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应用螺旋CT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Acetabular Dysplasia,AD),找出最佳的测量方法,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75例成人髋臼进行螺旋CT扫描,并对CT 图像进行对照测量研究。结果CT 可显示髋臼顶唇、前后唇及髋臼的全貌,能对髋臼骨进行直接测量,从而反映髋臼整体及各部分的发育状况。并提出了AD在CT上的诊断原则和评估方法。认为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程度评估时,应以综合测量AASA和PASA值为准,其角度越大,髋臼发育程度越差。结论CT测量诊断成人AD 优于X 线平片,能直接测量髋臼各唇的长度,了解髋臼各部分的发育状况,可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听骨链三维CT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正常及病变听骨链进行三维(3D)成像初步研究,探讨最佳成像参数及其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对正常4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4耳均采用内耳软件作螺旋CT检查,层厚1mm,螺距为1。3D成像主要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CT阈值取100~300Hu。结果 正常听骨链中锤、钻骨及镫骨前后脚、锤砧关节、钻镫关节等都得到满意显示,镫骨底板显示欠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破坏情况与手术所见相符。结论 选择合适的成像参数对要获得高质量3D成像至关重要,三维CT成像对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安全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Graves病眼眶的CT特征,评估CT诊断Graves眼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0例(200个眼眶)Graves病的眼眶CT,在CT图像上测定了眼外肌的密度和大小,眼球位置,并与正常值比较,与临床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61例(61%)患者至少有一条增粗的眼外肌:l7例(17%)患者有眼外肌密度减低,显示有脂肪浸润;56例(56%)患者有突眼。75例(75%)患者有突眼或眼外肌异常。75例(75%)患者CT诊断为Graves眼病,临床检查诊断69例(69%),二者联合应用使Graves眼病诊断率提高至84%。结论 Graves眼病的CT特征为眼外肌增粗,密度减低,突眼,泪腺肿大前移,上眼静脉增粗。眼眶CT扫描特别是眼眶的定量CT,评价眼外肌的大小和密度,眼球的位置对诊断Graves眼病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正常及病变听骨链进行三维(3D)成像初步研究,探讨最佳成像参数及其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正常4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4耳均采用内耳软件作螺旋CT检查,层厚1mm,螺距为1.3D成像主要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CT阈值取100 300Hu.结果正常听骨链中锤、砧骨及镫骨前后脚、锤砧关节、砧镫关节等都得到满意显示,镫骨底板显示欠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破坏情况与手术所见相符.结论选择合适的成像参数对要获得高质量3D成像至关重要,三维CT成像对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安全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訾刚  周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2):1506-1509
目的:通过对正常成人肝脏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上一些指标的测量分析,提供相应的肝脏正常值范围,为临床和教学服务。方法:收集腹部MSCT扫描正常肝脏166例,并行三维成像,观察肝脏上、下极,肝门中点平椎体的位置。测量肝脏上、下极,肝脏最左、右端及肝门中点距脊柱中线的距离;测量门静脉的直径、肝脏的长径(左右径)、宽径(上下径)与厚度(前后径),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脏上、下极大部分分别平对T10椎体和L3椎体,肝门大部分平对T12椎体。40~、50~岁年龄组男性肝门-中线距均大于女性(P<0.05),30~、40~、50~、60~岁年龄组男性右端-中线距和厚度(前后径)均大于女性(P<0.05~P<0.01)。随着年龄增大,男、女性的上述各项指标有缩小趋势,但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测量正常成人肝脏位置、大小、形态的数据可靠,可供临床诊断、治疗以及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行上呼吸道CT测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OSAHS患者72例作为OSAHS组,同期选择30例无打鼾的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螺旋CT自鼻咽顶部至环状软骨水平的区域进行连续扫描,以硬腭后缘、悬雍垂尖、会厌尖为标志,将上呼吸道分成鼻咽区、腭后区、舌后区及会厌后区。