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畸治疗难度、结果、需要指数(Index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Complexity, Outcome and Need;ICON)[1]于2001年正式提出,是由来自德国、希腊、、英国、美国等9个国家的97位正畸学者通过对240副正畸初始模型以及98副矫治完成后的模型进行评价、分析,共同制定而成的牙合指数,用来定量评价患者的正畸治疗需要、难度以及治疗结果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2.
<正>正畸治疗效果的稳定性是评价正畸疗效的标准之一,一直受到正畸医师和患者的重视。影响正畸疗效长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如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关系、肌功能的平衡、牙齿的移动方式、牙弓形态等。此文就影响正畸疗效长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作一介绍。颌面部集中容纳了眼、鼻、颊、颏及牙颌等反映外表美观的重要器官。此外,人类情感的表达基本上是通过口腔颌面部来完成的。因此错(?)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咀嚼、发音等口腔功能,也造成明显的容  相似文献   

3.
牙周炎患者常发生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正畸方法矫正牙周炎患者的错[牙合]畸形,改善了咬合关系。清除胎创伤,并有利于维护牙周组织健康,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年人正畸治疗的特点、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对52例成年正畸患者根据X线片和年龄分为两组,甲组采用标准方丝弓技术,乙组采用片段弓技术矫治,采用轻力;矫治结束后摄曲面断层片和根尖片与治疗前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牙槽骨变化.结果 52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前牙及磨牙关系;甲组牙槽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2年后复查无复发;乙组牙槽骨未恢复正常,仍保持病变吸收后的状态,但乙组移位的牙齿得到较好的复位,2年后复杏有3例复发;52例复发率为5.8%.结论 成年人止畸治疗应严选适应证,牙槽骨均正常者应选用经典力矫治,有牙周炎的患者应选用加轻力矫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正畸医师对正畸疗效满意度主观评价的一致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2004年7月至2008年8月之间治疗完成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806个病例中,以安氏分类作为分层因素,随机抽取48个病例,将其治疗后模型、头颅侧位片和面像作为实验材料,进行随机临床试验。仍以安氏分类作为分层因素,将48个病例随机分为4组,请12位正畸专家依据所给治疗后的各项临床资料或者多项资料的组合,对每组12个病例依据治疗结果满意度高低进行排序判断。结果:本试验共得到Spearman相关系数1 584对,Spearman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565 3±0.239 9。不同组别的疗效评价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治疗后模型和头颅侧位片时,医师的一致性最高(P<0.001),其余5项实验项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价疗效满意度较好和较差的样本时,医师之间的一致性明显高于疗效满意度中等组(P<0.05)。疗程在2.5年以上的样本得分的一致性高于疗程介于1.5年至2.5年之间的样本(P<0.05)。不同安氏分类、不同年龄段和拔牙或不拔牙的样本得分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师之间对正畸疗效满意度主观评价呈现中度的一致性,各项因素中,样本的组别、实验项目、疗效满意度水平和疗程是影响医师主观评价一致性的主要因素,样本的安氏分类、年龄和是否拔牙对医师主观评价的一致性无统计学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畸患者的口腔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牙合]畸形是口腔常见病,在正畸治疗中,由于要在口腔内添加固定或活动矫治装置,给牙齿的清洁带来一定的困难,使菌斑容易堆积,加之正畸疗程一般较长,从而易造成釉质脱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等疾病,影响矫治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正畸治疗中,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做好口腔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门诊正畸患者中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病例32例,对缺牙数目、错5恰类型、矫治方法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缺牙部位最常见的是下颌切牙或上颌侧切牙,多为缺失1~2个牙齿。23例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6例采用减数方法进行矫治,3例直接采用正畸矫治关闭缺牙间隙。结论对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病例采用减数或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均能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正畸的治疗理念和目标正悄然改变,随着计算机技术、自控机加工技术、各种成像手段在正畸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正畸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逐渐从二维平面向五维空间发展.在基础研究方面,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机理和矫治机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逐渐走向细胞、分子水平;跨学科合作试验成为正畸学基础研究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正畸医师对正畸疗效满意度主观评价的一致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2004年7月至2008年8月之间治疗完成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806个病例中,以安氏分类作为分层因素,随机抽取48个病例,将其治疗后模型、头颅侧位片和面像作为实验材料,进行随机临床试验。仍以安氏分类作为分层因素,将48个病例随机分为4组,请12位正畸专家依据所给治疗后的各项临床资料或者多项资料的组合,对每组12个病例依据治疗结果满意度高低进行排序判断。结果:本试验共得到Spearman相关系数1 584对,Spearman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565 3±0.239 9。不同组别的疗效评价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治疗后模型和头颅侧位片时,医师的一致性最高(P<0.001),其余5项实验项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价疗效满意度较好和较差的样本时,医师之间的一致性明显高于疗效满意度中等组(P<0.05)。疗程在2.5年以上的样本得分的一致性高于疗程介于1.5年至2.5年之间的样本(P<0.05)。不同安氏分类、不同年龄段和拔牙或不拔牙的样本得分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师之间对正畸疗效满意度主观评价呈现中度的一致性,各项因素中,样本的组别、实验项目、疗效满意度水平和疗程是影响医师主观评价一致性的主要因素,样本的安氏分类、年龄和是否拔牙对医师主观评价的一致性无统计学影响。  相似文献   

