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白念珠菌对唑类耐药现象的增多,特比萘芬已被临床应用于念珠菌病的治疗.我们通过特比萘芬不同药物浓度体外诱导白念珠菌耐药菌株,以期为其耐药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由于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临床的长期广泛应用,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发生耐药的现象逐渐增多,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分子耐药机制主要有编码药物靶酶基因的表达增强或突变、编码药物流出泵基因的过度表达、生物膜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口腔念珠菌感染与带菌者分离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念珠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多科室同期住院患者口腔分离的念珠菌菌株242株,采用微量稀释法(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M-27A方案)测定临床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结果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9.20%、10.34%、5.75%及0%,非白念珠菌组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39.70%、11.76%、7.35%,1株光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结论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有一定的耐药性,无两性霉素B耐药;非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耐药比例高于白念珠菌,尤其是对氟康唑,少数非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出现耐药性,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氟康唑、特比萘芬及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NCCLS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特比萘芬及伊曲康唑对22株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结果22株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9株,敏感12株;对伊曲康唑耐药7株,敏感8株;对特比萘芬耐药12株,敏感3株。结论3种药物中氟康唑的敏感性相对较高,但仍有耐药现象,氟康唑与伊曲康唑存在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5.
白念珠菌506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白念珠菌临床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鉴定白念珠菌临床株,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即以前的NCCLS)推荐的M27-A2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MIC值测定。结果共收集白念珠菌506株,检测出氟康唑耐药株3株,剂量依赖性敏感株1株,耐药率为0.59%;伊曲康唑耐药株18株,剂量依赖性敏感株269株,耐药率为3.56%;其中1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交叉耐药。结论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有耐药及交叉耐药现象的发生;伊曲康唑耐药率高于氟康唑。  相似文献   

6.
真菌病     
20 0 4 0 779 唑类药物体外诱导白念珠菌耐药的初步研究/宋晓静(浙大一附院皮肤科)…∥临床皮肤科杂志.- 2 0 0 3,32 (10 ) .- 575~576将质控株及敏感白念珠菌在含不同抑菌浓度的氟康唑(FCZ)、酮康唑(K CZ)、伊曲康唑(ICZ)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人工传代诱导耐药。结果白念珠菌在高浓度的唑类药物培养基中能诱导耐药,且为交叉耐药,而在低浓度中经传2 0代仍不能诱导耐药,诱导后的耐药菌株在无药物培养基中传代可恢复敏感性。提示唑类药物能诱导耐药白念珠菌的产生,但与诱导药物的浓度有关,且为不稳定耐药。(汤亚娥)2 0 0 4 0 780 白念珠…  相似文献   

7.
生殖器白念珠菌的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殖器白念珠菌感染逐渐增多,随着多种抗真菌药物的使用,耐药菌株亦随之出现.我们选择生殖器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白念珠菌,做了伊曲康唑等4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测定,同时观察了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2种抗真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以进一步了解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白念珠菌ERG4基因高表达与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关系。 方法 M27-A2微量肉汤稀释法对34株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抽提白念珠菌ERG4基因的总RNA,并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RT-PCR)方法检测ERG4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白念珠菌耐氟康唑菌株组ERG4基因表达量(4.20 ± 2.56)高于敏感组(1.72 ± 1.33)(t = 3.99,P < 0.05);耐伊曲康唑组(3.60 ± 2.47)高于敏感组(1.66 ± 1.61)(t = 3.71,P < 0.05);耐伏立康唑组(3.99 ± 2.72)高于敏感组(2.07 ± 1.58)(t = 2.91,P < 0.05);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同时耐药菌株组(4.49 ± 2.73)显著高于敏感组(1.69 ± 1.82)(t = 3.81,P < 0.05)。 结论 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耐药菌株ERG4基因高表达与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耐药及交叉耐药有关,但白念珠菌ERG4基因高表达在耐药中的作用还有待于通过基因下调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的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株中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作用靶位基因ERG 11基因突变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用PCR对临床分离的93株白念珠菌的Erg11基因进行扩增、测序,DNAman软件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的X13296进行比对,将突变碱基翻译为氨基酸,确定是否发生错义突变.结果 共检出40个碱基突变位点,包括27个同义突变位点和13个错义突变位点.耐一种药物的突变菌株中每株菌只发生一处错义突变或无错义突变,而耐二种或三种药物的菌株中每株菌还可以同时出现两处或三处错义突变.结论 ERG 11基因错义突变与白念珠菌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病原学方面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病原菌和药敏差异,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RVVC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加以比较,同时采用真菌药敏培养法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进行体外药物敏感研究。结果:1 634例RVVC患者中,共分离出569株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339株,占59.58%;非白念珠菌230株,占40.42%。非白念珠菌由高到低依次为光滑念珠菌59.57%(137/230),热带念珠菌17.39%(40/230),克柔念珠菌12.61%(29/230),近平滑念珠菌5.65%(13/230),清酒念珠菌4.78%(11/230)。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均高于非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凸显。结论:白念珠菌仍是RVVC的主要致病菌,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比例最高。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率最高,对唑类药物耐药性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微量稀释法检测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敏感性.方法采用NCCLS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对19株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和3株标准株进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药物的敏感性观测.