测量比较两组平静呼吸时各区最小截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及横截面积。结果:OSAHS患者腭后区和舌后区测量指标均低于对照组,重度组腭后区、舌后区及会厌后区测量指标均低于对照组,重度组舌后区和会厌后区测量指标均低于轻中度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舌后区及会厌后区狭窄情况均优于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OSAHS患者中,单纯腭后区狭窄15例,2个平面狭窄33例,3个平面狭窄21例,4个平面同时存在狭窄的3例。结论:螺旋CT测量上气道可以获得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螺旋CT轴位扫描及重建(MPR、3D)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4例隐匿性骨折患者,将螺旋CT薄层(2-5mm)扫描的容积数据转输至工作站进行MPR和3D处理,并对轴位、MPR和3D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轴位在二维平面内清晰显示隐匿性骨折的基本情况,但MPR和3D能更好显示隐匿性骨折。MPR可以从任意平面和曲面观察隐匿性骨折及周围结构,3D能通过旋转和切割技术充分曝露病变,直观、逼真的显示隐匿性骨折立体关系。结论 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MPR、3D及轴位图像的联合应用,为临床医师提供立体、直观、多方位的影像信息,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常成人直肠系膜螺旋CT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直肠系膜螺旋CT扫描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对50例正常成人(男女各25例)进行盆腔横断面螺旋CT扫描,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测量不同平面厚度,分析直肠系膜厚度与体质量指数及骨盆大小的关系。结果直肠系膜在螺旋CT上显示清晰,上中部直肠系膜形态相似,下部后外侧明显变薄。直肠系膜前方厚度为(2.3±1.2)mm,侧方厚度为(13.5±4.0)mm,后方厚度为(7.3±3.5)mm,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60.09,q=4.969~11.156,P<0.01)。上、中平面直肠系膜厚度均比下平面系膜厚(F=177.243,q=4.352、4.311,P<0.01)。男性下平面侧方和后方直肠系膜厚度比女性薄(t=2.095、2.979,P<0.05)。直肠系膜侧方、后方厚度与体质量指数存在线性正相关(r=0.940、0.864,P<0.01),与骨盆大小(中骨盆横径、前后径)亦存在线性正相关(r=0.766、0.655,P<0.01)。结论直肠系膜具有特有的螺旋CT形态特征,可为直肠癌的CT术前影像学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CT正常内耳解剖结构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颞骨高分辨CT(HRCT)测量正常人耳蜗、前庭、内听道等结构,了解正常内耳的发育并探讨内耳各解剖结构CT测量正常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无内耳疾患的75例受试者按年龄分为3组,分别行HRCT扫描,原始图像经多平面重组(MPR),在设定层面上测量耳蜗高度、长度、底周螺旋管径、底周长度,前庭左右径、上下径,内听道口径、宽径、长径,水平半规管中心骨岛长径等;各测量指标进行年龄、性别、左右耳间比较。结果① HRCT可清晰显示正常内耳骨迷路结构和内听道结构;② 内耳各结构正常值如下:耳蜗高度(3.47±0.41)mm,耳蜗长度(6.27±0.96)mm,耳蜗底周螺旋管径(1.66±0.26)mm,耳蜗底周长度(6.82±0.69)mm,前庭宽径(2.81±0.42)mm,前庭长径(5.76±0.44)mm,内听道口径(6.36±1.66)mm,内听道宽径(4.99±0.98)mm,水平半规管中央骨岛径(3.16±0.52)mm。内耳各结构测量值除内听道长径在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结构在年龄组间、性别间及左右耳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探讨了国人内耳各主要结构的HRCT测量正常值,为人工耳蜗等内耳手术提供更详尽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正常肝脏CT灌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CT测量肝脏的血流灌流量的方法。方法 以肝门作为靶层面对 2 3例正常肝行CT灌注扫描 ,从开始注射造影剂 (总量为 3 5~ 40ml,速度 5~ 6 7ml/s)后 7s或 9s开始连续扫描 41或 41 2 5s ,1s(或 0 75s) /层。利用所得图像形成时间 密度曲线 ,根据曲线参数计算灌流量参数。结果 正常肝的肝动脉灌流量为 0 3 78ml·min-1·ml-1,门静脉灌流量 1 12 5ml·min-1·ml-1,肝总灌流量 1 5 0 5ml·min-1·ml-1肝动脉灌注指数为 0 2 5 ,门静脉灌注指数为 0 75。结论 利用本研究的扫描及计算方法可更简便、可靠地测得肝脏的血流灌流量  相似文献   

11.
