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斌  徐志锋  朱彬 《磁共振成像》2016,7(10):759-76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CT阴性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优势。材料与方法 23例脑外伤CT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DAI患者3 d内行3.0 T MR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l、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IAIR)和SWI,分析比较各序列上脑内轴索损伤病灶检出率和病灶数目的差异性,分析SWI技术指标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的相关性。结果 DAI病灶主要分布于脑灰白质交界区和白质深部。常规Tl WI、T2WI、FLAIR和SWI序列对DAI病灶检出率分别为23.8%、32.2%、46.5%和83.8%,而微小出血灶检出数目分别为31、68、103、326;SWI与T1WI、T2WI和FLAIR在病灶检出率和病灶数目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SWI显示的出血性病灶与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呈高度负相关(r=-0.876)。结论与传统序列比较,SWI对DAI出血性病灶的检出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且能很好地反映病情,为DAI早期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更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常规MRI不同序列与DWI在DAI诊断和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诊断为DAI的患者行常规SE-T1WI、FSE-T2WI、FLAIR-T2WI、平面回波弥散加权(DWI)成像和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T2WI/FFE扫描,比较各系列脑内病变显示率,分析其信号特征。结果34例患者总计检出246个病灶,其中出血性病灶89个。在DWI上检出182个病灶,包括高信号病灶161个;15个高信号灶和21个低信号灶为出血性病灶。67.1%的高信号病灶ADC值降低,21.2%的ADC值增高,11.7%的ADC值正常;12.6%病灶在其它序列上未能检出。FLAIR-T2WI检出153个病灶,FSE-T2WI检出131个病灶;T2WI/FFE检出112个病灶,89个为出血灶;其中53个在其它序列上未显示。对DAI病灶以DWI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FLAIR-T2WI。对出血性病灶以T2WI/FFE为最高,但该序列对非出血灶检出率很低,与其它3个序列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DAI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DWI检出DAI病灶的总敏感性最高,T2WI/FFE在检出出血性DAI病灶上具有优势。DWI、FLAIR/FSE-T2WI和T2WI/FFE结合应用能够较全面的对DAI作出诊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弥漫性轴索损失(DAI)的MRI表现,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DA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诊断为DAI患者的MRI图像,比较病灶在各序列的显示率,并分析其信号特征及分布部位.结果 T1WI序列显示率较低,其次为T2WI序列,显示者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FLAIR序列敏感性较高,显示者为片状、斑片状高信号,病灶越小显示越不敏感,SWI序列显示病灶更多、更敏感,病灶主要分布在皮髓质交界区、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及小脑上脚等,呈散在针尖状、小片状或片状显著低信号.结论 相比常规MR序列,SWI序列对DAI病灶检出率更高,可为DAI作出准确诊断,对临床怀疑为DAI患者,SWI序列可作为常规MR序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扫描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且行MRI扫描的5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E)患儿资料,评估不同扫描序列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MRI联合SWI、DWI联合应用的必要性。对比T1 FLAIR、T2WI、T2 FLATR、DWI、SWI序列下HIE病灶检出率;对比以上序列在出生1~7d和出生8~14d新生而中病灶检出率;对比不同序列联合应用诊断HIE患儿阳性率;分析不同序列下影像学特征。结果:①50例患儿共检出138枚病灶,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其次以室管膜分布较多。SWI病灶检出率为83.23%,DWI为70.29%,其次为T2 FLAIR(57.25%)、T1 FLAIR(47.83%)、T2WI(29.71%),P0.05。DWI对大脑皮质损伤的检出例数最多,SWI对室管膜、小脑、硬膜下和硬膜外损伤检出例数较多。②DWI在出生1~7d的患儿中检出率为76.68%,在出生8~14d患儿病灶检出率为65.08%,P0.05。③常规MRI+DWI+SWI诊断HIE阳性率为90.00%,较常规MRI(46.00%)、常规MRI联合DWI或联合SWI高,P0.05。④不同序列下病灶部位影响表现有所不同。结论:MRI联合SWI、DWI能提高HIE诊断准确性,尤其适合用于出生1~7d的新生儿HIE筛查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及其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相关性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DAI并行MRI检查的24例患者,行常规MRI(T1WI、T2WI、FLAIR、DWI)及SWI扫描,比较DAI病灶的显示率并分析其信号特征,评价SWI在DAI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GCS评分的关系。