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化疗医院感染患儿病原菌、Fcγ受体ⅡA(FcγRⅡA)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8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9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46例)和未感染组(63例),统计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生化指标、FcγRⅡA基因多态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09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发生医院感染共46例,检出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比66.67%;革兰阳性菌15株,占比26.32%;真菌4株,占比7.02%;感染组FcγRⅡA基因多态性H型占比低于未感染组,R型占比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岁、化疗阶段为诱导化疗期、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 d、住院时间≥30 d、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较低、FcγRⅡA基因多态性为R型均为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27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探究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7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9例,感染率为28.83%,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占44.30%,其次为消化道占11.39%;共检出8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53株占64.63%,革兰阳性菌21株占25.61%,真菌8株占9.76%;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社区感染、应用免疫调节剂、进行化疗、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行防范,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于2014年2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AL患者的资料,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6例、非M3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4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部位、住院时间、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及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白细胞、粒细胞计数,并对患者的病程记录、体温、细菌学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发生了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7.5%;累计发生感染5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05.6%;感染患者病死率为6.3%,高于未发生感染的病死率为1.3%(P0.05);57例次感染中,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时间最短,血液感染的住院时间最长(P0.05);检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47.9%、革兰阳性杆菌17株占35.4%、真菌8株占1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化疗阶段及是否合并粒细胞缺乏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AL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应采用相关预防对策及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安排合理的住院时间及提高机体粒细胞恢复时间,从而降低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入住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中心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目标监测以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并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共调查急性白血病患者333例,发生医院感染96例、104例次,医院感染率28.83%、例次感染率31.23%;感染部位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占40.38%,其次为肺部感染占33.65%;共检出病原菌162株,最常见的为革兰阳性菌89株占54.94%,其次为革兰阴性菌67株占41.36%,真菌6株占3.70%;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住院天数、有社区感染、免疫调节剂应用、住院期间进行化疗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积极治疗社区感染,适当增加免疫调节剂应用,加强对化疗患者监测以避免中性粒细胞减少,可有效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护理和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于医院治疗的19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究化疗后引起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9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有7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6.92%,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35例占48.61%(35/72);72例感染患者的临床送检样本,共分离病原菌68株,革兰阴性菌40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有25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株均为白假丝酵母;主要病原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以及头孢米诺敏感性较高;住院时间、化疗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住院时间、化疗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上述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相对应防治对策,以期为其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7年6月-2013年6月医院治疗的108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10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2例、94例次,医院感染率85.19%、例次感染率87.04%;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血液为主,分别占41.49%、19.15%、11.70%;共分离出病原菌9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4株占57.45%,革兰阳性菌28株占29.79%,真菌12株占12.76%;年龄、住院时间、化疗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等因素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临床上应当针对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化疗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等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治对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以提高患者治疗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治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2009年血液科612例AL患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科612例AL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07例、277例次,感染率为33.8%、例次感染率为45.3%;感染患者中以初治者、难治者及复发者为主,占64.3%;入院时住走廊及>6例大房间者占66.7%;感染部位中呼吸道占首位,感染率为55.2%;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35.2%、革兰阳性菌占25.9%、真菌占38.9%;感染时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2.0 × 109/L者占84.1%.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初治、难治及复发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人群;中性粒细胞数低下是主要危险因素;呼吸道是重点监控部位;控制加床数、缩短住院日、减少陪护与探视不可忽视,采取积极的全面综合性预防与针对性预防相结合的控制措施,对降低AL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减轻经济负担、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分析、感染情况及干预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3月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单纯抗菌药物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采用单纯抗菌药物和抗菌药物联合粒细胞生长因子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结果在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7例,感染率为98.53%;对67例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共检出病原菌30株,检出率为44.78%;其中革兰阴性菌共19株占63.33%,革兰阳性菌7株占23.33%,真菌感染4株占13.3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肺部、消化道以及口腔为主,而患者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ANC)水平及化疗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易感因素进行联合用药,患者的发热时间以及ANC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医院感染,且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患者年龄偏高、住院时间长、ANC水平偏低以及化疗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治疗原发病及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通过与粒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用药,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对我院血液科2001年10月~2003年10月住院治疗的311例AL病例进行前瞻、回顾性研究,填写统一的个案登记表;其中144例为NI组,167例无任何感染者为非NI组,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后,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元分析. 结果 NI发生率为46.3%,例次发病率为51.