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江枳壳不同采收期活性成分HPLC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江枳壳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RP-HPLC测定不同采收期的江西新干和樟树两个道地产区枳壳药材中活性成分(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川陈皮素、桔皮素、水合橘皮内酯、橘皮内酯、马尔敏和葡萄内酯)的含量。结果:枳壳药材中上述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随采收期的推延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江枳壳在大暑前后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采收期金莲花3种碳苷黄酮成分的动态变化,确立金莲花的最佳采收期,为金莲花取得最大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0.35%磷酸溶液(14∶86)为流动相,在345 nm波长处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金莲花中荭草苷、牡荆苷、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3种碳苷黄酮成分的含量。结果:金莲花中3种碳苷黄酮成分的含量不同时期存在差异,均以开花后3~6 d为最高。结论:开花后3~6 d为金莲花的最佳采收时期,方法简便、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为金莲花取得最大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毛夏枯草不同采收期中木犀草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白毛夏枯草中木犀草素的含量变化,为确定白毛夏枯草药材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白毛夏枯草中木犀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Agilent HC-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8%磷酸溶液(45∶55),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350 nm.结果:不同采收期白毛夏枯草药材中木犀草素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议白毛夏枯草药材在第1年的10月和第2年的6月采收.  相似文献   

4.
乌头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乌头不同组织中乌头总碱和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为毒性及药效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不同组织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40 mmol· L-1乙酸铵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结果:6月4日之前采收的乌头的不同组织部位总生物碱含量明显小于6月18日和7月3日,乌头最佳采收期可确定为6月底至7月初.乌头地上部分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小于地下部分,不同采收期乌头各组织部位中乌头类总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顺序大体为:须根>子根>母根>叶片≈茎秆.结论:该研究初步了解了乌头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确认了乌头的最佳采收期及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栽培两面针有效成分在不同生长期及不同药用部位的动态累积规律,以期为两面针合理用药及人工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UPLC-DAD法,测定栽培两面针药材不同生长期、不同药用部位(根、茎、枝)中氯化两面针碱含量变化.结果:两面针根、茎、枝不同部位中均含有氯化两面针碱,但含量差异较大,依次为根>茎>枝条;不同部位、不同生长期两面针药材中氯化两面针碱含量呈规律变化,出现两个较明显的高峰及一个低谷,即5,10 ~ 11月含量较高,6月含量最低.结论:两面针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累积分布不同,根据其含量变化规律,建议两面针最佳采收期在栽培第3年的10 ~ 11月,药用部位为根部.两面针全株植物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不同采收期和部位的黔产民族药透骨香槲皮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为拟定黔产透骨香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对不同采收期和部位的黔产透骨香中槲皮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采收期药材中的含量成分变化不大,但不同部位中存在有明显的差别。结论综合考虑活性成分含量及对药材的资源保护利用来说,建议使用该药材的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黄酮及总酚酸为考察指标,对不同采收期的金银花进行含量测定,优选出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总酚酸及总黄酮为指标,对不同采收期的金银花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同时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对所测指标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及总黄酮含量均以花蕾期最高,确定金银花花蕾期为最佳采收期,同时各指标成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对金银花不同采收期的含量测定及其指标成分的相关性分析,为金银花药材的采集,药用价值的提高及质量优劣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铁皮石斛不同部位、不同时期药用成分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确定铁皮石斛的适宜采收期,对铁皮石斛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主要药用成分的积累与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在一个生长周期内铁皮石斛不同部位、不同时期多糖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一个生长周期内铁皮石斛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石斛碱的含量。结果铁皮石斛茎部分的多糖含量高于叶部分;而在叶与茎部分均未检出石斛碱。结论通过采收期的比较来看,4月底至6月中旬多糖含量相对较高,故将其定为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不同采样期皱皮木瓜内在物质含量动态变化,不同部位SOD活性动态变化,保存方式及时间对SOD活性的影响,探讨木瓜最佳采收期、保存方法及时间。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木瓜不同采样期、不同部位及保存时间的SOD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指标成分(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通过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浸出物含量。