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蒜籽浸液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蒜籽浸液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大蒜籽浸液,分别吸取各种浓度的蒜液100µl于载玻片上,观察蒜液杀灭血吸虫尾蚴的时间;并用已杀灭的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经灌注法加撕碎法收集虫体,计算感染率。结果大蒜籽原液在2s内可迅速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浓度为1.57%~50.00%蒜液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平均时间为6~484 s。已杀灭的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后均未检获血吸虫成虫,感染率为0;而对照组感染率为93. 00%;两者比较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结论大蒜籽浸液有较好的杀灭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血水草生物碱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实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水草生物碱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方法 配制不同浓度的血水草生物碱水溶液,分别吸取各种浓度的药液100μl于载玻片上,观察不同时间尾蚴存活情况及小鼠感染情况。结果 药物浓度为2.5,5mg/L,接触药物60min,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为97.71%和100%,药物浓度10,20mg/L,接触药物30min,血吸虫尾蚴无感染性。结论 血水草生物碱确有一定的杀灭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在室内两种水状态下尾蚴期望寿命的实验观察。结果在25℃恒温条件下,日本血吸虫尾蚴在静水中的平均期望寿命为27.52h,最长存活时间为46h;在动水中的平均期望寿命为25.04h,最长可存活50h。  相似文献   

4.
生姜原液在3 s内可迅速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浓度为50%、25%和12.5%生姜液杀死血吸虫尾蚴的平均时间为10 s3、4.8s和420 s;已杀灭的血吸虫尾蚴对小鼠无感染性。  相似文献   

5.
实验观察了水中尾蚴对7种孔径滤网的通过数量。孔径>50pm的260孔/25.4mm及300孔/25.4mm滤网,在其滤过的200ml含尾蚴水中,有25.2%及23.5%的尾蚴通过。用孔径<40pm的滤网,例如350孔/25.4mm单丝筛网捞取与收集水中尾蚴则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珊瑚姜霜防止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珊瑚姜霜阻止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的效果。方法 在小鼠裸腹上涂不同浓度珊瑚姜霜后,先在泥水中爬8h模拟下水作业,然后再经腹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5d后剖杀,用灌注法加撕碎法查找成虫,计算减虫率。结果 5%珊瑚姜霜减虫率为9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珊瑚姜是一种可预防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尾蚴体表结构.方法阳性钉螺逸出的尾蚴固定在4%戊二醛溶液中1~3 d.固定的标本按扫描电镜(SEM)要求,清洗、固定、脱水、干燥、镀金,用SX-40型SEM进行观察.结果尾蚴小棘几乎布满全身.尾体顶端的头器有两排隆起的围褶,中央为钻腺开口.围褶外围有无鞘的单纤毛乳突.腹吸盘位于体部的后1/3处,有尖刀状棘.尾干小棘比体部小棘长、少且不均匀.尾叉的棘较少,分布不均匀.尾叉的末端各有一个长约3.6 μm、直径3.2 μm的圆柱状尾突,中央均可见一个近似圆形、孔径约0.8 μm的排泄孔.结论观察到了小棘几乎布满全身的日本血吸虫尾蚴体表结构.观察并测量了尾叉末端尾突排泄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大蒜油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蒸馏法提取大蒜油,并配制成不同浓度,观察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时间;用经大蒜油处理3min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45d后处死,计数检获成虫数,计算感染率和减虫率,试验设去氯离子自来水为对照。结果大蒜油原液1s内可迅速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稀释度为10-2、10-3、10-4、10-5、10-6的大蒜油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4±0.54)s、(28.4±4.24)s、(60.6±3.43)s、(387.0±19.05)s和(820.4±22.34)s;用以上稀释度大蒜油处理后的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感染率分别为0、0、0、0、60.00%、80.00%,对照组感染率为100%。结论大蒜油有较强的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作用。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的传代培养及抗原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的增殖与传代技术。 