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血液、口腔为主,感染部位不明患者亦占一定比例;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6.6%,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较敏感;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年龄、糖皮质激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化疗周期、住院天数、治疗阶段、近期感染和住院季节是N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AL医院感染率高,预防和控制NI是提高AL治疗水平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方面;致病菌多数为条件致病菌、耐药率较高,病情复杂,进展迅速,预后凶险,所以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以及时、高效、广谱、杀菌、有协同作用的抗生素联合,应用足够的剂量及期限为原则;年龄、糖皮质激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化疗周期、住院天数、治疗阶段、近期感染和住院季节是AL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5年6月-2010年6月血液科就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对感染部位、病原菌以及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感染率为51.0%,例次感染率为65.1%;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5.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占44.3%。结论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外周血粒细胞计数、化疗以及住院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某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2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9例,106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8.89%。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47例次,占44.34%),其次为腹腔(34例次,占32.08%)。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53.95%),革兰阳性菌33株(43.42%),真菌2株(2.63%)。患者年龄≥60岁、住院日数≥30 d、 合并并发症、侵袭性操作、血清清蛋白<35 g/L、白细胞<4×109/L是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以呼吸道及腹腔感染为主,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侵袭性操作、低蛋白血症及血白细胞低均是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 246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 246例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393例,446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9.26%,例次感染率10.50%;高于同期全院医院感染发病率(2.02%)和例次感染率(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1.06、629.30,P<0.001)。感染部位以中枢神经系统(56.50%)为主,其次是呼吸系统(27.36%)。采用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院外感染、原发疾病、手术时间、感染前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及天数、手术次数、各侵入性操作以及胃管鼻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单因素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老年患者、患颅脑先天性疾病、入住ICU时间>7 d、使用抗菌药物时间>7 d、使用中心静脉插管和泌尿道插管以及使用有创呼吸机是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其医院感染的监测,同时应针对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9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例、112例次,感染发病率为38.86%、例次发病率为58.03%。感染部位以腹腔、下呼吸道及胃肠道为主,分别占33.93%、25.00%及16.96%。检出病原菌58株,其中真菌占53.45%,革兰阴性菌占36.21%,革兰阳性菌占1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性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侵入性操作、血白细胞4.0×109/L均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其危险因素多样。在治疗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有效的策略,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1—12月507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医院感染现状,病原菌构成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07例肝硬化患者中,4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47%,感染部位主要以腹腔(31.25%)为主;细菌培养送检标本48份,送检率100.00%;共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25株(58.14%)、革兰阳性(G+)菌10株(23.26%)、真菌8株(18.60%)。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清蛋白水平、肝功能分级、有无侵入性操作、有无并发症及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引起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某院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某院骨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骨科住院患者病历资料3 776份。结果发生医院感染79例,医院感染率为2.0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0.38%),其次为切口感染(占26.58%);分离病原菌79株,革兰阴性杆菌58株(73.42%),革兰阳性球菌21株(26.58%)。骨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住院天数、手术(手术类型和方式)以及合并糖尿病。结论骨科住院患者易发生呼吸道和手术切口感染,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12月某院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 573例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4例,感染率为5.9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54.67%)为主,其次为泌尿道(25.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糖尿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抑酸剂、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发生医院感染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高龄、侵入性操作、患COPD和糖尿病是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引起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合理干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调查2011年1月-2015年6月于某院出生且出生后24 h内入该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总结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结果共调查644例早产儿,32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9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18例,占56.25%)。检出34株医院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70.59%),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4株);革兰阳性菌10株(29.4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羊水污染程度重、机械通气、喂养不耐受、留置胃管、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及总住院时间长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新生儿喂养耐受度等有利于降低早产儿的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烧伤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5年1—12月烧伤科收治的480例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80例烧伤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8例、44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92%,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9.17%。感染部位以手术部位(19例,占43.18%)、血液(8例,占18.18%)和下呼吸道(5例,占11.36%)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机、手术持续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日数、使用有创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持续时间≥3 h(OR=4.455,P0.001)、住院日数30 d(OR=4.417,P0.001)和留置导尿管(OR=4.215,P0.001)是烧伤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以及缩短患者住院日数,有助于减少烧伤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并对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760例新生儿病例,发生医院感染198例,259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26.05%,例次发病率34.08%,日感染率为9.50‰;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92例次,占35.52%);259例次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病原菌172株,以不动杆菌属(40株,占23.26%)为主;胎龄≤32 W、出生体重≤1 500 g、住院时间≥10 d、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 d、进行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及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医院感染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某医院血液病房的所有急性白血病(AL)成年患者,AL患者分别按照医院感染组(病例组)和未感染组(对照组)、ALL组和ANLL组进行1∶1配对,比较各组患者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共994例AL患者,其中ALL患者166例,ANLL患者828例,按照配比条件病例组和对照组共纳入181对,ALL组和ANLL组共纳入15对。ALL、ANLL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13 089.0、21565.0元;医院感染延长住院时间分别为10.5、10.0 d,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NLL病例组的总费用、床位费、诊疗费、治疗费、化验费、护理费、西药费、中药费、输血费绝对值均高于ALL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可导致住院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