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脑干听觉反应(audilorybraimstemresponse,ABR)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分析洒依赖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情况。方法:收集到25名男性酒依赖患者以及29名男性正常人,洒依赖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方案与诊标记第2版。使用丹麦仪器和click短声以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完成ABR和P300检测。结果:酒依赖组ABR和P300波形变异明显,P300尤甚。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依赖组ABR绝对潜伏期波Ⅱ~Ⅵ波延迟(P<0.05或P<0.01),绝对波幅波Ⅱ、波Ⅲ、波Ⅳ和波Ⅴ降低(P<0.05或P<0.01)。酒依赖P300靶和非靶主成分潜伏期延迟,对照组P2和P3潜伏期分别为(171±22)ms和(302±17)ms,酒依赖组分别为(187±26)ms和(319±27)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波幅下降犤对照组P2和P3波幅分别(6.0±2.1)和(8.2±3.9)μV,酒依赖组分别为(3.9±2.3)μV和(3.5±3.1)μV犦。结论:提示长期大量饮酒既损害脑干功能,同时又损害皮质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听觉诱发电位(AEP)和脑千听觉反应(ABR)的特征以及治疗前、后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应用国产WOND2000C脑诱发电位仪,记录35例抑郁症患者和32名正常成人的P300、AEP和ABR,于治疗9个月后进行P300、AEP和ABR复查。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多项诱发电位主成分(P300-P3靶潜伏期、AEP—P2波幅和ABR-波V波幅)延迟,波幅降低(P〈0.05~0.01)。②随访提示:P300中的P3靶潜伏期和波幅、AEP中的P2潜伏期和波幅以及ABR中的波Ⅲ潜伏期和波Ⅴ波幅改变可能是属于该疾病的状态标志。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诱发电位变化为状态标志,多项诱发电位指标联合应用可作为抑郁症治疗监测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3.
背景:自确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诊断单元以来,有关练功过程是否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生理状态,气功发功与催眠诱导对中枢系统产生效应有何异同,一直缺少实验观察的比较分析。目的:观察正常成人处于“正常态”、“气功人静态”和“催眠状态”的脑诱发电位变化,分析气功发功和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效应的异同。设计:以正常成人为观察对象的脑诱发电位实验。单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对象:2001-09/2002-12上海市精神病院职工、实习医生、志愿者不同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共52人。方法:①使用美国NieoletSpirit诱发脑电生理仪,按国际10/20系统方法安置电极,置头皮Cz,C3,CA,Pz,Fz部位。言语性或凝视性诱导催眠。催眠过程持续约20-30min,其中诱导10-15min,确定被试者进入被催眠状态后进行实验观察。②与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和民问气功师合作,由他们向被观察对象发放“气功外气”。认定“气功人静”的程度根据民间标准,由气功师确认进入状态后,进行实验观察,整个过程约持续20-30min。③观察分别处于正常对照、气功入静和催眠状态下参与者脑电活动中事件相关电位(关联性负变,P300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听觉脑干反应)潜伏期和波幅变化,将观察值进行2&;#215;2析因设计的单因素变量线性模型多元方差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事件相关电位观察结果。②感觉诱发电位观察结果。结果:因催眠诱导效果欠佳和脑诱发电位记录不全等原因共脱落3例,最终对49例进行统计分析。①事件相关电位观察结果:催眠状态下P300电位(靶刺激-P3)波幅比正常态降低[(418&;#177;9.23),(6.07&;#177;3.23)μV,P〈0.01];关联性负变(M2)波幅与正常态和气功态相比降低[(5.93&;#177;3.36),(7.83&;#177;4.59),(7.76&;#177;442)μV,P〈0.05]。②感觉诱发电位观察结果:催眠状态下听觉诱发电位(P2)与正常态和气功人静态相比波幅降低[(2.01&;#177;1.28),(2.71&;#177;1.83),(2.73&;#177;1.34)μV,P〈0.05];催眠状态下视觉诱发电位(P2,P3)波幅与正常态以及气功态相比降低[(3.47&;#177;2.69),(4.76&;#177;2.78),(4.30&;#177;2.64)μV;(1.68&;#177;0.95),(1.18&;#177;1.08),(2.01&;#177;1.48)μV,P〈0.05]。结论:处于催眠状态时,感觉诱发电位出现低波幅,而气功入静态和正常态未出现此种改变,说明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的影响与气功发功所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别。在气功界被广泛认同的“气功态”即“催眠态”这一假说不能为上述实验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4.
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听觉P300检测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应用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听觉P300方法检测偏头痛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改变,同时探讨P300各项指标对检测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及对照组各32例。发作间歇期进行听觉P300检测,3种刺激,靶刺激占15%。结果 偏头痛患者P300的N2波波峰-基线波幅(Amp)平均为(0&;#177;5)μV,低于对照组的(-2&;#177;4)μV(t=2.009,P=0.049);偏头痛组P3波的峰-峰Amp为(6&;#177;3)μV,低于对照组的(9&;#177;5)μV(t=-2.436,P=0.018);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偏头痛患者有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P300检测可以是分析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较为敏感和客观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刘杰  赵峥  刘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3):4549-4550
对我院酒依赖患脑诱发电位P300的对照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诱发电位在脑卒中患者脑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脑诱发电位学为临床提供了评估脑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与提供脑结构变化的神经影像学技术互相补充 , 对神经疾病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脑功能的监测 ,应用脑诱发电位技术监测脑卒中患者的感觉、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损伤情况,可以帮助确定超早期的缺血性脑卒中,协助判断病变的解剖学定位,能较完善地从功能上反映病情特征.  相似文献   

