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段的解剖学及影像学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复习肝段划分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像学在不同轴向的切面上肝段划分的解剖标志,以期为临床工作中肝脏病变的准确分段及手术切除平面的精确定位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复习肝段划分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像学在不同轴向的切面上肝段划分的解剖标志,以期为临床工作中肝脏病变的准确分段及手术切除平面的精确定位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4.
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肝静脉和门静脉及其解剖学形态的临床 …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了解2种增强方式的螺旋CT扫描显示肝静脉和门静脉的差异,并熟悉它们在CT图像上的解剖学形态。方法 采用3.0ml/s(行螺旋CT动脉和门脉期双期扫描,科称双期组)和1.5ml/s(仅行螺旋CT单纯门脉期扫描,科称单期组)2种注射速率的对比剂,分别完成100和50例病人的螺旋CT检查。结果 2组各50例分析结果显示:双期组中有48例在门脉期扫描能够分别清晰显示肝静脉和门静脉1、2、3级分支,而 相似文献
5.
鼻咽缝间隙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影像学表现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在影像上提出鼻咽缝间隙的概念,介绍其CT和MRI表现及其意义。方法 正常CT组43例,正常MRI组36例,均进行鼻咽轴面平扫,其中加做鼻咽冠状面CT和MR扫描各5例,7例加做鼻咽后壁矢状面MR薄层扫描;2例鼻咽轴位断面标本作对照;鼻咽癌(NPC)组30例,同时进行CT与MR扫描,对鼻咽后软组织结构影像学表现进行详细观察分析。结果 鼻咽缝间隙位于椎前并列的头长肌或颈长肌之间,咽后壁后方,枕骨及颈椎前方,它包括上述肌肉之间的咽缝、咽后间隙、危险间隙、椎前间隙部分和组成这些间隙的筋膜,以及其中的纤维结缔组织、脂肪和淋巴结等结构,在CT上表现为三角形不均匀低密度影,在MRI上,呈三角形不均匀高信号影,其正中有粗细不一的低信号咽缝。正常CT组43例均在椎前肌之间出现1个层面以上的、呈低密度的两侧对称的三角形影,为鼻咽缝间隙;在斜坡和硬腭水平之间均见鼻咽缝间隙者22例,部分层面显示鼻咽缝间隙者14例,鼻咽缝间隙达口咽水平者7例。正常MRI组36例,在轴面像上35例在椎前肌之间可见两侧对称的呈不均匀高信号的三角形鼻咽缝间隙;从斜坡至硬腭水平均见鼻咽缝间隙者13例,部分可见11例,鼻咽缝间隙达口咽水平者11例;矢状面像上,鼻咽缝间隙止于C2椎体上部者4例、下部者3例;冠状面像上,鼻咽缝间隙呈纵行条带状影2例,倒置梯形3例。2具鼻咽断面尸体标本均见鼻咽后壁后方并列的头长肌或颈长肌之间三角形疏松纤维结缔组织。NPC组30例中鼻咽缝间隙对称存在者14例,不对称性变窄1例,消失者15例。结论 鼻咽部椎前并列的头长肌或颈长肌之间的结构在CT和MRI上统称为鼻咽缝间隙是合适的;NPC患者的鼻咽缝间隙消失和不对称性变窄多提示肿瘤侵犯椎前肌,而对称存在时,肿瘤多位于鼻咽顶后壁浅层。 相似文献
6.
7.
8.
