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对无菌物品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监测、储存、发放、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管理,监测制度化,管理科学化。结果有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做好无菌物品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工作认真负责、扎扎实实,确保了无菌物品管理工作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对无菌物品质量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标准及严格的管理措施,使无菌物品的管理科学、实用,提高了质量管理及工作效率,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的做好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减少无菌物品的再次污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通过加强对供应室无菌物品储藏室环境的管理、无茵物品的管理、供应室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完善供应室各项制度及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来提高管理质量.结果 供应室无茵物品的管理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无菌物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论 严格规范供应室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是提高无菌物品供应质量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社康服务中心无菌物品的管理工作,以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提高社康服务中心医疗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分析医院33个社康服务中心无菌物品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结果:医院社康服务中心在无菌物品储存环境、存放、消毒隔离专业素质和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低等存在很多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并实施.结论:社康服务中心分散在各个社区,偏离医院,是目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社康服务中心无菌物品管理,对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讨无菌物品的管理办法,以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护理质量。医院对无菌物品的管理工作应高度重视,管理环节环环相扣,措施落实到位。使医护人员对做好无菌物品管理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对无菌物品的管理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注重无菌物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无菌物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潘晓昕 《吉林医学》2004,25(3):80-80
目的:加强口腔门诊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高护理管理工作,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在护理管理中,健全并完善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措施的落实,责任到人.结果:通过提高护士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认识,加强了重点部位、就诊环境、物品管理、无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管理,从而使医院感染发生率降到最低.结论:加强口腔门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预防和控制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医院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基础,无菌物品在满足临床诊治、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不注意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临床使用时极易发生医院感染[1]。我院消毒供应室作为全院无菌物品供给和质量控制部门,在加强自身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配合护理管理部门,从质量控制角度对全院临床科室现运行无菌物品的管理状况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并督导落实,为提高临床物品规范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灭菌后处理     
目的 灭菌后的物品,按正常情况已属无菌物品,从灭菌器取出应仔细检查放置,以免再度感染.方法:通过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十项规定的处理模式,对灭菌后物品进行一系列处理,并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无菌后物品在有效期内无细菌检出.结论: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工作管理化、制度化,是提高工作质量,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张晓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7):2136-2137
目的: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对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病房的空气、护理用具、医务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等方面加强消毒管理,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结论:控制医院感染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对每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消毒供应中心是提供医院I临床各科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该中心提供的物品牵涉范围广泛,供应种类繁杂.是医院控制感染和减少感染隐患的重点管理科室.分析感染隐患的管理难点,探讨管理对策,对提高医院控制感染,减少院内感染和提高医疗质量及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杰明 《包头医学》2008,32(1):56-57
目的: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质控管理,杜绝医院内感染。方法:建立供应室医疗用品、器械的消毒、清洗、灭菌、下收下送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对各类物品器械的消毒灭菌实施全方位质量跟踪管理。结果确保了无菌物品消毒灭菌的质量,有效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使供应室的消毒灭菌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结论:消毒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1],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和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实施流程管理有效控制手术室院内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静  王顺芬  张蓉 《西部医学》2007,19(2):308-309