结果 24例DAI病灶主要分布在皮髓质交界区、脑白质区、基底节区、胼胝体、脑干及小脑。常规序列检出DAI病灶37个,T1WI、T2WI序列病灶呈点状或小结节状,信号表现多样。SWI序列检出DAI病灶179个,病灶呈斑点状、串珠状或线条状明显高、低或高低混杂信号。18例未累及脑中线结构,6例累及脑中线结构。24例中GCS评分轻度(13~15分)13例,中度(9~12分)6例,重度(3~8分)5例;治愈9例,好转9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2例。结论 DAI病灶数目多、分布广泛或累及脑中线结构者,GCS评分低,二者均有明显相关性。SWI对DAI病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较常规MRI序列检出更多的脑内微小出血灶,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应用。方法对49例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患儿行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轴位T1WI、T2WI、FLAIR及SWI扫描,观察SWI上的所见并和常规MR图像对照,比较MRI不同序列对出血灶检出率和脑白质HIE病灶在SWI上的表现。结果 HIE所致深部白质病变在T1WI上为点片状高信号,在SWI上为中等稍高信号,与周围组织信号无明显差异。出血灶在T1WI上大部分为高信号,少部分为等信号,T1W上显示67个硬膜下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灶,脑实质内出血13个、脑室内6个;在SWI上出血灶为明显低信号,分别可显示84、19、12个病灶,T1WI、T2WI、FLAIR、SWI序列的出血灶检出率分别为65.8%、53.8%、70%、100%。结论 SWI提高了HIE颅内出血诊断敏感性,为早期诊断HIE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将磁敏感加权成像术(SWI)应用于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对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接诊的32例DA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回顾分析其磁共振资料,对比各序列DAI出血性病灶的检出数与阳性检出率,总结其分布区域与信号特点。结果32例患者检查结果发现DAI病灶以脑白质、皮髓交界与基底节区、胼胝体、小脑及脑干等为主要分布区域;各序列间出血性DAI病灶检出数由多到少依次为SWI560个、FLAIR363个、T2WI214个、T1WI190个;SWI对DAI病灶的检出率为100%,明显较FLAIR(64.8%)、T2WI(38.2%)、T1WI(33.9%)增高(P均〈0.01)。结论SWI对DAI出血性病灶的敏感性明显高出其他序列,能更为清晰准确地显现出患者成像的病灶情况,为临床早期确诊该病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DAI患者52例,均采取MRI常规平扫与SWI扫描,于患者入院后测定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统计各种MR序列检查出DAI的病灶数量并比较T2-FFE序列同SWI序列检查出病灶的总体积,分析SWI序列检出病灶数目、总体积同GCS评分之间相关性。结果:DAI的出血性病灶于MR常规序列常呈等信号或低信号,SWI呈低信号;较大病变周围存在环样水肿带,T2-FFE序列、FLAIR序列、T2WI呈高信号,T1WI低信号,病灶大小不等、形态欠规则。SWI序列共检查出672个病灶,高于各MR常规序列;SWI检查出病灶的总体积明显高于T2-FF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检查出病灶数目、病灶总体积同GC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可检查出更多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且检出病灶数目、体积同GCS评分具有明显负相关,可将其应用于该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6例临床拟诊脑血管病病人行常规MR颅脑平扫T2WI、T1WI、T2FLAIR、DWI和SWI序列,对各序列显示的微出血数量及敏感度进行比较。结果 59例病人脑实质内有微出血,SWI序列共检出微出血病灶305个。T1WI序列检出微出血灶49个,病灶检出敏感度为16.1%;T2WI序列检出微出血灶79个,病灶检出敏感度为26.1%;T2FLAIR共检出微出血灶99个,病灶检出敏感度为32.3%;DWI检出微出血灶45个,病灶检出敏感度为14.5%。各序列病灶检出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40-242.71,P〈0.05)。结论 SWI序列对微出血的检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使得早期发现并评价微出血成为可能,对脑卒中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焦新强  李润根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7):702-703,620
