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杨小兵  徐勇  赵鑫  贺圆圆  张皓  潘会明 《疾病监测》2010,25(10):813-816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前后湖北宜昌段库区鼠密度和鼠类种群的变化,并及时采取对策。方法利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和鼠种。结果蓄水前鼠密度呈现下降趋势,室内从1997年的7.14%下降到2002年0.33%,室外从1997年的1.74%下降到2002年的0.84%;蓄水后鼠密度呈上升趋势,室内鼠密度从2003年的0.68%上升到2008年的5.51%,室外鼠密度从2003年的0.22%上升到2008年的0.97%,室内鼠密度均高于室外鼠密度。库区蓄水前室内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和小家鼠,而蓄水后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室外蓄水前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和小家鼠,而蓄水后黄胸鼠、黑线姬鼠和小家鼠变为优势鼠种。结论三峡库区宜昌段蓄水前后室内外鼠密度变化明显,蓄水前室内外鼠密度呈下降趋势,而蓄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蓄水前后鼠类种群发生及优势鼠种均发生改变,提示要继续加强鼠类监测,为切实有效地防制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病媒生物监测和群落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宁波等22个病媒生物监测点的调查,分析浙江省2008年鼠、蚊、蝇和蜚蠊的发生动态,为浙江省病媒生物防制及其传播疾病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鼠和蜚蠊密度全年监测,分别选择夹夜法和粘蟑纸法;成蚊密度和蝇密度监测时间为4-11月,分别选择诱蚊灯法和笼诱法。结果浙江省2008年蚊和鼠季节消长呈单峰型,蝇和蜚蠊密度消长呈双峰型曲线;鼠密度很低,不到1.0%;优势种淡色库蚊构成比占61.9%,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构成比分别占21.0%,6.0%和3.3%。优势种德国小蠊构成比高达85.1%。逐月密度分析表明,蚊类在6-7月出现1个高峰,蝇类5和7-9月呈2个高峰,蜚蠊在6-7月和9-10月出现2个高峰,鼠类在每月间波动较大,高峰值出现在4月和7月。结论病媒生物构成和密度的变化会影响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建议加强对病媒生物及其传播疾病的综合监测、预警、控制对策和措施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三峡水库建设对库区人群健康的影响 ,三建委、预科院于 1 996年在库区沿江四地建立了综合疾病监测点 ,万州区作为监测点之一承担1 0余万人的监测任务。恶性肿瘤是危害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为了探索三峡水库与肿瘤死亡的关系 ,现将成库前 1 997- 2 0 0 0年肿瘤死亡监测本底资料分析报告如下。资料来源与方法1 死亡资料 :来自城乡监测点监测人员报告及公安、殡仪馆、医院死亡登记。死因分类按ICD- 9编码 ,死因均经监测人员调查核实。2 人口资料 :来源监测点公安部门统计。人口构成为本区 1 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标化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0年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区内不同季节、不同海拔高度小型兽类种类和密度变化,为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0年在三峡库区上、中、下游选择4个典型消落区作为监测点,分别于退水后的6月和蓄水前的9月进行监测。在消落区中按10 m高程差设置3个监测条带,每个监测条带中用100个鼠夹进行鼠形动物密度监测。 结果 6-7月,在4个监测点共布放鼠夹1394个,捕获小型兽类31只,密度为2.22%;主要种类及构成为黑线姬鼠(80.65%)、黄胸鼠(6.45%)、四川短尾鼩(9.68%)、褐家鼠(3.22%)。9-10月,共布放鼠夹891个,捕获小型兽类11只,密度为1.23%;主要种类及构成为黑线姬鼠(9.09%)、黄胸鼠(45.45%)、四川短尾鼩(18.18%)、褐家鼠(18.18%)和长尾巨鼠(9.09%)。退水后(6月)的密度要高于蓄水前(9月),黑线姬鼠为优势种。 结论 在消落区范围内,存在多种鼠类,种群结构与迁移有季节性的变化。有必要在合适的季节开展小型兽类,尤其是鼠类的监测工作,并采取长期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点三带喙库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为三带喙库蚊及相关传染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12年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点用诱蚊灯法对城镇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等5种生境的三带喙库蚊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2年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点三带喙库蚊总体平均密度为0.82只/(灯·h)。在19个监测省份中,华东地区的江苏省及华南地区的湖南省和湖北省三带喙库蚊密度相对较高。不同地区不同月份三带喙库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华南地区5-6月该蚊密度较高,西南地区6-8月密度较高,华东、华中、华北及西北地区7-8月密度较高,而东北地区8-9月密度较高。5种生境间的三带喙库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牲畜棚和农户该蚊密度相对较高。三带喙库蚊密度存在年际波动现象,其中2010年最高,2012年最低。三带喙库蚊密度的季节高峰呈现单峰型,牲畜棚7月最高,而农户6-8月最高。结论本研究初步掌握了全国三带喙库蚊密度总体水平、地区差异、生境差别、年际波动、季节消长等特征,为三带喙库蚊及相关疾病监测、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及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芹  周航  李德新  李群  殷文武 《疾病监测》2010,25(12):938-943
