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ITP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比值.结果 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能较好地反映ITP的发病机制,对提高ITP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ITP病人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结果10例ITP患者治疗后复查PA-IgG、IgM、IgA,其数值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01、P<0.001和P<0.05)。结论观察偶联血小板治疗前后的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 对于ITP的发病机制、诊断、疗效以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50例ITP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血小板生成素浓度、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比值。结果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为30.65±18.34×10^9/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26.63±45.63×10^9/L(P〈0.05);血小板生成素水平二者的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76.65±52.50pg/ml,71.62±23.03pg/ml,P〉0.05);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中,ITP患者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的比值分别为60.06±12.08%、27.74±9.67%、1.11±0.34%,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9.89±5.56%、35.87±4.07%、1.64±0.32%,P〈0.05),CD8^+T淋巴细胞为31.12±12.49%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55±4.12%,P〈0.05);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27.19±17.43%、PAIgM41.15±15.62%、PAIgA33.18±16.37%,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AIgG9.28±3.85%、PAIgM16.78±9.26%、PAIgA22.12±8.86%,P〈0.05)。结论血小板生成素、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抗体能较好地反映ITP的发病机制,对提高ITP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杪 《中外医疗》2014,(25):32-33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患病时PAIg的表达评价其在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门诊体检正常儿童2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PAIgG)、采取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测定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GPIIb/IIIa、GPIb/IX),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 PAIgA、PAIgG、GPIIb/IIIa、GPIb/IX、血小板计数对照组分别为(4.22±0.78)ng/107PA、(23.17±3.46)ng/107PA、(0.33±0.01)A值、(0.31±0.01)A值、(137.82±42.37)×109/L,ITP组分别为(45.58±5.32)ng/107PA、(243.34±12.21)ng/107PA、(0.42±0.06)A值、(0.41±0.05)A值、(35.50±21.35)×109/L,两组以上各项指标之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血小板计数与特异性抗体GPIIb/IIIa、GPIb/IX之间具有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P〈0.05)、-0.31(P〈0.05)。结论在ITP患儿中血小板相关抗体及特异性抗体均有明显升高,呈现阳性表达,ELISA法、MAIPA法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型紫癜,能提高早期诊断率,并且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90 %患者发病与免疫异常有关。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检测 ,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的帮助。现将我院检测 12 2例ITP患者的PAIgG结果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检测对象   12 2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病人 ,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 ,符合诊断标准[1 ] 。其中男性 45例 ,女性 77例 ,年龄 10~ 73岁 ,平均年龄 3 8 6岁。急性型 (AITP) 3 6例 ,慢性型 (CITP) 86例。正常对照 2 5例 ,均为健康体检者 ,男性 14例 ,女性 11例 ,年龄17~ 5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及PAIgG,并比较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咐竞争法检测PAIgG,用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法(MAIPA)和改良抗原捕获ELISA法(MACE)检测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 b/Ⅲa、GPⅠ b/Ⅸ和P-选择素)的特异性抗体。结果 PAIgG在ITP组的阳性率为94.0%,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为53.3%。MAPIA和MACE在ITP组的阳性率分别为GPⅡb/Ⅲa 31.3%、26.7%,GP Ⅰ b/Ⅸ12.0%、8.7%,P-选择素24.6%、19.3%,在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中MAIPA和MACE的阳性率除1例P-选择素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与ITP组相比,P<0.001。结论 PAIgG的敏感性可达90%以上,但特异性较差;而MAIPA和MACE虽然敏感性较低,但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并能鉴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可成为ITP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AIgG、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改变,对37例病儿用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检测PAIgG、抗血小板抗体,结果PAIgG阳性率为91.89%,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78.38%,表明病儿体液免疫异常。对21例患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a、GPⅡb、GPⅢa、GPⅨ、GPIb,结果21例中19例(90.48%)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结果表明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减低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为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讨IgG型抗心磷脂抗体(IgG-ACLA)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ITP患者血清IgG-ACLA阳性率不低,临床应引起重视,警惕抗磷脂综合征的可能,且在ITP患者ACLA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可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抗心磷脂抗体(ACA)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癜(ITP)的关系。方法采用 ELISA 法检测 ACA-IgG,ACA-IgM。结果 30例 ITP 患者 ACA-IgG 阳性率为70%(21例),其中高滴度(index value≥2.2)50%(15 例);IgM 阳性率为56.7%(17例),高滴度20%(6例)。20例健康对照组 ACA-IgG 阳性率5%(1例),IgM 阳性率5% (1例)。结论 ITP 患者 ACA-IgG 和 ACA-IgM,尤其是高滴度 ACA-IgG 对 ITP 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而致数目减少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引起的血小板数量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method,FCM)联合检测血小板表面CD 61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FCM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59例ITP患者和24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非ITP患者PAIg(包括PAIgA、PAIgM、PAIgG)表达率、荧光强度和CD 61表达率,并对三组人群结果进行比较;并将ITP患者PAIg、CD 61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TP患者和非ITP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PAIgA、PAIgM、PAIgG表达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然而,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ITP组CD 61表达率显著低于非ITP组(P〈0.05),而非ITP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AIgA、PAIgM、PAIgG与血小板计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以PAIgA相关性最强。重度ITP患者PAIg表达率明显高于轻度ITP患者,而CD 61表达率显著低于轻度ITP患者,两组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时检测血小板表面CD 61和PAIg可以用于ITP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流式细胞术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当患者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L时,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若出现头痛、眼前发黑、心慌等症状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尽量避免肌内和皮下注射.必须注射时应选择号小的针头,各种穿刺点延长按压时间10~15min,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情况.  相似文献   