7.
王晓明  周东 《华西医学》2001,16(1):121-121
脑震荡占颅脑外伤的 80 % 〔1〕,系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 ;多数患者以头昏、头痛、眩晕、记忆力下降、焦虑、抑郁等为主诉〔2 ,3〕,而神经系统无定位体征 ,给实际医疗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自Bakay等报道脑震荡后脑组织超微结构呈明显时序性变化以来 ,国内外学者对其病理、生理等诸方面进行研究〔4,5〕;有关脑震荡的多形式诱发电位研究未见系统报道 ,现就此进行介绍。1 脑干听觉诱发电 (brain -stemauditorye vokedpotential,BAEP)听觉诱发电位是声音信号刺激耳后在头部记录的产生于听觉神经通路不…  相似文献   

8.
诱发电位在脑卒中患者脑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建民  郑健 《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316-1318
脑诱发电位学为临床提供了评估脑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与提供脑结构变化的神经影像学技术互相补充,对神经疾病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脑功能的监测,应用脑诱发电位技术监测脑卒中患者的感觉、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损伤情况,可以帮助确定超早期的缺血性脑卒中,协助判断病变的解剖学定位,能较完善地从功能上反映病情特征。  相似文献   

9.
脑干诱发电位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功能状态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曾丽  宋少霞 《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161-1161
头颅CT对颅内出血的定位,可提供形态学资料,但对病变区的功能障碍则难以显示。脑干诱发电位(BAEP)是一种既能反映脑干结构的完整性,又能反映其功能状态的临床生理检测手段,为颅内出血的辅助诊断及动态观察患病情变化,判断预后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症状脑梗死是近年来发现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因无神经症状及体征,未能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对其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的综合研究,国内外报道不多,本研究对32例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老年认知功能(scaleofelderlycogn...  相似文献   

11.
脑诱发电位在癫痫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娟  黄祖春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292-2294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神经系统对外来感觉刺激所产生的电活动。与脑电图(EEG)所显示的大脑持续性、自发性电变化不同,每一组EP特征性的波形从刺激开始就与相应的刺激模式之间具有锁时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种脑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临床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做为诊断肺性脑病的客观定量指标。方法: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其中肺性脑病12例,非肺性脑病38例和20例正常者同时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结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除Ⅰ~Ⅴ峰间时程外,肺脑组与Ⅱ型呼衰组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各波及峰间时程肺脑组与Ⅱ型呼衰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而同时P300潜伏期肺脑组同非肺脑组及正常组相比显著延长(P<001)。结论:P300潜伏期延长可做为一项客观定量指标判定肺脑,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听觉诱发电位(A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特点以及经舍曲林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过程。 方法采用国产Wond 2000C型脑诱发电位仪记录31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和33例健康老人入组时的P300、AEP和BAEP,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同时给予舍曲林治疗,于治疗12个月末再次进行ERP检查。 结果与健康老年人比较,老年期抑郁症患者P300/P3靶潜伏期、BAEP/波Ⅲ绝对潜伏期延迟,P300/P3、AEP/P2波幅以及BAEP/波Ⅲ绝对波幅降低(均P<0.05或0.01)。通过随访发现,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经舍曲林治疗12个月后,其P300/P3、AEP/P2以及BAEP/波Ⅲ潜伏期和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结论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有多项ERP指标(如P300/P3、AEP/P2以及BAEP/波Ⅲ)异常,提示这些指标可作为治疗监测及疗效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头颅CT对颅内出血的定位,可提供形态学资料,但对病变区的功能障碍则难以显示。脑干诱发电位(BAEP)是一种既能反映脑干结构的完整性,又能反映其功能状态的临床生理检测手段,为颅内出血的辅助诊断及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判断预后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干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宋和风  彭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65-2565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脑干梗死患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应用诱发电位仪对39例确诊脑干梗死患进行检测与随访观察。结果 39例患在发病1-3d内,BAEP为双侧异常29例,单侧异常10例。3周后复查5例好转,3周后复查恢复正常1例,好转10例,半年后BAEP没有变化11例,且这11例患临床症状较重,有严重的后遗症。结论 BAEP事作为评价脑干梗死诊断及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老年期痴呆患者脑CT及认知相关电位P300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CT结构特征及认知电位P300的变化与老年期痴呆的关系。方法于2003-02/2004-12选择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初发老年期痴呆32例,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按文盲、小学、中学、大学文化程度分别低于17,20,22,23分为痴呆;对照组为同期正常老年门诊患者30例。分别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测定认知功能,62例皆进行头部CT及P300检测。全面观察颅内结构,皮质脑沟宽度、外侧裂宽度及侧脑室的大小。靶刺激诱发指标:R2P3。结果①老年期痴呆组与对照组CT检测皆有不同程度萎缩,CT表现脑室扩大为主的脑萎缩患者30例,但老年期痴呆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22例/69%,8例/27%;χ^2=9.3598,P〈0.005)。②老年痴呆组靶刺激P300潜伏时N1,P2,N2及P3比对照组明显延长[(126.4&;#177;16.8,108.2&;#177;16.2),(196.4&;#177;20.3,148&;#177;23.5)。(269.4&;#177;29.7,216.8&;#177;30.0),(379.3&;#177;22.3,310.5&;#177;214)ms;t=2.15,2.30,2.42,2.71,P〈0.05]。同时老年痴呆组靶刺激波幅P2和P3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1&;#177;1.9,4.3&;#177;2.2),(2.4&;#177;1.8,4.8&;#177;2.7)μV;t=12.2,2.52,P〈0.05]。结论老年期痴呆CT以脑室扩大兼皮质萎缩为主,P300潜伏时及波幅均发生明显变化,P300作为老年期痴呆的早期测验工具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婴幼儿脑性瘫痪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MEB~5304K诱发电位测定6~18月龄婴幼儿脑性瘫痪68例,对照组30例。结果 干听觉诱发电位随着刺激强度减弱,阳性率增加,且发现脑瘫患儿主要为外周性听路损害,75.34%为两侧性损害。结论 干听觉诱发电位有助于早期发现脑瘫患儿存在的听力障碍。  相似文献   