目的探讨磁共振FLAIR成像序列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诊断为DA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CT与磁共振FLAIR序列对DAI病灶的检出情况及敏感性。结果 CT及磁共振FLAIR序列共检出病灶91个,其中CT检出42个病灶(均为出血灶),检出率为46.2%;FLAIR检出88个病灶,检出率为96.7%。磁共振FLAIR序列对DAI病灶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T(P<0.01)。结论与CT相比,FLAIR对DAI病灶的显示更敏感,对非出血灶的显示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0 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检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所并发出血病变(ACI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7例ACIH患者行MRI扫描,比较T1WI、T2WI、FLAIR和DWI等常规序列与SWI序列对ACIH中出血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67例ACIH中,常规序列检出伴有出血的病例59例,检出率88.06%;SWI序列检出伴有出血的病例67例,检出率100%;SWI序列对ACIH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序列,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常规序列未检出的隐匿性出血灶均表现为与脑梗死一致的信号影,而在SWI序列表现为明显的低信号影。SWI所显示脑梗死中出血灶的平均面积[(4.32±0.67) cm2]均大于MR常规序列所显示的平均面积[(2.87±0.48) cm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SWI序列较MRI常规序列能准确检出ACIH中更多的出血性病变,应作为大面积脑梗死检查的补充序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评估颅内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Achieva1.5T双梯度MR扫描仪,对53例颅内出血患者行T1WI、T2WI、FLAIR、SWI检查。经PhilipsEWS工作站对SWI像进行后处理,获得SWI幅度图、相位图及最小密度投影(MinIP)图。对T1WI+T2WI、FLAIR、SWI法检出颅内出血能力进行1~3分评分,测量颅内出血的容积,并对T1WI+T2WI、FLAIR、SWI法检出颅内出血能力的得分及出血量进行t检验。结果 T1WI+T2WI、FLAIR、SWI检出颅内出血的灵敏度分别为24.5%、49.1%、86.8%,SWI明显高于前二者(P<0.05);在检出颅内出血能力的得分上,三者分别为(1.01±0.63)分、(1.52±1.01)分、(2.31±0.50)分,SWI明显高于前二者(P<0.05);测得的颅内出血量分别为(1.26±0.39)ml、(1.89±0.49)ml、(3.17±0.57)ml,SWI明显多于前二者(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扫描序列及FLAIR,SWI能更好地显示颅内出血,在检出超急性期脑出血、脑微出血及对脑出血分期、鉴别颅内出血或钙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癫痫中心就诊的37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继发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磁共振常规T1WI、T2WI和SWI序列对所有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进行颅脑扫描,分析T1WI、T2WI和SWI序列对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显示能力和影像特征。结果: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26例中,T1WI序列发现病灶10个,T2WI序列发现病灶21个,SWI显示病灶26个,病灶位于枕叶9例、额叶7例、颞叶5例、顶叶4例及小脑半球1例。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11例中,T1WI序列发现病灶11个,T2WI序列发现病灶22个,SWI显示病灶72个,血管瘤最大主病灶位于颞叶6例、额叶2例、枕、顶叶及小脑半球各1例。SWI扫描显示的最大病灶直径为24.80mm。T1和T2显示典型病灶呈桑葚样混杂信号,SWI为铁环样信号。SWI序列检出率与常规T1WI、T2WI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内急性或亚急性出血2例,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症或发育性静脉畸形3例。结论:SW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0TMRFLAIR技术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2.0Tesla超导型磁共振机,对378例颅内病变行SE—T1WI、FSE—T2WI及FLAIR序列扫描。并时二种技术进行比较。结果:378例中,FLAIR序列检出1601个病灶,TZWI检出1175个病灶,本组病例间隔时间为1600ms时是最好地抑制脑脊液信号。结论:FLAIR序列相比常规SE序列,能增加病灶的对比度,提高颅内病变的检出率,FLAIR序列对颅脑病变显示优于FSET2加权序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MRI不同序列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不同时期的诊断价值及其成像的病理基础。方法:对100例小儿手足口病出现脑炎早期临床表现的患儿行轴位常规序列(T2WI、T1WI)和T2FLAIR、DWI序列扫描,其中56例有MRI阳性表现,56例中30例首次MRI检查后分别于第2周(13例)、第3周(17例)行MRI复查,扫描序列同上。比较4种成像序列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不同时期病变的检出率。结果:56例患儿显示病灶共147个,病灶多为对称性,MRI主要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或低信号,T2WI、T2FLAIR、D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的片状、斑点状影,边缘模糊,部分病灶于T2FLAIR或DWI序列上显示更清楚。T1WI显示病灶50个(50/147),T2WI显示病灶65个(65/147),T2FLAIR显示病灶120个(120/147),DWI显示病灶109个(109/147)。DWI和T2FLAIR分别与T2WI、T1WI相比,P<0.05;T2FLAIR与DWI、T1WI与T2WI相比,P>0.05。30例复查病例显示病灶共73个,T1WI显示病灶55个(55/73),T2WI显示病灶57个(57/73),T2FLAIR显示病灶68个(68/73),DWI显示病灶15个(15/73)。T2FLAIR与DWI相比,P<0.05;DWI分别与T1WI、T2WI相比,P<0.05;T2WI与T2FLAIR、T1WI与T2WI相比,P>0.05。