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结合四例先天性或生后早期型上斜肌麻痹的诊治经验,阐述了该病的Parks三步诊断法。简述了该病与后天性上斜肌麻痹,另眼上直肌麻痹以及先天性斜颈的鉴别并讨论了手术选择,提出下斜肌部分切除或加上对侧下直肌徙后术是治疗先天性或生后早期型上斜肌麻痹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霞  李湧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104-10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上斜肌麻痹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8例(80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行手术治疗,双眼上斜肌麻痹者行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单眼上斜肌麻痹合并DVD行下斜肌转位术.合并水平斜视也同时矫正。术前采用同视机和三棱镜检查为手术提供依据,结果:28例单眼下斜肌切断,术后观察3~6周,出现对侧眼上斜视6例,上斜视度在6。左右。4例行上斜肌折叠加对侧眼下直肌后徙。8例下斜肌转位,18例内、外直肌后徙,经半年以上观察,代偿头位改善,眼位基本正常。结论:采用手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疗效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36例垂直斜视的手术方法及结果,讨论了上斜肌麻痹所致的眼性斜颈治疗中,上直肌后徙术的适应范围和手术量,下直肌麻痹和双限下直肌、下斜肌缺如病例的手术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9例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度数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垂直斜视度在7^△~15^△,行下斜肌断腱或部分切除术;垂直斜视度大于15^△,行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若麻痹眼下转功能明显不足,则行下斜肌转位术,必要时健眼同时行下直肌后徙术。结果23例(33.3%)治愈,45例(65.3%)好转,1例(1.4%)无效。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以减弱直接拮抗肌和配偶肌为主要手术方式,根据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度数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CSOP)的疗效,进一步明确各种术式的适用范围。 方法 对189例(222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根据术前检查设计不同的手术方式,分别行下斜肌断腱术(A组)、下斜肌部分切除术(B组)、下斜肌徙后术(C组)、健眼下直肌徙后术(D组)、下斜肌减弱联合直肌的手术(E组)、一眼下斜肌断腱术另一只眼下斜肌部分切除术(F组)、一眼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另一眼下斜肌延长术(G组)。结果 术后观察2~24个月,治愈167例(88.36%),好转22例(11.64%),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手术治疗CSOP疗效确切。手术方式的原则为减弱直接拮抗肌和/或配偶肌,加强麻痹肌。根据术前检查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减少再次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最常见的类型,单侧发病多见。主要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突出的临场表现为代偿性头位所致的斜颈,有的合并水平斜视。我院于2003年7月~2006年8月,共收治先天性上斜肌麻痹者,现将手术治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4~32岁,平均9.5岁,右眼20例,左眼13例,双眼2例,合并外斜视3例,内斜视4例。1.2术前检查除眼科常规检查外,主要采用角膜映光法及三棱镜遮盖试验测定远近斜视角,并使用同视机检查,眼球运动的检查根据Parls三步法进行[1],术前垂直偏斜度以10△~35△34例患者有代偿性头位,B ielschowsky试验阳性36例。1.3术式选择根据患眼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程度选择术式和手术量,采用下斜肌后徙、下斜肌后徙配合同侧上直肌后徙术、下斜肌后徙联合健侧下直肌后徙、合并内外斜肌可联合内外直肌手术。1.4疗效评价根据中华眼科学会儿童斜弱视的临床评价标准,分治愈、好转、无效进行评估[2]。治愈:原在位垂直斜亢<5△,代偿头位消失,毕氏征(-)。好转:原在位垂直斜亢>5△,代偿头位明显好转,毕氏征(-)。无效:原在位垂直斜...  相似文献   

7.