目的分析2009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描述中国HFRS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全国HFRS发病继续呈下降趋势,共报告病例8745例,较2008年下降3.15%;发病率为0.66/10万;死亡104例,病死率为1.19%。疫情仍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东地区,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省依次为黑龙江、陕西、山东、吉林、辽宁、湖南、浙江和江西省。全年发病仍呈春季、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峰高于春季。男女病例性别比为3.37∶1;发病仍以男性青壮年居多;职业仍以农民为主。国家监测点共报告907例,占全国总数的10.37%,监测点发病总趋势与全国发病趋势一致。与2008年相比,鼠密度和鼠带毒率总体变化不明显,鼠带毒率高的地区大部分有所降低,个别地区有升高。野外优势鼠种为以黑线姬鼠,居民区以褐家鼠占绝对优势,这两种鼠仍是中国HFRS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结论全国HFRS发病呈持续下降趋势,但部分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毒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HFRS传播流行风险依然存在。应继续落实防鼠灭鼠、高流行区高危人群免疫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2005年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分析,掌握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带毒情况,更好地为江苏省HFRS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疫情资料来源于全省和监测点上报材料和年终总结,监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宿主动物密度监测、动物标本抗原抗体监测等.结果 2005年江苏省人间HFRS疫情稳中有降,3个监测点疫情较2004年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疫情发生的高峰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秋冬峰更为突出.一般人群隐性感染率11.9%,病例总的诊断符合率只有42.9%.总的鼠密度为2.3%.室内优势鼠种为小家鼠,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仓鼠.抗原阳性率1.4%,抗体阳性率8.1%.结论 疫情的下降与鼠密度降低和人群隐性感染率升高(疫苗接种)有一定关系,部分地区秋冬峰明显与野外鼠的带毒率高有关,应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疫情监测和灭鼠工作,以巩固已经取得的防制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2014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进行总结,描述中国HFRS流行特点,分析疫情趋势。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全国HFRS发病继续呈下降趋势,共报告病例11522例,较2013年下降10.05%;报告发病率0.85/10万;死亡79例,病死率0.69%。病例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和陕西省;报告发病数排名前10位的省份依次为黑龙江、山东、辽宁、陕西、河北、吉林、湖南、江西、广东和福建省,占全国发病总数的82.54%。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呈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11月达到全年最高峰。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75:1,以青壮年男性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8.84%)。全国40个国家监测点共报告HFRS病例1069例,比2013年下降8.24%;监测点病例数占全国总数的9.28%;监测点发病总趋势与全国发病趋势一致。监测点鼠密度总体比2013年有所下降;而鼠带病毒率比2013年总体有所升高。优势鼠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主导优势,居民区以褐家鼠占绝对优势。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仍是我国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结论 HFRS监测工作与前几年相比基本持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HFRS发病仍呈略微下降趋势,但部分监测点鼠密度和/或带病毒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或者波动较大,HFRS暴发隐患依然存在。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坚持开展以预防接种为主和科学灭鼠防鼠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实现对HFRS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龚震宇  凌锋  侯娟  郭颂  陆烨 《疾病监测》2013,28(11):914-916
目的 分析浙江省病媒生物监测点鼠类监测结果,了解浙江省鼠类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为浙江省鼠传播疾病的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和季节消长监测,每月一次,每个监测点分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3个监测类型。结果 2012年浙江省病媒生物监测点以褐家鼠为鼠类的主要优势种,其次为小家鼠和黄胸鼠。全省平均鼠密度为0.82只/100夹。国家级监测点杭州市和省级监测点海盐县以小家鼠为优势种,省级监测点丽水市以黄胸鼠为优势种。鼠类季节消长曲线呈双峰型;江山监测点鼠密度最高,为3.64只/100夹。结论 浙江省病媒生物监测点鼠密度较低,建议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开展鼠类和相关疾病综合监测、预警、控制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描述2013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分析中国HFRS流行特征和疫情趋势。