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为了科学合理地配置村级卫生资源,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顺利开展,在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开展了村卫生室卫生资源拥有量和利用率调查和分析。方法通过报表收集试点县村卫生室卫生资源拥有量和利用率资料。结果试点县村卫生室所有制形式多样化。平均每千人口拥有乡村医生1.04人,每所村卫生室拥有听诊器1.76件,血压计1.59件,消毒锅1.10件,拥有药品276.46种。平均每所村卫生室赢利3810元。结论试点县村卫生室设备、药品充分。能够开展基本医疗服务,但是千人口拥有乡村医生人力不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卫生资源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掌握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卫生资源的数量、结构、分布和使用效率,以及试点县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为搞好卫生资源配置,给农民提供优质、足量、高效、适宜的卫生服务,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成功提供政策建议,为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卫生资源状况,为新农合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进行现场调查研究。结果: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每千人卫技人员教、床位数与1999年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每千人卫技人员教低于1999年全国平均水平。试点县县级医院的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床位使用率(%)、住院日、住院费用高于乡(镇)级医院。而住院人次则乡(镇)级医院高于县级医院(P≤0.008)。乡(镇)级医院卫技人员文化程度偏低。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达到40.04%。结论: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卫生资源平均水平低于1999年全国平均水平。建议加强云南省新农合试点县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卫技人员培养,尤其加强乡(镇)级卫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为参合农民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情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对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估,探讨改善卫生人力质量及分布结构的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湖北省1952-2000年卫生人力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聚类分析和秩和比评价法对卫生人力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952-2000年湖北省卫生人员数量由3.57万增至30.14万,卫生人员及卫技人员数平均年递增2.41%和2.44%;2000年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医生及护师(士)数分别为4.02人,1.74人和1.03人,医生护士比为1.32,医生防疫人员比为9.91;武汉市,黄石市等6个城市卫生人力资源综合评价较优。结论 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呈增长趋势,总体数量趋于饱和,但存在素质不高,卫生人力地区间及专业间结构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家庭筹资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卫生筹资公平性以及灾难性卫生支出家庭对筹资公平性的影响。方法:采用WHO《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所介绍的卫生服务筹资公平性方法。结果: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卫生筹资贡献率HFC0为26.91%,卫生筹资公平性指数FFC为0.6828;剔除灾难性卫生支出家庭后.榆社、娄烦县的HFC均有所下降。筹资公平性分别提高了7.32%和7.40%。结论:山西省试点县农民家庭合作医疗筹资公平性相当于国内平均水平;灾难性卫生支出家庭是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公平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敬波  张佩海 《山东卫生》2005,(12):42-42,44
滨州市2004年3月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来,目前共有试点县(区)3个,其中省级试点是邹平县、滨城区,市级试点是博兴县,现有参合农民93.18万人。从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8月底,累计共报销医药费用1450.94万元,受益农民5.9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一年多来,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家庭账户作用与意义进行准确定位,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从山西省选出两个试点县,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具体实施,用SPSS11.5对数据从门诊服务利用率、就诊费用、乡村医生行医行为及续保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家庭账户提高了农民参合积极性,减少了参合逆选择,提高了门诊服务利用和健康水平,改善了乡村卫生资源配置。结论:在实施中应发挥好家庭帐户的作用,以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农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门诊服务是农村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分析农民门诊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是农村卫生服务研究的重要课题,是确定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补偿比例的重要依据,也是为满足广大农民门诊医疗服务需求,合理分配卫生资源、组织卫生服务的重要依据.河南省于2003年在确定的18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开展了农村居民卫生服务调查,共完成了18个县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县、乡、村卫生资源调查和农民卫生服务调查.本文通过对此次开展的农民卫生服务调查资料的分析,探讨了河南省农村地区门诊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反映河南省农民卫生服务的现状,并找出影响农民卫生服务的因素,为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方案提供依据,并为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果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视角,分析2010—2020年湖南省及四大区域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情况,为湖南省各区域提升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中的基于规模收益可变(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 VRS)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0—2020年湖南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湖南省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达7.52人,千人口床位数达7.82张。2010—2020年间湖南省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效率逐年下降,2020年湖南省整体卫生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分别为0.685、0.951、0.721,14个市州中,3个市为卫生资源配置DEA有效(21.4%),1个市为DEA弱有效(7.1%)。2010—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湘南地区、洞庭湖经济区、湘西地区四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均值分别为0.963、0.916、0.905、0.924,全省均值为0.926。结论 湖南省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持续增加,但区域配置和资源结构...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基线调查"总体研究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社会经济状况,卫生资源,农民医疗服务需求、利用和医疗费用等资料,是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科学合理的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方案,于2003年在河南省18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开展了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卫生资源调查和农民卫生服务调查。方法通过报表收集社会经济状况,卫生资源资料;卫生服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由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询问,对住户成员逐一进行询问调查。结果与1998年相比,河南省农民的健康状况有所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率也在逐渐上升。住院卫生服务利用仍然偏低,经济因素对住院服务利用的抑制作用有所加强。结论住院服务利用不足仍然是农民卫生服务的主要问题,影响住院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卫生规划及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分析各地区域性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为制定下阶段的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地区区域性卫生规划文献发表的数量、文献的主题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等。