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胸廓畸形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儿童胸廓畸形的CT原始图像,并对其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结果:44例患儿共包括25例漏斗胸、6例鸡胸、9例Poland综合征、4例胸骨裂。25例漏斗胸患儿分为轻度7例、中度5例、重度13例,随凹陷程度的增加,心脏旋转角增加。6例鸡胸患儿均为对称性鸡胸。9例Poland综合征患儿中,累及右侧5例,左侧4例;全部病例胸壁肌肉缺如或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全部患儿患侧胸廓均小于对侧,胸骨向患侧倾斜;3例患儿患侧乳芽缺如,6例患侧乳芽发育不良并低位;肋骨缺如或发育不良6例,肋软骨缺如或发育不良8例,高位肩胛2例,4例可见心脏向健侧移位或旋转。4例胸骨裂患儿中分为上段裂2例,下段裂2例。结论:胸廓畸形为儿童较常见的先天畸形,病变累及胸壁肌肉、骨骼、乳房等。MSCT是诊断此类畸形的最佳成像方法,可以对患儿的胸壁肌肉、骨骼、乳房、肺部、心脏及合并畸形进行一站式检查,对疾病进行分型并评估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MSCT显示先天性中耳畸形(CMEM)患者面神经管(FNC)鼓室段走行异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CMEM患者(CMEM组,包括63例单侧及31例双侧受累,共125侧)及98例非CMEM患者(对照组,191侧)颞骨上缘至乳突下缘轴位CT图像,根据CT表现将CMEM分为3型。于MSCT多平面重建(MPR)冠状位前庭窗(OW)正中层面图像中测量FNC鼓室段与外骨半规管(LSC)下缘间距离(FNC-LSC)、FNC鼓室段与OW外缘(FNC-OW)之间的垂直距离,以定位FNC鼓室段走行;比较FNC鼓室段走行在不同范围、类型CMEM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CMEM组FNC-LSC距离大于、而FNC-OW距离小于对照组(P均<0.05)。双侧CMEM患者FNC-LSC距离最大,单侧CMEM患者次之,对照组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CMEM患者FNC-OW距离最小,单侧CMEM患者次之,对照组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MEM组125侧中,CMEMⅠ型18侧,Ⅱ型45侧,Ⅲ型62侧;Ⅲ型FNC-LSC距离最大,Ⅱ型次之,Ⅰ型再次之...  相似文献   

3.
MSCT诊断Abernethy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Abernethy畸形的临床及MSCT资料,以提高对该类畸形的认识。方法 收集11例Abernethy畸形患儿,分别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AbernethyI型患儿5例,影像学特点为肝门静脉无明确显示,3例胃肠道回流血液通过肠系膜下静脉、1例经左侧肾静脉引流至下腔静脉;1例通过腰升静脉进入半奇静脉,回流至上腔静脉。Abernethy畸形Ⅱ型患儿6例,影像学特点为肝内门静脉分支细、少,胃肠回流血液部分通过门静脉入肝,5例通过肠系膜下静脉、1例通过肠系膜上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结论 Abernethy畸形是较罕见的先天性疾病,MS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术前评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致听骨链破坏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经手术证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35例,全部病例均行HRCT检查,并行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分析锤骨柄、锤骨头、砧骨体、砧骨短脚、砧骨长脚、镫骨、锤砧关节、砧镫关节的破坏情况,与术中所见比较。结果:HRCT诊断锤骨柄、锤骨头、砧骨长脚、镫骨、砧镫关节的敏感度为83%、75%、77%、60%、66%,特异度为96%、96%、92%、93%、93%,准确度为94%、94%、88%、88%、88%;诊断砧骨体、砧骨短脚、锤砧关节的准确度均为100%。结论:HRCT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图像结合观察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致听骨链破坏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术前评价听骨链有无破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儿童先天性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超声诊断或疑诊的7例儿童门静脉畸形患儿行MSCTA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VR、MIP和(或)曲面重建(CPR)重建门静脉,分析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7例患儿中,4例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改变,典型表现为第一肝门区见肝内门静脉周围纡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肠壁血肿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总结2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肠壁血肿的CT表现。结果:本组2病例中,1例发生于十二指肠降段,1例累及十二指肠上段、降段及水平段,均表现为肠壁内梭形肿块,呈高低混杂密度影,边界清晰,无强化,十二指肠肠腔受压狭窄,呈“弧线形”、“新月形”气体裂隙征。结论:十二指肠肠壁血肿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对此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经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十二指肠壁内血肿特点及周围解剖关系显示清晰,有助于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7.
