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小主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手术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是瓣膜外科常见的手术,对于细小主动脉瓣环的主动脉瓣置换办法亦有多种,我们1 999年5月~2 0 0 3年5月对6例细小主动脉瓣环的患者行主动脉根部拓宽,主动脉瓣置换,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6例中男1例,女5例,年龄2 6~5 7(平均42 )岁,均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并发主动脉瓣狭窄5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1例;心功能(NYHA)Ⅲ级2例,Ⅱ级4例;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环1 5~1 8(平均1 6.5 )mm ;心电图示心房颤动4例,左心室肥厚2例。本组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5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行主动脉…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 1 988年以来 ,均经手术和 (或 )心血管造影证实 ,发现冠状动脉瘘 5例。现将此 5例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表现和手术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5例 ,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3~ 57(平均2 6)岁。 5例均有病理性杂音 ,其中 3例有连续性杂音 ,位于胸骨左缘 ~ 肋间伴有震颤 ;收缩期杂音 1例为 级 ,位于胸骨左缘 ~ 肋间 ;单纯舒张期杂音 1例 ,杂音位于胸骨左缘 ~ 肋间 ,舒张期震颤不明确 (此例长期被误诊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右冠状窦瘤、纵…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窦瘤为临床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现就我院1996-2011年收治的17例患者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1996-2011年收治的17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8~45岁,平均29.45岁,病程2~6年.主要症状为胸痛8例、心悸气促呼吸困难15例、心前区有连续性杂音8例、收缩期杂音2例;心功能Ⅰ级1例、心功能Ⅱ级10例、心功能Ⅲ级5例、心功能Ⅳ1例.  相似文献   

4.
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 46例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46例患者 ,男 33例 ,女 13例 ,年龄 2 9~ 70 (平均 45 9± 12 .8)岁。所有升主动脉瘤患者均合并有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升主动脉瘤的内径为 5 6~ 10 4cm(平均 7 3± 2 7cm )。病因 :马凡综合征 2 9例 (合并主动脉夹层 2 0例 ) ,动脉硬化性升主动脉瘤 4例 ,升主动脉夹层 8例 ,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瘤 5例。术前心功能 (NYHA)Ⅱ级 15例 ,Ⅲ级 2 4例 ,Ⅳ级 7例。主动脉弓部的手术 ,在深低温停循环 (DHCA)和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 (RCP)下施行。本组施行Bentall手术 2 5例 ,Bentall+部分主动脉弓置换手术 5例 ,Bentall+全部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 1例 ,主动脉瓣、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置换 +“象鼻”手术 1例 ,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置换手术 11例 ,Cabrol手术 3例。同期施行的手术包括二、三尖瓣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3例 ( 6 5 % ) ,分别死于心室颤动、低心排血量和多器官衰竭。 43例随访 1个月~ 8年 (平均2 17年 ) ,晚期死亡 1例 ( 2 3% ) ,余 42例心功能Ⅰ级 32例 ,Ⅱ级 8例 ,Ⅲ级 2例。结论 :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手术关键是处理好  相似文献   

5.
1997~ 2 0 0 1年 ,我们对 92 6例室间隔缺损 (下称室缺 )患者行手术治疗 ,手术中发现干下型室缺 93例 ,现对其治疗进行讨论。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5 3例 ,女 40例 ;年龄 2~ 2 7岁 ,平均 6岁 2个月 ;体重 1 0 .5~ 6 2 kg,平均 2 2 .8kg。均为查体或患上感诊治时发现心脏杂音 ,入院时多无症状。 2 3例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及 (或 )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术前有心悸、气促等症状。心功能 级 86例 , 级 1 8例 , 级 5例 ;鸡胸 3 9例。均在胸骨左缘第 3、4肋间扪及收缩期震颤 ,闻及 ~ 级全收缩期杂音 ,肺动脉第二心…  相似文献   

6.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女性,71岁,以"胸闷气短10年,加重伴胸痛2个月"为主诉于2004年1月入院.十余年前开始无明确诱因出现胸闷,胸前区不适伴气短,未系统治疗,两年前无诱因晕倒1次,近2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伴胸痛、上腹部不适,呈持续性灼烧样,外院行CT检查疑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查体:Bp140/86mmHg,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70bpm,心律齐,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4/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收缩期杂音向双侧颈部、锁骨下及心尖部传导.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谱等均正常,体表心电图:窦性心律,Ⅱ、Ⅲ、aVF、V4~V6导联T波低平.心脏彩超:二叶型主动脉瓣,主动脉瓣增厚、钙化伴重度狭窄及中度关闭不全,左室室壁对称性肥厚,各房室大小比例正常.心脏及大血管三维重建螺旋CT:主动脉瓣二叶型,退行性变(增厚及钙化),瓣膜功能不全,升主动脉明显扩张,最大内径59mm,未见夹层,左右冠脉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口狭窄(瓣膜型),二叶型主动脉瓣畸形伴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级.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主动脉瓣退行性变的外科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评价老年性主动脉瓣退行性变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至2004年间手术治疗老年主动脉瓣退行性变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3例,女性21例,年龄65~81岁。主动脉瓣跨瓣平均压差24~72mmHg,其中37例合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Ⅱ级19例、Ⅲ级37例、Ⅳ级8例。10例合并有冠心病。