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浸膏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冷浸得到六味地黄丸水提物,经醇沉、离心后,浓缩上清液得到其流浸膏。观察六味地黄丸浸膏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及动力学类型,并进行有效成分鉴定。结果六味地黄丸浸膏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对该酶抑制类型为反竞争性抑制。氨水、α-萘酚、三氯化铁试剂反应均为阳性。结论六味地黄丸浸膏对该酶活力抑制作用可能与酚、糖苷类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2.
六味地黄丸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目的:对六味地黄丸的血清药物化学进行研究。方法:建立六味地黄丸及口服六味地黄丸后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色谱分析方法;分析比较六味地黄丸、缺味处方、单味生药以及各组分给药后所得血清样品,鉴定口服六味地黄丸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来源生药及其代谢产物。结果:口服六味地黄丸后从血中发现了11个入血成分,其中4个为新产生的代谢产物;7个成分为六味地黄丸所含成分的原型,其中有一成分虽为地黄中所含成分的原型,但其它两种药材也能代谢产生,对其体内的量变有共同的贡献。结论:血中移行成分及代谢产物将成为六味地黄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其来源生药为六味地黄丸的主要药物,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六味地黄丸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郝延军  赵晓笠  桑育黎  陈婧 《中草药》2013,44(2):180-182
目的 以六味地黄丸为研究对象,探索采用中成药对照提取液对中成药进行定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新方法.方法 制备六味地黄丸对照提取液,确定HPLC色谱条件,对六味地黄丸提取物中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马钱苷、芍药苷和丹皮酚的量进行标定;并对该提取物进行3个月常温稳定性试验.结果 该色谱条件对5种成分的分离良好;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5种成分峰面积的RSD均小于1.5%.结论 采用中成药对照提取液对六味地黄丸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可行;该方法可大大降低质量控制成本,更全面控制中成药的质量,为研究建立新的中成药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汤)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六味地黄丸(汤)的药理研究北京中医医院(100010)王禾,张建华关键词六味地黄丸(汤),药理研究,综述六味地黄丸始见于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后世医家尊崇为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广泛,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又衍生出都气丸、知柏地黄丸、...  相似文献   

5.
六味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对六味地黄丸的2种原型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RP-HPLC法建立了六味地黄丸体外指纹图谱及大鼠血清色谱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通过标准品对照法确认六味地黄丸的原型血中移行成分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确认丹皮酚和马钱素为六味地黄丸原型血中移行成分,测定丹皮酚含量为0.93±0.01 mg/g,马钱素含量为0.37±0.01 mg/g.结论该方法以六味地黄丸入血成分的含量为指标,为更好地控制其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的药理及对于肝肾阴虚的各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方),其药味根据患者的病症指数对药方的使用量进行加减调配,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采取本院慢性肝炎患者75例,进行一个月的六味地黄丸(方)使用其对病人的有效率为97.3%。讨论研究六味地黄丸的药理功效,与其对慢性肝炎、糖尿病、高血压等症状的疗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7,(5)
肾脏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六味地黄丸(汤)是目前临床辅助治疗肾脏病的主要方剂之一,临床疗效明确,但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探讨。实验研究证实,六味地黄丸(汤)能够改善多种实验动物模型的肾脏功能、减轻病理损伤,延缓肾衰竭的进程,为该方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就六味地黄丸在临床应用与科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骨关节炎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 方法:以六味地黄丸所含的183个化合物和与骨关节炎相关的13个靶点蛋白质为研究对象,利用描述符计算、主成分分析、分子对接等计算机模拟方法,分析六味地黄丸所含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作用的靶点,并据此构建六味地黄丸多成分-多靶点作用网络结果:六味地黄丸所含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物理化学性质,这些化合物与治疗骨关节炎药物分子、类药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空间 六味地黄丸多成分-多靶点网络模型中每个化合物的平均靶点数为2.24,平均每个靶点与5个化合物相关联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骨关节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可能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微量元素与六味地黄丸组方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六味地黄丸药材中Zn,Cu,Fe,Co,Mn,Cr的含量,对微量元素与六味地黄丸组方关系进行研究。方法: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微量元素与六味地黄丸组方原则及药物功效间的关系。结果:因子分析揭示了六味地黄丸的两个组成结构-"三补"与"三泻",指出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的功效与Fe,Cr,Co,Mn的作用相关;茯苓、牡丹皮、泽泻的功效与Zn,Cu的作用相关,将组成该方剂的六味药材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分组,其结果与中医理论分组基本一致。