13.
14.
王传芹  李东 《现代医学》2002,30(2):94-95
目的 观察环孢菌素A(Cs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RITP)的疗效。方法 应用CsA 4~ 6mg·kg-1·d-1对 12例RITP患者进行治疗 ,连续用药 3个月。结果 CsA治疗RITP有效率达 75 % ,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相关抗体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应用CsA治疗RIT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探讨IgG型抗心磷脂抗体(IgG-ACLA)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ITP患者血清IgG-ACLA阳性率不低,临床应引起重视,警惕抗磷脂综合征的可能,且在ITP患者ACLA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可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 ,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法检测 172例ITP患者发病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 、CD4 ( +) CD3( +) CD8( +) 、CD4 ( +) /CD8( +) 、CD 19( +) 、CD3( +) /CD 16 ( +) CD 5 6 ( +) 。ELISA法检测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抗体IgG、IgA、IgM。结果 发病期ITP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 +) 显著降低 (P <0 0 1) ,CD8( +) 增高 (P <0 0 5 ) ,CD4 ( +) /CD8( +) 比例显著下降 (P <0 0 1) ,CD 19( +) 增高极为显著 (P <0 0 0 1) ,血小板表面PAIgG、PAIgA、PAIgM显著高于对照组 ,同时CD 19( +) 的升高和CD4 ( +) /CD8( +) 的下降与PAIgG、PAIgA、PAIgM增高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和比例的失常 ,T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紊乱在ITP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彦  王笑蕾 《医学综述》2008,14(3):445-44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机制参与而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和破坏增多的疾病。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作用于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免疫学机制和多因素联合作用等。病毒感染引起ITP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机体对病毒感染后的天然免疫反应,或因病毒感染改变了血小板抗原,导致自身抗体产生,使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  相似文献   

18.
病毒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博 《医学综述》2001,7(6):373-37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 ,ITP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近年来ITP的病毒病因学日益受到重视。现就与ITP发病有关的病毒感染、发病机制及针对病毒的治疗措施 ,综述如下。1 病毒感染与ITP的关系1 1 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 通过检测确诊为ITP患者血浆 (血清 )人巨细胞病毒HCMV IgG、HCMV IgM ,白细胞中HCMV DNA及病毒分离 ,说明部分ITP患者发病时有HCMV活动性感染 ,且可能是ITP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1 ,2 ] 。尤其在慢…  相似文献   

19.
抗心磷脂抗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石兵  陈秀芳  刘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1):4291-4292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疲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28例ITP患者血清ACA的水平。结果:28例ITP患者ACA-IgG阳性率为71.4%(20例),其中高滴度(index value≥2.4)50%(14例),ACA-IgM阳性率为57.6%(16例),高滴度为21.4%(6例),26例健康时照组ACA-IgG阳性率为3.8%(1例),ACA-IgM阳性率为0。结论:ITP患者ACA-IgG和ACA-IgM,尤其是高滴度ACA-IgG对ITP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1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ITP患儿60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儿6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与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中IL-18含量与PAIgG表达量,血小板(PLT)数量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研究组IL-18、PLT与PAIgG与对照组和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PAIgG表达量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PLT数量和PAIgG表达量呈负相关,PLT数量和IL-18含量呈正相关,PAIgG表达量与IL-18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在急性ITP患儿外周血中,PAIgG表达量和IL-18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IL-18检测能有效反应急性ITP患儿外周血中的PAIgG表达量变化情况,可见IL-18与PAIgG在急性ITP患儿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