结果19株临床分离株发现氟康唑耐药株7株,敏感株8株,剂量依赖的敏感菌株4株;伊曲康唑耐药株9株,敏感株8株,余2株为剂量依赖的敏感菌株;3株标准株结果符合.结论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适合于临床检测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在白念珠菌中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和交叉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紫等5种抗真菌药物对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白念珠菌药物敏感性与其基因型的关系。 方法 根据M27-A2方案检测甲紫、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对67株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提取白念珠菌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白念珠菌25S核糖体 rDNA基因内含子区,根据PCR扩增片段将白念珠菌分为A(36株)、B(23株)、C(8株)基因型,分析白念珠菌不同基因型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药敏实验结果显示,67株白念珠菌中,8.96%对氟康唑、2.98%对伊曲康唑、1.49%对酮康唑耐药,两性霉素B无耐药菌株。甲紫的最低抑菌浓度在0.125 ~ 4 mg/L。统计学分析显示,白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与其基因型无明显相关关系,P值均 > 0.05。结论 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菌株的增多在临床用药选择上应引起注意,甲紫的抗真菌作用值得重视。白念珠菌基因型与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发生可能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抑菌浓度的唑类药物体外诱导白念珠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将质控株及敏感白念珠菌在含不同抑菌浓度的氟康唑(FCZ)、酮康唑(KCZ)、伊曲康唑(ICZ)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人工传代诱导耐药。结果:敏感白念珠菌在高浓度的唑类药物培养基中能诱导耐药,且为交叉耐药,而在低浓度中经传20代仍不能诱导耐药;诱导后的耐药菌株在无药物培养基中传代可恢复敏感性。结论:唑类药物能诱导耐药白念珠菌的产生,但与诱导药物的浓度有关,且为不稳定耐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耐药现象日益突出.真菌耐药基因突变或表达水平的改变是对唑类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也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参与真菌唑类耐药的基因主要涉及影响麦角甾醇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如ERG11、ERG3;药物外排蛋白相关基因,如编码ABC蛋白的CDR基因、编码MFS泵的MDR基因、钙调神经磷酸酶通路的靶基因RTA2基因.然而,一些基因是否介导真菌唑类耐药仍存在争议或证据不足,如白念珠菌的FLU1基因、光滑念珠菌的ERG11基因.不同类型真菌唑类耐药的主导基因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局部用的抗真菌药物主要分3类,即:聚烯类、咪唑类和消毒剂,然治疗失败的较多,故开始寻找新的抗真菌药物。1987年12 月从儿科肝移植患者胆汁中培养的白念珠菌敏感试验发现对各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的菌株用Mupirocin非常敏感。继之,局部用2%的Mupirocin治疗对多种抗真菌药耐药的烧伤葡萄球菌感染与体外试验调查发现,Mupirocin对白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伤口有杀真菌作用。2%Mupirocin对白念珠菌的抑菌圈与其他常用的6种局部抗真药物可比美,故是一种新的局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热带念珠菌、白念珠菌的ERG3、ERG11基因突变与其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关系,以初步探讨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的机制。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临床分离的念珠菌52株,经体外药敏试验得到耐氟康唑的热带念珠菌6株、白色念珠菌1株;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分别扩增6株热带念珠菌与1株白色念珠菌ERG11、ERG3基因,将扩增后的产物分别进行双向测序;将测序结果与热带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株、白色念珠菌标准株的序列通过BLAST比对分析,找出突变基因。结果 6株热带念珠菌ERG11基因序列共发现3个同义突变与2个错义突变,ERG3基因共发现4个同义突变,6个错义突变;1株白色念珠菌耐药株ERG11基因共发现2个同义突变与2个错义突变,ERG3基因共发现2个同义突变,未发现错义突变。结论耐药菌株ERG11或ERG3存在不同程度的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参与热带念珠菌、白念珠菌耐药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与其他5种抗真菌药在体外抗深部致病念珠菌的活性。方法按NCCLS推荐的M27A方案(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伏立康唑等6种抗真菌药对6种共52株深部致病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的抗真菌活性。结果对受试菌株总体而言,伏立康唑的活性最高(MIC90≤0.5μg/ml)。伏立康唑对6种念珠菌的MIC90从小到大依次为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伏立康唑对各受试菌种的MIC90均低于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MIC90低于伊曲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的MIC90低于两性霉素B。结论伏立康唑在体外能有效抑制深部致病念珠菌的生长,其抗菌谱较广,尤其对唑类药耐药的两种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也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部分菌种抗真菌活性甚至优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与伊曲康唑联合抗白念珠菌的作用。方法 体内实验:制备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用不同剂量伊曲康唑单独或与rhGM-CSF联合应用于感染小鼠,观测其28d内的存活情况。体外实验:分离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分别将其与不同浓度的伊曲康唑及伊曲康唑加rhGM-CSF与白念珠菌共同培养,通过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来判定伊曲康唑单独或与rhGM-CSF联合应用的抗白念珠菌效果。结果 伊曲康唑1.0mg/kg与rhGM-CSF25μg/kg联合应用能显著延长小鼠28d内的存活期,效果与单用伊曲康唑2.5mg/kg相等,而rhGM-CSF25μg/kg与伊曲康唑5mg/kg联合应用时效果相当于单用伊曲康唑10mg/kg。体外实验亦显示rhGM-CSF与伊曲康唑联用能减少白念珠菌数量。结论 rhGM-CSF与伊曲康唑联合应用对抗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唑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认为,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ERG11的点突变或过度表达,抗真菌药物外排增加,生物膜的形成等.近年来,有关锌簇转录因子家族与耐药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UPC2、TAC1和MRR1等锌簇转录因子的点突变可引起白念珠菌中耐药基因的过度表达而造成菌株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阴道分离的念珠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念珠菌在女性阴道黏膜所致的不同表现与其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NCCLSM27-A方案推荐的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对来自外阴阴道念珠菌健康携带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8种抗真菌药对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MIC值几乎均比白念珠菌高。来自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菌株MIC值较高,而健康带菌者菌株的MIC值较低。耐药菌株主要来源于复发组,健康带菌者来源的白念珠菌菌株对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和制霉菌素未见有耐药菌株出现。结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治疗中应重视非白念珠菌的耐药性,长期或间断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可能诱导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