结果不同采样期皱皮木瓜SOD活性及内在物质含量均呈现动态变化;不同部位SOD活性为:果皮先低后高,果肉为先低、中高、后低,果仁皮先高后低。冷藏保鲜和冰冻处理条件下,木瓜果肉SOD均能保持稳定的活性。结论重庆皱皮木瓜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为重庆皱皮木瓜的适宜采摘时间; SOD分布:六月初至七月初主要分布在果仁皮与果肉,七月中旬至八月底主要分布于果皮与果肉;鲜品保存时间在3个月以内都能保持SOD很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贯叶金丝桃药用部位、采收期及药材加工方法对抗抑郁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建立了贯叶金丝桃药材中抗抑郁活性成分苯并二蒽酮类和金丝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以此为技术指标筛选贯叶金丝桃药材的药用部位、采收期以及加工办法.结果:以抗抑郁活性成分为指标确定的药用部位、采收期及产地加工方法为:带花的地上部分,6~7月花期采割,阴干或低于60℃干燥.结论:通过研究,得到一种适用于贯叶金丝桃药材的采收方法,对贯叶金丝桃相关产品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分处理对夏枯草果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夏枯草植株为材料,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果穗品质的影响。方法: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分别采用每天定时定量称重法处理夏枯草植株,测定果穗生物学形状,果穗收获后测定熊果酸与齐墩果酸等活性成分,结合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结论:营养生长期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85%时对夏枯草产量与熊果酸最为有利;生殖生长期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0%时有利于夏枯草生长量与产量提高,但80%~85%时有利于活性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夏枯草基原植物及其食疗历史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巧生  陈宇航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1):3057-3062
目的:通过考证历代本草学文献,澄清古代文献中关于夏枯草原植物及其食疗历史记载的混乱,为综合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查阅古本草文献,对夏枯草植物学性状描述及其文献附图进行考证,并结合地理分布综合分析.结果:历史上夏枯草用药品种并不混乱;但在原植物名称、形状描述及文献附图中,与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筋骨草Ajuga ciliate,金疮小草A.decumbens及夏至草属植物夏至草Lagopsis supina存在一定混乱.结论:古代正品夏枯草基原植物主要来源于唇形科夏枯草属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山菠菜(长冠夏枯草)P.asiatica,而硬毛夏枯草P.hispida至明代起即被视作云南地方习用药材,并沿用至今;夏枯草食用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代(16世纪末)或以前.  相似文献   

13.
夏枯草本草及其入药部位变化的考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通过对夏枯草历代本草著作考证,研究夏枯草名称、产地、主治功效、入药部位及采收加工方法,为临床用药及合理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考证历代主流本草著作,并结合实地考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历史上夏枯草分布区主要集中于我国四川省境内、淮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枯草主治功效古今基本一致;但古今药用部位及采收加工记载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本草文献考证与分析,夏枯草人药部位变化大致经历带穗全草[明朝后期(约16世纪或以前)至清末民初(约19世纪初)]、以果穗及带穗全草入药[民国中期(约19世纪30年代)至1963年)]、单用半枯或成熟果穗(1963年至今)3个阶段;夏枯草传统加工方法根据临床疗效不同分为晒干和阴干两种,而现代加工方法仅采用晒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月份前胡根的干物质积累与4种香豆素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最佳采收期.方法:在前胡实验区按月份采集前胡根样品,考察干物质的积累;采用HPLC对前胡根4种香豆素的含量进行同时测定.结果:前胡的营养生长末期,其根的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量,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基本稳定.生殖生长时期根的香豆素类成分迅速下降.结论:安徽宁国种植前胡药材最佳采收期在种植当年12月至翌年2月份.  相似文献   

15.
李隆云  张应  马鹏  吴叶宽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6):3060-3064
为了确定山银花(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外观形态、产量和质量,比较一日内不同时段采摘花蕾的质量。结果表明,开花型和花蕾型灰毡毛忍冬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外观形态具有较大的差异;随着花蕾发育,产量逐渐增加;开花型灰毡毛忍冬花蕾开放后(银花期、金花期)绿原酸含量极显著降低,开花前(幼蕾期、青色期、大白期)质量无显著差异;花蕾型灰毡毛忍冬黄白期灰毡毛忍冬皂苷乙显著降低,幼蕾期和青白期质量无显著差异。一日内不同时段采摘的灰毡毛忍冬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有显著差异。开花型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为大白期,采摘时段为10:00以前和18:00以后,花蕾型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为青白期,采摘时段为8:00以前和18:00以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花期金银花中活性成分含量及其相关次生代谢过程中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确定金银花最佳采收期,调控金银花质量和相关管理规范提供指导. 方法: 测定金银花不同花期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总酚、总黄酮、绿原酸、花色苷等活性成分的含量. 结果: 从三青期到金花期,金银花中总酚、总黄酮和花色苷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三青期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04,6.71,0.26 mg·g-1,绿原酸在三青期达到最高值,为0.968 mg·g-1,大白期达到最低值,后又小幅升高.PAL,PPO,POD的活性从三青期逐渐下降,到银花期达到最低值,同三青期相比,三者的下降幅度分别为43%,62%,56%,后到金花期略有上升. 结论: 在金花期之前,金银花中的PPO,POD活性与酚类物质程正相关.在金银花成熟期,由于呼吸作用的加强,诱导POD活性上升,使POD成为金银花成熟阶段催化酚类物质氧化为醌的关键酶,即POD是控制金银花成熟阶段活性成分含量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7.
