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 ,男性 ,60岁。入院诊断 :蝶鞍部肿瘤。病人一般情况较好 ,检查无特殊。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肿瘤摘除术。术前用药 :哌替啶 1mg·kg-1、异丙嗪 0 .5mg·kg-1、阿托品 0 .0 1mg·kg-1。入室吸氧去氮 ,麻醉诱导 :异丙酚 2mg·kg-1、司可林 2mg·kg-1、芬太尼 0 .1mg、泮可罗宁 0 .0 1mg·kg-1。使用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 ,静脉辅助给予芬太尼 ,泮可罗宁。切皮前追加咪唑安定 15mg,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 2h后 ,需X线下定位。在透视过程中搬动病人头部 ,麻醉机监测参数显示气道压从 13cmH2 O升至 2 6cm… 相似文献
2.
3.
气管内插管所致环杓关节半脱位是一种罕见的气管插管并发症。我院经口扫描,拨动复位后证实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气管插管后喉损伤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气管内插管并发喉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对17例气管插管喉损伤的病例,其中环杓关节脱位7例,全部行关节拨动复位术;8例为声带肉芽肿,其中非手术治疗5例,喉显微手术4例(其中1例为非手术治疗无效病例);2例为喉神经麻痹。结果环杓关节复位成功(杓部对称,声嘶改善)5例,失败2例;声带肉芽肿经非手术治疗痊愈3例,无效2例;手术治疗4例,复发3例。结论环杓关节脱位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关节拨动复位,复位越早效果越好。声带肉芽肿为难治性疾病,较小声带肉芽肿首选非手术治疗,抗胃食管反流治疗起重大作用;较大肉芽肿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但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5.
许振乾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5,(3):48-48
新生儿窒息是剖腹产手术中常遇到的紧急情况,如果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很高,分析我院近几年来116例窒息新生儿的抢救过程,尽快实施气管内插管,同时吸除分泌物并加压给氧吸入,是抢救新生儿窒息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以下是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气管内插管及其心血管副反应的产生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内插管及其心血管副反应的产生与预防麻醉科傅润乔,梁淑筠刘俊杰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主题词:插管法;气管内/副作用1895年Kirstein首次借助喉镜行气管内插管。1913年Jackson正式确立以直接喉镜完成气管内插管的理论。气管内插管术挽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控制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对全麻手术患者气管插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全麻手术患者20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年龄5~65岁,体重16~80kg,性别不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套囊压力测定组(CPM组),记录手术时间和带管时间。拔出气管导管后24小时内随访咳嗽、痰中带血及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气管插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手术时间及带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CPM组患者咳嗽、痰中带血及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监测并控制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可以减少全麻手术患者气管插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9.
非仰卧位下接受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不常见。1994~1997年,我院共收治不能在仰卧位下接受全麻诱导气管插管13例,全部采用侧卧位进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3例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8~47岁。ASA~级。均为腰背损伤,其中烧伤3例,火器伤4例,锐器伤6例。除3例烧伤为择期手术外,其余10例均在禁食仅4~6h行急诊手术。1.2 方法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0.1g。依病情选左或右侧卧位,用小枕头使头部保持正位并妥善固定。建立静脉通道,接通血压、心率、SPO2监护装置。根据诱导插管方法分为两组。组为快速诱导… 相似文献
10.
由于小儿解剖及生理特点 ,加之气管内插管 ,麻醉用药 ,可引起与吸入麻醉药药量有关的呼吸抑制 ,极易发生拔管后喉头水肿、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 ,甚至死亡[1] 。自 1997~ 1999年 ,我科因小儿手术行气管插管麻醉者 2 5例 ,带气管插管回病房 15例 ,其中在病房拔管时及拔管后发生喉头水肿 1例 ,吸入性肺炎 2例 ,呼吸道阻塞 1例 ,占2 6 % ,现针对 4例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预防对策。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带气管插管回病房 15例中 ,男 9例 ,女6例 ,年龄 3~ 10岁 ,平均 6 .5岁。其中外伤性脾破裂 5例 ,阑尾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 3例… 相似文献
11.
Prevention of dental injuries in spor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 C Hughst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1980,8(2):61-62
12.
13.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口腔科全麻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1日-2021年7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需接受全身麻醉下口腔综合治疗的3~6岁患儿共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均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口腔综合治疗,干预组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儿儿科畏惧症、口腔健康知识、治疗情况、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儿术后改良中文版儿童牙科畏惧调查表(CF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干预组术前准备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术后口腔健康知识、信念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01),干预组儿童刷牙及饮食习惯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且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下降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有效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提高全麻治疗效率;增加患儿舒适感,培养患儿口腔健康习惯及观念,提高患儿及监护人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Adverse reactions to systemically administered contrast media are a threat to patients as well as the responsible physician. Non-ionic media produce less side effects due to the lower osmolarity and an advantageous chemical structure. Suggested prophylactic measures include the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H1- and H2-receptor blockers the administration of corticosteroids, sedatives and general anaesthesia. General anaesthesia not necessarily protects from a reaction to either ionic or nonionic compounds and bears its own risks. 相似文献
15.
全身麻醉中肌电活动的变化对BIS监测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全麻维持过程中 ,肌电活动变化对双频谱指数 (BIS)监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14例ASAⅠ~Ⅱ妇科择期手术患者以异丙酚 (血浆靶浓度 :3 5 μg/ml)、芬太尼 (3μg/kg)、万可松 (0 1mg/kg)行诱导插管 ;之后 ,调整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以维持BIS值在 4 0~6 0之间 ,固定此靶浓度不变。持续监测双频谱指数 (BIS)、肌电图 (EMG)、信号质量指数 (SQI)。在保持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肌松作用的减退 ,BIS逐渐升高 ,当满足观察条件 (BIS>70持续 30s以上 ,且EMG >4 0 )时 ,记录此后 5min内的BIS、EMG、SQI、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 ;随后静注追加万可松 0 0 5mg/kg并记录此后 10min内上述参数值。结果 静注万可松 3min后 ,BIS值显著降低 (P <0 0 0 1) ,EMG降低 (P <0 0 5 ) ,SQI升高 (P <0 0 5 ) ;各观察点MAP、HR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麻醉维持过程中 ,肌松作用减退导致的肌电活动增加可引起BIS假性升高 ,从而影响BIS监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