手术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切除主动脉瓣,置换生物瓣29例,机械瓣35例。同期进行的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CABG)9例,CABG+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2例,二尖瓣成形2例,主动脉窦瘤修补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率7.8%(5/64)。手术主要并发症包括:应用永久心脏起搏器3例,一过性肾功能不全3例(其中2例行短期透析治疗)。平均ICU停留时间1~8日。9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反搏球囊(IABP)。远期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亡原因为脑出血,3例为肿瘤。出院时心功能I级27例、II级31例、III级1例,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是治疗老年性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9例主动脉左心室通道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至2008年8月收治主动脉左心室通道患者9例,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7例,Ⅲ级2例.9例患者中8例术前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全部经术中食道超声确诊.结果 9例均于术中确诊并行手术治疗,主动脉侧直接缝合2例,其中1例缝合通道后行主动脉瓣置换术;自体心包片或涤纶片衬心包从主动脉侧修补5例,其中1例修补通道后行主动脉瓣置换术;自体心包从主动脉侧及左室侧修补1例;切开主动脉左心室通道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1例术后2个月因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心力衰竭死亡;随访3个月至6年,随访7例,失访1例,心功能(NYHA标准)Ⅰ级患者3例,Ⅱ级3例,Ⅲ级1例.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无或微量反流2例,1例少量反流,2例少到中量反流,主动脉瓣功能正常1例,瓣周漏1例,远期无死亡.结论 主动脉左心室通道是一类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在本病诊断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方式,单纯修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常见的并发症为主动脉瓣狭窄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如无感染而并发严重的、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指无瓣膜狭窄)者较为少见,目前临床上对此认识不足。在189例主动脉瓣置换病例中发现13例(7%),本文报告此13例的临床和形态学发现。临床表现:男性,年龄26—65岁,平均43岁。术前心功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8例,Ⅳ级1例。均无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急性风湿热病史,首次发现杂音的年龄6—60岁,平均23岁。全部为3—5级(6级分法)典型主动脉瓣返流性杂音,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主动脉瘤33(男28,女5)例,年龄34~66岁。其中马方综合征20例,夹层动脉瘤3例,动脉硬化性主动脉瘤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发升主动脉扩张5例,其他1例。有高血压病史21例,肾功能不全6例,糖尿病5例。术前经MR I明确诊断,心脏超声检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0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0.5者11例,心功能II级8例,III级20例,IV级5例。马方综合征20例行Bentall手术即用带瓣管道进行升主动脉置换和主动脉瓣置换,先完成主动脉瓣置换,再将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直接吻合于带瓣管道上。1例行冠状动脉两支血管搭桥于人造血管上并切除室壁瘤。1例动脉硬…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瓣脱垂与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附5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脱垂与关闭不全患者56例,无手术死亡者。术后平均随访25.6个月,心功能I级50例,Ⅱ级6例;7例仍有舒张期杂音者术后3年无变化。认为其手术的关键是主动脉瓣成形效果,并主张积极处理轻度主动脉瓣脱垂与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是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畸形,其发病率约为0.3%~0.5%,多数患者因发现心脏杂音而就诊,因其临床征象类似主动脉窦瘤破裂等疾病,所以有时难以鉴别,我院于2003年8月至2006年2月共收治7例CAF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同期共行冠脉造影576例,检出CAF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2~64(平均45.6)岁,1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高血压。1.2临床表现7例患者均有劳累后胸闷、憋气等症状,心功能Ⅰ级4例,心功能Ⅱ级3例,3例在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2/6级较柔和的收缩期杂音,1例…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胸骨左缘第三肋间所闻及的Ⅱ~Ⅲ级收缩杂音 ,其产生机制与临床意义迄今尚不清楚。我们对 90例不同期EH患者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了左室流出道主动脉瓣下血流速度、室间隔厚度及主动脉瓣口内径并与EH患者胸骨左缘第三肋间所闻及的收缩杂音作相关性分析 ,以期了解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EH患者 90例 ,男 35例 ,女 5 5例 ,年龄 37~ 80( 65 .6± 1 0 .5 0 )岁。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均无主动脉瓣、二尖瓣反流 ,主动脉瓣狭窄以及主动脉瓣下狭窄。其中主动脉瓣区有收缩期杂音者 3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David-Ⅰ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瓣反流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我科收治的9例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瓣反流患者行David-Ⅰ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2例,余7例为常规择期手术;术前心功能Ⅰ级7例,Ⅲ级2例;术前心脏超声测定主动脉瓣轻度反流6例,中度2例,重度1例;术前心脏超声、16排螺旋CT测定主动脉瓣瓣环7例轻度扩张,2例无扩张;9例全部行David-Ⅰ手术。结果:术后患者死亡1例,其余8例康复出院。手术体外循环时间(206.3±11.1)min,阻断时间(141.3±11.2)min。术后随访(12.8±1.0)个月,8例康复出院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术后主动脉瓣无反流5例,轻度反流3例。随访心脏超声发现8例患者均无瓣环扩张,无患者需二次换瓣治疗。结论:对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瓣反流者,可优先采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相似文献   

15.
