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孙刘琴  姜德咏 《眼科研究》2000,18(5):448-450
目的 探讨相对性瞳孔传入缺陷(RAPD)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分型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中性滤光片定量检测RAPD,分析RAPD与视网膜缺血及视力受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3例单眼CRVO病人,其中10例缺血型CRVO的RAPD均≥0.9logU;23例非缺血型CRVO中20例RAPD≤0.3logU,无1例大于0.9logU。RAPD与视网膜缺血及视力受损程度高度相关。结论 RAPD是早期单眼CRVO分型诊断的敏感指标,0.9logU可作为分型诊断的参考“界值”。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 ,35岁。因拳击伤左眼 1d,于 1999年 8月 2 5日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正常。眼部检查 :视力右眼 1.5 ,左眼 1.2。右眼外眼及眼底正常。左眼眼睑红肿 ,皮下瘀血 ,眼球前突 0 .5cm;球结膜下出血 ,视盘水肿隆起 1D,视网膜无出血 ,黄斑部正常。眼压 :右眼 15 .88mm Hg(1mm Hg=0 .133k Pa) ,左眼17.30 mm Hg。其它均正常。实验室血尿常规检查正常。双眼CT检查 :左眼球后壁与视神经起始处 ,有一沿球后弧度走行的呈新月形密度隆起阴影 ,大小约 1.0 cm× 0 .8cm× 0 .4cm,CT值 6 5 HU(图 1)。B型超声检查 :左眼球后壁与视神经起始处1.1cm…  相似文献   

3.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是由视网膜裂孔引起的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属于眼科急症的一种,如果不及时治疗,致盲率接近100%。手术是治疗RRD的重要方式。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及视网膜复位技术的提高,RRD复位术获得了较高的解剖学成功率,但在临床中,患者视觉体验仍不理想。本文主要对RRD视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总结归纳,以期为临床维护患者视功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SB)术或玻璃体切除(PPV)术后视网膜微结构改变与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视网膜脱离范围累及黄斑部的15~30岁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75例75眼,PVR等级B^C1级,赤道部后视网膜裂孔者行PPV术(PPV组,35眼),赤道部前视网膜裂孔者行SB术(SB组,40眼)。术后随访6mo,观察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视网膜微结构变化。结果:相较于SB组,PPV组术后发生椭圆体带和内界膜断裂的可能性为2.812倍(P=0.020),发生视网膜下积液的可能性为0.115倍(P<0.001),但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层间积液的可能性无差异(P=0.700),且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发生椭圆体带和内界膜断裂、视网膜下积液、层间积液的可能性均逐渐降低。术后两组患者黄斑部神经上皮层和外核层厚度逐渐增加,BCVA逐渐改善,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SB组患者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增厚幅度较大,BCVA恢复更佳。结论:椭圆体带和内界膜完整性、视网膜下积液、层间积液、黄斑部神经上皮层厚度是影响SB或PPV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6.
岳章显  刘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2027-2028
目的:分析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些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15例15眼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患者进行分析,查找视网膜再脱离的主要原因。所有视网膜再脱离患者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B级。结果:术后随访1a,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15例15眼患者中,出现新裂孔7眼(46.7%);原裂孔未能封闭4眼(26.7%);遗漏裂孔2眼(13.3%);脉络膜脱落1眼(6.7%);PVR1眼(6.7%)。结论: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主要原因为:出现新裂孔、原裂孔未能封闭、遗漏裂孔。  相似文献   

7.
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 angiography,OCTA)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微结构和微血管形态进行深入研究。OCT/OCTA检查参数,如视网膜厚度、光感受器层状态、视网膜下积液、外层视网膜褶皱、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前膜、黄斑裂孔、术前黄斑状态、视网膜毛细血管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均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功能相关。作为视功能检查的补充,OCT/OCTA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功能的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506-512)  相似文献   

