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肺部病变的HR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肺部病变的HR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8例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胸部HRCT表现,观察病变的分布特点及影像特征。结果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肺部HRCT表现,以小气道病变表现为主的6例(15.8%),包括细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管壁增厚及“小树芽征”等征象;间质性肺部表现20例(52.6%),主要征象为小叶间隔增厚、线条样影、多发气囊影、磨玻璃影及网格影等;混合病变12例(31.6%),病变以双肺下野、外周分布为主。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肺部病变HRCT表现以小气道及肺间质病变为主,HRCT是评价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肺部病变的敏感方法,为临床提供了更可靠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均为老年男性)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单侧病灶7例(其中2例各具2个病灶),双侧病灶3例(其中1例右侧2个病灶),共16个病灶。病灶较小、较局限12个,位于腮腺后下象限10个,位于前下象限2个;病灶较大累及腮腺多个象限4个。病灶呈圆形、椭圆形13个,呈分叶3个。病灶边缘清楚13个,其中3个可见边缘薄环状影与周围腮腺分隔;病灶边界不清3个,同时伴有同侧腮腺肿胀,密度增高。病灶大小 0.6~4.8cm,平均(2.6±1.5)cm。病灶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12个病灶密度较均匀,4个病灶密度不均,内部可见无强化囊变区。平扫病灶CT值为(58.2±8.1)HU;动脉期(延迟30s)CT值平均为(89.1±18.7)HU,其中病灶轻度强化4个,中度强化7个,明显强化5个;静脉期(延迟90s)CT值平均为(92.6±16.8)HU。5个病灶(31.3%)内可见小血管进入或包绕。无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表现均具备一定特点,仔细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多数能在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增强前后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腮腺腺淋巴瘤增强前后的CT表现,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界、强化程度及方式。结果:20例腮腺腺淋巴瘤单侧单发的13例,单侧多发的3例,双侧发病的4例,共29个病灶,其中22个(75.9%)病灶位于腮腺的后下象限;男17例,女3例,50岁以上14例(70%);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囊变区呈液性密度,CT增强双期扫描,早期病灶实性部分CT值上升约20~72 HU,其中11个(37.9%)病灶见包绕血管和(或)贴边血管征;晚期19个(65.5%)病灶强化减退,CT值下降约10~39 HU,呈“快进快出”表现,其中3个(10.3%)病灶与周围腮腺组织呈等密度,囊变部分无强化。结论:根据腮腺腺淋巴瘤CT增强前后的表现及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可以对腮腺腺淋巴瘤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病例女,3个月。凶右侧腮腺区肿物3个月,于2010年5月23日就诊。检查:患儿发育良好,面颊部两侧不对称,右侧腮腺区膨隆,触诊可扪及肿块.大小约4.0cmχ3.5cm,质地中等,可活动,边界欠清。头颅CT平扫:左侧腮腺耳后区见一不规则状软组织肿块(图1),大小约3.5cmχ3.2cm,内部密度较均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探讨婴幼儿腮腺血管瘤(PHS)的MRI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婴幼儿PHS的MRI(9/21)、CT(12/21)和临床资料。结果:21例PHS患者中男10例,女11例,1岁以内18例(86%),超过1岁者3例(14%)。影像上均表现为单发病灶,病灶中心均位于腮腺浅叶,累及深叶者9例(43%);形态上呈类圆形6例(29%),分叶状15例(71%),所有病灶边缘清楚。12例CT检查结果示所有病灶密度均匀,CT值约(36.4±5.9) HU,病灶内未见液化坏死区,1例行增强CT检查示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增强后CT值由36 HU增至147 HU。9例MRI检查结果示病灶信号和咬肌相比,病灶在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 显示均为等信号;FSE T2WI 及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所有病灶内均显示静脉流空的信号影,2例增强检查示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正常脂肪信号相似。2例误诊为淋巴瘤(10%),1例误诊为混合瘤(5%),12例笼统诊断为良性肿瘤(57%),余6例均正确诊断为血管瘤(28%)。结论:婴幼儿发现位于腮区具有良性肿瘤病灶特征的包块,且病灶较大时突出于腮腺表面,增强后明显强化,诊断时应首先考虑血管瘤可能。  相似文献   

