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维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518-7518
目的掌握诱导期透析患者的护理。方法对33例诱导期透析患者在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31例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状态明显降低,2例改为腹膜透析,患者能主动调整心态配合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能提高诱导期透析患者的透析依从性,减少血透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在腹膜透析患者行腹壁疝修补术后过渡期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6年6月~2013年1月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行腹壁疝修补术后过渡期采用APD作为透析方式的患者,观察APD的疗效、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转归情况。结果 2006年6月~2013年1月本中心长期腹膜透析患者511例,因腹壁疝行腹壁疝修补术后采用APD作为过渡期透析方式患者20例,其中腹股沟斜疝15例,脐疝3例,切口疝2例。术后1月内无人出现腹壁疝复发、切口相关并发症、渗漏、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6月内仅1例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术后12月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共4例次,予抗感染治疗后均治愈,无人终止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结论 APD作为腹膜透析患者腹壁疝修补术后过渡期的透析方式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温透析和低温高钠透析对血压的影响,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特别是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提供更适合的透析方式。方法30例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在透析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机、交叉进行低温透析:透析液温度35.5℃,恒定钠浓度140 mmol/L,10例次/例,共300例次;进行低温高钠透析:透析液温度35.5℃,恒定钠浓度145 mmol/L,10例次/例,共300例次。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超滤量、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低温高钠透析组透析后的收缩压、舒张压都明显升高(P<0.01或P<0.005);低温透析组透析后的收缩压明显降低(P<0.005),透析后的舒张压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超滤量及不良反应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高钠透析比低温透析更适合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4.
1997年 8月至 1999年 12月我们对 84例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了小剂量肝素、无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3种透析方法进行透析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84例高危出血倾向患者中小剂量肝素透析 42例 ,180例次 ,35例为刚开始透析的尿毒症患者 ,7例是每周透析 1次的患者。无肝素透析 2 8例 ,2 90例次 ,2 4例进行正规透析 1个月以上 ,1例为肝素过敏。低分子肝素透析 14例 ,110例次 ,12例已进行正规透析 1个月以上。尿毒症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病 ,多囊肾等。高危出血现象多为上消化…  相似文献   

5.
总结12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胸腹漏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加强随访,对并发胸腹漏患者进行胸腔引流护理、停腹膜透析护理、小剂量腹膜透析护理及心理支持。12例患者中,6例改行血液透析,4例停腹膜透析1月行非平卧位间歇性小剂量腹膜透析,2例直接行非平卧位间歇性小剂量腹膜透析,12例患者均好转,1例已行同种异体肾移植。  相似文献   