池一凡  徐平 《山东医药》1997,37(2):32-33
1992年3月~1996年8月,我们对6例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4例,年龄5~12岁。其中单纯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均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5例术前心功能Ⅰ级,1例Ⅲ级。6例术前胸骨左缘2~4肋间均闻及3~5级粗糙收缩期杂音,4例心电图示电轴左偏。4例术前心脏超声估测跨隔压差8.3~10.3kPa。本组6例均在中度低温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术中见2例合并室缺者的缺损均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5年5月至1991年9月共收治主动脉窦瘤破裂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0~44岁,平均30岁。从发病到入院时间最短5天,最长1年。突然发病7例(胸痛6例,晕倒1例)心悸气促逐渐加重2例。全组均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心前区均可闻及Ⅳ级以上粗糙双期杂音,触及明显晨颤,脉压>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外科治疗(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21例主动脉瓣上狭窄(SVAS)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1例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患者接受了外科治疗.局限型15例、弥漫型6例、Willianms综合征3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包括主动脉瓣狭窄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冠状动脉畸形4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肺动脉瓣上隔膜1例、头臂动脉畸形5例、二尖瓣脱垂1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应用补片直接行主动脉成形术.其中,同时行主动脉瓣成形4例,应用同种升主动脉左心尖与胸主动脉搭桥1例,升主动脉与腹主动脉架桥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1例,二尖瓣成形1例.结果 手术早期死亡2例,二次开胸2例.随访1~97(平均42.7)个月,所有患者狭窄解除满意,晚期死亡1例,存活患者的心功能为Ⅰ~Ⅱ级.结论 SVAS的外科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补片扩大成形主动脉仍然是治疗局限型SVAS的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70年7月到73年12月期间对12例病人在作两个瓣膜置换术的同时施行主动脉-冠状动脉傍路移植术的经验。其中9例换置了主动脉瓣和二尖瓣,1例作二尖瓣换置和三尖瓣瓣环成形术,2例换置主动脉瓣并作二尖瓣交界分离术。开始的3例因心肌梗塞、心排出量低下和有关问题于术后第1、6、19天死亡。以后的连续9例均存活。生存率的提高与改进操作,加快手术速度,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心肌有关。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48~65岁。瓣膜病变均为风湿性心脏病的后果。9例心功能Ⅲ级,3例心功能Ⅳ级,均有左、右心心力衰竭史。心电图均有左心室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左室隧道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临床呈现主动脉瓣返流的体征,并可导致婴儿心衰。靠切面和多普勒超声成功诊断本病的报道不多,主要是根据主动脉根部造影显示隧道而确诊。然而,造影有时难以显示隧道的心内部分,尤其是左室流出道有变异时。此外,危重新生儿施行心血管造影可能发生危险。本文报道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1例新生儿主动脉-左室隧道,并成功地施行修复手术。 1例出生5天、体重2.7kg的女婴正常分娩后常规体检时并无症状,但有宏脉,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和舒张早期III级杂音。胸片示心脏增大(心胸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病因、瓣膜选择、近远期疗效、死亡和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及抗凝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的62例患儿临床资料,包括男40例,女22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11.53±2.66)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瓣膜病4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0例,黏液性变心脏瓣膜病9例。6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均使用机械瓣膜,采用间断褥式缝合方法。部分患者术中采用主动脉根部加宽术(Nicks法4例、Manougnian法11例)。结果:本组住院死亡率为6.5%(4/62),死亡原因为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3例,术中无法脱离体外循环1例。随访时间1.5~18年,平均(10.2±2.5)年,失访5例,随访率91.4%。随访期间死亡3例,1例为术后9个月死于严重心律失常,1例为术后8年不明原因猝死,1例为术后6年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瓣膜置换2例。随访期间未发现与抗凝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也无因患者-人工瓣膜不匹配再次手术者;患者主动脉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儿童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近、远期效果良好,大多数患儿可置入较大的瓣膜,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大多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