8.
MSCT诊断左上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女,55岁.胸部外伤后于外院接受X线平片检查发现左肺门影增大,右上纵隔增宽,疑有左肺门占位.在我院接受MSCT检查,CT平扫: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增粗,右上腔静脉增粗,主动脉弓旁见一结节影.  相似文献   

9.
病例男,l岁.因双侧外耳廓形态较小且有畸形,双侧外耳道狭窄就诊。电测听提示双侧传导性耳聋。应用GE 64层螺旋CT扫描机行颞骨CT扫捕,扫描时设置为骨窗观察。窗宽、窗位分别设置为4000HU、700HU,层厚0.625mm,重叠0.3mm,分别以双侧中耳为中心,FOV设置为9.6cm,行靶重建,将重建的数据传至工作站,对双侧听小骨行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VRT重建发现双侧听小骨均有畸形,右侧锤骨、砧骨各部分均存在.无缺失,但较粗短(图1,2):左侧砧骨长脚较短,镫骨较粗大,于VRT图像上清晰显示镫骨头及前后脚(图3.4)。而正常人镫骨因其体积较小、骨质密度较低的特点于VRT图像上仅表现为一椭圆形的骨块.并不能分辨其形态(图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前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行盆腔螺旋CT扫描的新生儿24例,用腹窗(窗宽300HU、窗位40HU)在横轴位观察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大小、形态及位置,与5例正常新生儿盆腔CT图像比较,其发育主观评为良好、一般、差。结果:CT扫描所有病例均显示耻骨直肠肌,发育良好22例,高位畸形中2例发育一般。低位畸形中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均发育良好;中位畸形中8例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发育良好,2例括约肌发育一般;高位畸形中2例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发育良好,括约肌发育一般及发育差各2例。结论:螺旋CT可显示不同类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位置及发育状况,从而指导临床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并能较为准确地推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对主动脉夹层及壁内血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主动脉夹层及7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MSCT资料。结果:43例主动脉夹层均显示真假双腔、内膜片,41例显示内膜破口;内膜钙化斑块内移16例;附壁血栓12例,25例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8例重要脏器动脉起自假腔,胸腔积液22例,心包积液6例;7例壁内血肿病例均表现为主动脉壁增厚≥5mm,平扫血肿CT值45~71HU,增强后7例可见多发点状渗漏,5例可见穿透性溃疡,胸腔积液4例,内膜钙化内移2例。结论:MS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可靠、快速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和壁内血肿的直接、间接征象,鉴别主动脉夹层与壁内血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MSCT观察病理性心脏脂肪浸润的影像特征.方法:观察不同病因导致心脏脂肪浸润的85例患者的CT图像,分析其不同的心肌脂肪浸润形态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85例病理性脂肪浸润者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脂肪浸润69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全4例,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7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其脂肪分布分别具备各自的特征性.结论:不同病变导致的心脏脂肪浸润的形态特征以及分布区域具备各自的特征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病例男,13岁。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呈洗肉水样,就诊于当地卫生院行尿检示尿潜血++~+++,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收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各种重建技术在微小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对225例微小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经薄层重建及锐化处理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包括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以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及三维重建(3D)等重建技术。