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抑菌浓度的唑类药物体外诱导白念珠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将质控株及敏感白念珠菌在含不同抑菌浓度的氟康唑(FCZ)、酮康唑(KCZ)、伊曲康唑(ICZ)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人工传代诱导耐药。结果:敏感白念珠菌在高浓度的唑类药物培养基中能诱导耐药,且为交叉耐药,而在低浓度中经传20代仍不能诱导耐药;诱导后的耐药菌株在无药物培养基中传代可恢复敏感性。结论:唑类药物能诱导耐药白念珠菌的产生,但与诱导药物的浓度有关,且为不稳定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氟康唑耐药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白念珠菌对其他唑类药物的敏感性和交叉耐药性。方法用CLSI颁布的M27-A2方案检测氟康唑(FLC)、伊曲康唑(ITC)、伏立康唑(VRC)及联苯苄唑(B IF)对VVC分离的耐FLC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结果19株VVC分离白念珠菌中有11株对FLC,ITC交叉耐药,有5株对FLC,ITC,VRC交叉耐药。结论VVC分离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性,尤其在FLC与ITC之间明显。  相似文献   

3.
由于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临床的长期广泛应用,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发生耐药的现象逐渐增多,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分子耐药机制主要有编码药物靶酶基因的表达增强或突变、编码药物流出泵基因的过度表达、生物膜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烟曲霉体外诱导伊曲康唑耐药株,初步探讨与CYP 51A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含有伊曲康唑的固体培养基对烟曲霉进行梯度浓度体外诱导耐药,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诱导株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提取诱导株基因组,扩增唑类药物靶酶CYP 51A基因,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诱导获得8株烟曲霉体外诱导株,其中6株对伊曲康唑表现出耐药性。耐药株唑类药物靶酶CYP 51A基因发生G54(G54R,G54E)和L98H的点突变。结论伊曲康唑体外梯度浓度诱导是获得烟曲霉伊曲康唑耐药株的有效方法;烟曲霉对伊曲康唑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可能与唑类药物靶点基因CYP 51A的点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5.
唑类药物是临床上治疗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近年来,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比例不断升高。针对这一趋势,不少学者提出了新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或合成特异性抗耐药的新药,并进行了大量的白念珠菌抗耐药或逆转耐药的体外实验加以验证。本文就近年来抗白念珠菌唑类耐药体外实验研究的新进展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更优化的抗耐药方案和临床治疗耐药白念珠菌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白念珠菌506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白念珠菌临床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鉴定白念珠菌临床株,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即以前的NCCLS)推荐的M27-A2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MIC值测定。结果共收集白念珠菌506株,检测出氟康唑耐药株3株,剂量依赖性敏感株1株,耐药率为0.59%;伊曲康唑耐药株18株,剂量依赖性敏感株269株,耐药率为3.56%;其中1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交叉耐药。结论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有耐药及交叉耐药现象的发生;伊曲康唑耐药率高于氟康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分泌性蛋白酶(SAP)活力与其对氟康唑耐药性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1)将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培养在含氟康唑浓度逐渐增加的液体培养基中,体外诱导为氟康唑耐药株;(2)运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方法,分别测定了对氟康唑敏感和对氟康唑耐药的白念珠菌的分泌性蛋白酶活力。结果:(1)40株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均在体外被成功地诱导为对氟康唑的耐药株;(2)耐药株的分泌性蛋白酶活力明显强于敏感株(P<0.001)。结论: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分泌性蛋白酶活力增加与其对氟康唑耐药性的增加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随着唑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认为,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ERG11的点突变或过度表达,抗真菌药物外排增加,生物膜的形成等.近年来,有关锌簇转录因子家族与耐药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UPC2、TAC1和MRR1等锌簇转录因子的点突变可引起白念珠菌中耐药基因的过度表达而造成菌株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临床常见念珠菌药敏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NCCLS M27-A2)测定从临床血液、痰液、阴道分泌物和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出的常见念珠菌158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158株受试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在82.8%~100%之间,耐药率在0%~17.2%;对伊曲康唑敏感率为74.8%~100%,耐药率在0%~26.2%。临床最常分离出的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0.5%和9.7%。热带念珠菌耐药率分别为4.2%和7.5%,未检到耐氟康唑、伊曲康唑的副秃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率最低(82.8%),耐药率达27.2%,除9.3%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外,其余受试菌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所有受试菌对氟胞嘧啶均敏感。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最高,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件.  相似文献   

