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止血效果。方法对我院35例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5例急诊手术病例中34例治愈出院,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适应证广、并发症少、近期止血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外科治疗方式。 方法 方法 对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 所附属湘岳医院18例晚期血吸虫病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果 16例患者行脾切除贲 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2例患者先行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 后因再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分别于术后32、 40个月行脾 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随访6~72个月, 未再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论 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适用 于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下段、胃底静脉大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下段、胃底静脉大出血42例。结果 42例均即时止血,手术死亡2例,术后近期再少量出血6例,远期再发大出血2例,发生肝性脑病3例,腹壁切口裂开及感染5例,反流性食管炎4例。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下段、胃底静脉出血即时止血效果确切,肝性脑病和再出血发生率低,是目前医院急诊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下段、胃底静脉出血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的 观察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加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方法 2002年10 月-2011年10月, 采用左侧经胸食管切开曲张静脉缝扎加贲门周围血管再离断术 (部分患者加做胃底大弯侧部分切除术), 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加断流术后再出血的患者。随访1~9年, 观察疗效。结果 结果 共手术治疗43例, 其 中择期手术27例, 急诊手术16例, 平均随访时间为6.8年, 止血率为100%。术后死亡1例, 死亡原因为从事重体力劳动后 再出血。2例解黑色柏油样大便, 均经保守治疗后消失。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 结论 左侧经胸食管切开曲张静脉缝扎 加贲门周围血管再离断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加断流术后再出血,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需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61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31例,在脾切除术后,紧贴胃食管壁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保留自胃冠状静脉→食管旁静脉丛→奇静脉的侧支通畅;创面用生物胶止血,将医用涤纶片覆盖在剥离后的食管下段、胃底.结果术后3、5年,两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有明显差异(P<0.01,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破裂出血率,观察组分别为6.5%(2/31)、9.7%(3/31),对照组分别为30%(9/30)、53.3%(16/30),两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1).术后5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破裂出血致死率,观察组为3.2%(1/31)、对照组为23.3%(7/30),两组相比P<0.05.结论紧贴胃食管壁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涤纶片覆盖,能有效阻止食管胃底周围新生侧支循环的建立,明显降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破裂出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期望对断流术后降低消化道再出血机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3年12月-2013年12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术后再出血组(n=32)及无出血组(n=206),对可能引起术后再出血的诸多因素进行对比,用t检验或χ2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评估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32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引起出血1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中所见肝硬化程度、胃黏膜病变、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合并糖尿病在再出血组与无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对术后再出血影响显著的独立因素为:合并糖尿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中见肝硬化程度、弥漫性胃黏膜病变、PT、APTT。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针对可能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对防止再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心性脾肾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自1994年至2005年我院采用中心性脾肾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103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对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择期手术96例,死亡2例。急诊手术7例均获得成功。术前、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分别为3.56±0.32kPa和2.74±0.36kPa。术后随防8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79例,67例明显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症状消失,再出血5例,肝性脑病11例,远期死亡6例。结论中心性脾肾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当前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李青 《山东医药》2011,51(34):46-47
目的观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4例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对照组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378±46)ml,在ICU留住时间为(9±5)d,手术死亡2例;对照组分别为(408±31)ml、(10±3)d、3例。两组比较,P均〉0.05。术后随访1a,观察组再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18例,肝功能Child分级C级5例;对照组分别为9、11、8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术后再出血率低,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冯其柱  张超  方静 《山东医药》2010,50(10):38-39
目的 观察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3例。结果术后患者腹水、食管胃底曲张明显减轻,门静脉压和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3d;均未发生胃潴留;至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肝性脑病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术后随访复发出血率为5.9%(1/17)。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脾切除术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脾切除术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18例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行单纯脾切除术,13例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脾功能亢进均消失,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两组各有1例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近远期无死亡病例,大部分患者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脾切除术或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评估食管下段梯状环形缝扎黏膜下血管及胃底折叠术对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 出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 方法 2006-2011年选择患晚血门脉高压症患者, 随机分为联合手术治疗组 (联合组) 与单纯手术治疗 组 (单纯组)。单纯组患者行门奇静脉断流术, 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行食管下段梯状环形缝扎黏膜下血管及胃底折叠术。 术后通过胃镜检查随访, 比较2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结果 共选择晚血患者158例, 联合治疗组75例, 单纯治疗组83例。 术后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3 % (61/75) 和30.1% (25/83)(χ2 =39.44, P < 0.01), 发生再出血率分别为2.7 %(2/75) 和 12.0% (10/83)(χ2 =24.36, P < 0.01),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论 食管下段梯状环形缝扎黏膜下血管及胃底折叠术对 预防术后再出血效果明显, 且术式安全, 可作为治疗晚血门脉高压症的常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不合并肝癌及胆管癌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不合并肝癌及胆管癌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随访470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36例,占92.8%。