6.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AIP患者的CT资料,11例均有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分析病变胰腺的部位、形态及节段性AIP的病变胰腺与正常胰腺交界面(本文称作病变胰腺“前端”,前端与病变胰腺最大径之间称为“前段”)特征;定量分析AIP的平扫密度、动态增强扫描时病变胰腺强化模式,并与正常对照组(n=25)进行比较。结果:4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7例表现为胰腺节段性肿大,病变胰腺长轴均与主胰管一致。7例节段性AIP中:病变前端细小、前段呈圆锥形2例;前端平直、前段呈梯形1例;前端呈圆弧形、前段呈“子弹头”状3例;另1例AIP一侧前段呈“子弹头”状,另一侧前段呈圆锥形。3例节段性AIP的大体外形呈纺缍形或梭形;3例节段性AIP病变胰腺边缘毛糙、中间段稍粗的长柱状;5例AIP呈腊肠状,其中1例为节段性AIP。平扫时11例AIP病变胰腺密度呈均匀的等偏低密度,动态增强扫描11例均呈渐进性强化,动脉期AIP组密度低于对照组,门脉期AIP组密度高于对照组。9例合并胰外病变或/和胰周结构直接侵犯。结论:AIP在CT上有特征性表现,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多数AIP病例可以通过CT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腮腺结核病的CT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09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经手术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腮腺结核病患者9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9例患者均单侧发病,其中左侧7例,右侧2例。腮腺淋巴结结核病8例,均位于浅叶,3例单发,5例多发,共30枚病灶,直径约0.5~4.5 cm;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增强后呈中等密度均匀实性强化25枚,环状强化4枚,花边状强化1枚,其中6例临近颈阔肌、皮下脂肪及皮肤不同程度增厚,6例伴颈部淋巴结增大。腮腺实质结核病1例,为弥漫性实质受累,累及深浅叶,平扫呈不均匀稍低密度,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及结节状钙化灶,增强后整个腮腺实质弥漫性强化,局部见不规则液化、坏死,临近颈阔肌及脂肪层稍肿胀,不伴颈部淋巴结增大。结论腮腺结核病的CT征象与其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对于单侧腮腺浅叶占位病变,呈均匀实性强化、环状强化或花边状强化,临近颈阔肌、皮肤及皮下脂肪层增厚,伴颈部淋巴结增大,应考虑到腮腺淋巴结结核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原发性软骨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肺原发性软骨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其中6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8例肺原发性软骨瘤均为单发,其中6例发生于右肺,2例发生于左肺。CT平扫,8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孤立结节或团块影,未见空洞及周围卫星病灶,3例边缘轻度分叶状,5例边缘或病灶内可见斑点片状钙化,3例无明显钙化;CT增强扫描4例无明显强化,2例呈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肺原发性软骨瘤是罕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其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需要与肺结核瘤、错构瘤及周围型肺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9.
干燥综合征腮腺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干燥综合征的腮腺超声检查价值。方法分析4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腮腺的声像图特点。结果根据干燥综合征腮腺的大小、实质内有无结节及团块、结节的数量、腮腺的血流分布特点将声像图分为4型:①类正常型:腺体大小回声基本正常,彩色血流信号强度多为0级;②结节型;腺体内呈弥漫性分布的低回声结节,彩色血流信号强度1~2级;③团块型:腺体内见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团块,彩色血流信号强度1~2级,血流的分布形式以团块的“周边环绕型”和“内部分支型”为主;④萎缩型:腺体体积缩小,可伴主导管扩张及囊肿形成。彩色血流信号强度多为1级。结论腮腺的超声检查在于燥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耳部部分裂窝管的正常CT表现。方法:通过64排螺旋CT扫描,以横轴位和矢状位互相结合对33侧正常耳进行研究。结果:岩鼓裂和鼓鳞裂有内外部之分,前者内外部相通,矢状位呈现弧线状;外鼓鳞裂横轴位近似三角形,矢状位近似牛角形;成人岩鳞裂呈细线状;内鼓鳞裂、岩鼓裂和岩鳞裂三者横轴位近似横置的Y形结构;鼓索隆起内后鼓索小管呈短细线状;砧骨窝深约1.5 mm左右,包含砧骨短脚尖和砧骨后韧带,横轴位近似楔形;镫骨肌管通过镫骨肌神经管与面神经管相连,分为乳突段和锥隆起段,乳突段横轴位近似圆形,锥隆起段近似弧带状。结论:64排螺旋CT能满意地显示耳部裂窝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淋巴管肌瘤病(LAM)肺部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0例LAM的临床和胸部CT表现。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渐进性劳力性胸闷和呼吸困难,其中1例合并结节硬化。CT表现10例均表现为弥漫或散在分布的薄壁囊腔,分布区域无差别。其中,3例合并乳糜性胸腔积液,3例合并气胸,1例见胸膜下多发肺大疱,2例见磨玻璃密度,1例见网格影。结论:LAM的肺部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其临床特点,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是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组织的少见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不易。影像学上,目前已有少量的报道认为该肿瘤CT上通常表现为卵巢轻微强化或无强化的实性肿块而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不过,也有个案报道该肿瘤可呈极显著强化的特点。笔者搜集11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结合肿瘤的病理所见报道如下,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对我院慢性中耳乳突炎35例CT表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7~62(平均31.3)岁。主要临床表现外耳道长期持续流脓或反复间断性流脓,流脓时间3个月~12a。常并耳呜、听力减退、耳痛等。检查可见鼓膜增厚、内陷或穿孔。  相似文献   

14.