方法 无菌收集日本血吸虫活尾蚴5 000~10 000条,置于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中,用组织刀快速割切尾蚴使成组织碎裂物,加入250 U蟹胶原酶在26℃下孵育30 min,然后离心去酶,加入含有青霉素(100 U/ml)、链霉素(O.1 mg/ml)、两性霉素B(0.25μg/ml)和适量促细胞生长物的RPMI 1640改良培养基中作原代培养,当贴壁细胞增殖长满瓶底时,以1:2的接种率进行传代培养;获取第5代培养细胞作ELISA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抗体。 结果 在原代培养的第3天可见尾蚴组织的周围有呈单个存在或索状排列的发亮细胞,第10天可见单层细胞形成,第14天贴壁细胞长满瓶底并作传代培养;在传代培养中可见细胞呈均匀生长,每7~14 d传代一次;用第5代培养细胞作抗原,检测31例患者的阳性率为90.3%,检测30名正常人血清的假阳性率为6.7%。 结论 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体外传代培养至第5代,可用于免疫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氯硝柳胺悬浮剂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25%氯硝柳胺悬浮剂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杀灭效果,确定杀蚴有效剂量,为氯硝柳胺悬浮剂现场灭蚴提供依据。方法杀蚴实验:用25%氯硝柳胺悬浮剂配制氯硝柳胺基质浓度分别为10、5、1、0.5、0.1、0.05、0.01 mg/L溶液,每个浓度组分别取药液0.3 ml置于48孔培养板中,后加入活尾蚴20-50条,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存活。小鼠感染实验:将200条活尾蚴移入到30 ml的水体中用微型喷雾器均匀喷洒不同浓度氯硝柳胺溶液1 000、100、10、1、0.1、0.01 mg/L于水体表面,喷洒量为药液在水体扩散后整个水体中的终浓度分别为11.6、1.16、0.116、 1.16×10-2、1.16×10-3、1.16×10-4mg/L。喷药后10 min采用浸尾法感染小鼠30 min,小鼠感染 35 d后解剖,观察鼠的虫负荷。结果尾蚴在浓度为10 mg/L和5 mg/L溶液中1 min、1 mg/L和 0.5 mg/L中2 min及0.1 mg/L溶液中30 min死亡率均为100%;在0.05 mg/L和0.01 mg/L溶液中60 min,未见尾蚴死亡。小鼠感染实验显示,经1 000、100、10、1、0.1 mg/L溶液作水面喷洒后,小鼠感染虫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氯硝柳胺杀蚴的有效浓度为0.1 mg/L,随有效浓度的降低,其杀蚴效果逐渐减弱,<0.1 mg/L时,对尾蚴无杀灭作用;用浓度>0.1 mg/L氯硝柳胺悬浮剂对水体表面进行喷洒可起到水体表面灭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解剖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紫皮独蒜液(下称蒜液)杀灭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尾蚴和钉螺(Oncomelania)的效果,并记录所需时间;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皮肤已涂抹不同浓度蒜液的小鼠,计算感染率。另设去离子水对照组。结果,蒜液原液杀灭血吸虫尾蚴的平均时间为(77.33±25.01)s,浓度为0.79%~50.00%蒜液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平均时间为(299.67±18.96)~(73.00±1.73)s,而对照组中尾蚴在600 s内一直有活力;蒜液原液在1 d内可全部杀灭钉螺,而对照组钉螺2 d内死亡率为0;皮肤涂抹不同浓度的蒜液的小鼠感染率均为0,对照组小鼠感染率则为100%。表明蒜液有较好的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和钉螺的效果,涂肤具有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准确、 简便易行的鉴别湖北钉螺死活的方法。方法 方法 分别用0.05%中性红水溶性染液、 0.5% 甲基蓝染液、 红墨水、 伊红亚甲基蓝 (MEB) 染液、 0.4%台盼蓝对活、 死钉螺进行染色, 染色30 min后压碎螺壳, 体视显微镜 下观察软体组织着色情况。结果 结果 0.05%中性红可将活钉螺均染成红色, 死钉螺均未着色; 0.5%甲基蓝染色后, 活、 死钉螺 均不着色; 红墨水可将活、 死钉螺均染成红色; MEB染液可使部分活、 死钉螺着色; 0.4%台盼蓝可将活钉螺和部分死钉螺均 染成蓝色。结论 结论 使用0.05%中性红水溶性染色液对钉螺进行染色处理, 可快速、 准确、 客观地鉴别钉螺死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尾蚴经IMDM悬液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感染动物建立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2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经IMDM悬液皮下注射感染尾蚴,B组经IMDM悬液肌肉注射感染尾蚴,C组经典玻片贴皮感染尾蚴.45 d后剖杀检查成虫数目,并用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感染后第15、45天体内的抗血吸虫IgG抗体水平.结果45 d杀鼠后,A组成虫回收率为39.2%(P<0.05),B组为32.3%(P<0.05),C组为72.8%.感染后第45天A、B两组与C组小鼠体内Ig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尾蚴经皮下、肌肉注射感染小鼠成功,其感染率均为100%.但与经典玻片贴皮感染动物在回收率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4.
收集血吸虫毛蚴、尾蚴和成虫,无菌条件下进行组织处理,接种于含有胎牛血清、双抗、促细胞生长物的RPMI-1640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结果日本血吸虫细胞体外培养及传代获得成功,组织原代培养可见在组织碎块周围有发亮、饱满,呈单个分布或索状排列的细胞;随时间的延长,显示细胞增殖。原代培养细胞长满单层后,进行传代接种,传代后细胞形成密集、大小相近、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5.