10.
牙周病继发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恩施自治州牙周病发病率高,继发错牙合畸形有上升趋势。牙周病继发错牙合畸形既危害口腔健康,又影响患者美观。1998年以来,在我科正畸治疗的牙周病患者35例,对比治疗前后,牙周病的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均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国正畸专家主观判断错畸形严重程度的一致性。方法:从参与中国正畸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的6所院校所提供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完成正畸治疗的2 383例病例中以院校来源和安氏分类作为分层因素随机抽取120例病例,由全国69位正畸专家,根据病例治疗前的模型、头颅侧位片、面像、曲面断层片和病历基本资料主观判断每例错畸形的严重程度,选取轻度、中等偏轻、中等、中等偏重和重度5个严重程度级别之一作为每例的判断结果,并对主观判断结果进行专家自身可靠性和专家之间评价一致性的分析。结果:采用加权Kappa检验分析专家自身可靠性,8.33%的专家自身一致性达到极好水平(Kappa≥0.81);78.33%的专家自身一致性达到好及以上水平(Kappa≥0.61);96.67%的专家自身一致性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Kappa≥0.41)。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分析专家之间评价一致性(r=0.989,P0.01),专家之间评价一致性非常好。结论:中国正畸专家依据病例治疗前的模型、头颅侧位片、面像、曲面断层片和病例基本信息对错畸形严重程度进行主观判断的专家自身可靠性好,且专家之间评价一致性高,这为建立错畸形严重程度的客观分级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腭中部微种植钉支抗系统在固定矫治中的支抗效果,为正畸临床支抗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骨性Ⅰ、Ⅱ类需上颌强支抗的青少年正畸患者1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双颌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在上颌减数两颗第一双尖牙并在腭中线旁、第一磨牙水平植入微种植钉一颗.以0.019 inch×0.022 inch(1inch =2.54 cm)的不锈钢方丝横腭杆固定连接微种植钉和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组成一个腭中部微种植钉支抗系统进行正畸力的负载,下牙列不纳入研究.植入微种植钉时(T0)、上颌间隙关闭或基本关闭时(T1)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描图.分别采用SN-7平面及PP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对微种植钉以及上颌第一磨牙在T0、T1的位置差异进行头影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腭中部微种植钉植入后的临床成功率为73.9%.14例进行测量分析的病例中,微种植系统负载正畸力后仍保持稳固,双侧第一磨牙没有发生明显的近中移动.微种植钉以及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在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设计的腭中部微种植支抗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正畸治疗中能够起到强支抗的作用,可作为一种正畸强支抗的可选方案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张赫  邓锋  张翼  杨生  夏熹 《医学教育探索》2013,(10):1005-1008
目的探索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对口腔正畸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制定诊疗方案的影响。方法选择42名口腔正畸学二、三年级硕士研究生,随机分为实验组(CBL教学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每组21人并各自分为3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CBL和传统教学。按照同类型病例每次6例的教学内容,经过4次完整周期的教学。分析2组学生考试成绩,考查学生治疗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和正确率。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旷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参与授课的教师和实验组学生分别发放问卷,调查教师和学生对CBL教学的评价结果。结果实验组考试成绩为(88.61±8.34)分,对照组为(76.13±8.5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1);及格率:实验组为96.12%,对照组为87.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2)。在第1次教学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31.00%和36.70%。2组治疗方案设计合理性分别为33.31%和33.30%:第2次教学中实验组诊断正确率有明显提高,约为68.80%,对照组为45.70%,2组治疗方案设计合理性分别为62.72%和43.37%;第3次教学中2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9.70%和51.20%。治疗方案设计合理性分别为95.00%和66.70%:在第4次教学中2组诊断正确率为97.80%和55.30%,治疗方案设计合理性分别为98.30%和75.60%。结论CBL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制定治疗计划的正确率和合理性,可提高学生分析病例能力,但会增加教学成本和学生的课程负担。  相似文献   