19.
背景自确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诊断单元以来,有关练功过程是否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生理状态,气功发功与催眠诱导对中枢系统产生效应有何异同,一直缺少实验观察的比较分析.目的观察正常成人处于"正常态"、"气功入静态"和"催眠状态"的脑诱发电位变化,分析气功发功和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效应的异同.设计以正常成人为观察对象的脑诱发电位实验.单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对象2001-09/2002-12上海市精神病院职工、实习医生、志愿者不同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共52人.方法①使用美国Nicolet Spirit诱发脑电生理仪,按国际10/20系统方法安置电极,置头皮Cz,C3,C4,Pz,Fz部位.言语性或凝视性诱导催眠.催眠过程持续约20~30 min,其中诱导10~15 min,确定被试者进入被催眠状态后进行实验观察.②与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和民间气功师合作,由他们向被观察对象发放"气功外气".认定"气功入静"的程度根据民间标准,由气功师确认进入状态后,进行实验观察,整个过程约持续20~30 min.③观察分别处于正常对照、气功入静和催眠状态下参与者脑电活动中事件相关电位(关联性负变,P300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听觉脑干反应)潜伏期和波幅变化,将观察值进行2×2析因设计的单因素变量线性模型多元方差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事件相关电位观察结果.②感觉诱发电位观察结果.结果因催眠诱导效果欠佳和脑诱发电位记录不全等原因共脱落3例,最终对49例进行统计分析.①事件相关电位观察结果催眠状态下P300电位(靶刺激-P3)波幅比正常态降低[(4.18±2.23),(6.07±3.23)μV,P<0.01];关联性负变(M2)波幅与正常态和气功态相比降低[(5.93±3.36),(7.83±4.49),(7.76±4.42)μV,P<0.05].②感觉诱发电位观察结果催眠状态下听觉诱发电位(P2)与正常态和气功入静态相比波幅降低[(2.01±1.28),(2.71±1.83),(2.73±1.34)μV,P<0.05];催眠状态下视觉诱发电位(P2,P3)波幅与正常态以及气功态相比降低[(3.47±2.69),(4.76±2.78),(4.30±2.64)μV;(1.68±0.95),(1.18±1.08),(2.01±1.48)μV,P<0.05].结论处于催眠状态时,感觉诱发电位出现低波幅,而气功入静态和正常态未出现此种改变,说明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的影响与气功发功所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别.在气功界被广泛认同的"气功态"即"催眠态"这一假说不能为上述实验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脑干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应用诱发电位仪对39例确诊脑干梗死患者进行检测与随访观察。结果39例患者在发病1~3d内,BAEP为双侧异常29例,单侧异常10例。3周后复查5例好转,4周后复查恢复正常1例,好转10例,半年后BAEP没有变化11例,且这11例患者临床症状较重,有严重的后遗症。结论BAEP事作为评价脑干梗死诊断及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