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评价二氧化氯消毒剂对重症医学科(ICU)物体表面多药耐药菌的消毒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和100 mg/L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消毒ICU环境物体表面,对ICU的呼吸机操作面板和按钮、微量泵按钮或面板等高频接触的医疗用品物体表面以及床旁桌、床栏、电脑键盘等其他物体表面擦拭消毒,分别于消毒前及消毒后2 h内采样。比较两组对ICU多药耐药菌(MDRO)的清除效果和杀菌率。结果 消毒前含氯消毒剂组物体表面检出MDRO 24份,二氧化氯消毒剂组物体表面检出MDRO 35份,MDRO检出率分别是22.64%、19.02%,两组MDRO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0);消毒后含氯消毒剂组检出MDRO 4份,二氧化氯组未检出MDRO,二氧化氯组MDRO的检出率低于含氯消毒剂组(P=0.017),医疗用品物体表面MDRO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413),其他物体表面二氧化氯组MDRO的检出率低于含氯消毒剂组(P=0.038)。二氧化氯组杀菌率高于含氯消毒剂组(P=0.033)。结论 二氧化氯消毒剂是一种高效、安全、广谱的强力杀菌剂,能够切断多药耐药菌的接触传播,适合用于医院内多药耐药菌的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MDRO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找出问题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制定相应措施。比较PDCA循环前后ICU对MDRO感染患者中各项感控措施的执行率及MDRO感染率。结果应用PDCA循环后,医务人员对MDRO感染患者各项预防感染措施的执行率均高于PDCA循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感染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可持续改进ICU的MDRO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医院感染控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提高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的方法,为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定对部分市级和县级医疗机构的干预措施,采样检测消毒效果关键指标,并对干预前后的采样监测结果进行统计评价。结果医院消毒管理干预前后消毒灭菌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47,P0.01);干预后,市县两级医疗机构重点部门环境空气采样合格率均有明显提高,空气总体合格率由干预前的76.79%提高到干预后的95.87%,空气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41,P0.01);物体表面(χ2=0.034,P=0.854)、医疗器械(χ2=0.132,P=0.716)、医务人员手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采取的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医疗机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取基于荧光标记法的集束化防控措施,观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22年1—12月检出MDRO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MDRO监测数据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采用荧光标记法监测床单元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效果,干预后组在对干预前组采取集束化防控措施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干预前组发现的问题实施强化整改措施。比较2022年1—6月(干预前)与2022年7—12月(干预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干预前组共有136例MDRO感染患者,检出MDRO 208株,发生医院感染10例。干预后组共有128例MDRO感染患者,检出MDRO 198株,发生医院感染9例。干预后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及MDRO总检出率较干预前均有所降低(均P<0.05)。干预后环境物体表面MRS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CRAB及MDRO总检出率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前环境物体表面MDRO检出率为34.52%,干预后环境物体表面MDRO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5)。干预前荧光标记位点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五类七种”目标性监测MDRO的相关资料。2019年7—12月为干预前阶段,2020年1—6月为干预后阶段。根据2019年风险评估的结果,引入PDCA循环法对MDRO检出情况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干预管理,比较干预前后MDRO检出情况及防控措施执行率。结果 干预前共纳入MDRO感染患者124例,干预后纳入129例。干预后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39.43%)高于干预前(3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干预后MDRO防控措施总执行率为82.83%,高于干预前的6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MDRO防控措施知晓情况、危急值报告、开具隔离医嘱、经荧光监测床单位清洁消毒、操作前后执行手卫生、MDRO早交班、通知接诊科室采取隔离措施、执行终末消毒8项措施的执行率较干预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MDRO检出率为8.08%,低于干预前的1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消毒为导向的集束化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清洁消毒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运用集束化管理模式对ICU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进行干预, 将2022年1—12月设为干预前, 2023年1—12月设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ICU保洁人员消毒知识知晓率、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患者常见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情况及医院感染情况。 结果 ICU保洁人员消毒知识知晓率、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8.58%、78.45%提升至干预后的88.45%、96.4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合格率分别由干预前的70.63%、87.90%提升至干预后的88.36%、94.1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干预前分别为0.49%、1.46%, 干预后分别为0、0.27%,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4.97%)、CRAB医院感染发病率(0.77%)较干预前(分别为7.46%、1.62%)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运用集束化管理模式对ICU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进行干预, 可有效提升ICU环境清洁消毒效果, 增强保洁人员消毒防控意识, 降低MRSA、CRAB检出率, 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某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现状,探讨预防和控制MDRO医院感染的管理对策。