冯敏  杨春霞  卢铃铨  张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089-1090
目的:研究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结合三维重建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正常志愿者和52例中央型肺癌病人,行薄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图像传到工作站,使用内窥镜软件将图像数据重建为仿真支气管内窥镜图像(VB),并进行三维重建(3D)包括多层面/曲面/X线体积成像(MPR/CPR/XVR),最小密度投影(MinIP),最大密度投影(MaxIP)、表面遮盖成像(SSD)。结果:VB显像类似纤维支气管镜(FB)所得,结合MPR,MinIP定位准确,MPR/CPR/XVR对支气管腔内外的组织及比邻关系显示清晰,有利于对病灶空间关系的判断,MaxIP显示病变内的钙化灶,SSD显示病灶的外表形态和内部特征,有助于定性诊断。VB+3D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100%。结论:VB结合3D对病变显示直观,整体感好,是对FB检查技术的有效补充,对临床治检和手术治疗起指导作用,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并构建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CT三维可视化术前评估系统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因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初步探究,同时收集我国16家临床中心因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同质化标准数据,应用CT三维可视化系统(IPS系统,Yorktal)评估肿瘤解剖结构、血供等信息,通过归纳和总结构建评估系统,完成虚拟手术设计及术中辅助导航,指导临床手术。结果: 基于泌尿系增强CT建立三维可视化图像,评分系统纳入肿瘤最长径和体积、肿瘤侵入实质内体积占比、肿瘤侵入实质最大深度、肿瘤与肾实质接触面积、肿瘤肾实质接触面平整度、肿瘤所在肾脏分段位置、肾血管变异情况及肾周脂肪。肿瘤平均二维直径为(2.78±1.43) cm,平均三维最大径为(3.09±1.35) cm,术后病理平均大小(3.01±1.38) cm。三维重建肿瘤最大径与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相关(r=0.502,P=0.020;r=0.403,P=0.046)。三维重建及病理肿瘤体积分别为(25.7±48.4) cm3、(33.0±36.4) cm3(P=0.229),三维重建肿瘤体积与术中出血量显著相关(r=0.660,P<0.001),肿瘤侵入肾实质内体积占比与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r=0.410,P=0.041;r=0.587,P=0.005)。肿瘤与肾实质接触面积及是否存在血管变异与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未见相关性。完成术前评估的同时,重建后的三维影像可在Touch Viewer系统上进行缩放、旋转、组合显示、颜色调整、透明化、长度体积自动测量及模拟裁切等操作,满足术前虚拟手术规划及术中辅助导航的要求。结论: 三维图像可提供更加直观的解剖结构,清晰显示肿瘤解剖参数及血供、脂肪等信息,CT三维重建肾肿瘤评价系统可帮助预测肾部分切除术手术难度、围术期并发症等。重建的三维可视化图像导入指定程序或机器人操作系统即可完成虚拟手术及术中辅助导航,帮助手术医师更好地把握手术过程。评分系统所包含的指标及各项指标的分值权重需要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及完善。  相似文献   

13.