结论:中医组方原则及药物功效与微量元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评价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统计相关数据。结果 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JADAD评分均为1分,属低质量文献。结论 Meta-分析结果提示,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安全,敏感性分析提示该结果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六昧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六味地黄丸的2种原型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RP-HPLC法建立了六味地黄丸体外指纹图谱及大鼠血清色谱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通过标准品对照法确认六味地黄丸的原型血中移行成分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确认丹皮酚和马钱素为六味地黄丸原型血中移行成分,测定丹皮酚含量为0.93±0.01 mg/g,马钱素含量为0.37±0.01 mg/g.结论该方法以六味地黄丸入血成分的含量为指标,为更好地控制其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综述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包括六味地黄丸单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包括绝经的骨质疏松和老年骨质疏松症)、六味地黄丸联合其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阿仑膦酸钠、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的临床研究、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症机制研究(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对骨质疏松相关基因及通路的影响、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方剂溯源、古代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角度,结合现代疾病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疾病谱的范围,通过寻找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确定六味地黄丸研究的多系统靶点,明确六味地黄丸的主要药理作用方向及有效成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统计相关数据。结果: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Jadad评分均为1分,属低质量文献。六味地黄丸随症加减亚组及其包含的汤剂亚组治疗2型糖尿病总有效率比较的合并RR(99%CI)为1.24(1.07,1.43)、1.29(1.08,1.55)。结论:Meta-分析结果提示,六味地黄丸汤剂随症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安全,且敏感性分析提示该结果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六味地黄丸最早记载于宋代医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下卷》,系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方药衍化而来,由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6味药成方。六味地黄丸,全方配伍严谨,有补阴方剂之祖的称号.为中医方剂之经典。现代药理表明,其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等作用。六味地黄丸在糖尿病治疗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应用符合中医的辨证论治。近年来关于六味地黄丸的研究不断深入,药理试验表明本方剂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细胞凋亡,抗氧化等作用。本文就该方对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做一综述,并对近年来该方的加减应用及联合西药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6.
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药理学研究也不断深入。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补肾阴的经典名方,原方用于治疗小儿发育不良。因其组方独具特色,疗效肯定,主治范围不断扩大,临床广泛应用于辨证为肾阴不足、肝肾亏虚或兼有虚火上炎的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研究六味地黄丸在内分泌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并列举具体病案,为临床对该方的运用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18.
倪合一 《养生月刊》2007,28(12):1071-1071
可能是广告的效应,近年来,不少男人把服用六味地黄丸当成保肾壮阳的妙品。还有些中年人,只要腰腿疼,不加分辨,一概购服六味地黄丸。中医药专家指出,要走出盲目服用六味地黄丸的误区。告诫人们要正确认识和应用六味地黄丸。所谓六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文本挖掘探索六味地黄丸临床适应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临床经典用药,对于总结及拓展其适应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收集六味地黄丸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数据集中相关症状。结果发现,六味地黄丸除传统认识的适应症外,潜在适应症为口疮、(性)功能障碍、便秘、足跟痛等。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味地黄丸的溶出度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测定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和马钱苷的溶出度。方法:采用溶出度第三法(小杯法)测定六味地黄丸的溶出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浓度。结果:马钱苷24 h的平均累积溶出百分率为94.42%,丹皮酚24 h平均累积溶出百分率为68.7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同时用于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的两种成分的溶出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