方法进行MDRO感染监测,分析感染环节因素并采样验证,研究管理对策,实施过程干预。结果该院2010年7月—2011年11月收治住院患者17 240例,检出MDRO感染213例(1.2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108例,50.70%)和泌尿道(53例,24.88%)为主。干预前(2010年7—12月)MDRO感染率为1.49%(93/6 256),干预后(2011年1—11月)下降至1.09%(120/10 984)(χ^25.07,P=0.02)。干预后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在病原菌的构成比由22.58%下降至10.83%;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感染构成比由59.14%下降至44.17%;在感染发生的科室中,重症监护室和肿瘤内科的MDRO感染率明显下降(分别为49.02%vs 28.44%,χ^26.47,P=0.01;3.72%vs 1.21%,χ^25.04,P=0.03)。结论准确、及时获取信息并及早干预,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强化MDRO感染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护工及陪护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采用PDCA循环方法管理多重耐药菌(MDRO)前后MDRO检出率的变化。方法收集分析某三级甲等中医院PDCA循环实施前(2013年1月—2014年12月)和实施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送细菌培养标本和MDRO检出情况。结果 PDCA循环实施前共送检标本14 889份,分离菌株6 345株,MDRO650株,MDRO检出率10.24%;PDCA循环实施后共送检标本17 856份,分离菌株7 568株,MDRO476株,MDRO检出率6.29%;PDCA实施前后MDRO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67,P0.001)。经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2013—2016年MDRO检出率随时间呈现出递减趋势(Z=-7.8856)。手卫生用品领取量和费用均有所增加。结论引进PDCA循环用于MDRO管理,医院的MDRO检出率降低。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促进医院MDRO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道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定植的防控效果。方法对每例监测对象于入院第1、4、8天及之后每间隔7天采集咽拭子和人工气道吸痰标本,并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2013年6—12月为干预前组,2014年1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2014年6—12月为干预后组,统计MDRO检出情况。结果共检出253株MDRO,干预前后分别为164、89株,其中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191株(占75.49%),干预前后分别为119、72株。患者呼吸道MDRO感染发病率干预前组为52.94%,干预后组为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3)。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组为(8.07±2.52)d,干预后组为(6.89±1.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P<0.01)。结论MDRO为ICU医院感染重要病原菌,采取有效综合干预措施可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医院MDRO感染。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开展MDRO目标性监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MDRO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62 384例,病原学送检率为17.91%(11 176例),606例次患者检出MDRO,其中MDRO医院感染292例次(0.47%),社区感染/定植314例次。MDRO医院感染例次率由干预前的0.65%(75/11 603),降至干预后的0.26%(36/13 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P0.05)。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MDRO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1.
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综合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某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及干预效果。方法对该综合ICU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MDRO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共调查1 184例患者,发生MDRO医院感染77例次,社区感染109例次;检出MDRO 186株,检出率为15.71%,菌种以鲍曼不动杆菌(43.5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9.57%)、铜绿假单胞菌(23.66%)为主。MDRO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率(79.22%,61/77)最高。经干预后,综合ICU医院感染MDRO的发生率由6.92%(38/549)降至4.25%(27/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结论MDRO是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减少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变化趋势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某院连续4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方法分别选取2006、2008、2010和2012年5月某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应调查患者4 497例,实际调查4 387例,实查率97.55%;发生医院感染184例、209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4.19%,例次现患率4.76%。经趋势χ2检验,2006-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逐次下降,由2006年的5.56%下降至2012年的2.76%(χ2=14.07,P<0.001)。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55.03%),其次为泌尿道(14.83%)和上呼吸道(9.57%)等。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38.50%,经趋势χ2检验,2006-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次下降(χ2=5.13,P=0.023);在治疗和治疗+预防用药中,病原学送检率逐次增高(χ2=40.81,P<0.001);抗菌药物单一用药率逐次上升(χ2=23.86,P<0.001)。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动静脉插管率、泌尿道插管率、呼吸机使用率和静脉输液率(分别为27.17%、35.33%、13.59%和84.78%)显著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分别为9.80%、11.54%、4.33%和63.24%;均P<0.001)。