上斜肌麻痹在垂直眼外肌麻痹中较为常见,且多:为先天型,常常引起典型的代偿性斜颈。后天型者则主觉复视与混淆,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本文总结了52例上斜肌麻痹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五种情况。资料与方法52例中女性22例,男性30例。年龄3~15岁47例,16~20岁5例。单侧上斜肌麻痹39例,双侧上斜肌麻痹13例。第一眼位垂直斜<15△1528例,垂直斜>15△例,垂直斜合并水平斜视9例。对手术肌肉的选择:垂直斜<10△,仅做下斜肌减弱。垂直斜>10△:下斜肌徙后加健眼下直肌徙手后或单纯住眼下直肌徒手。垂直斜合并水平斜视:下斜肌减弱加内、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根据垂直斜视角度的大小不同,分别采用患眼下斜肌减弱术或联合患眼上直肌后徙术,并进行了6-36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后21例患者眼位正位,占手术总数的75%,18例代偿头位完全消失,占术前代偿头位的85.71%,7例恢复了双眼单视功能,占术前无双眼单视功能的46.15%。结论手术既可矫正患者的眼位,又能使部分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得到恢复,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斜肌边缘切开治疗麻痹所致的垂直斜视的疗效。方法对21例上斜麻痹所致的垂直斜视行下斜肌边缘切开术治疗。对垂直斜视〉25△的患者.同时行同侧上直肌后涉。结果21例患者中,18例单纯边缘切开,17例眼位及代偿头位矫正,1例欠矫,3例下缘肌边切开,同时行上直肌后涉者.代偿头位得到满意矫正。结论上斜肌麻痹所致的垂直斜视,通过单纯的下斜肌边缘切开或联合上直肌后涉手术可使眼位及代偿头位得到满意的矫正,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12例垂直眼外肌麻痹手术治疗分析尹永宁麻痹性斜视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种,其病因一般与年龄有关。可以为先天性发育异常,也可因出生时创伤或婴儿时期疾病所致。故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垂直运动肌较为常见,有记载四倍于水平肌肉麻痹。上斜肌麻痹在先天性垂直眼外肌麻痹...  相似文献   

11.
分析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所致的眼性斜颈35例,术前测量第一眼位和头倾向患眼侧时的垂直偏斜度。此两者之和小于35△时只作患眼下斜肌减弱术,大于35△时作患眼下斜肌减弱术的同时作上直肌后徙术。术后斜颈消失,垂直偏斜小于5△者30例(86%),认为在眼性斜颈治疗中,患眼上直肌后徙术是效果可靠而可行的手术方法,其后徙量为13~14△/mm为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10例因上斜肌麻痹引起的眼性斜颈,其中8例为先天性,1例后天性,另1例原因不明,经手术矫治后,随访9~21个月,结果斜颈改善和消失者各半,疗效比较满意。讨论了眼性斜颈头部偏斜方向的解释,有关眼性斜颈的诊断和手术方法,认为减弱作用过强的患眼麻痹肌上斜肌的对抗肌下斜肌是可取的首选手术,次选手术为后徙患眼上直肌或对侧健眼的下直肌。  相似文献   

13.