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级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全国HFRS发病呈略微下降趋势,共报告病例12 810例,较2012年下降3.74%;发病率0.95/10万;死亡109例,病死率0.85%。疫情仍主要集中在东北及山东、陕西、河北、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区,病例数占全国82%。全年发病仍然呈春季、秋冬季两个高峰,秋冬季峰高于春季。男女病例比为2.70:1;仍以男性青壮年居多;职业仍以农民为主。40个国家级监测点共报告1165例,占全国总数的9.09%,监测点发病总趋势与全国发病趋势不一致,略微上升。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与2012年相比有所上升,春季更为明显,个别点波动较大。优势鼠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主导优势,其次为褐家鼠;居民区以褐家鼠占绝对优势,小家鼠次之;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仍是我国HFRS最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病原仍是HNTV和SEOV型汉坦病毒。近些年云南监测点发现以大绒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泸西汉坦病毒疫源地。结论 我国HFRS总体疫情呈略微下降趋势,但监测点发病总趋势略微上升,部分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多年来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或者波动较大,这些地区HFRS暴发流行的隐患仍然存在。继续加强扩大免疫规划接种项目、落实防鼠灭鼠工作、进行环境整治、加强健康宣教等综合性防制措施依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疾病监测》2014,29(10):810-813
目的了解和掌握云南省景洪市鼠疫疫情现状,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3-2012年间,在全市范围内每年设固定监测点1个,每月开展监测,流动监测点每月1~2个,开展鼠疫宿主及媒介监测。宿主动物监测采用笼(夹)夜法,常规方法梳检鼠体寄生蚤,地面游离蚤采用粘蚤纸法捡集。所获鼠血清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鼠疫F1抗体;鼠脏器、蚤标本分别进行鼠疫细菌学分离培养。结果 2003-2012年共捕获鼠5种5657只,鼠密度在2.30%~6.57%之间,总鼠密度4.01%,其中黄胸鼠占99.82%(5647/5657)。染蚤鼠数为753只,染蚤率4.06%~25.34%之间,总染蚤率13.31%,获蚤1784匹,蚤指数在0.11~0.80之间,鼠体总蚤指数0.32。其中印鼠客蚤934匹,占52.35%,黄胸鼠印鼠客蚤总指数0.17(934/5647)。共布放粘蚤纸45 473张,获蚤3种7526匹,平均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17。其中印鼠客蚤地面游离蚤指数在0~0.034之间。对5657只剖检的鼠脏器进行鼠疫细菌学分离培养,检出鼠疫菌6株,检菌率为0.11%;IHA 2896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55%。反向血凝试验(RIHA)108份,阳性4份,阳性率为3.7%。鼠体蚤、地面游离蚤标本经鼠疫细菌学检验,均为阴性。结论景洪市动物间鼠疫仍时有发生,应加强监测,定期开展群众性灭鼠灭蚤及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控制动物鼠疫发生,防止波及人间。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三峡库区历史上曾为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地方病的高发地区,其淹没面积大、人口密集,水库形成后的污染可能会造成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目的通过分析开县地区人群的主要健康指标以及影响因素,对三峡水库形成后可能产生的对人群健康造成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性评估.设计横断面调查.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及重庆市开县疾病控制中心.对象调查于2004-02/05在重庆市开县完成,调查对象为该县所有人口的疾病监测资料,选择三峡库区重庆段其他库区县及非库区县人群的疾病监测资料作为对照.方法收集有关社会发展、人群健康和与公共卫生体系的有关指标,深入有代表性的重点乡镇现场调查.对相关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峡工程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做出全面预测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开县、重庆市和全国1999~2001年一般人群的健康状况比较.②开县、重庆市和全国1999~2003年传染病发病率比较.③水库形成后对人群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结果①开县、重庆市和全国1999~2001年一般人群的健康状况比较开县孕产妇病死率、婴儿以及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高于全国和重庆市的平均水平,多项指标显示出开县的一般人群健康状况较差.②开县、重庆市和全国1999~2003年传染病发病率比较重庆市的传染病发病率维持在250/10万左右,高于全国水平(190/10万左右).开县的传染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近两年的发病率达国内的1.5倍以上.③水库形成后可能发生的对人群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介水传染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自然疫源疾病及虫媒传染病性疾病的发生;肝癌等恶性肿瘤性疾病.结论应加强对现有公共卫生体系相对薄弱环节和潜在各种疾病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认识.随着三峡工程的进度加快,必须加强防治对策,预防和减轻水库形成后可能对人群产生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3.