8.
伴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Gottlied发现伴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随着脉络膜脱离的发生视网膜下液明显减少,认为是由于脱离的脉络膜隆起对裂孔产生“塞”的作用所致。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脉络膜脱离消失,视网膜下液增多。本文通过临床观察,讨论这一表现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9.
伴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脉络膜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原因不明和自发的特性。就其发生、表现和治疗存在很多的争议,在此结合文献讨论相关问题,希望增进对疾病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14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43例(147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般临床资料、眼部情况、手术类型及治疗结果。本组出院时136眼痊愈(92.5%);随访2月至6年的43眼中34眼痊愈(79.0%)。讨论了视网膜脱离的易发因素、术式选择、手术注意事项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方臻  高青 《眼科新进展》1995,15(3):35-37
孔源性机网膜全脱离的手术治疗是当今孔源住机网膜脱离手术中较困难者,手术成功率低.近年来,笔者采用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或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综合治疗23例.出院时解剖性机网膜复位22例成功.随访2年至半年,其中1例视网膜PVR牵引再次全脱离;1例在地院治疗失败,其余20例视网膜均复位,并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现报道如下:一、病例与手术方法1、病例随机选择23例税网膜全晚离,其中男门问女6例,均为单眼患者.左眼10眼,右眼间服.据患者主诉及原始病例记载视网阳脱离发生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8年,平均为23年.无晶体限视网…  相似文献   

12.
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的临床检查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入性瞳孔障碍是指位于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或中脑顶盖前区的病变,例如视网膜脱离、视神经炎、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等,使光刺激信号传入受阻,不能正常传至瞳孔运动中枢,导致瞳孔对光反应下降。若仅一眼存在传入性瞳孔障碍而另眼正常,或两眼传入性瞳孔障碍程度不对称,称为相对性瞳孔  相似文献   

13.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0例分析任高英,马志中,张卯年,窦宏亮我们对7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了84次手术治疗(双眼手术6例、单眼先后2次手术8例)。现将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1临床资料1.1对象患者70例,年龄8~66岁,男43例...  相似文献   

14.
瞳孔检查是眼科的一项重要检查指标,具有客观、无创、可重复性强的优点。许多眼科疾病的早期都会表现出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elative afferent pupillary defect,RAPD)。而近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RAPD检查逐步实现定量和精细化,操作也更加简便。这就为许多致盲眼病的诊断及预后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客观检测指标。我们对近年来致盲眼病RAPD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  相似文献   

15.
伴有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常伴有明显的色素膜炎和低眼压。由于其视网膜脱离范围大、PVR进展迅速,以及伴有脉络膜脱离,手术时容易造成裂孔的遗留,致使视网膜复位手术失败。我科从1994年5月至1996年2月采用术前静脉点滴大剂量激素,脉络膜脱离复位...  相似文献   

16.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误漏诊原因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误诊、漏诊病例32例。误、漏诊时间为7天至3年半;误、漏诊的主要原因为医生对眼病知识掌握不全面,检查不系统及病史询问不详等。对如何减少误、漏诊提出几点建议。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188-189)  相似文献   

17.
近日,我院玻璃体视网膜中心收治了较多伴有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其治疗不同于一般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为此在中心业务会上专门进行了讨论,现汇集各位专家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对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作用。方法对连续治疗的12例合并有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眼,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治疗,所有病人术前术后均用激素治疗,对视网膜的复位率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10.42个月,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91.67%(11/12)。再次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100%。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杨明明  滕岩  崔浩 《国际眼科杂志》2007,7(6):1708-1710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疾病特征、手术疗效及治愈关键。方法:对近两年间我院收治的235例(240眼)RRD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30岁以上患者168例占71.5%、其中合并高血压31例占18.5%,高度近视89眼占37.1%。临床脱离时间平均49d,裂孔中圆孔占43.0%,分布于颞上象限占46.6%。一次手术成功率91.3%,总治愈率达93.8%。结论:本地区RRD主要特征: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与高度近视密切相关、临床脱离时间长、合并高血压比例高。裂孔以圆孔为主,颞上象限分布居多。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治疗RRD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复杂及复发的病例应首选玻璃体切割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