结果出血患者424例,手术止血率为993%(421/424),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4%(6/424),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衰竭;急症及择期手术424例,预防手术46例,预防手术嗣手术期无死亡。平均随访时间4年,出血患者术后复发出血率为3.2%(15/470),预防手术后无出血,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9%(9/470)。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防治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完全彻底断流、术后早期抗凝及近端脾静脉结扎预防术后肝外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经验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24 h内止血比例为9/11,全部11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72 h内出血停止。但其中1例患者于治疗后第7天再出血,因拒绝再次三腔二囊管止血而死亡;1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13 d死于肝功能衰竭。治疗总有效率为82%(9/11),死亡率为18%(2/11)。结论采取内科措施控制出血,将紧急手术转为择期手术,可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抢救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窥镜治疗失败后的再手术时机。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窥镜治疗失败后再手术患者病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内窥镜治疗次数分为A组21例,术前内窥镜治疗≤3次;B组27例,术前内窥镜治疗〉3次。比较两组病例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情况。结果 A组在胃左静脉血栓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断流前及断流后门静脉压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B组行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比例明显低于A组(P均〈0.05)。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内窥镜治疗3次失败后,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TH胶栓塞联合门体静脉小分流治疗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41例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其中21例行TH胶栓塞联合门体静脉小分流术(A组),另外20例患者行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性脾栓塞(PSE)(B组),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白细胞、血小板改变、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率、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门静脉自由压(free portal pressure,FPP)变化。结果 A组曲张静脉消失率、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P〈0.05),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术后门静脉压力亦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白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也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以TH胶栓塞联合门体静脉小分流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肝纤维化14例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先天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描述先天性肝纤维化时产生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9年9月,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先天性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活检肝组织标本进行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先天性肝纤维化14例,男女比例1.33:1,平均年龄(14.78±8.5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门脉高压症型占57.1%,胆管炎型占14.29%,混合型占7.14%。肝脾肿大为最主要的体征占85.7%。常见的合并症为多囊肾和肝内胆管扩张,即Caroli’s病各占14.28%。病理形态学观察提示先天性肝纤维化导致门脉高压的机制包括:门静脉发育不良,门脉数量减少,纤维间隔挤压门静脉。结论先天性肝纤维化是导致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掌握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邓梨平  于淼  张宏文  吴清  阳学风 《肝脏》2009,14(5):367-370
目的探讨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在门静脉高压治疗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5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用TH胶进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并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分析术中造影情况,随访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止血效果、血小板及白细胞上升情况。结果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手术成功率100%;栓塞前门静脉压在35~55cmH2O,平均43.2cmH2O,栓塞后门静脉压力在25~38cmH2O,平均28.5cmH2O。栓塞前可看到明显增粗的胃冠状静脉以及曲张静脉团,栓塞后则消失;所有患者中10例有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道出血0例。10例出现左上腹脾区隐痛不适,10例出现反应性左胸腔积液,2例出现脾脓肿;18例急性出血者术后出血皆停止,2例6个月内再出血,重行胃短静脉栓塞,术后未再出血;术前血小板50×10^9/L以下12例中2例3个月内没有明显上升,余血小板异常者3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结论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效果显著,是目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14年3月期间本院外科收治的211例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PVT形成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1例患者中,59例术后PVT形成,发生率为27.96%(59/21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上消化道出血史、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腹水、门脉高压性胃病、胃底静脉曲张、血氨水平是患者术后PVT形成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增宽(OR=1.763,P=0.000)和门脉高压性胃病(OR=1.089,P=0.037)是患者术后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术后PVT形成的发生率较高,门静脉直径增宽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是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马骏  施敏  董金彬  孟文颖  王娜  魏珏  马加力  王玉刚 《肝脏》2013,(12):808-811,819
目的:探讨分阶段联合介入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对Rho-ROCK 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分阶段联合介入术(PTVE+PSE)治疗5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患者,分析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等。实时 PCR 检测分阶段联合介入术前后 PBMC 中 Rho、ROCK1和ROCK2的表达,Western 印迹观察分阶段联合介入术前后 PBMC 中 Rho、ROCK1、ROCK2、磷酸化肌球蛋白磷酸酶1(p MYPT1)及总 MYPT1(tMYP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术后急诊止血率达100%;术后曲张静脉消失、WBC、PLT 明显上升,治疗后1、4、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好转(P<0.05);术后 Alb 明显上升,TBil、INR 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前及术后,Rho、ROCK1、ROCK2 mRNA 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组的 Rho、ROCK1、ROCK2 mRNA 表达明显低于术前组(P<0.01)。术后组 Rho、ROCK1、ROCK2、p MYPT1蛋白表达较术前明显下调。结论分阶段联合介入术能有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脾功能亢进及改善肝功能,其疗效可能与影响调控 Rho-ROCK 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综合征 (门脉高压症) 合并胆囊结石的疗 效。方法 方法 分析2006年6月-2013年6月采用LC治疗的196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 料。结果 结果 本组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症合并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54例, 合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42例, Child A级160 例, B级36例。189例完成LC; 7例中转开腹, 其中腹腔、 胆囊周围黏连及胆囊三角解剖不清3例, 术中出血, 镜下止血困难4 例。196例全部治愈。结论 结论 LC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