抽取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分成老年组53例和中年组47例。DSCTA使用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重建技术,以冠状动脉X线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在段的基础上评价冠脉狭窄程度≥50%的各项指标及差异。结果显示,DSCTA对老年组和中年组冠状动脉的可评价率分别为97.0%、9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中年组冠状动脉狭窄≥50%节段发生率分别为12.6%、9.0%,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8.3%、6.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CTA评价老年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1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2.3%、98.0%、88.0%、98.9%;评价中年组的各项指标依次为96.0%、99.0%、90.6%、9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DSCTA可作为冠心病的有效筛查和评价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各项指标随着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肠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9月间,26例小肠出血性病变的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表现.结果 26例临床拟诊小肠出血病例,经CT检查发现十二指肠间质瘤9例、空肠间质瘤4例、回肠淋巴瘤2例及回盲部外伤性出血1例,阳性率为61.54%(16/26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小肠出血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185例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x线及CT表现。胸部闭合性损伤包括肺挫伤185例,其中合并肺撕裂伤35例,Macklin效应5例,肺疝1例。肺挫伤CT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9例,小点状影12例,斑片状影48例,小片状影10例,磨玻璃影16例,大片状或肺段影5例,广泛性云絮状影17例,混合性病灶68例。肺撕裂伤表现为肺血肿8例(12个病灶),肺气囊腔14例(19个病灶),液气囊腔25例(53个病灶)。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条状气体密度影5例;含气的肺组织疝人右侧前胸壁皮下组织内1例。首次CT漏诊肺挫伤1例,肺撕裂伤2例。  相似文献   

16.
刘华  高传平  郝大鹏 《当代医学》2009,15(20):111-114
目的探讨下颌骨恶性造釉细胞瘤CT表现,并与病理对比。方法2003年9月至2008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恶性造釉细胞瘤7例,6例行CT平扫,其中2例行三维CT重组;1例行CT增强扫描;分析CT表现并观察肿瘤组织学特点。结果7例恶性造釉细胞瘤发生在下颌骨体部4例,体部和升支交界区3例。病变横断面最大径的平均值为49mm(34mm~61mm)。7例恶性造釉细胞瘤均呈分叶状,破坏区边缘清楚,骨皮质破坏中断并有软组织肿块形成,其中5例(5/6)平扫时与肌肉相比呈等低混杂密度,1例(1/6)呈较均匀等密度,1例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4/7)有不全骨性分隔,5例(5/7)牙根吸收。2例术后复发,时间分别为13个月和17个月。1例术后14个月后肺内转移。结论恶性造釉细胞瘤CT表现缺乏特征性,诊断应结合病理学、临床表现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双源CT冠脉成像质量影响因素,探讨相应解决方案,提高检查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600例双源CT冠脉检查资料,对影响图像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改进方法。结果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呼吸运动、触发阈值、扫描范围、心律、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剂量等。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合理优化检查方案,可提高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建孤立性肺结节的实用方法与技巧。方法:螺旋CT扫描孤立性肺结节24例。扫描层厚2mm.螺距1:1.重建间隔1mm.应用表面覆盖法进行处理。结果:结节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在三雏图像上显示良好。阈值参数的选择影响结节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的显示.其下界值起决定性作用.而上界值作用不显著。结论:高质量的三雏图像依赖于技术参数的合理选择与匹配.其中层厚、螺距和阈值参数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鼻腔及筛窦三维重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用薄层CT及断层解剖分别对鼻腔及筛窦行三维重建,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CT重建可以清晰地显示鼻腔及筛窦的毗邻关系及空间定位,但显示细微结构还有一定困难。结论:与CT比较,薄层切片行鼻腔及筛窦的三维重建可以更好地显示此区域的解剖,并为虚拟手术的发展提供模型。  相似文献   

20.
文正青  刘洁如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332-2335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CT特征及临床价值,提高CT诊断肝脓肿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肝脓肿CT表现,其中23例为普通CT机扫描,4例为螺旋CT机扫描。结果:病灶平扫均表现为较正常肝组织为低的低密度灶,增强扫描不同程度强化25例,其中脓肿壁强化后显示单环6例,双环10例,三环4例,病灶内呈多房分隔状强化6例,螺旋CT扫描动脉期显示一过性斑片状节段强化1例。本组CT诊断准确率为81.5%。结论:CT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肝脓肿的明确部位,根据其特征性及非特征性CT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肝脓肿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及早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