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采收期苍耳草Xanthium sibiricum中酚酸类及蒽醌类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苍耳草中酚酸类成分绿原酸、新绿原酸、原儿茶醛、原儿茶酸、隐绿原酸、咖啡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阿魏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及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的量。结果不同采收期苍耳草中酚酸类及蒽醌类成分的量呈动态变化,总酚酸量7月中旬较高,总蒽醌量7月下旬较高;绿原酸、原儿茶醛、阿魏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5种主要酚酸总量7月中旬较高,其中绿原酸量以6月下旬较高,其余均以7月中旬较高。结论为确定苍耳草药材的适宜采收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丹参饮片中迷迭香酸、原儿茶醛、丹参素、丹酚酸B、丹酚酸A含量的方法,同时考察丹参药材适宜干燥温度。方法 10 mmol·L-1硼酸-12 mmol·L-1磷酸二氢钠-10 mmol·L-1SDS为电泳介质,未涂渍标准熔融石英毛细管(75 μm×64.5 cm,有效长度56 cm)为分离通道,分离电压为18 kV,检测波长为206 nm,毛细管温度为20 ℃,压力进样:5 kPa×6 s。结果 5种指标成分的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干燥温度以100 ℃为宜。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较好,可用于丹参饮片的质量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黄连不同部位中酚酸类成分的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生长年限黄连不同部位中酚酸类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FeCl3-K3[Fe(CN)6]比色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不同生长年限黄连不同部位中总酚酸、绿原酸与阿魏酸的含量。结果:测得黄连不同部位总酚酸含量约98.435-184.456 mg·g-1在范围内,绿原酸与阿魏酸含量分别在0.176-2.227 mg·g-1与0.039-0.512 mg·g-1范围内。结论:黄连不同部位酚酸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各部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均表现为移栽2年后最高,进而随生长年限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HPLC同时测定丹参及其制剂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参药材及其制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4种酚酸类成分含量的RP-HPLC色谱法。方法色谱柱:InertsilC8-3柱;流动相:乙腈-水-甲酸(24∶76∶0.4);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5nm。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4种酚酸类成分可完全分离。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8~400(r=0.9998),4~200(r=0.9994),4~200(r=1.0000)和4~200mg·L-1(r=1.0000)。4种成分在药材和制剂中的回收率均在98.5%101.0%,RSD(2.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同时测定丹参药材及其制剂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雷鑫  蔡璐瑶  陈蓉  黄世伟  张俊  吴恒  龙飞  吕光华 《中草药》2021,52(8):2414-2420
目的建立藏药川西合耳菊Synotis solidaginea中黄酮类和酚酸类药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并评价不同产地、不同部位样品的质量。方法建立HPLC测定川西合耳菊中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烟花苷、紫云英苷、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8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从西藏、四川和青海收集了19份川西合耳菊药材样品;将全株植物分成茎、叶、花3个部位,测定这些样品中8种成分的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不同产地药材中的药效成分,以及植物不同部位之间和同一部位不同产地样品之间差异。结果这8种药效成分在40 min内分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6.3%~104.9%。19份川西合耳菊样品中3种酚酸类成分的总量为5种黄酮类成分总量的2.77倍。酚酸类以绿原酸的含量最高(9.74 mg/g);黄酮类以芦丁的含量最高(3.65 mg/g)。根据药效成分含量和主成分分析,四川道孚的样品质量更好。植物3个部位之间比较,总量以叶中含量最高,占59.15%~65.61%;其次为花,占30.52%~34.31%;茎中的含量最低,仅占3.9%~5.7%。金丝桃苷在花中的含量高,而其他7种成分在叶中的含量最高。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川西合耳菊中5种黄酮类和3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评价其质量。川西合耳菊叶和花的药效成分含量高,应于开花期、叶茂盛时采集,并防止叶和花脱落,以保证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淫羊藿中绿原酸含量的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测定方法,比较不同种的淫羊藿中绿原酸含量。方法采用熔融石英毛细管柱(50μm×95cm,有效长度86.8cm)作为分离通道;以20mmol·L-1硼砂(pH=9.12)为运行缓冲液;运行电压30kV;毛细管柱温20℃;检测波长:327nm;进样压力:5kPa,5s、外标法测定含量。结果淫羊藿中绿原酸成分峰得到完全分离,测定精密度得到明显改善;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3.28~42.64mg·L-1,r=0.9995;方法的加样回收率为100.36%,RSD为2.1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寻找青海省不同产地之间冬虫夏草的核苷类含量变化。方法采用Beckman P/ ACETMMDQ高效毛细管电泳仪,熔融石英毛细管57cm×75μm,有效长度50cm,自动压力(500 kPa)进样5s,检测波长254 nm,分离电压20 kV,温度25℃,运行缓冲液为0.2 mol/·L-1硼酸(用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pH 8.5)。