原发性肝脂肪肉瘤CT、MRI表现一例孟令平①陈丽英①王之章②原发性肝脂肪肉瘤极罕见。文献报告不到10例。笔者报告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复习文献报告的8例对本病作一分析,重点是CT、MRI表现。病例报告女,41岁。间歇性右上腹隐痛2年,加重半月。曾...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肝右后下静脉(IRHV)CT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对112例正常成人上腹部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原始数据,用容积再现法(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MPR)对肝右静脉(RHV)和IRHV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并测量:RHV管径、IRHV管径、发生率、及其走行,IRHV与RHV的距离,IRHV与下腔静脉的夹角.结果:IRHV在第三肝门水平注入下腔静脉,112例正常成人中观察到32例有IRHV,其显示率为28.6%.IRHV距RHV的最小距离3.3cm,最大距离为6.7cm,平均值为4.9±1.1cm.IRHV与下腔静脉的夹角呈锐角者9.4%(3/32),直角或近似直角者90.6%(29/32).IRHV管径与RHV管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IRHV主要引流肝脏Ⅵ段及邻近肝组织的静脉血.结论:MSCT可以清晰地显示IRHV,可评价IRHV的解剖学特征,正确认识IRHV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神经元移行异常及其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林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6,19(4):220-223
神经元移行异常是CNS先天性病变中的一组常见病,以往由于检查手段所限,较少报道。近年来,随着神经放射学的发展,特别是MRI的应用,使本组病变的诊断已成为可能。本综述了神经元移行的正常过程、移行异常的原因、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并着重介绍了CT及MRI的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11.
侧颅底的分区及其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底结构解剖关系复杂,涉及面广,位置深在,一直是基础和临床学科研究的难点。自1992年国际颅底学会正式宣告成立以来,有关颅底的相关学科,如显微解剖外科、脑外科、头颈外科、影像诊断科、耳鼻喉科、颌面外科、眼科、整形外科等都在从各自的领域对这一区域的正常结构和病理改变进行深入地研究。新的手术器械的发明和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使原来认为这一区域较难诊断和治疗的病变能得到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对侧颅底的分区及其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骨骺损伤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忠南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7,20(4):194-198
本介绍了自Salter和Harris关于骨骺损伤的经典分类法发表以来,新发现的几种骨骺损伤类型,如三平面骨折和不累及骺板的单纯骨骺骨折以及一些学提出的骨骺损伤新的分类法。并介绍了X线平片、CT、MRI、US对骨骺损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估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14.
听神经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飞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6,19(6):328-330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病理上根据细胞排列分为Antoni A型和B型,后易形成囊变。影像学以CT和MR诊断为主,典型表现为桥小脑角区占位改变,内耳道扩大和第Ⅶ、Ⅷ神经束增粗,且MRI对神经瘤尤其是对微小听神经瘤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脾影像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春洪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6,19(2):94-95
内介绍了脾肿大的几种诊断标准以及脾钙化,外伤,脓肿,梗塞及肿瘤的主要影像表现。对平片,US,核素,CT,MR及血管造影作了简要评价,强调CT在脾影像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秦伟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5,18(2):90-92
本从肝肿瘤的成象原则,分期和筛选等方面介绍了有关肝肿瘤成象的现状。重点讨论了MRI、CT、CTAP等技术及其在肝肿瘤分期,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瘤的影像学观察,分析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瘤的影像学观察、分析与诊断吴恩惠运用影像医学的理论知识于具体病例的诊断实际,包括影像的观察、分析、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步骤,是进行影像诊断必经的过程,是影像诊断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关于影像学诊断的基本原则与诊断步骤在专业教科书中均有叙述,本文旨在通过... 相似文献
18.
阿茨海默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坤成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7,20(4):226-228
本对阿茨海默病(AD)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分别描述了AD的CT、MRI、SPECT、PET、MRS和TCD的所见,讨论了各自及其综合应用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脑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孙胜军戴建平高培毅脑静脉畸形(venous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畸形,又称其为静脉瘤。笔者回顾性地分析了我所16例经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为静脉畸形的病例,对其CT、MR及DSA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提出影像诊断标... 相似文献
20.
脑放射损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日增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0,24(4):148-151
脑放射损伤发病机制主要有三种说即血损伤、胶质损伤和免疫反应机制,最近多数学者的研究支持血管和胶质损伤机制,血管方面改变在晚期放射效应中起主要作用。CT和MRI对局限性脑损伤和弥漫性脑白质损伤可明确诊断。MRI的T2加权成像(T2WI)显示水分变化敏感性高,又不受颅底线束硬化伪影的影响,MRI发现白质病变的敏感性是CT的2~3倍。如果是脑本身肿瘤放疗后,CT和MRI区别病灶复发或放射性坏死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