结果:各种重建技术中,图像锐化+MPR最优,锐化使骨窗的分辨率大大提高,图像更清晰细腻,而MPR可以任意角度、任意方向重建,能细致地显示微小骨折的部位、程度及周围组织的关系,3D图像则立体感强,比较直观。结论:运用MSCT各种重建功能,能细致地显示局部的微小骨折及解剖结构,能全方位、立体地观察骨折的部位及程度,对临床治疗和法医学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永存镰状窦的MRI、MSCT表现,以提高对永存镰状窦的认识和诊断。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4年7月17例临床及影像学确诊为永存镰状窦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永存镰状窦的MRI、MSCT表现。结果:17例永存镰状窦患者中,9例行常规MRI检查,T2WI矢状位均显示大脑大静脉池后部条状流空血管影自大脑大静脉向上引流至上矢状窦中、后三分之一处;2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显示大脑大静脉经开放的镰状窦向上引流入上矢状窦;1例行MRI增强扫描,示上矢状窦与大脑大静脉池间强化血管影相连通。5例行CTA扫描,静脉期可见大脑大静脉或直窦前部与上矢状窦后三分之一处相连的条带状强化血管样结构。结论:永存镰状窦MRI、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常规MRI、MRV、MRI增强与CTA均可准确反映永存镰状窦的形态、位置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对永存镰状窦全面综合 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对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及其合并畸形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TAPVC患儿的CT血管造影表现,并总结其合并畸形。结果:70例TAPVC中,心上型42例(60%),心内型13例(18.6%),心下型8例(11.4%),混合型7例(10%)。TAPVC的合并畸形可为合并单一畸形,也可为合并多种畸形。70例TAPVC的合并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70例(100%),动脉导管未闭31例(44.3%),永存左上腔静脉5例(7.1%),主动脉缩窄及肺动脉狭窄各3例(4.3%),肺动脉闭锁、单心室、右位心、室间隔缺损、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各2例(2.9%),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单心房、无顶冠状窦、主肺动脉窗及右心室双出口各1例(1.4%)。除外合并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仅11例(15.7%)患儿合并有其它心血管畸形,其中3例(4.3%)患儿合并有5种及以上复杂畸形。结论:TAPVC形态学多样,影像表现复杂,其最常见的合并畸形为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呈集中并发趋势,其它合并畸形少见,但涵盖种类多样。  相似文献   

17.
MSCT诊断创伤性膈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伤性膈疝是一种并不常见的胸腹外科急症,以往多通过X线检查,但检查繁琐,患者多不配合,误诊、漏诊常见.随着CT的普及,有关CT对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应用逐渐见诸报道,但对MSCT研究报道较少.笔者收集手术证实的创伤性膈疝9例,分析、总结其MSCT的特征性表现,探讨MSCT对创伤性膈疝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MSCT对创伤性膈疝的诊断率,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更为详细直观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对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oronary artery origin anomalies,CAOA)发病率较低,可影响心肌供血,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猝死,因此,及早发现和预防CAOA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6层螺旋CT可以很好的显示异常起源的冠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翼管部位病变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100例翼管部位的病变,其中骨折16例,骨纤维结构不良(FDB)26例,肿瘤55例,炎症3例。所有病例行MSCT轴位薄层扫描后均行工作站后处理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容积显示(VR)。结果:MSCT轴位扫描及MPR重组图像满意显示骨折线及骨碎片移位情况。CPR最佳显示骨纤维结构不良对翼管的影响。严重的炎症使翼管内脂肪淹没,骨壁影响不大。翼管区肿瘤主要为继发性恶性肿瘤,使翼管骨壁消失,扩大。结论:MSCT可准确诊断并评价翼管部位病变。  相似文献   

20.
髋关节创伤的诊治是骨科的急重症,X线平片一直是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但由于髋关节重叠较多,关节形态复杂,X线平片对创伤的评价受到很大的限制。多层螺旋CT(MSCT)由于扫描速度更快、成像时间更短、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