用组织化学方法鉴别日本血吸虫细胞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用组织化学方法鉴别血吸虫体外培养细胞来源或种类的可能性。 方法 取日本血吸虫肝期童虫,经酶消化处理后取混合细胞涂片,用成虫制作组织切片。将细胞涂片和组织切片分别平行作高碘酸希夫氏(PAS)、硫堇 (Thionin)、嗜银反应(根据Grimelius)、苦味酸 酸性品红(根据VanGieson,VG)、甲苯胺蓝(Tolui dineblue,TB)和苏木素伊红(HE)6种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光镜下比较观察,判定结果。 结果 PAS染色的大细胞呈亮红色与组织切片中卵黄腺着色接近,表明着色的大细胞来源于卵黄腺;含特有尼氏体的神经细胞胞浆被硫堇染色呈深蓝色 ;Grimelius染色的细胞和消化道上皮细胞均呈黑色;VG染色,部分细胞和虫体肌纤维组织均呈黄色;TB染色,细胞涂片仅见1个紫红色细胞,组织切片未见相同颜色的组织和细胞。 结论 PAS、硫堇、Grimeliu s、VG、TB和HE 6种组织化学染色,对体外培养的血吸虫细胞的显色特征与虫体相应器官或组织细胞的化学染色定位相一致。本法可用于鉴别血吸虫体外培养细胞的来源或种类,且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6.
量化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量化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方法。方法用AWA-PcAb/MG2双抗体夹心ELISA(S-ELISA)检测SEA-TCA抗原,并根据测得的OD490值和相应抗原浓度计算回归方程式,再用该法和fSjc26GST-PcAb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急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的血清循环抗原。并初步应用于检测流行区和传播阻断地区的人群血清循环抗原。结果AWA-PcAb/MG2双抗体夹心ELISA测得SEA-TCA浓度(y)与OD490值(x)呈明显的正相关(r=0.981,y=128.08x-46.95);血清循环抗原的平均含量,急性血吸虫病人(206.27±36.62 ng/ml)显著高于慢性血吸虫病人(122.88±75.13 ng/ml)。两组双抗体S-ELISA检测急性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的阳性率均为100%(34/34),慢性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的阳性率则分别为87.50%(70/80)和78.57%(63/80),特异性分别为90.74%(98/108)和92.59%(100/108)。用以上两法对流行区和传播阻断地区的人群血清进行循环抗原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34.52%(87/252)和9.72%(49/504),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组双抗体S-ELISA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均有较好的效果,其中AWA-PcAb/MG2双抗体夹心ELISA能量化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 (NO) 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体外杀灭效果及 NO抑制剂对这种杀灭作用的阻断效 果。方法 方法 收集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体内尾蚴, 用RPMI 1640培养液配制成浓度为1 000条/ml的尾蚴悬液。向尾蚴悬 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 NO发生剂亚硝基铁氰化钠 (SNP), 同时设不加SNP的对照组, 观察外源性 NO对尾蚴的杀灭作用及 量效关系。向尾蚴悬液中加入2.00 mmol/L SNP, 并加入4种NO抑制剂血红蛋白 (Hb)、 L?半胱氨酸 (L?cyst)、 左旋精氨酸 (L? arg) 和硫酸亚铁 (FeSO4) 及其不同组合, 同时设2.00 mmol/L SNP阳性对照组, 观察抑制剂及其不同组合对NO杀灭尾蚴作 用的阻断效应。结果 结果 经 0.06、 0.10 mmol/L和0.20 mmol/L SNP作用后, 日本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为 (8.3±1.1) %、(6.26± 2.3) %和 (9.3±1.0) %, 与对照组尾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经0.50、 1.00 mmol/L 和2.00 mmol/L SNP作用后, 尾蚴死亡率分别为 (23.5±3.9) %、(46.0±1.1) %和 (59.4±0.5)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尾蚴死亡率 (P < 0.05)。在加入2.00 mmol/L SNP的同时分别加入Hb、 FeSO4、 L?cyst、 L?arg、 FeSO4+L?cyst、 FeSO4+L?arg、 L?arg+L?cyst, 日本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 为 (30.1±1.2) %、(45.1±1.4) %、(31.1±1.3) %、(34.2±3.1) %、(47.8±2.0) %、(49.1±0.6) %、(44.2±0.1) %, 与2.00 mmol/L SNP 阳 性对照组比较, 尾蚴死亡率均显著下降 (P < 0.05)。结论 结论 外源性 NO对日本血吸虫尾蚴具有体外杀灭作用, NO抑制剂 Hb、 FeSO4、 L?cyst、 L?arg及其不同组合对这种杀灭作用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8.
日本血吸虫肺期童虫收集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收集纯净肺期童虫的方法。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昆明小鼠,分别于感染后第1、2、3、4、5、6、7、10、12、14、21天解剖,从皮肤、肺脏、肠系膜静脉及肝门静脉处收集童虫。结果肺期童虫出现的高峰期为感染后第3天,获得最佳收获肺期童虫的时间,建立了回收大量纯净童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