2004-2006年全国狂犬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介绍中国2004-2006年狂犬病监测工作,总结狂犬病疫情特征,分析疫情上升的原因.方法 搜集2004-2006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和2005、2006年全国狂犬病主动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6年期间,中国狂犬病年均增加病例429例,广西、湖南、贵州和广东四省2004-2006年合计病例占全国病例总数的61.5%.2006年疫情已波及839个县区,表现出明显的地域蔓延性,呈现出西南、华北和华南三地同时增长、华东及江西持续下降的格局.农村地区居民病例占92.5%、发病率形成儿童和老年人2个高峰.2006年,监测点病例的伤口处理率为32.0%、疫苗注射率和疫苗全程注射率为13.7%和3.2%、Ⅲ级暴露者的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6.1%;农村地区犬密度为14.1只/100人、免疫率为6.0%;监测门诊暴露就诊者的暴露分级构成比分别为19.9%、45.1%和35.1%;暴露就诊者中自行处置伤口比例为27.0%、疫苗接种和全程接种率为99.6%和93.4%、Ⅲ级暴露者的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31.2%,结论2004-2006年中国狂犬病疫情加速上升.疫情主要波及南方地区并呈地域蔓延性扩散,目前呈现出西南、华北和华南三地同时增长格局.农村地区犬密度高而免疫率低,病例暴露后预防处置状况极差是疫情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评价三峡库区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建立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的防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示范点与内、外对照点随机抽取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 3.0软件双人录入调查数据,运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进而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问卷调查1 420名居民,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示范点内居民血防知识平均得分7.51±2.89分,明显高于内(2.52±2.97分)、外对照点(3.13±3.51分)的平均得分,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血防知识及格率为78.15%,明显高于内(17.26%)、外对照点(32.16%),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吸虫病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居民的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对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在库区的潜在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佐月  周宝森 《疾病监测》2013,28(12):1000-1002
目的 探索辽宁省凌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鼠间疫情特征,为制定有效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鼠间疫情。结果 居民区平均鼠密度4.11%,始终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平均鼠密度3.00%,优势鼠种由黑线仓鼠转为黑线姬鼠。居民区与野外鼠密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野外鼠密度有上升趋势。居民区鼠带病毒率5.24%,鼠带病毒指数为0.0464;野外鼠带病毒率3.42%,鼠带病毒指数0.0320。居民区与野外鼠带病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野外鼠带病毒率有下降趋势。发病率与鼠密度、鼠带病毒指数均无相关性。隐性感染率与鼠密度、鼠带病毒指数均无相关性。结论 凌海市鼠间疫情平稳,鼠密度、鼠带病毒指数与发病率、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重点人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认天津市2005年感染(隐性或显性)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的重点人群,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本次选定的EHF“重点人群”包括:废品收购人员、疫点周围人群、食品加工人员和农民;并设研究人员为对照组。根据2004年疫点周围人群初步监测结果(EHF病毒IgG抗体阳性率0.72%)确定本次每类人群的样本量≥140人份(至少查出1例阳性者)。采集各类人群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中的EHF病毒特异性IgG抗体,通过!2检验分析。结果从546例“重点人群”中检出IgG抗体阳性14例,隐性感染率为2.56%,其中废品收购人员高达7.50%,与对照组(研究人员)隐性感染率(0.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3,PX2=0.544,P>0.05);“重点人群”中隐性感染者无年龄和性别差异。结论废品收购人员是天津市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重点人群;疫点周围人群、食品加工人员和农民属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监测三峡库区蓄水前后肠道传染病疫情。 方法 采用纵向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0-2010年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对腹泻病、环境污水、食品、水、海产品,城镇、农村饮用水等进行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采样监测。 结果 监测年共发生乙类肠道传染病3种,年均发病率为19.50/10万,比2000年下降59.02%;丙类传染病2种,发病率为52.39/10万。检测各类样品2085份,检出福氏痢疾杆菌1株,阳性率为0.05%。监测全县各类水源水理化指标合格率为100.00%;细菌指标城镇自来水合格率为100.00%,乡镇及农村合格率为65.00%。 结论 三峡库区兴山县不会因库区蓄水而发生肠道传染病流行,应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