕厥(unexpIained syncope)。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儿童晕厥常见的原因,对此以往缺乏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方法。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报道应用直立倾斜实验(head—up tils,HUT)能有效地诱发易感患者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因而成为重要的诊断手段。本文通过对3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分析,旨在探讨其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it testing,HUT)已成为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手段,使用硝酸甘油作为刺激药物,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国大多使用异丙。肾上腺素作为刺激药物,本试验通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HUT,评价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在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立性T波改变的发生机制及其与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基础倾斜试验(BTTT)检出或确认既往无晕厥病史和有晕厥病史的直立性T波改变患者。然后进行BTTT和/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NTTT)。结果502例直立性T波改变患者,有325例在直立倾斜试验(TTT)中发生晕厥或晕厥先兆,总阳性率为64.7%,其中42例出现在BTTT中,占8.4%,283例出现在随后的NTTT中,占56.4%。既往无晕厥病史和有晕厥病史者的直立TTT阳性率分别是44.7%、82.6%,后者明显高于前者。结论直立性T波改变不是单一的心电现象,是伴随神经一体液调节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相关症候群,易出现晕厥或晕厥先兆,是需要治疗的临床综合征,与VVS有密切的相关性,应当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与其他神经反射性晕厥综合征,过去只能依靠经典的病史,并需仔细地排除晕厥的其他诸多病因。而今,倾斜台试验(tilt table testing)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提供了直接的诊断依据与接近金标准的准金标准。本文编译用倾斜台试验诊察晕厥的规则,作为合理使用与普及推广这一技术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往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只能依靠典型的病史,并需仔细排除晕厥的其他诸多原因疾病,而现在倾斜试验(tilttabletesting,TTT)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S)提供了直接诊断依据与准金标准[1]。结合本院自1996年至今所做的TTT试验,探讨其对晕厥诊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午 《中国医师杂志》2000,2(11):686-687
近年来 ,多阶段倾斜试验 (MITTT)因应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而倍受临床重视[1] 。为了解MITTT在原因不明晕厥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本院对70例原因不明晕厥患者进行了MITTT检测 ,就其病因进行探讨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晕厥组 :70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4 6例 ,年龄 16~ 71岁 (平均年龄 4 1 6岁 )。晕厥组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 :⑴ 2次以上晕厥且近半月内有 1次晕厥发作 ;⑵询问病史以及行心电图、Holter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未发现明显器质性心脏病依据 ;⑶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对照组 :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NTG)和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ISO)加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的效果对比。方法 40例无晕厥及晕厥前兆史的健康人与173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均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异丙肾上腺素组,分别进行诱发试验,观察实验中受试者心率血压变化、阳性症状的出现及晕厥类型。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试验,ISO组诊断的敏感性为56.0%,NTG组为70.8%;ISO组诊断的特异性为70.0%,而NTG组特异性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药物配合激发HUTT实验临床实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胡连新 《现代保健》2011,(11):188-189
目的 探讨儿童晕厥的病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以晕厥为主诉在笔者所在科住院的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年龄为2~14岁,平均10.0岁;男12例,女24例,男/女为1/2.心源性晕厥4例,占11.1%;脑源性晕厥4例,占11.1%;贫血性晕厥1例,占2.8%;低血糖性晕厥3例,占8.3%;血管迷走性晕厥18例,占50.0%;原因不明性晕厥6例,占16.7%.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中女性占83.3%,平均年龄11.4岁.结论 儿童晕厥的病因复杂,良性疾病占绝大多数.血管迷走性晕厥是青春期女孩晕厥的主要原因,防范措施应根据不同病因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