结论该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成效显著,医院感染控制逐年改进;但各种侵袭性操作相关感染的控制仍需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仍存在问题,需要探讨和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落实对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2012年,在全院范围内加强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落实,并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与全年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两者间的关联。结果通过监测与追踪,医院多重耐药菌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持续好转;下半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0.29%,119/41 579)较上半年(0.49%,186/38 25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5,P0.01)。结论持续多重耐药菌监测与追踪有助于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并能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类型及变化趋势,为MDRO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教学医院2010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分离的细菌及MDRO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细菌5 223株,MDRO占23.22%(1 213株)。经趋势χ2检验,MDRO所占比例逐年上升(χ2=16.885,P<0.001)。1 213株MDRO中,医院感染455株(37.51%),社区感染613株(50.54%),定植112株(9.23%),污染33株(2.72%)。2010-2013年,MDRO医院感染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χ2=13.477,P<0.001),社区感染(χ2=6.579,P=0.01)及定植(χ2=4.536,P=0.033)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997株,84.49%)为主,其次为泌尿系统、皮肤和软组织、血液系统等。结论MDRO感染形势严峻,其社区感染及定植患者的管理成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湘雅医院15年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了解湘雅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该院2000—2014年(2006年未进行)某一日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及细菌培养送检率。结果2000—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从6.30%降低至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4,P<0.001);社区感染现患率为15.61%~15.76%,各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均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泌尿道置管率呈下降趋势,动静脉置管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1、96.24,均P<0.001)。2008—2014年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体送检率为36.37%~44.51%,医院感染病例病原体送检率为34.00%~44.99%,医院感染病原体检出率为41.57%~68.48%,均呈增长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78、10.03、26.49,均P<0.001)。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与联合用药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医院感染防控与抗菌药物管理取得初步成效,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均明显下降,感染病原体以G-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方法提高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完善某院管理制度,改善管理流程等,比较 2014年7-12月(PDCA执行前)和2015年1-6月(PDCA执行后)临床科室MDROs预防控制效果。结果执行PDCA循环管理方法半年后,MDROs防控措施总执行率从57.14%(360/630)提高至79.69%(51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在病程中记录、护士在护理病程中记录、登记上报和张贴隔离标识的执行率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ROs总检出率从PDCA执行前的30.65%(347/1 132),降至PDCA执行后的22.61%(236/1 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3,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改善MDROs预防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下呼吸道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与控制。方法对2013年10月27日—12月27日该院ICU5例XDRAB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传播途径,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5例患者痰标本和环境物体表面采样均分离出XDRAB,分离的菌株及其耐药谱基本一致,推断为同一病原体污染环境导致的XDRAB医院感染暴发。消毒前采集标本54份,26份阳性,ICU门把手、床单、电话等均检出XDRAB。通过调查,确定室内环境及仪器设备的污染、清洁消毒措施执行不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足等是造成此次XDRAB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针对感染环节,积极落实防控措施,之后多次采样均无XDRAB检出,亦无新发感染病例。结论 ICU内环境污染是此次XDRAB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隔离防控措施能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FOCUS PDCA程序预防控制重症监护室(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运用FOCUS PDCA程序分析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护理操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明确CRBSI发生的具体原因;成立持续质量控制(CQI)小组并对ICU护士进行培训,对操作流程进行改进和监督,形成良性循环。结果运用FOCUS PDCA程序干预前(2010年1-12月),ICU的CRBSI发病率为8.29‰;经干预后(2011年1月-2012年12月),CRBSI的发病率降至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6,P<0.001)。结论运用FOCUS PDCA程序控制CRBSI的发病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