进样前,毛细管分别以1mol·L-1氢氧化钠溶液和运行缓冲液冲洗5 min。结果该方法快速简便,青海省不同产地间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差异。结论本方法能有效鉴别天然冬虫夏草中的核苷类成分,而冬虫夏草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对牵牛子生品、炒品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扫描,记录总离子流图。结果:从牵牛子生品和炒品中共分离鉴定了9个共有化合物,其中7个酚酸类,1个黄酮苷类,1个酯类。结论:牵牛子炒制前后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牵牛子生品、炒品化学成分种类未发现变化,但成分含量发生变化,酚酸类成分咖啡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等峰强度均发生变化。其中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B炒后含量降低,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及异绿原酸C炒后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简单、快速且能同时分离测定刺五加中紫丁香苷、绿原酸含量的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法。方法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法,缓冲体系为100mmol·L-1 NaH2PO4-100mmol·L-1 Borax-100mmol·L-1 SDS-双蒸水(6.25∶43.75∶37.5∶12.5,pH9.25),熔融石英毛细管柱(25μm×45cm),分离电压为16kV,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时间为25s,进样高度10cm。结果紫丁香苷、绿原酸在0.0625~2.0000,0.2500~8.0000g·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依次为:Y=112904ρ+1645.1(r=0.9999),Y=98191ρ-165.11(r=0.9999);样品回收率分别为100.78%和99.56%;两种成分含量以刺五加根中最高。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刺五加药材的质量控制,不同部位两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苍耳子中酚酸类化合物的鉴别及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鉴别苍耳子药材中的酚酸类化合物,比较和分析不同产地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建立苍耳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根据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液相色谱保留时间及质谱数据等综合信息鉴别苍耳子药材中的酚酸类成分,采用UPLC对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为327 nm,流速为0.4 mL.min-1,柱温35℃。结果:对苍耳子药材中的9种酚酸类成分的化学归属进行了指认,并测定了24批苍耳子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绿原酸在3.5~350 m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平均回收率(n=6)为101.7%。结论:苍耳子中特征化学成分的识别可以显著增强其质量控制的准确性和专属性,而快速准确的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也是苍耳子质量控制的重要检测手段,定性与定量两方面结合,对于苍耳子药材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程智  陈斌  李甫  王明奎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9):2108-2110
目的考察加热温度和时间对中药苍耳子中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7个不同温度(140,150,1601,70,1801,90和200℃)和8个不同时间(153,0,45,60,75,90,105和120 min)热处理后的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并与生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均会对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产生较明显影响,温度比时间的影响更大,适当的加热能提高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结论在加热温度为150℃并保温60 min时,苍耳子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ITS2 序列快速并准确地鉴定中药材苍耳子,为其药材质量、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方法:提取苍耳子药材及其混伪品的基因组DNA、扩增ITS2 序列并测序,采用软件CodonCode Aligner V 4. 2 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并对峰图进行质量控制。应用MEGA 5.0 软件计算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结果:苍耳子药材基原物种种内K2P 遗传距离为0,药材基原物种与其他混伪品的K2P 遗传距离分布于0.009~0.542;NJ 树结果显示苍耳子药材与其混伪品均可明显区分。结论:ITS2 序列适用于中药材苍耳子及其混伪品鉴别,进一步验证了DNA 条形码技术鉴定中药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苍耳子对致敏小鼠脾淋巴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NIH小鼠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组和治疗组均注射羊红细胞(SRBC)致敏,治疗组经致敏后以苍耳子水煎剂灌胃,处理4 d后,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提取总蛋白,双向凝胶电泳(2-DE)后,以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结果致敏会引起多种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而苍耳子可逆转其中部分蛋白质的变化.结论苍耳子可改善由致敏引起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部分蛋白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HPLC测定苍耳子中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HPLC同时测定苍耳子中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SB-phenyl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pH 6)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5℃。