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营养性疾病     
901294 维生素 AD 强化牛奶预防佝偻病的效果观察/李同…//中华儿科杂志.-1990,28(3).-157~159为了预防佝偻病、维生素 A 缺乏与维生素AD 过量,自1987年7月在北京研制了维生素AD 强化牛奶,含维生素 A2000IU/L,维生素  相似文献   

2.
营养性疾病     
体质量指数和腰围与肥胖儿童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矿物质与儿童营养性疾病关系的探讨;重庆市郊区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和铁营养状况相关性分析;6岁以下童不同年龄间维生素A缺乏情况对比研究;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并外部性脑积水发病机制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各年龄段儿童,尤其是年长儿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及与骨碱性磷酸酶的相关程度.方法 对215例确诊为佝偻病和无法确定但有多汗、睡眠障碍、肌痛等相关症状儿童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25-羟维生素D,部分年长儿病例同时测定骨碱性磷酸酶.结果 各年龄段25-羟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随着年龄增长维生素D水平呈递减趋势,年长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最差,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长儿25-羟维生素D与骨碱性磷酸酶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各年龄段儿童均需关注维生素D的补充,年长儿尤其要重视.骨碱性磷酸酶不能反映年长儿的维生素D水平.  相似文献   

4.
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分析技术检测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159例佝偻病患儿和78名健康儿童(对照组)VDR基因BsmⅠ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之间VDR基因型和基因分布。结果  佝偻病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VDR基因Bsm I位点基因型分布分别为:BB(0%),Bb(15.7%),bb(84.3%)和BB(0%),Bb(11.5%),bb(88.5%),两组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佝偻病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VDR基因Bsm I位点等位基因分布分别为:B(7.9%),b(92.1%)和B(5.8%),b(94.2%),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VDR基因Bsm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关系尚须大样本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5.
营养性疾病     
重庆地区0~18岁儿童营养问题调查;遵义市7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新生儿佝偻病骨代谢转换生化标志物检测的意义;烟台市幼儿单纯性肥胖相关因素的分析;乌鲁木齐市3—7岁集体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6.
营养性疾病     
901005 400例小儿佝偻病性别分析/张卫杰…∥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0,25(1)。-103 1987年调查3岁以下小儿1847人,发现佝偻病患者400人,男孩高于女孩,患病率分别为30.87%、24.22%。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别。为阐明发病机理,对3岁以下正常小儿(男39人,女35人)采血化验。结果发现女孩血清中钙、磷均值高于男孩,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男孩患病率高可能是婴幼时期男孩生长、发育快,而且代谢旺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辖区内婴幼儿的佝偻病患病状况,探讨婴幼儿佝偻病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获取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出生,在我院预防保健科进行系统保健的婴幼儿4221体检资料,同时回顾性追踪其母亲孕期保健资料,对骨碱性磷酸酶(BALP)筛查结果以及与婴幼儿佝偻病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2008年全年出生婴幼儿420名,其中0岁~1岁筛查420人,BALP异常者170人,占40.5%;1岁~2岁时筛查,BALP异常者100名,占23.8%;2岁~3岁时筛查,BALP异常者85名,占20.2%。结论:0岁~1岁婴儿存在较严重的佝偻病问题,1岁~2岁和2岁~3岁由于及时采取了早期干预措施,佝偻病患病率较低。引起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有母亲孕期每天日照时间小于2小时、婴儿未服用维生素D制剂、4~6个月非纯母乳喂养、添加辅食种类单一。  相似文献   

8.
营养性疾病     
北京市大兴区青少年肥胖及超重现状调查;小儿肥胖对肾脏的影响;合理营养干预为主治疗肥胖病伴高血压患儿的研究;青少年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单纯性肥胖儿童脂代谢与LEPR及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单纯性肥胖儿童与脂肪肝的关系;大连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状况分析;儿童肥胖与睡眠及相关激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0~6岁汉族儿童骨密度(BMD)的关系,为临床儿童低BMD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2002年7月至2004年3月收集排除影响骨代谢疾病的上海地区0~6岁汉族儿童204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血清锌;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25(OH)D3;用超声BMD仪测定胫骨中段骨密度;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4个限制性酶切位点(ApaI、TaqI、BsmI、FokI)的多态分布。用多因素协变量方差分析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BMD的关系。 结果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消除血清25(OH)D3水平、血清锌水平、户外体育活动等因素对BMD的影响后,发现VDR基因BsmI酶切位点等位基因型和FokI酶切位点等位基因型与BMD相关,Bb基因型的BMD百分位数明显低于bb基因型,分别为2200%和4314%,差异有显著性(F=504,P<005);ff基因型骨密度低于Ff与FF基因型,分别为2697%、3795%、5352%,差异有极显著性(F=811,P<0001)。而在Apa I、Taq I酶切位点,不同等位基因型与BMD无关(F=108、127,P>005)。 结论VDR基因在BsmI、Fok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0~6岁汉族儿童BMD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25例汉族儿童 结核病患儿,以同期在北京儿童医院门诊行外科手术(如疝、牙齿矫正、鞘膜积液等)前查体的446例患儿作为对照,对照组无结核病史,X线胸片无异常,PPD皮 试硬结直径小于5 mm,按照年龄、性别以及居住地与病例组进行匹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VDR基因上的Fok I和Taq I位点多态性,采用SPSS 12.0软件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卡方检验。 结果 结核组和对照组Fok I位点的FF、Ff、ff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29.6%、51.2%、19.2%和27.6%、50.9%、21.5%;Taq I位点的TT、T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4%、9.6%、0和86.8%、13.0%、0.2%;结核组和对照组在基因型频率 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样本按性别进行分组比较后发现,不同性别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结论 VDR基因上的Fok I和Taq I位点的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结核病的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关因素研究;珠海市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息儿吸入性过敏原的帕累托图分析;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115例儿童哮喘病发病及相关因素调查;哮喘患儿血清RAN-TES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哮喘缓解期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13水平变化;哮喘与白细胞介素-4受体信号传导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儿童哮喘152例用药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