结果:东部地区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多于西部地区,但各地区发表文献的主题无显著差异;每千人口床位数、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每千人口的执业护士数、每百万人口的CT和MRI数东部地区均高于西部地区;四川省各项指标低于西部地区。结论:区域性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的配置是改善和提高区域内的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以及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各地区的资源配置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一致,要充分体现公平和效率、合理和实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精神卫生机构现状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全面了解广东省精神卫生机构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制调查表对全省62家精神卫生机构进行现状调查,同时对22家精神病专科医院进行4年前后比较。结果 全省精神科床位数9901张,精神科医师数1236人,精神科护士1909人,分别为1.16张/万人、0.15人/万人和0.22人/万人;病床使用率多数在82.00%;仅有12.00%的精神卫生机构采用开放式管理。22家医院4年前后比较,住院床位数、医生总人数、副高以上医生人数、心电图机台数、电脑台数、医院年总收入和住院月收费均得到增长,工作场所面积、病床使用率、日均门诊次数、日均心理门诊次数、除心电图机和电脑之外的其他设备无增长,政府拨款减少。结论 全省精神卫生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精神卫生资源配置短缺和不平衡,管理模式落后,自身发展困难,政府投入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长沙市2007—2013年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政府部门进行区域卫生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对长沙市2007—2013年卫生资源配置变化情况进行一般统计描述;从长沙市9个区县的人口与地理配置角度,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医生、护士和床位配置的公平程度及变化趋势。结果:(1)长沙市卫生资源人均拥有量逐步增加,其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2)2007—2013年长沙市医生、护士和床位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为0.24~0.46,并在逐年减小;按地理配置的基尼系数在0.59~0.79,2009年达到最高值,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两类地区比较,城区卫生资源的基尼系数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各卫生资源中,护士的基尼系数最高。(3)泰尔指数与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城区卫生资源配置的差异程度呈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对总的泰尔指数贡献率高于各区域差异。结论:总体上看,长沙市2007—2013年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呈逐年好转趋势,人口配置的公平性优于地理配置的公平性,农村地区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优于城区,护士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较差,地区间差异是影响长沙市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天津市医疗机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情况,为制定天津市精神卫生服务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使用《天津市医疗机构精神卫生服务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并分析天津市18个区县365家医疗机构2006年精神卫生资源分布情况及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和利用情况。结果 2006年天津市有60家医疗机构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共拥有精神科医生561人,精神科护士885人,精神科床位4281张,按人口密度计算分别为5.4/10万、8.5/10万、4.1张/万。全年总住院10449人次,门诊为434120人次。精神卫生资源相对集中于市内六区和其他六区,精神专科医院较综合医院的精神卫生资源更为丰富,三级医院所拥有的资源又明显多于一、二级医院。住院服务的利用主要在市内六区和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服务利用主要在市内六区和非精神专科医院。结论天津市精神卫生资源处于国内较高水平,但是资源的分布和服务的利用极为不均衡,存在资源相对短缺和利用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西藏日喀则地区卫生资源配置的动态变化.方法:对日喀则地区1995 -2009年的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及基础设施投入等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近15年来日喀则地区卫生资源配置除每千人口医生数外,其余均呈增长趋势,且近几年增速明显.结论:应继续加强日喀则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2012-2014年上海市嘉定区卫生资源配置的现况,评价其配置公平性.方法 采用基尼系数分别从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比较2012-2014年嘉定区主要卫生资源配置.结果 2012-2014年每千人口床位、医师、护士的配置总量逐年增加,分别达到2.52,1.42,1.61;2012-2014年按人口分布的主要卫生资源基尼系数也有调整,变化较大的是床位,从2012年的0.42下降到2014年的0.39,护士的基尼系数一直维持在0.41~0.42的水平,而医师的基尼系数呈现上升趋势,从2012年0.30上升到2014年的0.36;2012-2014年卫生资源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高于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按地理分布的床位、医生、护士基尼系数均呈上升趋势,医生的基尼系数小于0.4,但床位及护士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维持在0.44~0.48之间.结论 嘉定区主要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衡,政府在加大卫生资源投入的同时应考虑均衡性,投入应向远郊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市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及其公平性,为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洛仑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等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4辖市的卫生资源(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床位、医生、注册护士)在人口和地理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床位、医生和注册护士的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40 6、0.445 6、0.367 6和0.404 2,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5830、0.584 9、0.540 4和0.581 2.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市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较差,人口分布的公平性优于地理分布,医生配置公平性优于注册护士,床位配置公平性最差,应进一步加大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提高卫生资源地理及人口分布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资源的配置状况,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资源管理与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收集与整理《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与《中国卫生统计提要》关于2005-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机构数、床位数、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等卫生资源数据,对各项卫生资源的逐年变化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洛伦兹(Lorenz)曲线与基尼(Gini)系数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较2005年增加91.1%,其中政府办机构数量占总量的比例大幅上升。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医师以及注册护士数量呈逐年快速增加特征,医师与注册护士的比例有所下降。总体上,2005-2009年各类卫生资源按人口与地理面积配置的Gini系数均呈下降趋势,至2009年,机构数按人口配置的Gini系数为0.34,资源配置达到正常状态;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与注册护士数在人口配置均达到最佳的平均状态,这4类卫生资源在人口配置上Gini系数分别为0.25、0.23、0.24和0.23;在地域配置上均仍呈现高度不公平状态,Gini系数分别为0.63、0.53、0.64、0.65和0.62。结论:近年来,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体发展较快,机构数、床位数与各类卫生人员数量增长迅速,卫生资源按人口与地域配置的公平性得到明显改善,但卫生资源的地域配置仍然处于不公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