10.
微量稀释法检测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敏感性.方法采用NCCLS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对19株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和3株标准株进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药物的敏感性观测.结果19株临床分离株发现氟康唑耐药株7株,敏感株8株,剂量依赖的敏感菌株4株;伊曲康唑耐药株9株,敏感株8株,余2株为剂量依赖的敏感菌株;3株标准株结果符合.结论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适合于临床检测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在白念珠菌中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和交叉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白念珠菌对唑类耐药现象的增多,特比萘芬已被临床应用于念珠菌病的治疗.我们通过特比萘芬不同药物浓度体外诱导白念珠菌耐药菌株,以期为其耐药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的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株中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作用靶位基因ERG 11基因突变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用PCR对临床分离的93株白念珠菌的Erg11基因进行扩增、测序,DNAman软件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的X13296进行比对,将突变碱基翻译为氨基酸,确定是否发生错义突变.结果 共检出40个碱基突变位点,包括27个同义突变位点和13个错义突变位点.耐一种药物的突变菌株中每株菌只发生一处错义突变或无错义突变,而耐二种或三种药物的菌株中每株菌还可以同时出现两处或三处错义突变.结论 ERG 11基因错义突变与白念珠菌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真菌病     
20 0 3 0 679 耐特比萘芬的白念珠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开放读框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刘伟 (北京大学一院皮肤科 )…∥北京大学学报 . 2 0 0 2 ,3 4(6) . 73 5~ 73 6从 1例病程 2 4年以上 ,用过多种药物治疗的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患者口腔中分离到一株白念珠菌BMU 0 0 65 7,药物敏感性试验发现特比萘芬对其MIC >2 5 6mg/L ,表现出该分离株对特比萘芬显著耐药的特性。为探讨该分离株对特比萘芬发生耐药的可能机制 ,将其作用靶酶 ,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 (ERG1 )的开放读框进行克隆 ,并作序列分析。结果该读框有 1 0处发生改变 ,分别引起相…  相似文献   

14.
20111531对唑类药物交叉耐药的烟曲霉临床分离株耐药机制的初步探讨/孙毅(北大第一医院皮肤科),刘伟,陈伟…∥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4).-244~248自1例侵袭性曲霉病患者体内分离得到1株烟曲霉,分别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和E-test法对该临床分离株进行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结果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白念珠菌对联苯苄唑与制霉菌素联合作用的敏感性,探讨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方式。方法: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方案(1997)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2株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白念珠菌对联苯苄唑、制霉菌素以及两药物联合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联合用药时,联苯苄唑MIC值几何均数从1.3278μg/mL降至0.2738μg/mL,制霉菌素MIC值几何均数从2.0640μg/mL降至0.5160μg/mL,59.1%(13/22)受试菌株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40.9%(9/22)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0%(0/22)受试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观察到两药拮抗作用的出现。测定不同浓度下药物单独和联合作用的一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mL),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有显著减少。结论:联苯苄唑与制霉菌素联合应用可增强体外抗白念珠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真菌病     
20 0 4 2 0 89 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尿嘧啶糖基化酶鉴定临床常见念珠菌 /李少平 (天津市长征医院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 0 0 4 ,37(4 ) .- 2 33~ 2 34选取真菌界高度保守内转录间隔区 ITS1- ITS4 做外引物及据此外引物设计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内引物序列 ;据 ITS1- ITS3设计光滑念珠菌内引物序列 ,采用套式 PCR及酶学防污措施进行念珠菌种间鉴定。结果显示该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图 2表 1参 3  (贾泰元 )2 0 0 4 2 0 90 马尔尼菲青霉临床分离株的序列分析 /韦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 /…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随着广谱抗生素 ,免疫抑制剂 ,器官及骨髓移植以及各种体内导管技术的广泛开展 ,院内真菌的感染率越来越高。而引起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念珠菌 ,其中白念珠菌 (以下简称白念 )仍占首位4 。目前对于念珠菌感染的治疗 ,常首选氟康唑。但随着抗真菌药的广泛应用 ,感染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正逐渐下降 ,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感染的无效病例逐渐增多。为了调查目前耐药菌株的比率 ,分析可能的耐药原因 ,我们对本实验室保藏的1999~ 2 0 0 0年院内真菌调查中分离出的白念菌株进行了体外药敏实验。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菌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都柏林念珠菌在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分离率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通过45℃生长试验,区分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都柏林念珠菌对氟康唑等6种药物的MIC。结果:都柏林念珠菌在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分离率为13.74%,25株都柏林念珠菌的MIC范围:氟康唑0.25~64μg/mL,伊曲康唑0.06~8μg/mL,5-氟胞嘧啶0.25~64μm/mL,酮康唑0.06~8μg/mL,咪康唑0.015~4μg/mL,特比萘芬0.06~8μg/mL。结论:都柏林念珠菌在阴道念珠菌病有较高的临床分离率,多数都柏林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部分都柏林念珠菌可产生剂量依赖敏感或耐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本院2007~2008年医院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特征及其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方法采用改良沙堡培养基、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220CAUX酵母菌鉴定培养基培养及鉴定真菌,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ATBFungus3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医院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以白念珠菌为主,但其构成比2年间下降了10.34%(P<0.001),而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的构成比分别增加了5.71%,2.42%(P<0.05),2年间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提高了4.92%,5.25%,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2年来本院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发生了变化,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应加强对临床真菌感染与耐药性情况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真菌病     
20 0 3 1 2 72 白念珠菌胞壁 β 葡聚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 6和IL 8的研究 /李岷 (南京皮研所 )…∥临床皮肤科杂志 . 2 0 0 2 ,3 1 ( 6) . 3 49~ 3 5 0不同浓度的白念珠菌胞壁碱溶性和不溶性 β 葡聚糖、白念珠葡萄悬液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孵育 2 4h ,阳性对照为IL 6、IL 8诱导剂脂多糖 ,检测上清液中IL 6、IL 8。结果 :3种不同浓度不溶性 β 葡聚糖均诱导产生IL 6、IL 8,而碱溶性 β 葡聚糖则不能。提示此胞壁成分的抗原性及其对临床的意义。表 1参 5  (刘斌 )2 0 0 3 1 2 73 系统性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小鼠IL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