95例双侧声带麻痹的病因分析及手术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声带麻痹的病因及手术干预过程中提高治疗效果的手术方法。方法对95例双侧声带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用电子喉镜检查、术后拔管率及嗓音听主观评估评价声带外移术的手术效果。结果95例双侧声带麻痹的病因中,手术、外伤及插管损伤45例(其中甲状腺手术29例),占47.37%;肿瘤27例,占28.42%,原因不明者11例、占11.58%,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与先天性各6例、各占6.32%。手术干预中的17例气管切开术后呼吸困难缓解。12例施行声带外移术的患者,术后1~3个月内全部拔管,无误吸。12例中有11例术后音质变化不明显或仅出现轻度声音嘶哑,仅1例由于术后声门裂过大,出现明显的气息性嘶哑。结论95例双侧声带麻痹的主要病因为手术损伤,其中甲状腺手术占多数。改良Woodman式声带外移术既能解除呼吸困难,不损伤喉腔黏膜,又能保留会话功能,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理想术式,Ejnell可以作为Woodman式手术失败的补充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有相关疾病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方法:查清相关病的病因,排除其对眼部的影响;结合上斜肌检查,确定眼科手术方式和手术量,保证安全地实施手术。结果:使14例伴有相关疾病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安全地实施了手术,不正常的眼位和头位得到了满意矫正。结论:伴有相关疾病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较难诊治的眼病;只要设法排除相关疾病对眼部体征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和手术量,就能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谢谦  丁洪飞  李维 《海南医学》2005,16(8):46-48
目的分析闭合性腹部伤致胰腺断裂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式,总结诊治体会,加深对此类损伤的认识,探讨闭合性腹部伤致胰腺断裂的诊治方案。方法本院收治43例闭合性腹部伤致胰腺断裂患者,其中有胰腺横断、主胰管断裂及胰头或胰体尾挫伤合并十二指肠、脾、小肠多发性破裂等。根据胰腺损伤的部位及严重程度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远端胰并脾切除术22例,远端胰腺空肠吻合术8例,胰腺阶段性切除术6例,Berne(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手术5例,胰头切除术2例。并发胰瘘3例,严重腹腔感染2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切口裂开1例。43例患者经救治均痊愈出院。术前血、尿淀粉酶检查对胰腺损伤的诊断符合率可高达95%,但特异性低;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为90%;B超检查对胰腺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为45%。结论闭合性腹部伤致胰腺断裂的临床表现隐匿,术前血、尿淀粉酶检查,CT及B超检查可明显提高术前确诊率。其手术方式要根据胰腺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以及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6.
按照减弱麻痹肌的直接拮抗肌、配偶肌、间接拮抗肌以及加强麻痹肌的手术方法,对57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进行了手术矫正。术后46例(80.7%)眼位正位,44例(77.2%)代偿头位消失,13例(22.8%)减轻,总有效率100%。29例(50.9%)获得完全双眼视功能,11例(19.3%)获不完全双眼视功能,总有效率70.2%,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胸膜瘘时检查方法的选择,避免漏诊,指导治疗.方法选择外伤后气管、支气管破裂2例,外科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胸膜瘘3例,1例气管食道瘘,1例左主支气管食道瘘.术前诊断,结合病史、胸片,CT或者支气管纤维镜检查.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气管支气管覆膜支架进行封堵治疗.术后雾化吸入,抗炎、对症治疗3~7d.结果外伤性气管支气管破裂胸膜瘘的2例,支架封堵治疗一次获得成功,术后22d顺利取出支架,未出现气管支气管狭窄等并发症;3例因肺叶切除后形成支气管残端胸膜瘘的患者,2例支架封堵治疗获得成功,1例支架封堵治疗后仍有漏存在,最后行一侧肺叶切除.结论对于外伤或者肺叶切除手术导致的气管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行气管支架封堵治疗成功的条件是术前准确的诊断,而气管支气管造影是众多检查方法中最准确的一种检查.  相似文献   

18.
Ulnar compression neuropathy due to an occult post-traumatic synovial cys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patient presented with an ulnar nerve palsy which developed some time after minimal trauma to the arm. It was thought that the paralysis was possibly caused by leprosy, but because of doubt about the diagnosis, biopsy of the nerve was advised. At oper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nerve compression by a slowly developing occult synovial cyst of the elbow joint, which had tracked down the tight confines of the cubital tunnel. If there is doubt as to whether an isolated ulnar palsy is caused by leprosy, it may be reasonable to explore the nerve at the level of the cubital tunnel. If compression is found, it can be relieved. If the nerve itself appears abnormal, the epineurium can be biopsi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眼外肌的组织学改变,以期寻找其变化规律及对临床工作的影响。方法:将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斜视患者20例28眼按年龄不同分为三组,取眼肌标本作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眼外肌均有病理改变,并随病程发展而加重。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手术应较早进行,以免影响双眼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