6.
陈彦茹  吴丹纯  林婷 《护理研究》2006,20(33):3026-3027
[目的]有效降低透析病人低血压的发生,保证透析顺利进行,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32例透析病人442例次透析过程进行持续动态血容量监测,了解病人透析过程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状况,及时给予治疗护理干预。[结果]442例次透析病人发生5例次低血压反应。[结论]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在透析过程中进行持续血容量动态监测是一种方便、无创性、无痛苦、价格便宜、有效降低透析相关低血压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无肝素透析对有高危出血倾向、活动性出血患者或围手术期患者、应用肝素有禁忌证患者的透析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3月广州新海医院血透室对20例透析患者行无肝素透析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透析方式、时间对透析中凝血程度的护理观察。结果:本组20例患者共进行了100例次无肝素透析治疗,其中未发生凝血现象75例次;出现凝血现象25例次,其中8例次因静脉突然骤升至500 mmHg以上,经紧急处理后,可以顺利完成透析;17例次发生透析器凝血(Ⅰ-Ⅲ级),在密切观察和积极处理下仍能顺利完成透析。本组无肝素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均病情稳定,98例次患者过渡到低分子肝素透析,另有2例次患者需长期无肝素透析。结论:对需要行无肝素透析的患者掌握好透析操作技巧,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及管路,及时发现和处理管路凝血,既可降低出血危险,又可达到充分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8.
禁食对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禁食对发生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经常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19例 ,每例患者观察 2个月 ,头 1个月透析过程自由进餐 ,后 1个月透析过程禁止进食 ,作为自身对照 ,记录透析过程血压变化 ,观察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透析过程禁食组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例次、症状性低血压发生例次、需要补充高渗溶液的例次、需停止血液透析的例次均低于透析过程进餐组 ,比较透析过程进餐组和禁食组患者透析前血压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比较透析过程最低血压与透析前血压的差值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透析过程禁食有助于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改善低血压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503-2504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4年11月行腹膜透析老年患者63例,探析存活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63例,存活43例,死亡20例,中位生存期3.2年;老年腹膜透析男性33例,存活21例,女性30例,存活22例;年龄≥65者31例,存活14例,<65岁者32例,存活29例;透析史<5年者30例,存活27例,≥5年者33例,存活16例;血脂异常31例,存活15例,无血脂异常32例,存活28例;糖尿病者31例,存活17例,无糖尿病32例,存活26例;高血压者29例,存活11例,无高血压者34例,存活32例;透析后低钾血症者31例,存活13例,无低钾血症者32例,存活30例;并发感染29例,存活10例,无并发感染者34例,存活33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存情况与年龄、透析史、血脂异常、糖尿病史、高血压、透析后低血钾症、并发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存期情况与并发感染、透析后低血钾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透析史、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个体化透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30例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及心血管状况,进行个体化透析管理。实行透析方法个体化,对于血压及心功能正常,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过多,透析中易并发低血压的11例高龄患者,采用低温—可调钠—超滤模式;对于非透析日血压偏高,心血管调节功能差,无法耐受快速超滤,易并发透析中低血压的7例高龄患者,予增加透析次数至每周4~6次;对于有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危险的5例高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于全身营养状况差,免疫功能低下,并发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无法耐受普通透析的2例高龄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透析抗凝个体化,对于中、高危出血倾向高龄患者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透析后用鱼精蛋白对抗或无肝素透析,如用最小剂量肝素都会出血者,采用吸附法无肝素透析联合盐水冲洗法。加强高龄透析患者饮食管理。本组患者中2例在透析间期因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死亡,4例患者年老体弱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生活不能自理,其余24例患者生活均能自理,并能从事一定的家务劳动,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可调钠透析预防透析并发症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透析技术日益成熟,设备不断完善,但透析治疗仍可并发各种并发症,尤其是透析相关的低血压、肌肉痉挛等。我们对9例在透析中经常并发低血压、肌肉痉挛的患者改用可调钠透析(sodium mod-eling hemodialysis,SMHD)457例次,与该9例患者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平衡试验(PET)在腹膜透析患者腹透方式的指导作用.方法:41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了腹膜平衡试验,根据PET结果,结合临床疗效及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对41例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方案适当调整.结果:41例患者中,29例(70.73%)患者透析充分,继续行标准CAPD治疗;有12例(29.27%)患者透析不充分,调整了透析方案后,12例中有10例的透析已充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另外2例患者改为血透治疗.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在选择腹透方式时依据PET的结果,可获得科学的、合理的个体化的透析处分,提高了透析的充分性,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 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可调钠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血透患者分别进行普通透析及可调钠透析 10周 ,观察两种透析方式透析前后血压、血钠水平及失衡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可调钠透析组的血压与透析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发生率比普通透析组低 ;而普通透析组血压比透析前明显升高 ,两种透析方式透析前后血钠浓度无变化。结论 可调钠透析能明显改善血透患者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 ,透析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陈彦茹  吴丹纯林婷 《护理研究》2006,20(11):3026-3027
[目的]有效降低透析病人低血压的发生,保证透析顺利进行,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32例透析病人442例次透析过程进行持续动态血容量监测,了解病人透析过程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状况,及时给予治疗护理干预。[结果]442例次透析病人发生5例次低血压反应。[结论]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在透析过程中进行持续血容量动态监测是一种方便、无创性、无痛苦、价格便宜、有效降低透析相关低血压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析37例老年慢性尿毒症患者,其中腹膜透析17例、血液透析12例、腹膜透析加血液透析8例的临床资料表明:腹透优于血透,但腹透加血透更佳,且患者透析前的状况与存活率明显相关,强调了早期充分透析和加强支持疗法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了老年患者透析方式的选择及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前腹膜透析方法在不断改进、完善 ,双联系统腹膜透析更适合于病人家庭透析或外出旅游透析 ,其操作方便、简单 ,而腹膜炎发生率极低。作者应用双联系统腹膜透析方法治疗 4 9例患者 ,其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 收集本院近 3年来住院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4 9例 ,均具有腹膜透析适应证[1] 。病因分别为 :急性肾小球肾炎 2 2例 ,慢性肾炎 11例 ,流行性出血热 8例 ,梗阻性肾病 2例 ,挤压综合征 2例 ,鱼胆中毒 3例 ,药物中毒 1例。另设对照组 34例 ,系本院 1995年 7月至 1998年 6月住院病例 ,腹膜透析适应证同上。病因分别为…  相似文献   

17.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透析充分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洁  黄雯 《临床荟萃》2003,18(22):1264-1266
目的 分析 10 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及透析充分性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连续10次透析的透析前、透析中 (透析 1小时 ,透析 2小时 ,透析 3小时 )、透析后的血压 ,分别计算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值 ,同时计算 10 8例患者的G S指数 (KT/V)值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 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的平均动脉压与其透析充分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P <0 .0 1) ;透析较充分的患者 (KT/V≥1.2 )较透析不充分的患者 (KT/V <1.2 )在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的血压控制良好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充分透析能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 ;临床医生应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制定不同的透析方案 ,使每个患者能充分透析 ,较好地控制血压 ,减少心血管的并发症 ,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过程中运动对低血压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0例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MHD)进行规范运动锻炼6个月,记录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观察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运动后病人透析耐受性改善,透析过程中症状性低血压发生例次、需要临床处理(补充高渗溶液)例次、需提前结束透析例次较运动前明显减少,透析间歇期血压提高幅度不明显。[结论]运动有预防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作用,可提高透析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对有低血压倾向高危患者超滤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有低血压倾向的高危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温常规组、渐进式低温可调钠组各30例,每例患者观察10次,观察比较患者透析前目标超滤量、透后超滤量、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及透析提前结束率。结果2组患者透析前目标超滤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透析后超滤量、低血压发生率及透析提前结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可防治透析中低血的发生、增加有低血压倾向高危患者的透后超滤量、提高患者的透析充分性,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进行效果比较,以观察透析疗效.方法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采用随机交叉方法,使30例患者均接受低温(35℃)及常温(37℃)透析,所用器材不变,透析次数、时间、血液流速不变.观察日监测患者Cr、BUN,动态监测患者血压及各种不适.结果低温透析400例次,症状性低血压及其他并发症比常温透析发生少.结论低温透析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顺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