15.
应用PAR指数评价不同矫治技术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PAR指数评价Damon、SmartClip自锁托槽矫治技术以及MBT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科2006~2009年采用Damon自锁托槽矫治技术、SmartClip自锁托槽矫治技术以及MBT矫治技术不拔牙矫治完成治疗的错?畸形患者,以治疗前相同的PAR总分值将患者进行配对分为3组,每组30例,对治疗前后模型进行PAR指数测量,记录治疗前后PAR分值及其差值以及每组疗程,对两组患者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治疗后Damon组前牙排列的PAR分值略高于另外两组,前牙排列效果较其他两组略差。3组患者治疗后其余各项PAR分值及治疗前后PAR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mon组平均疗程与MBT组比较缩短2.36月,而SmartClip组疗程比MBT组长2.65月。结论3种矫治技术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疗程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Open-door laminoplasty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files of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hort-term outcome assessments after open-door laminoplasty for CSM.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surgical outcomes in 129 consecutive CSM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pen-door laminoplasty in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8 to November 2011. Bot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assessments were evaluated before surgery, 3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1 year after surgery. We then analyzed the profiles of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hort-term outcomes. Results The 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mJOA)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3 months (P〈0.01) and 1 year (P〈0.01) after surgery. B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sensory improvement contributed more to the recovery rate than motor function improvement at 3 months after surgery, while motor function contributed more to the recovery rate at 1 year after surgery. On the subjective assessment (the short form (SF)-36),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t 3 months after surgery (P〉0.05), while physical function (PF), role-physical (RP), and social function (SF) were notably improved at 1 year after surgery (P〈0.01). Improved mJOA score correlated with improvements in PF, RP, bodily pain, general health (GH), vitality (VT), and SF (P〈0.05) at 3 months after surgery; PF, GH, VT, and SF were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mJOA scores at 1 year after surgery. Conclusions Patients benefit from surgery by postoperative restitution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with early recovery of sensory function, followed by a gradual transition to motor function improvement. At the early stage of recovery, improvement in the mJOA score essentially correlated with improvements in the physical domains of the SF-36, while at the later stage, mJOA score improvement was a  相似文献   

17.
正畸治疗后满意病例牙齿转矩角的三维测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不同错牙合分类病例矫治满意后 ,牙齿转矩与自然正常牙合的差异 ,为临床上牙齿转矩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正畸治疗后满意病例 15 7例 ,用YM 2 115型三维测量仪对治疗后模型进行牙齿转矩测量 ,与自然正常牙合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后满意病例上下切牙转矩最接近自然正常牙合 ,上中切牙、侧切牙的转矩分别为 9.6°和 8.7°;下中切牙、侧切牙转矩分别为 1.1°和 - 1.1°。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后满意病例上切牙的转矩与正常牙合无明显差异 ,而下切牙转矩明显较为唇倾 ,为 5 .6°和 2 .1°。安氏Ⅲ类的差异更为明显 ,上切牙唇倾达 15 .2°和 12 .1° ;下切牙舌倾达 - 3.7°和 - 4 .9°。结论 :要想通过正畸方法矫治安氏Ⅱ类和Ⅲ类错牙合达到正常的覆牙合覆盖 ,上下切牙的转矩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作补偿  相似文献   

18.
高角及低角型深覆(牙合)矫治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高角及低角型深覆(牙合)病例正畸矫治及治疗后复发的结构特征,以探讨两者在矫治机制及复发特点的差异.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门诊挑选出治疗后2年以上的高角组深覆(牙合)病例10例,低角组深覆殆病例9例.将两组病例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高角组中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ANB)角、颌凸(NA-PA)角减小,后下面高/前下面高之比(Ar-Go/ANS-Me)增大,上下磨牙均升高;低角组仅表现为下颌磨牙升高.复查阶段高角组与低角组在覆殆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角组复查阶段覆(牙合)的变化主要与治疗中上切牙舌倾有关;低角组与治疗中磨牙的升高相关.结论:治疗后高角组下颌升支表现出较强的生长潜力,从而维持下颌平面的倾斜度.覆殆的复发主要与牙齿因素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拔除病变第一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行性和矫治效果。方法:收集35例拔除病变第一磨牙同时需要进行正畸治疗的病例,平均年龄16.5岁,包括18颗上颌第一磨牙和29颗下颌第一磨牙。全部病例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常规粘接托槽,顺序更换弓丝,待牙列排齐整平后,利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精细调整咬合。结果:33例患者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第一磨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达到了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的目的。2个陈旧性缺损病例改为修复治疗。结论:拔除龋坏第一磨牙进行错颌畸形矫治,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