本文将医院感染纳入护理管理质量检测项目,护理质量管理和业务流程有机结合,建立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理想流程管理模型。从而增强了手术室各级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提高了手术室医院感染能力及护理工作效率,无菌手术伤口感染率和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供应室在消毒管理中应用全程质控管理的作用及其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 方法 2016年7月,衢州市中医医院供应室开始在消毒管理中推行全程质控管理。对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2014年7月—2016年6月)供应室的清洁消毒灭菌物品共25 012件,实施后(2016年7月—2018年6月)供应室的清洁消毒灭菌物品共27 885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实施前、后供应室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 结果 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的物品消毒合格率为83.0%、灭菌合格率为86.0%、无菌包装合格率为86.0%、无菌发放合格率为85.0%,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后的物品消毒合格率为97.5%、灭菌合格率为100.0%、无菌包装合格率为100.0%、无菌发放合格率为100.0%,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物品消毒、灭菌、无菌包装、无菌发放的合格率均提高(χ2=3 269.004、4 181.060、4 181.060、4 502.324,均P<0.05)。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后总的医院感染发生率(3.25%vs. 1.76%)降低(χ2=120.451,P<0.05);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后手术部位/切口(1.57%vs. 0.27%)与呼吸系统(1.14%vs. 0.93%)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5.925、5.956,均P<0.05)。 结论 供应室消毒管理中施行全程质控管理,提高了灭菌物品合格率,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办法以及于手术室发生的医院感染的控制策略,能有效的达到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有助于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方法:从健全院感管理组织、定期院感监控、学习院感知识、手术室布局与流程、医护人员无菌技术、手术物品管理、有效监测等进行管理。结果:加强手术室管理是防止医院感染的主要保证。通过规范化管理,手术切口感染率为零,能有效的提高了医疗安全率。结论:降低医院感染可能性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实施手术室科学化的管理及控制,有助于手术病人的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感控督导员制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实施感控督导员制度,并比较实施前后新冠肺炎病区医务和保洁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结果实施感控督导员制度后,医务人员和保洁人员在手卫生依从性、穿脱防护用品步骤、护目镜穿戴、口罩穿戴、医疗废物处理和物表消毒合格率等方面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实施感控督导员制度,能明显提高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对降低一线人员感染风险,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59-162
目的 探讨设立院感监控护士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手术室与ICU室为观察对象,以设立院感监控护士前后的时间为分界点,观察和比较设立院感监控护士前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评分、医护人员感染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感染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设立院感监控护士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评分为(466.45±12.54)分,医护人员的感染知识知晓率为100.00%,手术室、ICU室的感染率分别为1.00%、2.50%;设立院感监控护士前,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评分为(364.22±15.78)分,医护人员的感染知识知晓率为45.46%,手术室、ICU室的感染率分别为4.00%、15.00%。设立院感监控护士后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评分和医护人员的感染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设立院感监控护士前,手术室、ICU室的感染率显著低于设立院感监控护士前(P0.05)。结论 设立院感监控护士能够显著提高医院的感染管理质量以及医护人员的感染知识知晓率,有效降低医院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卢晓丽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427-1428
目的:探讨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基础护理措施,如加强无菌技术、病房环境保护、监测制度等方法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对实施前后院内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率自2008年的4.32%下降到2011年的2.57%。结论:采取加强基础护理的措施,有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通过强化监测制度、无菌技术、全面指控达到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继续教育,加强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和能力,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和水平。方法加强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强化专职人员知识层次和结构,提高工作人员参与医院感染防控的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结果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晓率上升32.9%,年终医院感染知识考核平均成绩提高23.5分,总体合格率达96%,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比培训前提高26.7%。结论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有计划、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继续教育是一种可行性强、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徐瑞妙 《中外医疗》2013,(30):25-26
目的通过对当前医院感染管理现状的分析,以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的现行机制,促进医院感染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落于实处。方法根据2012年9月在广东番禹召开的“全国医院感染管理秋季年会”和“2013年广东省春季医院感染岗位培训班”上各个学员的交流意见进行研究:汇总和总结“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检索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等一系列的工作,深入的透视,分析,探讨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并且提出相应的化解策略。结果医院的经济实力和专职人员的素质有限,是影响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原因。结论合理收取一些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成本,实行按不同病种分类付费的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尤其是应加强各地各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培训.增强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建立一批有较高素质的医院感染管理团队,建立各项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职责、流程,成立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网,各科成立院感质控小组,制订相关人员职责,做到人人参与院感监控,制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奖惩方案,确保将医院感染控制落于实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集中管理的流程及管理方法。方法 CSSD从外部环境、设备配置、管理流程、工作人员技术培训、消毒质量检测等方面对手术器械进行集中管理并评价效果。结果我院自2008年10~2012年10月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后,手术切口感染率情况逐年降低;手术器械无菌检验合格率较集中管理前的88.6%明显升至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提升CSSD的工作效率;节约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有效地防控院内感染发生率。结论采用手术器械在CSSD集中管理的方法,能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的质量,提升工作效率,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和管理对医院感染爆发的影响。方法: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严格管理,落实医院感染的督查、质量控制工作,及时收集、分析评估资料。结果:通过方案的实施,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明显提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视程度加强,及时发现并控制了2次医院感染暴发和聚集性感染事件。结论:正确实施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与管理,对防范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