结论:T2FLAIR、DWI序列相结合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T2FLAIR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恢复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T2FLAIR、DWI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早期检查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像(SWI)对脑挫裂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4例有明确脑外伤史的患者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包括T1、T2、FLAIR及DWI序列,之后增加SWI序列扫描,分别从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及信号等方面对比分析常规MRI序列与SWI序列的不同。结果:SWI序列发现脑实质内异常低信号的部位广、数目多、范围大,呈境界清楚的均匀低信号。结论:SWI序列能极大的提高脑挫裂伤病灶的检出率,对不同时期的出血性病灶均能显示,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SWI序列可作为脑外伤患者的常规MRI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求磁共振(MRI)扫描序列中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海绵状血管瘤中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0例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序列、SWI、DWI序列检查,统计常规MRI(T_1WI、T_2WI、T_2Flair)、SWI、DWI序列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检出情况;并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在常规序列、SWI、DWI序列扫描图像的特点。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经SWI序列均检查出脑海绵状血管瘤,其中44例单发,6例多发,共检出103例病灶数,81例位于幕上,22例位于幕下。SWI序列扫描脑海绵状血管瘤检出率较DWI序列、T_1WI、T_2WI、T_2Flair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在T_1WI、T_2WI、T_2Flair上呈类圆形或圆形混杂信号,病灶内表现为"爆米花状"、"网格状"高信号,部分病灶在T_2WI周围可见特征性环状低信号(铁环征),病灶周围无占位及水肿征象。SWI及DWI可显示病变周围含铁血黄素区域及瘤体,病变信号为低信号或低信号中伴有稍高信号,且在显示病变数目及范围均优于常规序列,且SWI优于DWI。结论:SWI及DWI相结合可为临床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提供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更利于脑海绵状血管瘤微小病灶的检出,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梯度回波T2成像(T2*GRE)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头颅MRI检查,比较各序列的敏感度,并将检出的病灶数与患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1 WI共检出DAI病灶97个,T2 WI检出159个、FLAIR检出253个,DWI检出301个,T2*GRE检出441个,T2*GRE联合DWI检出502个。DWI对非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序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GRE对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序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T2*GRE及DWI两种技术对DAI病灶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DWI(P<0.05)或T2*GRE(P<0.05)。联合T2*GRE及DWI两种技术检出的病灶数目与患者入院GCS呈高度负相关(r=-0.749,P<0.01)。结论 T2*GRE和DWI序列联合应用显著提高DAI病灶的检出率,应作为MRI检查DAI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低场MRI中FLAIR序列对脑转移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脑转移瘤患者,使用0.5T MR扫描仪,对比分析T2WI、FLAIR序列和TiWI增强扫描。比较T2WI、FLAIR两种序列对转移瘤的检出结果。结果对于直径〈1.0cm的转移瘤,FLAIR序列优于常规T2WI。对于直径〉1.0cm的转移瘤,T2WI、FLAIR序列对病灶的检出无明显差异。结论脑转移瘤的低场MR诊断,FLAIR序列对病灶的检出优于T2WI。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检出脑微出血灶(CMB)及隐匿性CMB(rCMB)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有脑CMB患者的MR影像资料,观察病灶大小、部位等特征,比较常规MR成像序列及SWI序列的检出率。检查序列包括常规MR成像序列(T1WI、T2WI、FLAIR及DWI)及SWI序列。SWI采用Ven-Bold-HR三维梯度回波序列。结果共检出197个CMB,常规MR序列检出162个,SWI检出191个,SWI的CMB检出率是常规序列的1.18倍,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0,P<0.01)。SWI序列可以检出常规序列不能检出的隐匿性CMB(rCMB)。结论 SWI在检出CMB及rCMB中优于常规MRI序列,建议作为MRI检查的常规序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