肺静脉正常、变异及疾病的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广泛应用,其快速的容积扫描和较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使肺血管的显示更直观、准确,图像的三维重建使肺血管疾病及其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更加清楚[1-2],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准确信息.本文主要目的是对肺静脉的正常解剖、变异以及肺静脉疾病的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基础作一综述,以提高对肺静脉的总体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AD)的64层螺旋CT表现。方法:对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增强前后扫描,共发现AAD患者12例,并参照Stanford分类法进行分型。结果:12例中A型4例,B型8例。所有病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增厚,达4~11mm,增强后无强化,均未发现典型主动脉夹层的撕裂内膜片,均无双腔显示。50.0%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包积液,58.3%伴有少量胸腔积液。结论:AAD的多层螺旋CT主要特点为无撕裂内膜片和双腔显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状增厚, 增强扫描无强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320 CT灌注成像参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为宫颈癌患者行子宫颈CT灌注扫描,其中Ⅰ~Ⅱ期宫颈癌组16例,Ⅲ~Ⅳ期宫颈癌组20例,取15例宫颈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Perfusion CT软件包对灌注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及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结果:Ⅰ~Ⅱ期宫颈癌组和Ⅲ~Ⅳ期宫颈癌组的BF、BV、PS均高于宫旁正常对照组;Ⅲ~Ⅳ期宫颈癌组的BF、BV、PS均高于Ⅰ~Ⅱ期宫颈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值随肿瘤病理分期的升高而增加。结论:子宫颈癌320 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反映子宫肿瘤灌注成像参数及其内部灌注状态可靠,对肿瘤的分期及预后评估、评价肿瘤治疗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老年肺结核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72例老年肺结核CT表现进行分析病变的类型、部位、范围、性质、形态.结果 老年肺结核病变类型以继发型为主.63例(88%),以双肺发病多见,58例(80%),病变多种性质,包括渗出、增殖、干酪性病变、空洞、纤维化和钙化等,形态呈多形性.结论 螺旋CT是诊断老年肺结核的重要检查方法,为老年肺结核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腮腺Warthin瘤动态CT增强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腮腺Warthin瘤动态增强CT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CT表现的特点及相应的病理学改变。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结果:20例中,男17例(85%),女3例(15%);>50岁18例(90%),<50岁2例(10%);单发16例(80%),多发4例(20%);病灶共28个,其中病灶位于腮腺浅叶下极20例(100%);22个病灶(59%)边界清楚,6个病灶(41%)欠清;类圆形20例(52%),椭圆形4例(24%),分叶形4例(24%);大小0.3~4.2cm;动脉早期强化,延迟扫描下降不明显。结论:根据腮腺Warthin瘤的性别、发病年龄、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照。结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边缘光滑清晰,2例为肺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为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9例为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平扫6例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呈明显“地图样”不均匀强化,2例肿块内可见强化的血管影,2例可见蒂状结构,5例可见包膜。病理学表现为肿瘤由梭形细胞与胶原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细胞密集区与疏松区,血管丰富,管腔呈裂隙样改变,免疫组化CD34、Vimentin阳性。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具有较特异的CT表现,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病变特点及螺旋CT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16例输尿管癌的螺旋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分期对照分析。结果:癌灶沿输尿管横径1.0~2.1cm,纵径1.5~15.2cm,于低分期组(pT0~T2)和高分期组(pT3~T4)中横径之间差别及纵径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1)。癌灶平均CT值平扫时43HU,增强后74HU,增高幅度30HU,增强后显示更清晰;曲面重建(CPR)可显示泌尿道全程;pT3期6例,CT诊断正确1例,pT4期2例CT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输尿管癌病灶沿输尿管蔓延纵径大于其横径,但横径及纵向累及范围并不能作为肿瘤分期的依据,T0~T3期CT鉴别困难,T4期CT诊断准确;CT增强扫描具有确诊及鉴别诊断作用,CPR为临床医师直观地观察病灶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