结果:羧基苍术苷的进样量在0.097 2~1.944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 0.67%(n=6);苍术苷的进样量在0.103 0~2.060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5%,RSD 1.4%(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为苍耳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苍耳子配伍黄芪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配伍对各单味药主要特征峰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分析苍耳子、黄芪单煎及苍耳子配伍黄芪合煎样品,选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5 μm,250 mm×4.6 mm),以甲醇-0.2%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流量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 建立了苍耳子配伍黄芪的HPLC指纹图谱,基本为两单味药特征峰的加和,无明显新特征峰的增加,但配伍合煎对某些成分的溶出有明显的相互抑制作用.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捷,为临床类方的配伍应用以及制定复方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炒苍耳子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典瑞  王集会 《中药材》1996,19(10):511-513
本文对七市地市售炒苍耳子作了外观性状比较,并对各样品的水分、水浸出物、脂肪油含量和折光率、比重、酸值等项目进行测定,初步提出了炒苍耳子饮片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得到苍耳子油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分散水化法制备脂质体,利用游离药物与含药脂质体的重量差异通过超速离心法分离,并计算其包封率.根据单因素实验得对其包封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以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制备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方法.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方法为:卵磷脂:胆固醇3:1、...  相似文献   

18.
苍耳子提取物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苍耳子提取物对鸭乙型肝炎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选1日龄北京雏鸭,人工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后随机分为5组:苍耳子提取物3个剂量组(1,0.1和0.01 g·kg-1·d-1),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和拉米夫定(3TC,2 mg·kg-1·d-1),每组6只,灌胃10 d,观察不同剂量苍耳子提取物抗DHBV作用效果.结果 苍耳子提取物(1 g·kg-1·d-1)剂量组对延缓鸭肝病理改变有一定的作用,但对DHBV DNA无作用.结论 苍耳子提取物对控制鸭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理改变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苍耳子混淆品刺果甘草果实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红  张继 《中药材》1998,21(3):119-122
本文对苍耳子的混淆品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的果实进行了生药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层析鉴别,井与正品苍耳子做比较,为鉴别二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henolic acids, anthraquinones, and flavonoids in Xanthii Herba at different harvest time by UPLC-QTRAP-MS/MS and analyze the dynamic accumulation of multiple active components in Xanthii Herba. METHODS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conducted on an Agilent ZORBAX SB-C18 (4.6 mm??250 mm, 5 ??m) column with gradient elution using methanol and 0.2% formic acid as mobile phases. MS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in negative MRM mode. Grey related degree was used for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calibration curves for the 18 components showed good linearity (r>0.999 4) in the range of the tested concentrations. 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the 18 components were from 96.96% to 102.55%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s) less than 3%.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s of 18 components in Xanthii Herba at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s. Xanthii Herba had high quality in late July and mid-July. CONCLUSION This study reveals the rule of the dynamic accumulation of 18 components in Xanthii Herba and provides information for the suitable harvest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