泰半夏干物质及活性成分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期泰半夏干物质及有效化学成分积累规律,以期为半夏的生理与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泰半夏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于春秋2个生育周期的各生长时期分别取样测定半夏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块茎总游离有机酸和鸟苷含量。结果:泰半夏在年生长周期内要经历春、秋2个生长高峰,在春季生长过程物质积累量较大,总游离有机酸和鸟苷含量在生长期内呈上升趋势,但在抽薹期与春季倒苗期会有所下降。结论:高温和抽薹会显著影响有机酸的积累,生产上应合理防止热伤害。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气质联用的款冬花蕾动态发育代谢组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G-MS)结合代谢组学分析技术明确不同发育阶段款冬花蕾的代谢组学特征.方法:对款冬花5个不同发育阶段药材进行两相溶剂提取,得到极性和非极性部分,分别对其进行GC-MS测定.代谢产物的结构指认通过NIST数据库检索和对照品对照确定,将数据预处理后导入SIMCA-P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共鉴定了54个代谢产物,包括35个极性化合物和19个非极性化合物;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5个阶段的款冬花蕾样品能较为明显的分开,且呈动态变化趋势;与传统采收期12月样品相比,10月和11月的花蕾样品与12月相距较近,说明这3个阶段的代谢物组成接近;而9月和3月的样品则距离较远,说明这2个时间点的样品化学差异较大.通过对部分特征代谢物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发现款冬花蕾发育过程中,脯氨酸、赖氨酸和亚油酸在发育初期含量较低,中期升至最高,在开花后又急剧下降;苹果酸和柠檬酸在中期含量较低;蔗糖的含量逐渐降低,开花后降至最低.结论:发育初期和开花后与传统采收期款冬花样品的化学差异较大,为其不能入药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款冬花合理采收期的确定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贮藏年限及药材分级对夏枯草药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年限及药材分级对夏枯草内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夏枯草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安徽庐江夏枯草规范化种植基地内收集不同贮藏年限夏枯草果穗(当年、1年、2年),并对基地药材随机取样,结合果穗外观形状与市场现行标准,将药材分为3级;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分别测定夏枯草药材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及多糖含量;HPLC测定熊果酸、齐墩果酸及迷迭香酸含量。结果:不同贮藏年限夏枯草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含量随贮藏年限延长而显著增加;而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总黄酮、多糖、熊果酸、齐墩果酸及迷迭香酸含量随贮藏年限延长,各成分含量逐渐下降,且差异显著。夏枯草药材并未遵循分级标准呈现出明显规律,其中总黄酮含量以二级最高;多糖含量则以一级最高;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呈现出从一级到三级逐渐下降趋势;而水浸出物、醇浸出物、熊果酸、齐墩果酸及迷迭香酸含量表现出从一级到三级依次上升趋势。结论:夏枯草药材安全储藏期以当年为宜;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多以三级药材最高,二级药材其次,一级药材最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年限与采收时间玉竹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探索其动态变化规律,为确定玉竹最佳采收期,控制玉竹质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与采收时间玉竹药材中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醇浸出物的含量,运用多重方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玉竹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在采收时间内的变化规律为前期增长较慢,中期增长较快,后期增幅变缓,且在9月底之后各成分含量基本上都趋于平稳,此时玉竹中多糖、皂苷、黄酮、醇浸出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69%,0.453%,0.141%,57.48%。玉竹中多糖、皂苷、黄酮、醇浸出物的质量分数并没有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持续高速增加,3年即达到峰值,质量分数分别为7.67%,0.436%,0.141%,55.59%。结论:玉竹主要活性成分随玉竹的生长发育不断累积,但含量并非都保持高速增长状态。最佳采收年限为3年生,最佳采收期为9月底,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为提高玉竹药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